第一节 拥军活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民政志》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33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拥军活动
分类号: D632
页数: 25
页码: 47-71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徽县拥军活动,慰问驻军的形式和军民共建共扶的工作.
关键词: 徽县 拥军 军民共建

内容

中华民国时期,系官僚资本主义社会,拥军优属未形成制度,徽县很少有慰劳驻军活动。即是偶而有之,仅局限于政府官吏,城乡士绅等少数人的活动。在抗日战争初期,也有为前方将士开展的支前义捐活动,但范围不广,时间不长,因而伤残士兵流落街头,寻吃讨要现象屡见不鲜。抗日战争后期(1944年冬),国民党中央号召十万知识青年从军,国民政府对他们的家属虽有免兵、免粮(公粮)、免杂款之优待,但在徽县从未兑现。
  一、支援前线
  徽县人民支援前线,是有着光荣传统的。在红军长征时期,红二方面军进驻徽县后,由于开展声势浩大的抗日宣传和轰轰烈烈的建政扩红工作,全县城乡掀起了参军入伍支援前线的高潮。据统计,当时全县参加红军者有730多人。沿途除部分人员失散掉队回家外,大都参加了长征,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徽县人民为支援前线夺取中国革命胜利,谱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章。
  1935年9月,红二方面军进驻徽县时,江洛镇的冯智清老俩口有三个儿子,都要求参加红军。当时负责扩兵的民运科长严汉万,考虑到冯智清老俩口年迈体弱,一家十口人的重担全靠儿子们承担,若他们参军走了,生活会发生困难,没同意他们的要求。冯老汉见儿子没有参加上红军,又亲自跑去求情,向部队领导说: “把娃娃们收下吧,留在家里也活不成,出去碰碰,跟上你们还能为国家出一点力,也有一碗饭吃 ”。部队领导再三解释,老汉至死不肯,直到部队答应三儿子一个参了军,老汉才高兴地走了。
  1947年7月以后,在徽县地下党组织的安排下,共产党员石泽等,组织群众书写迎接解放军支援前线的标语,沿华双公路的青河沿一直贴到游龙的荔家店20公里长的路旁村镇。并组织沿途群众给解放军送水、送饭。当时采取抓大户,抓商户的办法,筹集了面粉1万多斤,花料6000多斤,保证了过境大军的食宿。同年古十月,陇南先遣指挥部徽县临时政治处指派党员马俊杰、撒忠厚二人负责永宁镇的支前工作。成立了支前粮站。发动群众往县城送粮、送面。群众热情很高,用木轮车、马车、和人背送往县城的粮食和面粉3.8万斤。谢坪村的共产党员蒲连科带上人拿上蔬菜鸡和蛋来县城慰问解放军。
  为迎接解放大军解放徽县,城关党组织派马维驹等在共济炼铁厂设立供应站,共筹集木柴7万余斤,粮食13万多斤,马料1万多斤,草2万多斤。除供应驻军需要外,还支援了南下解放四川的部队。
  同年古历十一月,嘉陵地区的地下党员刘志昌、赵炳南、李德宣、陆占林、赵全孝等十多人组织起了游击队,在东沟峡口,将山上的松树砍倒,绑上大石头,等敌军先头部队过后,齐下滚木乱石,敌军弃枪而逃。缴获长短枪 40多支,手榴弹多箱。
  1949年12月4日,徽县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军十九师进驻徽县,在解放军宣传队的教育和启发下,掀起了徽县青年参军支前的新高潮。仅县城青年就有李滦云、李养成、袁守安、马玉林、张福海、李婉芳(女)周惠(女)等十余人积极报名参加了十九师,即随部队南下解放四川。
  1951年3月至10月,徽县各学校,根据二月二十八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为深入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活动,响应全国抗美援朝总会的号召,以基层班组为单位,普遍订出爱国公约,强调“学生要以爱国热情学好功课;教师要以改进教学作为抗美援朝的实际行动,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贯穿到教学中去”。同年,全县广大师生共写了一千多封慰问信寄给英勇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此同时捐献了大量的慰问品和四亿二千七百多元,另有首饰、银两、药品等物。
  同年,全县工商界为支援抗美援朝捐献旧人民币五亿多元。中西医界70多人,捐款8.137万元。与此同时还制订了支前爱国公约。如积极缴纳税款,开展增产节约等各种活动。仅城区六家烧坊,一天内就捐款270万元。小商贩张忠林一户就捐款6.6万元。南河村贫民李福山家多做麻鞋 12双,以表支前诚心。
  1986年5月,杨书荣代表徽县人民参加了甘肃省赴云南老山前线慰问团,他带着徽县人民的深情厚意,亲临老山“猫耳洞”看望了徽县籍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的 43名战士。
  附件(一):《我的回忆》
  我的回忆
  1986年9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决定组织慰问团,去云南老山前线慰问甘肃籍指战员。慰问品要带上甘肃名酒 “陇南春 ”、 “金徽大曲 ”等,让我县参加一名工作人员护送慰问品。经组织研究,决定让我代表全县人民慰问徽县籍参战的同志。我即荣幸地参加了这次光荣的慰问活动。
  慰问团由省委副书记卢克俭任团长,省人大副主任李福盛、省政协副主席秦时暐任副团长。慰问团带有甘肃剧团及慰问品(“陇南春”、“金徽大曲 ”、 “黄河啤酒 ”、 “兰州烟 ”、绒衣裤等),整装了两节车箱。有100多箱尚未装下,以另担车发运。我带着兰州军区司令部的两名战士于 9月11日押运货箱直达昆明火车站。 9月 21日慰问团到达昆明。开始了历时半个月的慰问活动。
  由于我省慰问团规格高,慰问品丰盛,加之当时前线部队主要是兰州部队,且以兰州、天水驻军为主,因而受到云南省委、省政府及前线最高将领的破格接待和欢迎。整个慰问活动气氛热烈,卢书记带领文艺队深入到前沿阵地老山主峰的“猫耳洞”内给战士们表演文艺节目,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
  徽县去前线参战的战士共41人。县上对他们非常关心,临走时,县上领导组织各单位慰问其家属。县委副书记刘光灿、副县长靳百龄以及民政局、人事局、武装部等单位的领导专门给前线战士录音讲话,向他们问好,并祝他们以辉煌的战绩为祖国争光,为亲人献礼。我带着这些录音
  带,钻向 “猫耳洞 ”去给他们放听。在那里,我见到了我县的八名战士,召开了座谈会,并给所有在前线的战士每人 10元钱,并给他们送了 10条“兰州烟”和十袋兰州瓜子。我向见到的同志们都敬了酒。他们8名同志还集体向家乡人民的代表唱了三首动人的歌曲,向自己的父母讲了话。我把这些都录成音带回来,分别到他们的家庭去放听。家长们听了都很高兴。
  我在前线见到的八位徽县籍的战士是:杨富强、徐晓军、张建刚、车建朝、陈勤、许江、柏志成、李强。在开座谈会时,他们的营长、教导员也参加了,并同他们一起合影留念。
  由于徽县的多数同志,他们都分散住在自己的战斗岗位 ——“猫耳洞”,因此我未能和他们一一见面。在慰问期间,经与前方军政治部联系,水阳乡的袁树军,因在洪水中抢救电台,山洞滑坡而光荣牺牲。当时部队有规定,暂不给家属通知。但部队领导知我是袁树军的亲戚,又是慰问团的成员,军部即介绍我到袁树军生前的所在团。团长在老山主峰前沿指挥所接见了我,并向我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说团党委已向师党委给袁树军烈士请功,待上级批准后,部队即派人将烈士的骨灰盒送到县上。还一再叮咛,在部队未到县上之前,不要向其家属讲真情。我得知此情后,当时在部队大哭一场。于是我和我县参加座谈会的8名同志,用县上给的10元钱买成水果,向袁树军烈士敬献,以示哀悼。回来后,我向县上领导汇报了实情。他的父母一见我就问:“娃娃你见来没有”?我说:“因居住分散在‘猫耳洞’没见上面”。情况明白后,亲戚抱怨我说哄了他们。我回来两个月后,部队才送来袁树军烈士的骨灰盒和荣立三等功的证书。为此,县上还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对其家属作了妥善的安置,我能记起的情况就这些。仅供参考。
  杨书荣 1991.4.2.
  附表(一)《老山前线徽县籍参战人员名单》
  附件(二)《关于一九八六年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通知》
  徽县人民政府文件
  徽政发(1986)第05号
  关于一九八六年春节期间开展拥军优属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单位:
  一九八六年春节即将来临,为了进一步发扬拥军优属的光荣传统,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优待军人家属,根据陇南地区行政公署陇署发(1985) 10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对一九八六年春节期间的拥军优属活动通知如下:
  一、春节期间,各乡(镇)、各单位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广泛进行拥军优属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新时期拥军优属工作的认识,增强国防观念,关心和支持人民军队的建设,不断发展新型的军政、军民关系、增强军政、军民团结,以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大好形势。
  二、各乡(镇)要对优抚政策的落实进行一次认真的检查,特别是对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要逐户检查落实。要宣传服兵役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义务。做好优抚安置工作也是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义不容辞的职责。要形成拥军优属人人有责的社会风尚,促进优抚安置工作和扶持优抚对象勤劳致富工作的开展。
  三、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驻老山、者阴山前线部队指战员家属工作的通知》精神,切实做好我县驻云南前线部队指战员家属思想工作和各项优抚工作。春节期间,凡有参战战士的乡(镇)、单位领导要亲自登门看望,进行慰问。对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认真加以解决,同时要开展为前线亲人寄慰问信、慰问品的活动,以表达地方政府和家乡人民对子弟兵的关怀和支持,使前线指战员专心致志的保卫祖国边防。
  四、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开展为参战战士家属做好事活动。“每逢佳节倍思亲”。当新春来临,千家团聚,万家欢笑之际,我们可爱的战士还在流血,还在牺牲。为了表达我们的思念之情,表达对每个参战战士的问候,解决家居农村参战战士家属的实际困难,每个职工、干部和单位,可出于自愿,不拘多少捐献资金,由民政局牵头统一收集后,在春节前送到参战战士家属手中。各单位、各乡(镇)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青年学生在春节期间为参战战士家属和现役军人家属做好事。
  五、各乡(镇)、各单位要召开拥军优属座谈会,邀请复员退伍军人和现役军人家属参加,畅谈大好形势,倾听他们的意见,要组织人员为现役军人家属拜年。
  要把拥军优属活动当作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抓。这项活动结束后,要写书面报告,报县民政局,以便汇总上报。
  一九八六年元月十八日
  抄报:陇南地区行署
  抄送:陇南地区民政处。
  附表(二)《徽县各机关单位和个人给老山前线捐款统计表》
  附件(三)《放心吧,家乡人民》
  放心吧!家乡人民
  敬爱的中国共产党徽县委员会、县人民政府及全县父老乡亲们:
  你们好!我们战斗在云南边防前线的全体徽县籍的战士向家乡的党政领导,父老乡亲致以衷心的问候和新春祝愿!并借此机会向亲人们说说我们的心里话。以表我们报国之心。
  家乡的父老乡亲及兄弟姐妹们,你们知道,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然而近几年来,越南当局一意孤行,背信弃义,恩将仇报,顽固推行地区霸权主义政策,把曾为他们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无偿援助的中国,视为侵略扩张的最大障碍,不顾79年以来自卫作战的惨痛教训,不断蚕食我领土,染指我河山,杀害我边民,使我边民无法生产和生活,严重阻挠了我四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亲人们,因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我们中间有许多战士,错过了上学的机会,放弃了退伍回家致富的计划,推迟了婚期,告别了合家团聚的天伦之乐。还有的收到了女朋友的绝情书..。但在这严峻考验面前,在祖国人民需要的时刻,战士们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个人的一切。毅然来到了生与死、血与火的战场。
  亲人们,一提到上战场,人们就会想到血与火、生与死。是啊!战争是残酷的,战场是艰苦的,难免流血牺牲。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感
  到生命的可贵,和平来之不易。我们也深深的知道,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但我们认为,死在正义的战场上要比碌碌无为高尚的多,纯洁的多,伟大的多。为此,我们对死亡的回答只有四个字 “死而无愧 ”。
  放心吧!我们决不会给家乡人民丢脸,一定打出国威、军威、民威!打出英雄、功臣!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此致敬礼
  徽县籍全体战士
  1986.12.6.
  二、慰问驻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徽县的慰问驻军有两种形式:一是节日慰问;二是为驻军办实事。1950年元月,县上召开扩干会,县委书记王菁华于元月十四日指示民政科、教育科、宣传部会同二十一师政治部民运科开会商讨拥军工作。会议决定:发动群众自愿赠送物品,准备社火、秧歌队,正月十五在西门外体育场举行“徽县各界人民春节拥军大会”。大会由县长葛维西主持。由二十一师孙副科长及妇女代表李萍等人报告大会精神之后,群众随即展开拥军活动。全县共赠送挂面3644把(每把0.5公斤)洋芋8725斤、鸡蛋4193个、白酒21小篓、鸡122只、锦旗一面、毛巾、肥皂 130条。
  解放后,中央决定修筑宝成铁路。把徽白(徽县至白水江全长38公里)、徽谈(徽县至谈家庄全长25公里)两条公路列为宝成铁路附属工程。于1954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8510部队承担。在该部某团刘团长、张政委的率领下重新测绘,于1955年底两路峻工通车。徽县人民为感谢8510部队的业绩,于1956年2月中旬,组织了40多人的慰问团,在副县长丁用章的率领下,慰问了从聂家湾至白水江这一段宝成线上的全体军民职工。慰问团所到之处深入工地即展开慰问演出活动,历时半月。
  1969年至1971年,8396部队驻徽县城关、水阳、江洛三处。当时每逢年过节,县革命委员会组织各单位负责人走访军营,送慰问品,献锦旗。同时部队指战员也为地方办了不少实事,军民关系十分密切。
  1985年9月,徽县以副县长吕兴才、民政局副局长锁月梅、农办主任殷世华、干部崔秀芬、县武装部参谋史剑庚等人组成的徽县慰问团带着慰问品前往陕西省澄城、临潼、武功等地慰问驻防在那里的 150名徽县籍的战士。
  同年,全县人民为了鼓舞老山前线对越还击自卫战的徽县籍的战士,县、乡两级政府特此慰问了参战人员家属达 480多人次。并赠送慰问品 1450件,慰问款4500多元,为参战家属解决口粮款2200余元,口粮指标10800多斤,医药费480元,困难补助450元,还发动全县各单位和职工个人为前方战士写慰问信 5200多件,捐款 1.1万元。仅县直71个单位集体捐款 5090元,个人捐款 3625元。总计 8715元。
  其次,县上每年在春节、“八一”、建军节时,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等组织以及民政部门的负责同志亲自到县中队(武警)、县武装部举行茶话会,赠送慰问品( “陇南春 ”酒、桔子、花生、水果等)。同时还慰问了在乡老红军及烈士家属。
  1988年,在为驻军办实事方面,当了解到县中队指战员、因经费困难,开展文体活动资金不足时,民政局立即购置了乒乓球拍、羽毛球拍、台球、篮球、电子琴等文娱用具。
  三、军民共建和共扶
  随着县人民武装部归属地方建制,如何妥善处理双重关系,自觉服从地方党委和政府的领导,结合人武工作,搞好中心工作,成为人民武装部门的新课题。几年来,县武装部从自己所办的企业收入中挤出一部分资金支援地方建设。
  1986年初,部长张从举带领工作组到泥阳镇柳巷村民委员会开展扶贫工作,通过调查论证,帮助该村群众,创办各种经济实体10个,发展个体饮食服务业26户,个体机械维修户12个,从业人员达258人。全村48户,贫困户39户脱了贫,其中15户过上了富裕生活。同年,他们配合民政部门又抓了大河乡柳滩村的扶贫工作。先后共办了七件事:
  第一、大抓科学种田,联系包谷良种(中丹二号)2000多斤,扩大包谷良种面积 300亩,每亩增产 45公斤。
  第二、联系购买尿素、复合肥共 3吨,满足了点上肥料不足的需求。
  第三、联系贷款 12000元,为贫困户购买耕牛、羊只。
  第四、扶持养猪大户 3户。
  第五、联系采购优质果树苗,发展经济林 20亩。
  第六、帮助修建厕所 45个,猪、牛圈 15个。
  第七、帮助该村新建自来水管,解决了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1990年7月,徽县连降暴雨,江洛镇的街市、赵湾、殷家沟等村,3所小学受灾,县武装部拿出3000元,帮助修建校舍,使学校尽快恢复了教学。同年,大河乡柳树村因山洪滑坡,村民刘义章全家遇难,县武装部和民政局均派专人送去现金2100元(武装部1100元)。几年来,人武部为强化基层政权,在全县153个村子,建立了基干民兵组织,在五个乡(镇)建立了民兵应急分队,加强了抢险救灾工作,为军民共扶增强了后劲。
  为了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县人武部与群众紧密配合,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帮群众办实事”的活动。如徽县城内官井巷原有一处公厕窄小破旧,群众上厕所极不方便,人武部拿出3万余元修建了一座两层楼式的公厕和铺修水泥路面400多平方米。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他们先后给柳林、江洛等乡(镇)捐款 1.3万多元。从1985年下半年以来,县人民武装部为军民共建文明村挤出25万余元,无偿地帮助了部分村子改修居民住宅、整修公厕、道路,兴办教育福利,扶贫济困等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
  1990年2月23日,高桥乡四合村一处森林起火,民兵连立即组织了54名民兵奔赴火场,经过四个多小时的全力奋战,终于扑灭了大火,使国家财产少受损失。救灾中,基干民兵辛自成全身衣服着火,身上多处烧伤。但他一直坚持到最后。辛自成公而忘私的行为,受到了当地群众的赞扬。
  1990年7月上旬,徽县连降暴雨,全县18个乡(镇)不同程度的受到洪水的浸袭。县武装部部长张从举、政委张结晶立即带领机关人员奔赴灾情较重的城关、东关、大河、江洛等乡(镇),组织当地民兵抗洪救灾。很快恢复了被洪水毁坏的交通和农电线路。7月6日上午9时,大河乡政府及乡农机站、文化站、经理部等单位被洪水围困,乡武装部长罗秀成带领50多名应急分队民兵,迅速投入救灾战斗。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跳入齐腰深的洪流中,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奋战,抢救出价值 4万余元的物资。当日暴雨过后,伏镇河堤决口,栗川乡田庄村的200多亩稻田面临着被洪水吞没的危险。民兵连长田玉仓不顾病危卧床、气息奄奄的父亲,他毅然决然带领全村75名民兵和55名群众奋战洪水,堵决口。在抢险中传来了他父亲去世的消息,但他继续奋战在洪水中,在场群众深受感动。

知识出处

徽县民政志

《徽县民政志》

本书记述了徽县的民政工作,徽县民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