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收容遣送站设立始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91
颗粒名称: 徽县收容遣送站设立始末
分类号: K294.2
页数: 1
页码: 99
摘要: 本文记述了解放初期至1983年徽县收容遣送站设立的始末。
关键词: 收容遣送站 徽县 设立始末

内容

解放初期,徽县收容遣送工作先由公安局担负,后由民政局管理。收容遣送站先是设在县城先农街三官殿,由公安局张鼎管教。从1953年10月31日至1954年11月初,共收容240多人,其中有吸食大烟者140多人、出售大烟者41人、懒汉二流子38人、诈骗犯8人、赌棍13人。通过对这些人取消伙食供给和进行思想教育、劳动改造、表扬奖励、立功提升当组长等办法,使他们树立劳动观点,戒掉不良嗜好,回家当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当时办起了豆腐坊和养猪场,做豆腐卖钱,用豆渣养猪100多头。
  1958年收容站搬到后西街,由赵希勇负责。当时因农村有些人生活困难盲目往陕西走,收容站从陕西接回和途中截挡了不少人员,边接边送,没有集中管理。
  1975年,徽县收容量最大,人数多达1648人(次),经公安、市管部门配合审查出混入外流人口中有涉嫌犯罪人员65人,破刑案件11起,追回粮食1300斤,捕办7人。大部分人员边收边遣送,有些不明真相暂时无法遣送的人员,组织他们参加劳动,支农送粪20余万斤,帮农民收割小麦600多亩,兴修水平梯田6亩。1969年到1980年间,徽县在银杏乡剪子坝办起了1处农场,先后组织130多人(次)参加了生产劳动。
  1983年,遵照上级指示精神,徽县撤销收容站,设立临时转运站,那里来的送到那里去。至此,徽县收容遣送站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机构自行消失。
  (邓维举:原徽县人大副主任)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邓维举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