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翁郭均抗美援朝回忆散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38
颗粒名称: 八旬老翁郭均抗美援朝回忆散记
分类号: K825.2
页数: 2
页码: 446-447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32年至1962年八旬老翁郭均抗美援朝回忆散记。
关键词: 抗美援朝 徽县 郭均

内容

生于1932年腊月的郭均同志,已年过八旬,现住徽县水阳乡牟坝村李坪社。回忆起当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时,他精神抖擞、神采奕奕,在讲述中表现出了万分的激动和无比的自豪。
  1951年2月8日,作为徽县水阳公社三名应征入伍者之一的郭均,骑上大马,挂上大红花,被公社干部及亲属送到县武装部集中,当天就直接到了天水19师的部队医院当兵,被分配当了一名军医。由于他刻苦钻研医疗知识,在主治军医的指导下,经常给军人及家属看病。1952年1月8日,他被上级正式批准参加抗美援朝前线作战。过了几天,参战部队在甘谷县统一集中宣誓,做了战前动员,从甘谷火车站上货运车,经过八天八夜到沈阳车站下车。部队所有当兵的人进驻沈阳红山火车站秘密学习培训了三天,讲解了志愿军赴朝后如何打好仗、作战、掩护的基本知识,如何服从军令、自觉遵守纪律等相关内容。学习培训时战士们彻底更换了全身军装,上衣军服上的标志牌将中国人民解放军更换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随身携带的79式步枪也统一更换为51式冲锋枪。
  郭均从沈阳到入朝时在19师,师长叫罗存富。部队在沈阳学习三天后,晚上乘坐货运火车秘密入朝。当时货运车的货仓门紧闭,上车前宣布了一条纪律:不准当兵的任何人说话、喧哗,货运车快速行驶中不能暴露有拉部队的任何痕迹。列车跨过鸭绿江,到了入朝的第一个火车站太川县城,下车后天刚放亮,天下大雪。美军的飞机连续轰炸、朝地面扫射,雪亮的探照灯来回照射,让人无处隐蔽躲藏。几架美军B29轰炸机扔下两个大炸弹在身边爆炸,震得人头晕目眩、发昏发呆,走路时经常被绊倒。猛烈的轰炸使火车在地面上微微弹起、颠簸振动,车上的战马受到惊吓,乱窜不下火车,在火车上伤亡的志愿兵就有20多人。部队在无处隐蔽的情况下,快跑了十多里地到达山区松树林中,满地都是很厚的积雪,只能把雪清扫后让部队安营扎寨。部队在松树林中待命,许多志愿兵眼望天空,看见美军飞机与中国飞机在天空互相追打和抗衡,经常可看见有被击落的飞机拖着长长的尾巴从空中掉下来。当时美军的飞机从北朝鲜向南朝鲜飞行轰炸;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从沈阳向北朝鲜方向飞行轰炸,双方的战斗机在天空密密麻麻的,空中翻滚,交火激战,相当激烈,对陆地士兵的进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后来得知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的不光是志愿军陆军,还有初出茅庐、刚刚组建一年的志愿军空军。只经过几十个飞行小时突击训练、毫无空战经验的志愿军空军飞行员,与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几百甚至上千飞行小时的美军一流飞行员展开了勇敢的空中搏杀。志愿军空军的杰出表现,使清川江以北空域成为令美国空军飞行员谈之色变的“米格走廊”。1951年6月,交战双方百万大军在横贯朝鲜半岛的几百公里战线上,形成对峙。
  郭均入朝后所在的部队是8505部队3营9连,一般晚上行军,白天休息。部队将雪融化成水用来做饭,用松树枝做柴火,用松树果和松油来点火烧饭,有时行军时被敌人和当地特务盯梢,如发现目标后,敌人用信号弹给敌军指挥部报信,敌军指挥部就派飞机轰炸志愿军部队。有一天夜晚,敌人轰炸他们部队五次。说来也怪,志愿军行军一般走在无处隐蔽时或遇到无路可行的悬崖边时就被敌机轰炸,第二天他们班长的军帽被敌人扫射的机枪打飞了,但班长命大有惊无险,人还好的。志愿军部队一直向南朝鲜方向行军,到了1952年3月份,过了朝鲜清川江,晚上从清川江走了一个多小时后到了阵地。天刚亮,看见阵地对面美军尸体遍地都是,横七竖八,令人毛骨悚然。由于部队连夜急行军,志愿兵个个人困马乏,也没有顾及和害怕什么就人靠人睡着了,醒来后发现,阵地对面所有的美军尸体被清理抬上车运走了。郭均当时一边打仗,一边身背急救箱抢救受伤的志愿兵伤员,经常急救正面交锋时不幸受伤的战友,大多数战友的轻伤能被治愈,还有少数重伤的战友被转移救治,有些战友无法抢救就阵亡了。
  6月份的一天中午,班长命令郭均去打饭。在打饭的路上,美国的一架飞机跟着他扫射。他急中生智急忙跑到路边的玉米林中躲藏,但飞机在上空仍来回扫射。他思前想后为什么敌机紧追他不放,突然发现自己由于天下雨头上顶着白瓷盆,被敌机发现了,他赶紧把盆子从头顶上取了下来,用黄军装上衣把盆子包住,结果飞机找不见目标就飞走了。在打饭返回的半路上,战友们来接他。也看见敌人的飞机跟上他往返扫射了几次,班长以为他受伤了,结果他躲过了敌机的扫射,安全将饭打回,受到同班战友的称赞和班长的表扬。
  有一次,郭均在执行任务时,深入到阵地跟前的一个小村庄,看见有一位朝鲜老太婆眼睛上火,眼睛睁不开。郭均发现当地生长着许多野生的柴胡,他懂得柴胡的药用价值,于是向当地老乡要了一个大缸子,就地拔了些柴胡,截断后用缸子加水煮成柴胡水,让老太婆喝了下去,并嘱咐老太婆继续服用柴胡水,结果第二天老太婆的眼睛就好了。老太婆沿他回来的路线来到阵地,用手比划着个子有多高并找见了他,向他拱手作揖表示感谢。
  郭均1953年3月开始任副班长,作战期间带领同班战友当了三次侦查员。班里包括他有“三个俊”(张俊、刘俊、郭均),都是调皮捣蛋鬼,不好管。有一天,排长常天宝给他说:“有‘两个俊’分配给你们班,看你领导得住吗?”排长是有专门安排和考虑的,每次侦查敌人的道路、弹药库及重要情报时都派他们三个人去完成任务。他们有一次侦察到美军的三座弹药库,由于弹药库周围的岗哨布置的非常严密,因担心暴露目标,他们三人隐蔽行进到弹药库正南一华里地的树上绑了个白色信号,返回时被美军哨兵发现了,郭均急忙指挥说:“张俊(山西人)、刘俊(湖南人)你俩先走,我来掩护。”“两俊”已走了一里多路,见他没回来,估计是出事了,又返回来救他,敌人的枪弹打在郭均左小腿的皮肉上,感觉浑身稀软、腿麻没劲,刘俊背上他赶紧朝阵地方向跑,跑了没几步,敌人的枪弹打进刘俊的肋部直击心脏,刘俊中弹身亡。由于当时双方互看不清,敌人也没再继续追他们。刘俊是为救郭均而牺牲的,是替郭均而死的,郭均很伤心悲痛,命令张俊把刘俊尸体背上先走,他把三个冲锋枪背上断后,跑到两里路的大树林里,把刘俊的尸体放在一簇刺树下藏好,打了记号返回连部,把侦查情况及时向指挥部做了详细汇报。第二天,作战指挥部指挥空军按照他们锁定的目标炸毁了敌人的三座弹药库,其他的战士也冲锋陷阵。郭均和张俊的任务就是把树林里藏好的刘俊尸体安埋了,郭均悲痛欲,觉得浑身稀软没劲,痛哭了一阵才回来。
  抗美援朝战争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13日停战,停战前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美军占领了表面阵地,志愿军官兵靠着牙膏和尿液维持生命,依然坚守在坑道里。7月4日至6日不分黑明昼夜打了三天三夜,这可能是停战前美军最后的垂死挣扎吧,而且这次美军对平壤市进行了猛烈轰炸,炸毁了大桥、道路和建筑物。1953年7月13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上甘岭的激战,彻底摧毁了美国军队的企图;金城一役,雷霆万钧,迫使美国罢战收兵。1953年7月27日,朝鲜交战双方正式签署停战协定。至此,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停战后刚三天,上级把郭均调回沈阳学汽车驾驶技术,学习了一个星期后,又返回朝鲜开车拉货。到后来,他被留下来帮助朝鲜在平壤市搞战后恢复建设。1954年6月22日,他又回到沈阳,在大兴安岭休息到国庆节,参加了解放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从大兴安岭坐车开赴福建省古田县加入到机械修理厂当钳工。1955年,郭均由于政治可靠、表现良好,被党组织接纳入党。1958年国庆节,郭均被安排转业到甘肃省兰州铁路局当养路工,一直干到1962年。由于当时生活紧张,他逼迫又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徽县水阳乡牟坝村李坪社务农至今,曾多年担任村赤脚医生,为村民治病就医作出了贡献。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朱清锋
责任者

相关地名

郭均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