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洛镇九龙山民俗文化活动与羊皮扇鼓舞管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218
颗粒名称: 江洛镇九龙山民俗文化活动与羊皮扇鼓舞管窥
分类号: K892.2
页数: 2
页码: 398-3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江洛镇九龙山民俗文化活动与羊皮扇鼓舞管窥,江洛羊皮扇鼓舞,是流行于徽县江洛镇、泥阳镇部分村庄的一种民间传统祭祀活动。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活动 徽县 羊皮扇鼓舞

内容

江洛羊皮扇鼓舞,是流行于徽县江洛镇、泥阳镇部分村庄的一种民间传统祭祀活动。江洛镇邱家山一带村民,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聚集在承办庙会的村子,举办一年一度的九龙山庙会,同时表演羊皮扇鼓舞。九龙山是指邱家山四周的山峰,据说共有九座,每座山代表一条龙,故称九龙山。庙里供神七尊,分别是菩萨观音、杨堂大海、八海龙王、乔喇嘛、黑虎龙王、红马吹爷,各有其传说来历。
  庙会活动表演开始前,身穿传统武术表演彩色服装的小伙子们,在庙门前站成两列。庙的一侧一小块空地上,搭起一座布棚,里面放着几张桌子、凳子,摆成主席台形式,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开幕式后,祭祀活动开始。
  祭祀活动大致有十六部分:一、迎幡,二、迎神,三、避火神,四、祭五雷,五、染将,六、起坛,七、取水,八、安神,九、坐鼓,十、供养,十一、交香,十二、天朝古人,十三、转斗,十四、扬州玩灯,十五、上拜条,十六、搬神。
  这十六部分是二月初二中午到晚上的全部仪式场面,上午还有“开天破纸”“梳头洗脸”两项内容。据说,二月初二头一天还有十部分:一、开坛旗鼓(俗称给神说话),二、叫马子,三、大旗鼓(又称耍鼓,包括八盘将心、四拍古人、五拍古人几部分),四、锁坛,五、三教开坛(又称坐鼓),六、下书预请,七、大差神,八、大攘(方言读音,意谓踩踏)坛(里面包括私排对子、拆字打虎等),九、说白溜谎,十、打路,染将,安神。
  二月初二的第一到第八部分为白天举行的,第九到十六部分在晚上举行。白天的活动大约从中午两点钟左右开始,到五点多钟结束。晚上大约从六点多钟开始,到凌晨四点结束。二月初一的据说从下午四点左右开始,到晚上一点多结束。这是一昼夜的祭祀,尚属规模小、较简单的,还有三昼夜的,则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参加祭祀活动的人员共有二十七、八个,大多数身穿红、黄、绿等彩色传统习武服装,其中还有一个戴着脸谱,脸谱上夸张地画着胡子和皱纹的老翁,一个没有戴脸谱,脸上灰白底色中抹着些许黑色的老妪。这是一对夫妇,表情、动作和说话腔调十分滑稽,属里面的丑角。整个活动中始终伴随着锣鼓、唱曲,并频繁燃放爆竹。唱词听不清,感觉好像多是民间传说中内容。
  第一部分“迎幡”。祭祀的人在庙里吹唱念打、走动一阵之后,一人捧着个量谷物的升子出来。这升子四周彩绘装饰,上面插着一些细竹条,竹条上面扎缠着彩纸丝等东西,宛如礼品花篮或耍社火用的莲花盆之类。这可能就是所迎的“幡”,捧幡的人走出庙宇,走在祭祀队伍的前列,其他手持羊皮扇鼓的人跟在后面,一路敲打唱着来到场地里。满场绕着四面四根幡杆行走几圈之后,把升子里插的幡放在竖立的木椽下面一个桌上,其他人还有捧香炉、裱纸、香烛的,把迎来的“幡”等东西放在桌上。几个人站在桌旁唱曲,唱曲的调子和某些社火腔调相似。一些人在旁边击打羊皮扇鼓,边打边舞。这种活动中主要的道具——羊皮扇鼓,形似古代仕女手持的纨扇。扇面用羊皮绷成,边圈和柄是铁制的,柄上有小铁环、小铁链等装饰,另一只手持一根细槌,敲打时随着扇子的晃动还伴有小铁环、铁链清脆的撞击声。
  “迎神”共分三次,分别是迎财神、迎贵神、迎喜神。祭祀队伍从场子里返回庙宇,把两尊神像连同座轿抬起,抬出庙宇,由前面两个打旗的儿童导引,其他人锣鼓相随,一路迎到场地中。在场子里游转数圈之后安放在早已准备好的桌子上。据介绍,这些神像长年在屋子里呆着,每年这天要抬出来晒晒太阳,通通风,看看外面的景色,这样神高兴,就能保佑一方风调雨顺、平安吉祥。手持羊皮扇鼓的青年们,在场中挥舞着羊皮扇鼓,尽情地唱着、舞着。舞的样式很多,行进方向也有讲究,宛如摆阵势似的穿插着种种花样,阵阵鞭炮骤响不停。羊皮扇鼓有集体阵势,也有轮番的单独表演。有一段叫做避火神。这段时间羊皮扇鼓表演达到高潮,锣鼓节奏急促,章节高亢粗犷,动作技巧性强、难度大,有连续的劈叉、空翻、跳起旋转、双手轮换撑地、双腿坐地式平旋、双手持扇而腰向后仰折等等,最精彩时一人手持八面扇子在胸前后背上下翻动挥舞。据说八面扇子合起来有三四十斤重。这些动作有很浓的武术、杂技色彩。小伙子们在场中长时间连续腾挪跳跃,手中的羊皮扇鼓上下翻动、旋转,铿锵有力,时而作盾牌状,时而作戈矛状,似武士在沙场鏖战或出征前的衅鼓仪式。
  迎神和避火神是交织穿插在一起的。迎一次,舞蹈一次。三次迎神、三次避火神,情形大致相同。
  接下来,还有祭五雷、染将、起坛、取水、安神等项,内容均丰富复杂,里面仍然是歌唱、舞蹈、念白等,场面热闹,舞蹈动作幅度大,锣鼓声不停。里面有攻城、破阵、祭祀的动作含义,最后将神像一尊尊送回庙里。通过这一系列复杂欢快的祭祀、祈祷仪式,表达对诸神的尊敬、娱乐和祈求。同时也表达人神和谐、吉祥降临、攘祛凶害的朴素愿望。
  对这种民俗活动,我缺少相应的专门知识来审视,无法进行较深层面的理论阐释。仅以自己文学、历史方面的常识来粗浅理解,觉得这是一种从古代延续下来的祭祀习俗,含有祈福、敬神、驱邪、禳灾等意义,表达群众祈求平安、五谷丰登的愿望。在古代原始农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水平较落后,人们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很有限,把自己追求平安、丰收的愿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是很正常和普遍的现象。有句唐诗是这样写的:“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这是不是古代的“春社”遗风?
  在九龙山庙前悬挂的横幅上,有文字介绍说这是古代羌族出征前助军威的仪式,后演变为拜庙传神的祭祀活动。这种说法是否确切,尚无充分的根据。但在表演中,确有浓厚的军乐色彩,其高亢的乐声、急促的节奏、粗犷的风格,富有西北少数民族音乐的典型特点。戴面具的情节大概带有傩舞的痕迹。文学史上所谓的古代滑稽剧、参军戏,西方古代喜剧,从文学史上介绍的情形来看都与此有些相似。
  这种复杂的、原生态的祭祀活动,在许多地方已经濒临灭绝,在江洛镇九龙山一带却保留完好。这里的群众对这项传统活动充满热情,信仰虔诚。来这里参加祭祀的不仅有其他村庄人,还有邻近成县部分村庄的人。据老会长介绍:九龙山庙会活动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活动,比过年还看得重。村里许多青年人都外出打工了,但在今天都能回来参加祭祀。表演中,许多人非常卖力,交谈中许多小伙子都能说出些门道。
  江洛羊皮扇鼓舞里面既含有浓厚的民间祭祀成分,也明显带有许多迷信色彩。但作为一项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江洛羊皮扇鼓舞已经被申报为徽县和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正在积极争取申报省一级“非遗”。县、乡文化部门对此非常重视,积极整理挖掘这项文化遗产,其唱词、乐曲已经有文字记录和录音,下一步将要进行印刷和谱曲。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泓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