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酒厂更名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120
颗粒名称: 徽县酒厂更名记
分类号: F276.6
页数: 5
页码: 185-190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酒厂的更名记,徽县酒厂自1951年9月建立到2006年3月改制,在这55年的岁月里,曾八易其名。这一串名字,就好似一溜脚印,记录着徽县酿酒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徽县酒厂 徽县

内容

徽县酒厂自1951年9月建立到2006年3月改制,在这55年的岁月里,曾八易其名。这一串名字,就好似一溜脚印,记录着徽县酿酒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地方国营徽县酒厂
  1949年12月4日,徽县全境解放,百废待兴。
  1951年9月,徽县人民政府在城关区先农街石桥村原“公信福”烧坊旧址上办起了地方国营徽县酒厂(人称第一酒厂)。当年生产大曲酒52.72吨,产值4.82万元。
  那时的酒厂虽然属于全民所有制,但不由国家统一管理,而隶属于徽县人民政府税务局管辖。1953年成立了烟酒工业管理局和中国专卖事业公司,开始对烟酒实行全国统一归口管理。
  地方国营徽县侯家坝酒厂
  1954年4月,在栗亭乡侯家坝村原“永盛源”烧坊旧址上,办起了地方国营徽县侯家坝酒厂(人称第二酒厂),占地面积24.3亩,建筑面积2875平方米。1955年产大曲酒28.2吨,工业总产值2.26万元,职工21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077元/人年。
  1958年,所产大曲酒定名为“金徽酒”,并以“金徽酒”瓶标包装销售。
  地方国营徽成县侯家坝酒厂1958年4月,两当县并入徽县。同年7月,徽县与成县合并,称“徽成县”,厂名叫徽成县侯家坝酒厂。1959年4月28日地方国营徽县酒厂,并入地方国营徽县侯家坝酒厂。1959年,原成县红川酒厂并入地方国营徽县侯家坝酒厂,作为一个车间,委派周忠贤同志任车间主任。1960年,原成县西关酒厂并入地方国营徽县侯家坝酒厂。年产金徽酒295吨,产值23.5万元。
  1960年3月,登报声明正式使用“黄龙牌”商标。
  恢复地方国营徽县酒厂
  1961年12月30日,撤销徽成县,恢复徽县、成县、两当县建置。
  厂名也恢复地方国营徽县酒厂。此地方国营徽县酒厂厂址在侯家坝,原地方国营徽县酒厂厂址在城关区先农街,其规模今非昔比。
  1962年,实施行业归口管理,地方国营徽县酒厂归甘肃省轻工业厅管辖。
  1963年,甘肃省轻工业厅授予金徽酒为“甘肃省优质酒”(地方名酒)称号并颁发证书。
  是年,年产量187吨,产值14.5万元,实现利润2.7万元,上缴税金33.9万元。
  甘肃省徽县酒厂
  1964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三日),一场洪水冲毁了侯家坝厂址,损失了16.12万元。
  同年,甘肃省轻工业厅拨款25.3万元,作为迁厂资金。新厂址选在伏家镇刘家庄南,在这里征徽县良种场的土地32亩,按年产“金徽酒”300吨的能力建新厂。1965年3月份,徽县酒厂搬到了新厂址。更名为甘肃省徽县酒厂。那时全厂有职工64人,是年,产金徽酒253.4吨,产值20.33万元,利润12.18万元,税金32.6万元。
  1967年元月,由甘肃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承担酿酒技术指导的“试验酒”试制成功。
  甘肃省地方国营徽县酒厂革命委员会
  文化大革命期间,甘肃省地方国营徽县酒厂革命委员会粉墨登场。在雾霾笼罩下的徽县酒厂,生产力遭到破坏,生产经营停滞不前。1966年金徽酒的产量、产值、利润、税金分别是324吨、25.9万元、21.1万元、54.2万元。十年动乱后的1976年,分别是601吨、106.4万元、20.2万元、101.8万元,更可叹的是其中利润为负增长。
  1976年管辖权下放到徽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工交办公室。
  恢复甘肃省徽县酒厂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十年至此结束,“革命委员会”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终于寿终正寝。
  1977年9月,由笔者承担工艺和设备设计(或选型)并负责工程管理的酒精车间建成,使“二回酒”由1977年的产量235吨,利税105.9万元,分别增加到1980年的产量999.4吨,利税206.8万元。
  1977年9月,县“革委会”批准将“试验酒”定名为“陇南春酒”。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徽县酒厂的发展步伐加快了。
  1979年11月28日,由笔者承担工艺设计并负责工程管理的陇南春酒车间建成投产,使陇南春酒的产量由1979年的8.3吨,增加到1981年的101.3吨,扩大了12倍,从此开始批量生产。
  1980年8月12日在该车间安装了徽县酒厂有史以来第一台吊车。不久,由笔者设计的“友谊”牌陇南春酒上市了!。
  1981年5月1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了由笔者设计的“金徽”商标。
  1982年7月11日,由唐进铭同志负责土建管理,由笔者承担工艺和设备设计(或选型)并兼任建窖试产领导小组组长的大曲酒车间投产,又使陇南春酒的产量由1981年的101.3吨,增长到1984年的552.3吨;金徽酒的产量由1982年的616.6吨,增长到1984年的846吨;利润由1982年的86万元,增长到1984年的180.01万元;税金由1982年的190万元,增长到1984年的385.8万元,均翻了一番。该车间陆续安装了由笔者负责设计(或选型)的双梁桥吊、活甑桶、冷却器和晾〓机各4台(套),使酿酒操作全面实现了机械化。
  经过30多年的建设,老厂区占地扩大到72亩,建筑面积达到24067平方米,其中生产性13716平方米,生活性10351平方米。生产能力达到年产陇南春酒500多吨,金徽酒1000多吨,其它酒1500多吨。
  1982年11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了由笔者设计的“陇南春”商标。
  1983年元月21日,谢克义同志任甘肃省徽县酒厂厂长,杨万春同志和笔者任副厂长。
  在1983年8月,召开的全省白酒质量评比会上,陇南春酒保持着甘肃省优质产品的光荣称号。金徽大曲酒(金徽系列酒中之佼佼者)被评为其他香型白酒质量第一名。“二回酒”评为其他香型第二名。
  1984年1月中旬,谢克义同志任党支部书记兼厂长,李发林同志任党支部副书记。
  1984年8月,陇南春酒和金徽大曲酒再次荣获甘肃省优质产品光荣称号。同年9月,陇南春酒和金徽大曲酒,参加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白酒质量大赛,并于同年12月,双双荣获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并获铜杯奖。至此,自1978年8月4日由笔者任组长的科研组成立开始,1983年8月12日,谢克义同志兼任组长,杨万春同志和笔者兼任副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接续工作,经过6年多的辛勤努力,创优工作获得成功。
  1984年冬,由笔者负责设计的琵琶形青瓷瓶陇南春酒面市。1987年,参加了全国包装改进成果展览会,得到高度评价。
  1985年6月,徽县酒厂与徽县内6家工业企业结成松散的“金陇联合开发董事会”联合体。
  1985年7月20日,由姚成林同志任甘肃省徽县酒厂扩建指挥部总指挥,笔者和段柏林同志任副总指挥,由笔者承担工艺和设备设计(或选型)并负责工程管理的甘肃省徽县酒厂扩建工程,破土动工。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第一栋酿酒厂房就于1987年的5月17日投产了,并于1987年7月30日产出第一桶合格的陇南春酒,其余三栋厂房也陆续投产,并做到投产试车一次成功!酿酒机械化的适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在国内酿酒界屈指可数,其双甑式操作法在国内独树一帜。
  扩建征地203.8亩,建筑面积43290平方米,其中生产性33977平方米,生活性9313平方米。实际生产能力年产陇南春酒3000吨。
  1986年3月31日陇南地区行署将徽县酒厂提升为县级建制。
  4月11日,谢克义同志任甘肃省徽县酒厂厂党委书记。李发林同志任工会主席(副县级)。
  5月19日,杨万春同志任厂长;傅俊英和段柏林二同志任副厂长。
  甘肃陇南春酒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企业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企业名称不再仅仅是一个企业的记号,而是实力和信誉的载体。因此,企业名称理应与时俱进,方能适应其发展的需要。时光跨进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许多名酒厂,相继以酒名命名厂名,以提高其知名度。1988年元月,甘肃省徽县酒厂更名为甘肃陇南春酒厂,地方国营改为国营。1989年4月,在原“金陇联合开发董事会”的基础上,成立了从酒粮种植、原材料调运、包装物加工到产品经销的“一条龙”横向经济联合体——“甘肃陇南春工贸集团公司”。
  1991年甘肃陇南春酒厂晋升为国家大型二档企业。
  截止1991年年底,大曲酒年产量已达到6143吨,工业总产值达到4400.5万元,职工人数达到1238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5545万元/人年,利润达到363.6万元,税金1647万元。
  1992年7月1日由杨万春同志兼任技改领导小组组长,谢克义同志兼任副组长,由笔者承担工艺和设备设计(或选型)并负责工程管理,耿增辉同志负责供应,唐进铭同志负责财务的技改工程破土动工,到1996年11月底,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包括财务摊销给技改工程的利息、宣传费等)2682.8万元,基本建成。征地51.1亩,建筑面积31038平方米,其中生产性22814平方米,生活性8224平方米。建成后年产量可新增4000吨:其中陇南春酒1800吨,金徽酒700吨,其他酒1500吨。
  至此,全厂占地达到326.9亩。建筑面积达到98395平方米。年产量达到万吨白酒,其中:陇南春酒5300吨,金徽酒1700吨,其他酒3000吨。
  甘肃陇南春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997年2月24日,崔兴平同志任甘肃陇南春酒厂党委书记兼厂长。
  7月21日,甘肃陇南春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崔兴平同志任总经理,笔者和耿增辉同志任副总经理。
  1998年10月13日,公司成立了新产品开发领导小组,崔兴平同志兼任组长,笔者兼任副组长和办公室主任,新产品开发工作进入有组织、有计划阶段。先后开发出陇酒王、老金徽、陇南玉液、双喜陇南春等多个新品种。产品品种形成陇南春酒系列、金徽酒系列、新工艺白酒系列和滋补保健酒系列等4大系列,30多个规格和品种。
  甘肃陇南春酒业一跃而为全国大型的现代化的花园式酿酒企业。厂区合理的布局,优美的环境,国内绝无仅有。
  2000年元月6日,笔者任甘肃陇南春酒业公司总工程师。
  甘肃金徽酒业有限责任公司
  2006年3月甘肃陇南春酒业公司(简称陇南春酒业)整体改制为民营企业甘肃金徽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金徽酒业)。从此,徽县的酿酒业进入了又一个新境界。金徽酒业以其拥有的“金徽”品牌而命名。
  “金徽”品牌是经过六十多个春秋持久的努力与奋斗打造出来的,其品质值得广大消费者认同与信赖。金徽酒是轻工业部优质产品,是徽县人民世代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徽县人民的荣誉与骄傲。
  “金徽酒业”之名,充分反映出该公司的地域文化特性;其名在华夏大地上是独一无二的;“金徽”的意境很美,每当提起“金徽”时,便可使人们联想到“金徽县”——个自然环境优美,风光旖旎,物产丰富的“陇上江南”;由“金徽”和“陇南春”两个荣誉品牌,清楚地表明“金徽酒业”和“陇南春酒业”的连续性、整体性和稳定性;当人们看到“金徽酒业”时,就一望而知该公司经营的产品;“金徽酒业”好读、好记,它已牢牢地扎根于广大消费者的心目当中。
  “徽酒”情
  竹木葱茏花烂漫,道路宽阔清流湲。
  建筑幢幢均亮丽,设备台台誉酿坛。
  争奇斗艳皆好手,玉液琼浆冠陇原。
  锐意改革谱新曲,惠风和畅春满园。
  (傅俊英:原陇南春酒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傅俊英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