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人大常委会和徽县人民政府同日挂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84
颗粒名称: 徽县人大常委会和徽县人民政府同日挂牌
分类号: D630.1
页数: 2
页码: 82-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徽县人大常委会和徽县人民政府同日挂牌的政事。
关键词: 政事 徽县 挂牌 人大 人民政府

内容

1981年元月9日至18日,徽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出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决定:1.废止“文革”时期一元化政权体制“徽县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徽县人民政府名称(1949年解放至1955年称徽县人民政府;1956年至1967年称徽县人民委员会,简称人委;1968年3月后为“徽县革命委员会”)。2.根据全国人大五届二次会议的决定,设立徽县人大常委会。3.选举产生了人大常委会、县政府领导班子。这一重大举措,标志着徽县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翻开了新的一页。经过一个月的过度和准备,徽县人大常委会、徽县人民政府于1981年3月1日(全国人大开会前夕)正式挂牌。
  是日上午八时半,县政府各部门干部及十八个乡镇在县上参加春播会议的负责同志共一百二十余人准时在政府办公大楼前整队集合,县委书记黄步祥,副书记王化民,县政协主席段奕章,副主席周少珊等领导参加。
  九时整,挂牌仪式开始。在一阵鞭炮声中,县委副书记、县长马文彬和县委常委、县人大主任王廷选同步上前,先为门厅正中高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揭幕,然后和两大班子成员一起分别将人大常委会、县政府的大牌端稳地挂在门厅左右两侧。
  接着,县委书记黄步祥代表县委表示祝贺,并宣读了天水地委、行署的贺电。贺电说:徽县人大常委会、徽县人民政府于一月前诞生,今天又同时挂牌,是徽县人民群众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此表示热烈祝贺!徽县是天水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的县,尤其在粮食生产上对全区乃至全省做出过大的贡献。地委、行署对徽县过去的工作是十分肯定和满意的。徽县人大常委会、徽县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徽县民主政治建设开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春风应时至,遍绿湖上山”,改革开放的大潮必将给徽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我们相信,在党中央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地、县委的领导和支持下,徽县人大常委会、徽县人民政府一定能够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负人民的重托,领导和组织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艰苦奋斗,为加快徽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
  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树德,政府副县长雷胜相继作了简要讲话,分别代表两大班子表示,在新的起点上,勇敢担当历史使命,不负人民的信任,奋发努力,廉洁从政,尽职尽责,开创工作新局面,干出让全县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挂牌仪式结束后,两大班子成员与工作人员一起在办公大楼背后护坡平台边栽植了九棵塔松,以作纪念,寓意徽县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产生的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将和青松一样茁壮成长,面向未来。
  县委报导组的同志采访了仪式活动全过程,徽县广播站在当晚的新闻节目中,向全县人民广播了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正式挂牌的重要新闻。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

《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是记史之书,载实之书,资料之书,全书分“彩插”“大事记”“机构沿革”“文史资料”等四个栏目,共收录文史作品约146篇。这些作品选自政协文史研究员、爱好文史事业的业余作者的作品。全书56万多字,内容丰富,分量厚重,文字精美,很有品位。《徽县文史资料选编(第二辑)》所收入的作品既有文化品位,又有史料韵味,既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三亲”资料,又能起到传承文化、探究历史、启迪现实的作用。

阅读

相关人物

杜发恭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