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自然地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民政志》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3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自然地理
分类号: P548.42
页数: 4
页码: 25-28
摘要: 本节记述了徽县的地质地貌和徽县境内的山脉河流。
关键词: 徽县 地貌 山脉

内容

一、地质地貌
  徽县地处秦岭山脉,位于嘉陵江上游。是一个狭长下凹盆地 ——徽成盆地。原为古地中海的东延部分。到中古生代泥盆纪末期,经昆仑山运动,白垩纪的燕山等几次大的造褶皱,整体发生断裂,上盘下移,使徽县出现较为明显的三个地质单元:南部为加里东海西褶邹带;中部为新凹陷带;北部为海西印支褶皱带。裸露岩石有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三大类。带的走向总的趋势呈东西向摆布。南部属沉积岩的石灰岩为主,夹有变质岩的板岩、大理岩、千枚岩和砂岩。中部以风成黄土为主,部分地区有紫色暗红色沉积岩裸露。如红土、红沙岩、砂砾岩。北部属岩浆岩的花岗岩为主。有四个比较明显的典型岩体:八卦山岩体、天子山岩体、老爷山岩体、云雾山岩体。徽县地形总的趋势是南北山区地势高;东西部、中部丘陵区地势较低,像盆底,整个地形是一个东西两边敞开的盆地。
  全县海拔1600米至2300米,最低海拔为704米。坡度一般在120度至25度之间,约占全县总面积五分之一。处于北部山地的有麻沿、高桥、榆树、太白4个乡和江洛镇、柳林镇、游龙乡的部分村;南部高山峡谷区,是南秦岭的北缘,海拔在704米至2504米之间;处于南部山区的有关乡、嘉陵镇、大河乡三个乡镇和水阳乡的李坝、深沟两个村;介于南北山地之间呈带状的河谷丘陵盆地(徽成盆地),海拔千米左右,相对高差在百米左右。东西长约35公里,南北宽约17公里,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处于中部河谷丘陵盆地的有伏家镇、栗川乡、泥阳镇、城关镇、东关回族乡、永宁乡、水阳乡等7个乡镇和江洛镇、游龙乡、柳林镇的部分村镇。全县境内最高处在东南部与两当交界的东界山,主峰海拔为 2504米。最低处在南部嘉陵江境处河谷地带,海拔为 704米。
  二、山脉河流
  徽县境内的山脉均系秦岭绵延而来的余脉。境内山脉主体为平行的线状山脉。东西走向,支脉多呈南北羽状展开。主体山脉北部两条,中部一条,南部两条。天子山脉由天水、两当县与徽县交界处玉皇洞蜿蜒入境,沿天水市界经白阳山、天子山、八卦山,大山坝向西伸延入西和县境。主峰天子山高达2330米,形成天然的北部第一屏障。老人山、老爷山、云雾山从东向西,与西和县的白崖山、画眉山相连,形成老爷山山脉,主峰老爷山高2279米,成为北部的第二道天然屏障。海龙山脉横卧县境中部的榆树乡、银杏乡、伏家镇、游龙乡、江洛镇,至北崖山出境入成县。其主峰高1625米,由北三条主要山脉及其支脉组成的地貌,我们通常叫北秦岭。南部的望天梯山脉,由两当县界上的太阳山入境。与望天梯、千子山相连至云台山出境入陕西省略阳县,主峰望天梯高2314米,成为境内南部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大殿山由东向西与大阳山脉平行,与铁山,龙王洞等山体相连,其主峰铁山高1946米,形成境内南部的第二道天然屏障。由南部两条主要山脉及其支脉所组成的地貌,我们通常叫南秦岭。
  河流有流经县境的嘉陵江。发源于西北边境大山坝的永宁河,从太白乡北部入境,流经太白、榆树、柳林、永宁,于两当县交界处的中坝
  入嘉陵江,全长 40.2公里。东沟河发源于两当县交界处的大阳山,全长33.1公里,于嘉陵江的枣藩沟口处入嘉陵江。发源于榆树乡小马鞍山的西河,流经银杏、城关、东关、水阳等乡,于嘉陵镇的黄沙河入嘉陵江,全长42公里。发源于老爷山南麓的洛河,流经江洛、泥阳入成县大寨,流经红川后又经徽县栗川乡草坝村至大河乡,于陕西略阳县入嘉陵江,全长50.4公里。麻沿河发源于老爷山北麓,流经麻沿,于麻沿乡的店子上村汇入杜家河至成县,全长33.1公里。嘉陵江于聂家湾至吴王城县境区间,流经长度为40.2公里。县境内属嘉陵江一级支流的有15条,总长度317.6公里;二级支流177条791公里;三级支流 279条,全长 759.2公里;四级支流 136条,296.8公里;五级支流 29条, 51.5公里;六级支流 2条, 2.3公里。全县共有 16级支流 638条,总共长度为 2258.5公里,河流密—度0.829km/km2。

知识出处

徽县民政志

《徽县民政志》

本书记述了徽县的民政工作,徽县民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阅读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