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安定区大事记(1992-2011)》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571
颗粒名称: 1996年
分类号: D235.42
页数: 12
页码: 44-55
摘要: 本文系统全面地记载了1996年中国共产党安定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大事。
关键词: 定西县 党史 1996年

内容

1月
  16日至19日政协定西县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举行,会议选举虎登岗为政协定西县第五届委员会主席。
  20日定西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选举蒲丰、郭宽宇、苏永新3人为定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23日为了加强对世界银行贷款“第三个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简称“贫三”)项目工作的领导,监督并协调执行项目各方面的工作,中共定西县委决定成立“贫三”项目领导小组,刘金良任组长,牛芳琴、段习文、姚汉杰、杨瑞英、张亚琳任副组长。
  30日中共定西地委、定西地区行署作出《关于兑现1995年农村经济等责任书和表彰奖励经济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决定》对全面完成农村经济主要措施目标责任书的定西等4县给予二等奖;对全面完成商业目标管理责任书的定西等5县给予一等奖;对完成农村扫盲任务的定西等5县各发奖牌一面;对在“三田”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定西县给予一等奖;对在开发工业新产品中成绩比较突出的定西等3县给予二等奖;对在“121雨水集流”工程建设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定西县给予奖励。
  31日定西县农科教结合协调领导小组成立。燕胜三任组长,曹成章、王卿任副组长。
  2月
  1日定西县26个乡镇设立土地管理所。
  2日《定西报》报道:在“改革、开放、搞活”经济政策激励下启动、发展起来的定西县乡镇企业,1995年克服电力供应不足、原材料涨价、周转资金紧缺等不利因素,在生产规模、产值、利税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据统计,到1995年底,定西县乡镇企业总数已达7512个,比1994年增加345个;从业人员达到30467人,比1994年新增3457人;完成总产值6.21亿元,占年计划的100.1%,比1994年增长62.97%;总收入5.6亿元,占年计划的102%,比1994年增长57%;实现利润3461万元,上缴税金1660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41.4%和
  51.7%。
  5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农科教结合示范实施方案》。
  8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表彰1995年度经济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决定》对甘肃无纺织地毯厂等42个先进集体和李政清等59名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3月
  6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1996年全县计划生育工作意见》。《意见》要求各乡镇、县直各有关单位认真组织学习,制定策略,苦抓落实,务求实效,确保全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硬指标的全面完成。
  19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高效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提出:按照县委、县政府“九五”期间发展农村经济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在调查研究和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决定选择鲁家沟、巉口、西巩驿、青岚、团结、李家堡、内官营、葛家岔、城关等不同自然条件的9乡15村以水利建设为基础,综合应用多学科、多专业的研究成果及农业新技术进行优化配套,因地制宜地建立农、林、牧结合的高效农业综合示范点,旨在以点带面,滚动辐射,整体推进全县“两高一优”农业的快速发展,为定西县农业产业化的形成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24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入手,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大规模地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0多年来,全县已有46条小流域,1586平方公里的面积得到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25日中共定西县委印发《1995—1997年全县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三年规划》。27日中共定西县委密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王冠军任组长,段习文任副组长。
  4月
  1日中共定西县委作出《关于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决定》对鲁家沟乡党委等6个先进基层党委、县委机关党总支等2个先进党总支部、城关乡友谊村党总支部等46个先进基层党(总)支部,康耀明等104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
  3日中共定西地委书记石作峰、定西地区行署专员张继武来定西县调查研究。石作峰在听取县委书记朱同心的工作汇报后对定西县提出要求:(一)努力挖掘潜力,狠抓财政收入,坚决压缩支出,彻底扭转财政困难的局面,解决工资拖欠问题;(二)继续加大城市改造力度,全力以赴搞好城市建设工作;(三)坚持走好“综合治理,全面发展”的路子,抓紧抓好小流域治理工作,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四)狠抓“121雨水集流工程”、地膜粮食种植工程和洋芋工程这
  “三大工程,”解决农民用水、吃粮和花钱的问题。
  12日《定西报》报道:定西县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区域开发、重点发展的办法,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业。目前,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234万头(只),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0%。
  13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建立健全农技服务网络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目前,定西县已建成乡镇农技站25个,村技术服务小组315个,发展农科示范户1.6万余户,从事农业科技服务人员达到1.8万余人。
  △中共定西县委在转发《中共定西地委关于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八条意见》时要求:全县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八条意见》的规定,认真对照检查,开展自查自纠,经常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切实搞好廉洁自律教育。县委同时还要求县直机关科级干部及乡镇领导干部搞好廉洁自律教育。
  15日定西县经济协作委员会成立。
  26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1996年扶贫开发工作安排意见》。《意见》提出:1996年定西县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年内解决1万户4.6万人的温饱问题,使全县贫困面下降到27%以下,严格控制返贫面。
  29日定西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立。苏永新任指挥,张新民、张璧、刘俭任副指挥。
  5月
  3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以组织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为契机,大力扶持农民发展林果业。至1995年年底,全县经济林面积已达6万亩,年产各类干鲜果780万公斤,农民增加收入达800余万元。
  4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1996年“洋芋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1996年全县完成洋芋种植面积31万亩,其中整薯坑种13万亩,北部地区人均达到1亩,东南部和西南二阴区人均种植0.7亩;产量收入指标:平均亩产达到1000公斤,总产量达到31万吨,总产值达到9300万斤,亩纯收入250元,总收入达到775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达到202元。
  13日高世铭任定西县县长助理。
  16日恢复定西县科学技术协会。
  △何振中任中共定西县委副书记。
  △免去刘金良中共定西县委副书记职务。
  17日定西县“严打”斗争广播动员大会召开。县委书记朱同心讲话强调,“严打”斗争必须突出六个重点:(一)破大案、打团伙、追逃犯;(二)开展禁毒禁赌斗争;(三)严厉打击以金融单位为作案目标的抢劫、盗窃和金融诈骗犯罪;(四)整治一批治安混乱的地区、部位和路段,解决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五)严厉查禁卖淫嫖娼、制黄贩黄等丑恶现象;(六)严格枪支弹药、爆炸物品、管制刀具的管理,严厉打击涉枪犯罪行为。
  6月
  10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基本农田保护及农村非农业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该《办法》共29条,自1996年6月25日起实施。
  24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贯彻中共定西地委、定西地区行署关于加速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定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了“九五”期间科教兴县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以振兴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为战略目标,加强农科教结合,健全和完善农村科技、管理、推广、示范和培训四大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传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转化;提高工业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建立新型科技体制;培养科技人才队伍,提高全民科技文化素质;增加投入,强化科教兴县的支撑体系。
  27日定西县城关乡永定村党支部、内官营镇文丰村党支部、鲁家沟乡太平村党支部、西寨乡西寨村党支部、团结乡苟家曲村党支部、巉口乡三十里铺村党总支、城关乡友谊村党总支分别荣获省委授予的“全省农村先进党支部”称号。
  △定西县鲁家沟乡党委荣获省委授予的“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9日至30日中共定西县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在总结1996年上半年全县经济工作的同时,重点研究深化企业改革和扶贫攻坚以及基层组织建设的问题。会上,朱同心就全县整体工作作了讲话;刘金良、牛芳琴、王冠军分别作了题为《学习邯钢经验,借鉴诸城思路,把全县的企业改革工作推向新的阶段》、《认清形势,坚定信念,为提前一年实现脱贫而奋斗》、《把全县各级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发言。会议通过了《中共定西县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意见》和《中共定西县十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提前一年实现整体脱贫的意见》。
  7月
  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副书记孙英,省委常委、秘书长仲兆隆,副省长郭琨等领导的陪同下来定西视察指导工作。朱镕基一行来到定西县鲁家沟乡太平村走访了贫困户,询问了其生产生活情况,查看了水窖;随后又视察了定西县北部的官兴岔流域。他一边听着中共定西县委书记朱同心的介绍,一边向地县领导说,从长远看,种草种树很好,划得来,并向随行的国务院扶贫办主任高鸿宾嘱托,“三西”的钱可以向这里倾斜。
  9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副主任杨怀孝等率领由省人大、省水利厅等有关部门参加的视察团,视察并高度评价了定西县鲁家沟乡太平村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发展庭院经济及关川河的支流域青岚乡花岔流域的建设治理工作。地委副书记景江、行署副专员张乃、刘立军、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阎尚人等地县领导陪同视察。
  15日定西县企业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朱同心任组长,何振中任副组长。
  18日中共定西县委发出《关于从机关单位抽调百名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挂职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全县从乡镇和县直部门共抽调文化层次较高、年龄较轻、德才素质较好、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100名优秀青年干部到贫困村挂职工作。《通知》要求挂职干部通过实施“温饱工程”、“洋芋工程”、“121”工程,采取组织劳务输出,兴办各种经济实体等措施,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到1997年底,实现挂职村贫困户户户有水喝,有粮吃,有钱花;同时,要抓好村级组织建设,壮大集体积累,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搞好计划生育等工作。
  23日《定西报》报道:定西县各级党组织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学习、宣传和研究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精心组织,常抓不懈,一股讲学习、讲政治的风气正在全县逐步形成。
  26日“121雨水集流工程”庭院经济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何振中任组长,燕胜三、曹成章任副组长。
  △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批转《定西县“121雨水集流工程”庭院经济建设实施意见》。《意见》提出:1996年至1998年3年时间完成“121工程”庭院经济建设4万户,每户发展一亩或一处庭院经济。其中经济林种植户2.5万户,适度规模养殖户5000户,种菜户5000户,农副产品加工户5000户。三年建成,五年受益,达到户均年庭院经济收入2000元。
  30日“全国政协委员赴甘视察团”一行18人在蔡延松团长,田光涛、刘堪副团长的率领下抵达定西,进行为期一天的视察活动。视察团重点视察了定西县官兴岔的小流域治理,鲁家沟乡太平村的“121”工程、移动式滴灌系统,听取了行署专员张继武对定西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情况的汇报及省水利厅副厅长金涛对“引洮工程”可行性的分析汇报。委员们一致认为,无论是官兴岔流域治理,还是“121”工程,都是在干旱山区因地制宜,科学节水、用水的探索。田光涛说,从这样的探索中,我们看到了定西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希望,这是一条应坚持走下去的战略性探索之路。
  △定西县人民政府批转县体改办《定西县企业改革实施方案》。
  △定西县国防动员委员会领导成员调整。调整后,何振中任主任,张璧、王冠军、段习文、文继承任副主任。是月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政府命名定西县为“二五”普法先进县。
  8月
  2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批转县体改办等13个部门《关于深化企业改革苦干问题的规定》。
  6日何振中任定西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代理县长。
  △刘金良不再担任定西县人民政府县长职务。
  13日《甘肃日报》报道:定西县贯彻落实国务院《信访条例》,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四级信访调解网络,保证了全县社会秩序的根本稳定,来信上访案件比往年下降32%。
  15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向地区“121雨水集流工程”指挥部报送了《定西县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总结》。《总结》指出,截至1996年7月,定西县实施“121雨水集流工程”的农户达到40662户,建成砼集流场313.9万平方米,新打水窖(池)3.92万眼,整修利用旧窖3.3万眼,拉运到户水泥4.76万吨,完成砼
  12.79万立方米,拉运砂石料23.54万立方米,移动土方109.8万立方米,投入各种大小车辆1.73万辆,劳动工日196.19万个。“121工程”的实施,使定西县21个乡镇的253个村1809个社的18.16万人、24.25万头牲畜彻底摆脱了饮水困难,为山区群众发展庭院经济增加收入,脱贫致富创出了一条可行之路。目前全县已发展庭院经济9523亩。
  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在中共甘肃省委书记阎海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克俭,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英等领导陪同下来定西视察工作。乔石此行视察了定西县官兴岔流域综合治理现场,听取了中共定西地委书记石作峰、行署专员张继武及定西县主要负责人现场的情况介绍;还走访了定西县景泉乡胜利村朱家店社的两户农家。乔石强调指出,定西面貌已明显改变,发展大有希望,今后的关键是贵在坚持。
  18日定西县梯田建设、雨水集蓄抗旱节灌工程建设指挥部成立。朱同心任指挥,何振中、燕胜三、曹成章、苏永新任副指挥。
  20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国大使蔡方柏为团长,驻以色列大使王昌义为副团长的外交部部分驻外使节参观团一行34人,在甘肃省副省长郭琨的陪同下,来定西参观考察。考察团先后在定西县鲁家沟乡太平村走访了农户,现场考察了“121雨水集流”滴灌工程,考察了花岔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他们表示,一定要把定西人民的“三苦”精神带到国外去,在努力扩大对外宣传定西的同时,千方百计牵线搭桥,争取投资,为定西人民早日脱贫致富贡献力量。
  △中共定西县委办公室批转县委宣传部、县人民武装部《关于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活动的安排意见》。
  22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发出《关于狠刹毁林开荒歪风的通知》。
  29日中共定西县委批复,同意成立“经委党委业余党校”、“农委党委业余党校”、“公安局党委业余党校”。
  9月
  3日张璧任中共定西县委常委。
  △李孔中任中共定西县委调研员。
  △免去刘怀成中共定西县委常委职务。
  5日朱同心任中共定西地委委员。
  6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表彰全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决定》对中华路中学等8个先进集体、冯惠东等16名优秀校长、杨林等20名老教师、南彩珍等21名教学新秀、廖廷文等26名优秀教师予以表彰奖励。
  10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三五”普法规划》。
  24日中国农村就业促进试点项目甘肃省定西县项目指导小组成立。段习文任组长,陈伟兴、魏成玺任副组长。
  26日定西县“三五”普法领导小组成立。王冠军任组长,段习文、王明义、黄继祖、刘保华任副组长。
  △定西县房地产管理局成立。
  10月
  3日景亚安任定西县关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副指挥。
  △免去周汉漪定西县关川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副指挥职务。
  4日定西县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立。李宝环任组长,李耀宗任副组长。
  16日中共定西县委办公室编发题为《重视组织领导,保证规范种植,全县地膜粮食全面丰收》的《要事反映》。据文章介绍:1996年,定西县25个乡(镇)305个村55680户农户推广种植地膜粮食68336.8亩,占计划的105%,户均1.2亩。根据农技中心组织技术人员抽样调查和打碾测产推算,全县地膜粮食平均亩产429.5公斤,较同等地力露地作物亩增产220.6公斤,亩增经济收入282.75元,总增粮食1508万公斤,总增收入1932.2万元,为“九五”农业大面积实施温饱工程起了好步,开了好头。
  16日中共定西县委批复,同意成立“中共定西县商业总公司党委业余党校”、“中共定西县教育体育局党总支部业余党校”、“中共定西县粮食局党总支部业余党校”、“中共定西县供销合作社党总支部业余党校”。
  22日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28日中共定西县委、定西县人民政府印发《定西县1997年地膜粮食温饱工程实施方案》。《方案》提出:1997年,定西县计划完成地膜粮食种植40万亩(内含温饱工程15万亩),人均1亩,其中地膜玉米10万亩,地膜小麦22万亩,地膜洋芋1万亩,地膜糜谷5万亩,地膜蚕豆2万亩。
  11月
  9日中共甘肃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孙英深入定西县景泉、称钩驿、鲁家沟、巉口、青岚、内官营等乡镇的部分村社,调查研究梯田建设、集雨节灌和小流域治理。在座谈会上谈到1997年农田水利建设时,孙英强调,农田基建要采取集中搞和平时搞结合的办法,常抓不懈,进一步扩大机械化程度,省上将对此进行投入;农田基建要和农作物种植结合起来,以小水利为主,切实搞好集雨节灌工程;节水措施、节水工程要与农田基建、集雨工程相配套;小流域治理要和山、水、田、林、路综合考虑,集中连片治理。孙英还强调,洋芋工程要种、加结合,形成规模,要把定西建成最大的洋芋基地,要研究洋芋的深加工,打破单一的洋芋品种、产品加工格局。
  20日甘肃省副省长贠小苏带领省农委、省扶贫办、省水利厅、省农科院、省政府办公厅的主要负责人到定西调研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负小苏一行调研了定西县景泉乡和称钩驿乡梯田连片机修点、九华沟小流域治理区以及巉口、青岚、鲁家沟等乡兴建的节灌工程示范点建设现场。在听取行署专员张继武、定西县代县长何振中分别对定西地区、定西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汇报后,负小苏强调,要着眼从农村经济改革的角度,强化统一经营意识,把行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与引导农民发展经济的意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乡镇基层的阵地作用,推进洋芋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整体建设,增强自身的脱贫功能。
  27日中共定西县十届四次全委会议召开。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定西县委关于贯彻省地委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的实施意见》、《中共定西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定西县委关于全县1997年基本解决温饱的实施方案》、《中共定西县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目标管理责任运行机制的意见》等事项。
  28日定西县目标管理委员会成立。
  29日至12月1日定西县三级干部会议召开,参加会议的县、乡、村三级干部560多人。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十四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委扩大会议、地委委员扩大会议精神和中央、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地直机关扶贫工作动员会议精神,结合定西县实际,从讲政治的高度,从全局的、战略的高度,统一加强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战略地位的认识,切实搞好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进一步动员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决实现定西县“七七”扶贫攻坚计划和提前一年基本脱贫的奋斗目标,夺取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12月
  4日九华沟流域治理工程领导小组成立。曹成章任组长,刘俭、张新民任副组长。
  5日中共定西县委发出《关于逐步健全和完善基层纪检组织的通知》。
  14日《甘肃日报》以题为《实施“五个一”扶贫工程,定西县1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的文章报道:定西县委、县政府在组织实施扶贫攻坚过程中,把自然条件严酷的南部二阴地区和北部干旱山区的81个重点贫困村作为主攻目标。县上确定实施“五个一”扶贫工程,即扶助贫困农户每户种1亩地膜粮食和1亩高产洋芋,修建1处“121雨水集流工程”,输出1名劳务人员和培养1名懂技术的科技“明白人”。通过具体落实,1996年全县地膜粮食达到6.8万亩,仅此一项增加粮食1510万公斤,使1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吃粮问题。高产洋芋面积达到29万亩,增加收入6000多万元。全县有4.5万农户建起了“121雨水集流工程”,解决了20.4万人和26.1万头家畜的饮水问题,发展一定规模的庭院经济9500多亩。同时,有组织地从贫困户中输出劳务5万余人,收入6000余万元。指导培养农民技术员5.5万人。
  18日定西县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命名为“甘肃省双拥模范县”。
  △定西县城关乡人民政府荣获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的“甘肃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定西县双拥办公室副主任曲维民荣获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的“甘
  肃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7日张俊德任中共定西县委常委。
  30日定西县农业生产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何振中任组长,燕胜三、曹成章任副组长。是年定西县人武部党委被甘肃省军区党委评为“先进人武部党委”。
  △定西县无纺织地毯厂被中国轻工总会评为“八五”全国轻工节能先进企业。
  △定西县无纺织地毯厂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扭转县财政补贴工作先进集体”。
  △定西县土地管理局被国家土地管理局授予“全国土地详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石峡湾乡人民政府被国家农业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中国农民体育协会授予“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城关信用社被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授予“最佳储蓄所”荣誉称号。
  △中共定西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被中纪委办公厅授予“全国纪检监察系统案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定西县司法局任海明被中宣部、司法部授予“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王渭华被全国人口抽样调查办公室评为“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先进个人”。
  △周娅玲被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办公室评为“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先进工作者”。
  △定西县无纺织地毯厂厂长李政清被中国轻工总会授予“全国轻工业优秀企业家”荣誉称号。
  △定西县无纺织地毯厂厂长李政清被省政府评为“全省扭转县财政补贴工作先进个人”。
  △东方红中学教师曹国琥被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中华路中学教师王永明被省政府评为特级教师。
  △中华路中学教师贾怀忠被省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北关小学教师李小清被省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张湾学区教师王希贤被省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香泉学区教师马志军被省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内官营学区教师刘志聪被省政府授予“扫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全县总人口446538人,105358户。
  △全县有党组8个,党委29个,党总支部25个,党支部648个,党员14731名。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49990万元,工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26545万元,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计算)28490.3万元,粮食总产量148052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60万元,财政总收入4734万元。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安定区大事记(1992-2011)

《中国共产党安定区大事记(1992-2011)》

这是一部全面反映安定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大事、要事的历史书籍,也是对十年前县委党史编纂室编辑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定西县大事记》(1921—1991)的续编。全书70多万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简练,语言流畅,不仅是一部全区实用的历史工具书,更是一部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借鉴的重要书籍。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