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魁与《徽县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75
颗粒名称: 张伯魁与《徽县志》
分类号: K828
页数: 1
页码: 309
摘要: 本文记述了张伯魁亲自主持重修《徽县志》,其考古证今,文笔严谨,记叙徽县历代史实、风俗人物、山川名胜尤为周详。至今遍览徽县历代官修私撰史志,经与国史省志考订,其史料详实可信者,当推张伯魁编修的嘉庆本《徽县志》。
关键词: 张伯魁 《徽县志》 人物传记

内容

张伯魁,渐江海盐县人,清嘉庆七年(1803年)以候补秦州知府、徽县县令莅职,历时八载。在任期间,勤于政事、克尽职守,亲率士绅百姓修茸补筑徽县城垣、重建凤山书院、增设义学,并对县内名胜古迹保护整修,其政绩卓著,县志记载甚多。尤为重要的是嘉庆十四年(1809年),张伯魁亲自主持重修《徽县志》,其考古证今,文笔严谨,记叙徽县历代史实、风俗人物、山川名胜尤为周详。至今遍览徽县历代官修私撰史志,经与国史省志考订,其史料详实可信者,当推张伯魁编修的嘉庆本《徽县志》。
  徽县县志,创自明代嘉靖四十二年,为邑人郭从道应徽州知州孟鹏年委托修撰。郭从道曾任贵州按察司兵备佥事,后以老归乡,毕其力而撰成《徽郡志》,但毕竟为诸客观条件制约,书中记事难免挂一漏万。清康熙初年重刊县志,其内容仍袭郭从道《徽郡志》之旧本,增补甚少。可惜后来县志雕板毁于兵火。一百四十年后,张伯魁任职徽县后,在善理政事之余,每每以重修徽县县志事而惶惶然坐立不安。就在他行将离任的前一年,适逢砚友沈辅之两次来徽探视,其所到之时,必书所见,并从史籍上辑录有关徽县疆域、沿革的文章两篇。恰在此时,又接秦州府檄,令各县搜集节烈殉事以入祀昭忠。于是,张伯魁即召集县邑内书生贤士,广闻博览,参照旧本县志,缺者补之,伪者正之,冗者删之,历时年余,编成八卷本《徽县志》。分别为疆域、沿革、建置、职官、选举、人物、食货、艺文。次年夏天,张伯魁又捐资将县志雕板刊印,至此,徽县第一部内容充实,史料完备的官修方志遂流布于世。
  张伯魁编修县志,在广搜史料的同时,更注重实地调查,但凡县内山川名胜,河流道里,必亲临其地考察,尔后定论,其足迹遍及徽县城乡各地。这一点,嘉庆本《徽县志》艺文志所载张伯魁的数十首诗歌便是佐证。这些诗歌不仅描述山水形势生动逼真,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其本身就有一定的史料参考价值,为后来人们的研究提供了依据。难能可贵的是张伯魁在采编县志之时,对历史文物亦采取了相应的保护措施,而使之能完好地保存下来。如现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徽县吴山吴玠墓志铭碑,其时已临崖将堕,张伯魁即令工匠前移四十步,扶正加固,建碑亭予以保护,并于碑阳题诗二首以抒怀念之情。而遗憾的是张伯魁又在本已残损的碑文正面,镌刻“宋故将军吴玠之墓”八字,无意间又损坏了文物原貌。幸喜嘉庆本《徽县志》将碑文全数载录,仍不失为有效地补救措施。
  时光流逝,岁月荏苒,工作之余,阅览嘉庆本《徽县志》,追古抚今,良多感慨,写成这段文字,以记张令伯魁之功绩。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孙士信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张伯魁
相关人物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