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执甲去 英雄凯旋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图书
唯一号: 291820020220000019
颗粒名称: 白衣执甲去 英雄凯旋归
其他题名: 记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徽县
分类号: R184.6
页数: 9
页码: 97-105
摘要: 本文讲述了徽县人民医院护士长魏琳带着全县人民的嘱托和使命去驰援武汉,在武汉奋战了45个日夜,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
关键词: 徽县 抗击疫情 驰援武汉

内容

2020年的4月15日,在徽县人民的记忆里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阳光灿烂,迟开的各种花卉也似乎带着一种让人激动的芬芳。下午3时许,在徽县高速路口处,一辆黑色的小汽车缓缓驶进了人们崇敬的视野。一位穿着玫红色上衣的高挑女子刚一下车,迎接她的人群便沸腾了。她,就是我县首位驰援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县医院外一科护士长魏琳。她带着全县人民的嘱托和使命,在武汉奋战了45个日夜,圆满完成了抗疫任务。英雄归来,盛装以待。县委书记王强、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王俊强、县人大主任张承荣、县政协主席桑虎林、县委宣传部长张剑蓉、政府副县长孙伟、县卫健局和徽县人民医院领导,以及自发组织起来的群众,专程赶往徽县高速路口来迎接魏琳,这是徽县人民对待“英雄 ”最高的礼遇。
  当魏琳接过县委王书记赠送的鲜花、披上政府王县长佩戴的绶带,看见站在人群里的丈夫和孩子时,那一刻她的眼睛湿润了。在45天不分昼夜与疫情的抗战中,魏琳用勇气和担当完成了徽县人民的嘱托,向祖国提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生于1979年8月的魏琳,2000年从河南大学护理专业毕业,2001年3月进入徽县人民医院外一科工作。自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医院临床一线,不但是外一科的护士长,还是全院护理方面的标兵。庚子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按下了暂停键,1月25日正值中国的传统大年,那段时间也正是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越来越重的时期。晚上10点左右,魏琳接到医院发出通知,要求所有的职工全员到岗取消春节假。紧接着大年初二,医院护理部又发出了让护理人员踊跃报名,去武汉支援疫情的通知。此时,从医19年,且担任着外一科护士长的魏琳,以她医者的担当已经感到了肩上的重任。她第一时间就提笔写下了去武汉的请战书,请战书经院长批准后提交到了医院的办公室里。那几天魏琳一边和同事在徽县的防疫一线奋战,一边悄悄地做着奔赴武汉的准备。2月15日晚,正准备休息的魏琳,接到了医院办公室打来的电话,经医院研究批准了她去武汉的申请。放下电话,魏琳的心里除了激动,还有了一种对家人的愧疚。她这一去不单是地域上的跨越,还有生死未卜的考验。但国难当头,医者的大爱仁心又使她变的更加坚强。
  2月16日早上8点,天气非常寒冷。全院职工在县医院一楼前的大院里,为魏琳举行送别仪式。送别仪式由院长刘伟明主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剑蓉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她致了崇高的敬意。在送别仪式中作为入党积极分子的魏琳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鲜红的党旗前她的白大褂犹如出征的战袍、入党的誓言犹如铿锵的鼓角、送别的嘱托犹如雪中的梅花。火线入党仪式刚一结束,魏琳就在徽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高小华的陪同下踏上了奔赴武汉的征程。
  因为陇南市其它县区也有去武汉支援的医护人员,按照安排,全省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必须先在兰州的宁卧庄宾馆集合。魏琳和高院长一路疾行,到宁卧庄宾馆时已经到了下午的3点多钟。一进入宁卧庄宾馆,魏琳就先赶去前台报到。报道完,她拿着甘肃省卫健委给她们第四救援队队员发的一套红色队服,和一只银灰色的皮箱,还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就接到了让全体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开临行前座谈会的通知。座谈会上甘肃省委领导为第四救援队举行了庄严的授旗仪式。座谈会结束后,省卫健委工作人员,给她们第四救援队的每个队员每人发了一块面包,拿着面包,来自全省9个市州、45家医疗机构的112名队员们在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兰、省妇幼保健院儿童急救中心科室副主任安彩霞、感控科周艳芝带领下,就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去中川机场的大巴车。6点半,112个队员带着庄严的使命,上了飞往武汉的航班。当天晚上的10点钟,载着甘肃第四救援队的航班,在武汉天河机场缓缓落下。和甘肃第四救援队对接的武汉优抚医院的有关人员,已经等在机场。双方对接的场面,没有多余的话语,只有凝重的眼神。
  接机的大巴碾过空无一人的街道,魏琳望着被疫情的阴霾笼罩着的灯火,她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做最大的努力,好好救护武汉百姓,完成全县人民的重托。一定要做好防护活着回来。深夜的十一点多钟,他们到了离武汉优抚医院不远的如家宾馆。魏琳被分派到如家宾馆4楼的一个房间里。放下行李,顾不上舟车劳顿的疲倦,她就对整个房间进行了彻底的消杀。房子消杀完毕,她躺到床上时已经到了深夜的 3点钟。
  第二天早晨,甘肃赴武汉第四医疗队把110个队员分成了3个组,魏琳被分在了第3组。刚一分完组,魏琳和她的战友,便在宾馆的一个大厅里开始了紧张的防护培训。11点多,甘肃第四医疗队被分配到第2组和第3组的医护人员,便投身到了优抚医院,展开了救治之前最基础的工作。
  优抚医院先前是个福利性医院,距离华南海鲜市场直线距离不足100米,被列入这次疫情的中心地段。主要以精神病为专科。医院尚未达到接诊传染病的标准,魏琳和第3组的战友被分配到优抚医院,一个五层高的旧楼上。这个楼的二、三、四层的基础工作全部都由甘肃来的第四救援队承担。魏琳所在的第3组除了要清理这个楼的卫生,还要把即将入住的病人所用的洗嗽用品、生活用具以及抢救病人所有的仪器,全部都要搬到二、三、四层的每一个房间里布置完善。但是工作了三天以后,因为这座楼的水电设施老旧不达标,魏琳她们又被安排到了优抚医院新建的住院部大楼上。
  到了新楼上,魏琳和她的战友开始接诊送往优抚医院的第一批病人。每天她们不但要干日常的护理工作、还要陪护病人、疏导病人的情绪、搞好病区的保洁。魏琳和她的队友所干的工作,几乎是她们先前在家乡医院里所干工作量的三倍。魏琳清楚地记得,她们刚转到住院部这座新楼上的第一天是2月25日,也是她远离家乡的第四天。那一天她和她的队友共接诊了23个患者。接连的奋战和劳累,使她每天回到住地,都像是散了架一样,只想一头倒在床上。但她一想到病人求生的眼神,和她来武汉的那一天,将近70岁的父亲送别她时的那一碗粥、年幼的两个女儿送她时依依不舍含泪的双眼、没能亲自送她的丈夫在电话里对她的嘱托,以及她肩负的全县人民的使命,她便会打起精神,彻彻底底给自己做完消杀才敢休息。
  几天下来,魏琳很快便适应了繁重的工作。由第一次认真而又忐忑的接诊第一个病人,到和病人慢慢的亲近,再到为病人早日康复主动做心理疏导,魏琳给病人留下了很好印象。也为她所在的第3组树立了好榜样。她所管护的63床,是一个姓袁的中年妇女。刚入院时袁阿姨落落寡欢,对自己的病情几度失去了信心。在魏琳的护理和疏导下,她慢慢地对魏琳有了依赖感,几乎把她当成了闺女。慢慢地袁阿姨性格不但变开朗了,还有了笑声。还有一个93岁高龄姓王的老人,魏琳给他量体温、喂饭时,他尽量配合,不让他的身体接触到魏琳。除了像王爷爷那样不碰触医护人员的病人外,有些患者还被甘肃医疗队的工作精神感动的流眼泪。魏琳自己为了方便病人,她每天临出门戴上口罩后,还要给口罩靠近耳朵的地方,再加上个两个塑料把手,这两个塑料把手是她的一个同事送她出征时,悄悄放在她的衣袋里的。为了避免上厕所,她每天都要穿上厚厚的纸尿裤。在低头工作时那两个固定口罩的塑料把手,总会铲着她的耳朵,不几天她的右边耳朵便被铲破了,但魏琳一投入到工作中什么就都忘了。
  从2月16日奔赴武汉,到4月30日接到撤回通知,魏琳和她的战友整整在武汉奋战了45个日夜。和死神搏斗的45天是一个多么漫长的一个时间段落啊!魏琳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当她和她的战友把第3组所剩的十几个病人,以及其它手续交接完毕后,她回到所住的宾馆时已是华灯初上。站在宾馆的窗前,魏琳心潮彭拜,她望着阴霾渐渐退去的武汉,轻轻地在心里说了声:“武汉,我尽力了!”其实这个在2020年被全国人民牵挂的城市,魏琳岂止是尽力了,她是以医者的使命,用生命为武汉、为祖国交付了一份优秀的答卷。
  4月31日早上7点整,国家医管局和武汉市有关领导,把魏琳和她的战友,亲自送到了武汉的天河机场。一踏上甘肃兰州的地界,魏琳的心里感到自己一下子贴近了家乡。这种感觉使她再次感到了祖国的强大,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也越来越强烈。但不幸的是,她在兰州临回家乡 14天的隔离中,她接到了小女儿胳臂骨折的消息。在武汉为了救治病人和死神赛跑时,她没有流泪。但接到女儿骨折的消息时,作为一个母亲她流泪了。赴武汉之际的那些情景也都像一部黑白电影一样,在她脑海里回放起来。2月15日晚,接到去武汉的通知时,当时在武都工作的丈夫,也担负着单位的抗疫工作。晚上11点钟,魏琳在电话里给丈夫说,第二天她就要驰援武汉了。她丈夫想连夜开车回来送她,她怕丈夫耽误抗疫工作,也怕他在夜里开车赶路不安全。魏琳当时想这一走,生死未卜,一家老小、两个家庭的四位老人,全部都要靠丈夫来照顾。在她的劝说下丈夫只有打消了连夜赶回家送她的愿望。和丈夫通完电话,魏琳赶忙去收拾东西。除了皮箱里装了几件换洗的衣服外,她特意拿出了一双绿色的旅游鞋,这双鞋是她生日时丈夫送她的礼物。在魏琳的心里绿色是希望和生命的象征,她要穿着这双鞋子,把生的希望带给武汉,同时也要让自己活着回来。
  第二天早上魏琳六点钟就起了床,在她家帮忙带孩子的父亲已经给她煮好了鸡蛋,熬好了粥。他的父亲默默地把她爱吃的核桃花卷刚放在餐桌上时,她13岁的大女儿和7岁的小女儿也起来了。小女儿扑在魏琳的怀里说:“妈妈,你能不能不去?”魏琳抚摸着女儿的头,她在心里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活着回来、一定要坚强、一定要完成全县人民的使命。不一会儿,魏琳的姐姐也来送她。那一刻平常离医院只有三四分钟的路程,竟变得像是天涯一样慢长。
  刚到武汉投入到救治工作后,每天出门时不能带手机。在医院还好,但当拖着一身疲倦回到宾馆,看到亲戚朋友发来牵挂的短信,心中的孤单顿时便烟消云散。为了转移对父母的牵挂、对两个女儿的思念,魏琳开始写起了日记。他的丈夫为了让她在武汉安心抗疫,还给她写了一份鼓励的长信。但是她最怕的就是接家里打来的电话,有一次,魏琳走后的半个月,她的婆婆非常牵挂她。那天她的丈夫也正好轮休在家,一家人商量想和魏琳视个屏,魏琳心里她多想看看爸爸妈妈、婆婆、丈夫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呀,但她怕亲人们看见她脸上被口罩勒出的印痕,以及由于每天出门时不能喝水、异地失眠、刚到武汉时对患者的悲悯等一系列因素,所造成的她消瘦的脸庞,她只得放弃了和婆婆视频。只用语音告诉他们自己在武汉,一切都好!为了让家人放心魏琳想了一个办法,每次吃饭她都会先拍一张图片,发给丈夫让他再转发给亲人,让家人少一些牵挂。的确,没有横空出世的英雄,只有国难当头时,舍小家顾大家的担当。
  45天的时间里,魏琳觉得她不是一个人驰援武汉,她英雄的光环里有亲人对她的支持、有徽县22万人对她的嘱托。当她踏上家乡的土地,她载誉而归的身影,犹如一株火红的木棉,那是英雄的写照。

知识出处

徽县文史资料

《徽县文史资料》

本书讲述了徽县“普九”教育工作、农业税征收历史演变过程、矿业公司的发展历程、酒业的发展历史、粮食工作的变化以及徽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纪实情况

阅读

相关人物

肖娴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徽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