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徽县文化馆故事宣讲记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22
颗粒名称: 七十年代徽县文化馆故事宣讲记事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408-4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七十年代徽县文化馆故事的宣讲记事。
关键词: 徽县 文化馆 宣讲记事

内容

1974年元月我高中毕业回队劳动,当时县文化馆馆长韩义明正驻队我村,指导我村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让无产阶级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组织排练农民喜欢的文艺节目,编写新人新事,宣讲革命故事等。7月中旬我被文化馆派去参加天水地区故事员培训班,我县只有我和伏镇的杨社录两名。
  7月18日早,我从徽县汽车站乘车下午3点到达天水,来到地区招待所报道后,才认识了我县的杨社录,他比我早一天到天水。第二天早上地区文化馆领导在政府招待所会议室召开了全体会议,安排了培训活动事项,地区文化处宣传部的领导讲了话,指出这是我区首次故事员培训班,并阐明了它的重要性。然后在一个大厅里,地区剧团的一个刘导演,给我们做了指导,参加培训班的约有四十多人,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故事书,让每人从中挑选1-2个故事读熟背会,然后分组由地区文化处的一个领导和剧团的一个姓秦的导演,根据我们每个人背会的故事内容、具体情节,从怎样恰当地带上手势、姿势动作,怎样表现情感高潮,在口语上怎样表现道白、对话、叙述,怎样去应用高声调和平声调,注意表现出故事中人物的年龄、身份等要素,进行具体训练。经过两个多星期的训练,然后把全体学员集中在招待所的大礼堂里,每个人都上台把自己准备的故事讲一遍,地区领导和培训老师从这些学员中挑选出10名学员,准备到市直单位巡回讲演。我讲演的故事是《起根发苗》,故事大意是一个在旧社会失去父母的孤儿,解放后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恩激情,用媳妇的奶水来喂猪娃,一心一意为集体养好猪的故事。因在培训前我就在农村四处讲过故事,经过这次培训我有所提高,荣幸地被选上。培训班又把我们10人再进行个别辅导训练,准备了一段时间后,我们全体学员到天水市电池厂、油泵油嘴厂、岷民山机械厂、红山机械厂、天水师专等20多个单位进行三天的宣讲。
  8月下旬,我们结束了学习回到县上。回来后韩馆长和公社又让我到石佛片的各村、学校去讲故事。十月份国庆过后,为配合当时的政治宣传,县文化馆组织了由文化馆画家王永斌带队的文化下乡宣讲队,主要宣讲共产党员张金生舍己救人的先进事迹,配有图片,讲解员是两个女孩。我们先到嘉陵公社去宣讲,晚上我和王老师去公社广播室,在公社广播上,我讲了《大寨人三战狼窝掌》《不能走这条路》《战天斗地学大寨》等。第二天我们把图片在公社门口的街道上挂好,那两个女孩给前来观看的群众讲解,我和王老师又去嘉陵中学讲,在那里我认识了焦寿山校长。在嘉陵两天后又坐火车到虞关公社,在虞关火车站挂出图片,我又去公社广播上讲,还去了学校、商店等,然后又坐车到白水江。晚上小河铁厂来车把我们直接拉到小河铁厂,厂领导安排了住处,第二天在厂部院里挂出图片,看的人很多,晚上在厂里的一个大礼堂里我讲了四个故事,听众大约有七百人。当我讲完后,包家沟矿区又要我去讲,连夜我坐车到包家沟,矿长是孔祥云,因晚上冷,他给我找了黄军大衣,第二天晚上又在矿山的一个大房子里讲了几个故事。我从矿山回到小河铁厂时,宣讲队准备回县上,当我和王老师坐车到大河店时,大河公社要求把我留下,下午四点多钟,在公社一个主任的安排下,在公社会议室我又讲了一场,听众是大河公社的机关干部,有200多人。晚上又在大河公社的广播上讲了一场,随后结束了这次文化下乡活动。在这次下乡活动中,总共讲了13场,听众大约2000多人。
  12月20日我回到家里,休息几天后,文化馆又安排我去银杏树公社、伏家镇公社去宣讲。在银杏树公社接待我的是一个姓梁的书记,我到银杏树公社后,公社安排我吃饭后,叫来银杏大队何主任,晚上让我去银杏大队广播上讲。我记着当晚下着大雨,那个何主任拿把雨伞和我到大队部,他打开广播讲了几句,让大家注意听我讲故事。在银杏大队部的广播上我讲了四个故事,第二天又去银杏学校去讲,当时接待我的是姓杨的校长,在一个大操场里,有好几百人,到现在当时那些学生还说起我给他们讲的故事呢。然后我跟上梁书记又去庆寿给正在大干水平梯田的群众去讲。我到现在记得就在庆寿靠近王平的一块梯田工地上,人很多,大家都坐在地埂上,梁书记讲了几句让我讲,我讲了《大寨人的故事》《不能走那条路》等,又在宋沟的工地上讲了一场。然后坐上一个拉粮的车又到伏家镇,找到杨社录去伏家镇公社联系后,安排我们活动的是一个姓吴的办公室主任,好像是湖南人的口音,当时没有安排活动,晚上住在一个不大的旅店。第二天和杨社录去竹林大队,当时大队主任叫张剑,年龄大约有二十八九岁,他安排我们住在一个农户家,先去竹林农中去讲,当时校长是陈忠乾,然后下午去农中后面的小学去讲,下午在一个农户家吃了饭,晚上在大队部的广播上讲了一场。
  结束了竹林的活动,回到伏家镇公社,吴主任安排到伏家镇学校去讲,就在伏家镇中学的大操场的那个大柏树下,学生站了一操场,我讲了三个故事,杨社录讲了一个,中午学校安排我俩在大灶上吃了饭,晚上又在伏家镇公社的广播室讲了一场。第二天早上,公社安排我俩又去伏镇街道上面一个学校去讲,讲完了又去离学校不远的酒厂去讲。酒厂在农路上面的一个平地上,两排房子,在一个会议室里,人很多,都是酒厂工人,我讲了《铁掌老王》《红旗飘扬》,杨社录讲了《气象员的故事》等,结束了银杏树、伏家镇的宣讲,我回到文化馆,向馆里作了汇报。
  这些活动都是当时我县文化馆最早的讲革命故事、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一些片段,但他说明了当时我县文化部门的领导,尤其当时文化馆韩义明馆长,在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方面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为今后我县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特别是用新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维义:退休教师)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马维义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