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大事记(1921.7-1991.12)》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643
颗粒名称: 1971年
分类号: D235.42
页数: 14
页码: 310-323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71年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定西地区人民建设家园,治穷致富的真实史迹。
关键词: 定西地区 党史 1971年

内容

一月
  14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大会的有工人、贫下中农、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干部、革命知识分子及其他党员代表,共700人。会议主要议程是“总结定西地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革命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工作”,选举产生中共定西地区第一届委员会。定西地区革委会主任、军分区副政委王化宇代表地区革委会整党领导小组作《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永远沿着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前进》的工作报告。会议还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定西地区第一届委员会,选出委员34人,候补委员9人。这次代表大会是在党内生活还不够正常和大批老干部尚未恢复工作的情况下召开的。
  20日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委员会召开一届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议选举王化宇、任建业、孟育邹、陈连科、徐震欧、王德福、温侃、毛志勇、韩耀英9人为常务委员会委员,王化宇当选为书记,任建业、孟育邹当选为副书记。至此,中共定西地委恢复工作,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撤销。
  是月定西地区革委会办公室改为定西地委、地革委办公室,白文翰任主任。同期,王德福任定西地区革委会政治部主任。
  三月
  12日至29日定西地区革委会政治部和渭源县革委会政治部组成工作组在渭源县上湾公社漆家坡生产队进行以“党的基本路线”和“九大”路线为主要内容的政治路线教育试点。同时,渭源县革委会为配合这次教育,组成了工交局工作组在农机厂进行路线教育试点。
  25日至4月7日中共定西地委和定西军分区党委联合召开县团级以上党员负责干部“批陈(伯达)整风”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地委委员、各县委常委、县团级以上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的党员负责人和县以上的工宣队、农宣队党员负责人及行政17级以上党员干部和军队团级以上干部共304人。会议学习了毛泽东的《我的一点意见》和经毛泽东批示的12个中央文件。定西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任建业和地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陈连科在会上发了言。会议结束时,地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王化宇作了总结讲话。《讲话》在批判了陈伯达的罪行后指出,这次会议着重帮助地委和地革委整了风,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抓自身的思想革命化不够,我们要把批陈整风运动当作今年的中心任务,继续抓紧进行。要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开展学习毛泽东五篇哲学著作的活动,进行批修整风的正面教育;要坚持革命大批判,彻底批判陈伯达反动的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唯心历史观,肃清其流毒;要提倡谦虚谨慎,反对骄傲自满,纠正各种不正之风;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使各项工作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航向不断前进。
  是月王化宇任定西军分区政治委员。
  四月
  26日定西地区革委会发出《关于在全区立即开展增产节约运动的通知》。《通知》要求:1、节约粮食要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2、加强费用管理、节省费用开支;3、要发动群众清仓查库,彻底改变粮食系统家底不清的现象;4、要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逐步建立适合定西地区粮食工作发展的合理规章制度。
  五月
  10日甘肃省粮食厅分配给定西地区粮食费用计划指标5973.2万元,缓解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
  △ 中共定西地委召开电话会议,要求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清理‘五·一六’反革命阴谋集团”运动。随后,全区各县及县级单位开展了清查“五·一六”反革命分子的工作。
  12日中共定西地委印发《一九七一年工作要点》。指出:一九七一年是“斗、批、改”运动深入发展的一年,是实现第四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要求全区人民深入开展批修整风运动,抓好整党建党工作,深入开展四好运动,加强对文化教育战线的领导,认真落实党的政策,抓好全民战备,抓好作风建设,进一步开展对敌斗争,把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落实到每个工厂、农村、机关、学校。
  19日至6月2日陇西县召开保卫工作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第15次全国公安会议纪要》和《全省公安保卫工作会议纪要》,通报了陇西县自开展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以来的进展情况。地委“一打三反”运动办公室负责人到会讲了话。
  是月定西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部设立党委。
  六月
  1日定西地区燃料公司成立,隶属地区商业局管理。
  12日至16日中国共产党漳县第五次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190名。大会听取江克祥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革命化建设的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县委委员21人。在五届一次全委会上,选举常委7人,江克祥当选为书记,马占山、方守科当选为副书记。
  16日定西县榨油厂收归定西地区,隶属粮食局管理。并增设粮油加工机械修造车间,承担全区农村粮油加工机械修造任务。
  △ 恢复定西地区汽车监理所,下设定西、临洮、陇西、华家岭等6个管理站。
  △甘肃省第四届体育运动会开幕。定西地区代表团参加了篮球、排球、田径等项目比赛,夺得金牌1枚、银牌11枚、铜牌4枚。
  30日《甘肃日报》报道了通渭县陇山人民公社东风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南金香的先进事迹。她被甘肃省树立为全省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积极分子。
  是月定西地区革委会保卫部党委成立。
  七月
  3日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发出《关于调整全区“土圆仓”建设投资计划的通知》,将原计划投资9万元调整为10.5万元,总仓容调整为2100万斤。
  4日省、地、县组成的农宣队68人,先后进驻陇西县的7个公社、27个大队、224个生产队进行社、队领导班子整顿工作。随后,其它各县农宣队相继进驻社、队帮助开展工作。
  31日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甘肃省革委会副主任张忠来陇西县检查工作。指出,当前要搞好三个安排:安定群众思想、安排好群众生活、安排好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方面,要抓好水、土、肥、种,稳产达200公斤以上,高产达250公斤以上;要继续整顿好班子,领导干部要经常去农村;中央、省、地在陇西县办的企业越来越多,陇西要搞好服务工作。
  是月全区共安置留城知识青年625人,大中专毕业生1725人,复退军人158人,临时工转正4967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2920人。
  八月
  5日中共定西地委决定:建立华家岭林业站。
  先于1970年,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统一部署,通渭、定西及会宁三县组织群众,开展营造华家岭林带工程。
  华家岭位于定西、通渭及会宁三县接壤地带,海拔2000—2457米,属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势高寒,阴湿风大。地形多以梁、坡、沟谷为主,是祖厉河、牛谷河的发源地。据历史记载,几千年以前,这里森林丛密,水草丰美。以后,连年的战乱,无止的垦荒,几乎使这里的植被丧失殆尽,水土大量流失,土地日益瘠薄,灾害连年不断,人民生活困苦。
  华家岭林业站成立后,以华家岭为中心,在定西、通渭、会宁三县沿西兰公路组建社队林场,以民办公助的形式进行防护林建设,在公路两侧建设了100公里长的主林带1条,经1975、1978年两次扩建,又设置支林带10条,全长300公里,总面积7.7万亩,纵横3县18乡。
  林业站全站职工在站党支部的带领下,在原营造林带工程的基础上,开始了艰苦创业的征程。没有房子住,就借宿在公路道班;饿了,啃个馍,喝碗茶,硬是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出了林业史上的业绩。
  至1978年底,华家岭林业站经过7年的努力,已完成整地工程4万余亩,造林1.3万亩,植树1090万株,育苗2300余亩,使干旱山区的华家岭林带初具规模。
  1982年以后,针对林带原有树种单一,病虫害蔓延及高海拔区杨树不适而形成低价值林木的问题,林业站及时总结经验,探索改造提高的途径,先后引进培育针叶树种,经多年试验观察,云杉生长普遍良好,小区试验取得成功。1987年专题开展了《华家岭林带人工低产林改造》课题研究。在试验取得初步成功,课题研究获得省级鉴定的基础上,每年以2000亩的速度进行杨树低产林改造。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普遍达到85%以上。栽植三年后的云杉年生长高达25厘米以上。华家岭林带改造的成功实践,不仅提高了本身的质量和效益,而且为全区乃至全省同类型林带改造树立了样板,改造成果深受广大专家学者的赞誉和当地群众的欢迎。
  1986年行政区划变动后,华家岭林带分属定西、白银两地(市)管辖,在定西地委和白银市委的领导下,林带建设更具规模。
  至1991年底,全长300多公里,总面积7.7万亩的防护林带体系建成,木材蓄积10.8万立方米;间伐椽材4万余根,烧材180多万斤,编制农具3800多件,加上出售苗木、种条等,经济收入达38万多元。同时还为当地群众解决了部分民用木材和燃料。林业的发展,控制了水土流失,使这里横遭摧残的自然生态开始恢复平衡,给陷于困境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带来了生机。
  △定西地区广播事业电影管理局成立。
  11日定西地区革委会政治部转发地革委政治部、《甘肃日报》社和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驻定西记者联合调查采写的《渭源县革委会政治部对全县开展路线教育的调查报告》。随后,《甘肃日报》和省广播电台先后播发了这个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
  九月
  2日全区地方道路现场会议在通渭县召开。通渭县革委会、常河公社、城关公社温泉大队等单位介绍了自力更生修建地方道路的经验。会议还对发展地方道路、促进农业生产、适应战略需要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制定了全区地方公路发展规划。
  8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常委会议,讨论靖会电力提灌工程的组织领导事宜。决定成立靖会工程指挥部。指挥部由9人组成,定西地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任建业兼任总指挥,牛金铭、王君党、胡文荣、何清华兼任副总指挥。11月,成立中共定西地区靖会工程委员会,任建业兼任书记,牛金铭、胡文荣兼任副书记。指挥部设在会宁县郭城公社。
  从1970年冬至1971年秋,靖远、会宁两县大旱10个月之久,祖厉河川原区尤为严重,夏秋无收,人畜饮水困难。严重的旱灾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地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曾多次派员实地考察灾情。是年8月,甘肃省军区司令员省革委会副主任张忠亲临靖远、会宁县视察生产救灾工作,考察后向中共甘肃省委作了汇报。省委于9月2日作出“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兴建靖会工程,把黄河水提到靖远、会宁交界的祖厉河谷地和原区。初步设计南北长约110公里,东西跨度60公里的地区”的决定,并要求“四五”期间基本建成,逐年发挥效益。同时提出要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依靠群众,兴办水利”作为兴建靖会工程的指导方针。
  9月中旬开始,对工程进行勘测、设计、审定,11月破土动工。中共定西地委、定西地区革命委员会从定西地直机关及靖远、会宁两县抽调脱产干部373名,民工2.525万人参加工程建设。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后期,国家财力不足,靖、会两县人民在定西地委、地区革委会及两县县委、县革委会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创出了多快好省搞水利的英雄业绩。1986年,靖远、会宁两县区划归白银市管辖后,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灌区各方面工作有了进一步发展。
  靖会工程建设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1年11月开始,主要兴建川区部分。1974年5月总干渠、峡门干渠主体工程建成后,开始兴建关川干渠、白草原干渠和总干渠、峡门干渠配套工程。1975年8月总干一泵站三条管投入运行。1976年10月关川干渠、白草原干渠主体工程相继建立。第二阶段,从1977年开始,重点兴建甘沟干渠和三场原干渠。干沟干渠分河东、河西两期,1988年完成;三场原干渠于1989年底基本竣工。第三阶段,从1978年以后,对工程开始加固、扩建和改造。
  全工程国家计划投资1.149015亿元,完成国家投资1.091438亿元。1984年,甘肃省又将靖会工程列入“两西”建设资金投资项目,在资金上给予了有力保证。至1991年底,共完成劳动工日2334.72万个;完成土方3895.08万立方米,石方4.73万立方米,混凝上25.79万立方米;使用钢材1万吨,木材2.74万立方米,水泥8.95万吨。建成总干渠1条,干渠5条,总长184.43公里;总干渠和干渠建成各类建筑物1574座;总干渠泵站39座,安装机泵191台(套),装机容量6.118万千瓦,台地小泵站85座,装机137台(套),容量0.4956万千瓦;修支渠211条,长342.7公里,斗渠1146条,长387.7公里;建成110千伏变电站3座,输电线路80.2公里,35千伏变电站8座,输电线路64.05公里,6千伏输电线路141.68公里。
  △中共定西地委召开会议,传达毛泽东近日批示的5个重要文件,同时,宣布了陈伯达的罪行。会后,各县先后召开22级以上党员负责人会议学习贯彻。
  17日中共定西地委发出《关于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筹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地直及各县各单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隆重纪念《讲话》发表30周年。同时,地委还成立纪念活动领导小组,孟育邹兼任组长。
  28日为进一步加强战备工作领导和办事机构,定西地区革委会战备领导小组在原基础上加以充实,充实后的领导小组由11人组成,王化宇任组长,任建业、陈连科任副组长。
  十月
  7日至15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全区农业工作会议。各县委书记、分管农业副书记,地县革委会生产指挥部、农业局负责人及各公社党委书记和先进单位的代表339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中央北方地区农业会议以来全区农业学大寨的经验,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安排今冬明春的工作。地委副书记任建业向大会作《以批修整风为纲,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掀起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新高潮》的总结发言。会议结束时,地委书记王化宇讲了话。
  8日中共定西地委向甘肃省委上报《关于传达中共中央(1971)57号文件的情况报告》。《报告》说:省委会议后,定西地委立即召开有地委常委、军分区正副司令员、正副政委17人参加的会议,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和省委负责人的讲话,与会人员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关于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李作鹏等4人离职反省的决定,拥护党中央彻底粉碎以林彪为首的资产阶级反革命政变阴谋的决策,誓死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
  11日中共定西地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地委常委,军分区正副司令员、政委,各县委正副书记及部分常委,各县武装部正副部长、政委,地直机关各部门党员负责人,中央、省属驻定厂矿、企事业单位党委正副书记共19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1971)57号文件精神,统一了与会人员的思想认识。
  13日《甘肃日报》对定西地、县两级领导干部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带头深入农村第一线,注重调查研究,并对本地区56个公社、220多个生产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的作法进行了报道。
  15日定西地委、定西地区革委会发出《关于树立全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的决定》。号召全区贫下中农、革命干部要远学大寨,近学何家庄,本地区学习本庙大队等16个先进单位,为尽快改变定西农业落后面貌,实现粮食上《纲要》而奋斗。
  26日中共定西地委印发《关于继续整顿农村大队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意见》。《意见》在肯定前段全区各级党组织以批林整风、路线教育为纲,分期分批普遍整顿大队党支部领导班子的成绩后,提出对问题多的大队党支部领导班子分期分批重点帮助整顿,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十一月
  13日中共定西地委作出《关于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粮食征购任务由“一定三年”改为“一定五年”的决定〉的具体安排意见》。《意见》指出,这项政策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贫困地区的关怀和支持。
  △临洮新添铺至榆中甘草店公路竣工,全长71公里,工程总投资146万元。1970年定西地区以备战公路13号排列,代号“773”。
  25日根据甘肃省委关于坚决打击现行反革命破坏活动的指示精神,岷县召开全县公安保卫工作会议。并在城区召开公捕公判大会。
  是月定西地区战备油路指挥部成立,隶属交通邮政局管理。
  △岷县西川水渠竣工。全长3.47万米,引水3立方米/秒,效益面积2.3万亩。
  十二月
  9日中共定西地委发出《关于认真学习贯彻12月1日中央两报一刊〈总结加强党的领导经验〉社论的通知》,要求全区掀起认真学习贯彻的热潮。特别要求县以上党委和领导干部要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党的观念,把学习社论和学唱《国际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首革命歌曲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革命大批判,清除林陈反党叛国的恶劣影响;各级党委、革委会要进行开门整风,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清唯物论和唯心论,真马列主义和假马列主义、机会主义路线政策和马列主义路线政策的界限,提高执行和捍卫毛主席革命路线和政策的自觉性。
  16日全区粮油入库电话会议召开。会议要求各县迅速传达甘肃省委粮食会议精神,掀起粮油入库高潮。
  25日中共定西地委转发定西地革委政治部《关于在全区深入进行思想和政治路线教育的安排意见》。指出:路线教育是根本教育,各级党委要把路线教育当作根本任务抓紧、抓细、抓好,切实抓出成效来。
  是年通渭县持续8个月大旱,夏秋作物大减产,群众生活困难,外流人口1900余人。
  △ 定西地区活塞环厂建成投产。
  △“文革”中定西地、县创办的“五·七”红专学校,共举办各种短训班84期,培训农技、农机、财会、牧医、赤医等技术人员9319人。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大事记(1921.7-1991.12)

《中国共产党定西地区大事记(1921.7-1991.12)》

全书共45万字左右,记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发生在定西地区的大事要事、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活动,实事求是地追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定西地区活动的情况和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定西地区人民建设家园,治穷致富的真实史迹。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