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5》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485
颗粒名称: 安定区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83-8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定西市安定区的政府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产业开发、生态建设、基础建设、社会保障等几方面内容。
关键词: 工作方法 政府工作 安定区

内容

2004年,是撤县设区后按新体制运行的第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区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区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构建全市区域经济中心的总体要求,积极团结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理清思路、突出重点,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使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3.23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7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6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8亿元,同比增长
  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93元,同比增加10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00元,同比增加501元。
  【项目建设】把项目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发展抓项目不动摇,严格落实领导责任制,健全运行管理机制,完善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各方面争取项目的积极性,项目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全区共争取到各类投资项目137项,到位资金1.09亿元。其中争取国家政策性资金9559万元,援助资金1120万元,世行贷款资金214万元。共实施在建项目70项,完成投资2.67亿元,其中新建项目58项。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6项,到位资金1.37亿元。
  【产业开发】把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放在政府工作的首位,按照市场需求,发挥资源优势,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农业的市场化、组织化和商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1.86亿公斤,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特别是马铃薯、畜草、劳务三大产业的开发有了显著的进步,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了主导作用。
  马铃薯产业以建设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为目标,采取政府推动、市场拉动、示范带动的办法,在种植规模、基地建设、良种推广、标准化作业等方面有新的提高。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74万亩,总产量达到80万吨。完成了马铃薯及马铃薯淀粉制品的原产地保护注册认证工作,取得了马铃薯直接出口权。由市政府主办、区政府承办的“中国·定西首届马铃薯产销衔接洽谈会”取得巨大成功,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宣传了区位和资源优势,提高了产业的知名度。建立了政府主导、协会运作、铁路协作、企业参与、群众配合的机制,理顺各方关系,整顿市场秩序,规范交易行为,畅通运销渠道,发布价格信息,引导均衡上市,整个产业开发呈现出产销两旺、价格提升和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群众的利益。全区共组织销售马铃薯49万吨,其中外销鲜薯29万吨,加工企业收购20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达到3.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0多元。
  畜草产业按照良种、良舍、良方、良料、良医“五良”配套的思路,围绕草畜转化,配套沼气建设,结合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狠抓了舍饲养殖、良种推广和疫病防治,增强了发展的活力。11个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和36个草畜转化示范点建设取得良好进展,共改建圈舍5570间,配套沼气池1250座,投放肉牛肉羊5300多头(只),并引进了一批新的肉羊品种对小尾寒羊和土种羊进行杂交改良。全区各类家畜家禽存栏达到109.8万头(只),其中肉羊存栏23万只;出栏各类家畜家禽61.8万头(只),肉类总产量达到1.7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400多元。
  劳务产业在鼓励剩余劳动力自谋输出的同时,通过积极捕捉信息,牵线搭桥,开辟新的劳务基地,组织输出工作明显加强。全区在北京、金华、新疆等地新建劳务基地8个。共输出劳动力7.2万人(次),其中组织输出2.6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2.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90多元。特别是政府组织的2000多名赴疆摘棉工,人均收入达到1500元以上。同时,中药材、蔬菜等区域性主导产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中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生态建设】积极创建“全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保生态第一区(县)”,生态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区完成退耕还林2万亩、荒山造林14.5万亩。动员组织市、区两级机关单位开展义务植树,完成西山绿化7100亩。中国农行万亩员工林续建工程顺利实施,完成造林6000亩。实施治沟骨干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和重点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新增治理面积134平方公里,新修梯田1.8万亩,并顺利通过了省上梯田化区(县)的验收。农村二期人饮工程顺利实施,解决了2.9万人的卫生饮水问题。围绕创立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全面整合扶贫开发、生态家园和畜牧业发展等项目资源,借助退耕还林的成果,推广建沼气池和改厕、改圈、改厨“一池三改”新技术,既有效促进了畜牧产业的发展,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门路,又积极探索了“草多—畜多—肥多—粮多—钱多”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促进了农村的文明进步。基于我区在水土保持和创立生态经济模式方面取得的成就,全球扶贫大会把九华沟流域和景泉乡官兴村列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考察,亚太地区残疾人扶贫现场会议在我区进行了观摩交流,省扶贫办将我区在景泉乡联星村探索的“联星”模式向全省进行了推广。
  【工商业发展】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坚持从深化改革入手,努力完善经营管理机制,激发了企业内在活力,全区工商企业生产经营总体上保持了速度和效益的同步增长。36户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866万元,同比增长27.1%;上缴税金1232万元,同比增长16.2%。在产业的有力推动下,超兴等马铃薯龙头加工企业原料充足,生产饱满。共生产马铃薯精淀粉1.3万吨,增长2倍;上缴税金161万元,增长3倍。兰州陇朊干酪素公司租赁原县干酪素厂并开工生产,兰州天宝万吨马铃薯精淀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技术创新步伐加快,完成企业技术改造投资4000万元。陇海乳品公司菊粉生产线、众星锌业公司扩产改造及电解槽生产线建成投产。对32户工商企业进行了改制“回头看”采取多种途径解决了671名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问,题。螺钉公司通过推行以增资扩股为主要内容的深化改革,形成了经营者持大股、经营层控股、员工层参股的良好股权结构,职工安置全面到位,企业生产效益稳步提高。引资新建的大西洋服装城、飞佳综合超市、佳佳乐超市等项目,带动和活跃了城乡商贸流通。制定了《安定区工商企业考核奖励办法》,完善了激励机制。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良好,全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共上缴税金2363万元,同比增长10.4%。
  【基础建设】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紧贴投资重点,多方争取项目,严格工作责任,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认真执行市政府制定出台的新的城市房屋拆迁补偿标准,坚持依法按程序办事,多方筹措资金6000多万元,完成城镇拆迁528户9万多平方米,对拆迁户全部进行了妥善安置。特别是结合友谊北路广场的拆迁,在西川建成了标准较高的友谊新村,受到了各方面的充分肯定。根据撤地设市后加快城市建设的要求,多渠道筹措资金3000多万元,一次性征用建设用地510亩,为今后持续推进城市建设打下了较好基础。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出台了《安定区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污水处理工程、交通路北段改造、永定路东段铺油、苦咸水淡化、小范围集中供热等一批城市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完成,西环路和民主路建设已形成框架。江夏名城一期、兴隆苑商住小区等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建成。内官、巉口、鲁家沟、香泉、西巩、李家堡、团结等农村中心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聚集带动功能有所增强。同时,配合省、市完成了定渭、靖定公路建设任务,御大路、马塬路、西石路建设项目顺利通过省上验收,葛西公路建设立项投资,定(西)大(坪)路全面完成铺油;新修农二级道路253.6公里,启动实施乡村客运站建设项目,农村交通状况有了新的改善。
  【社会保障能力】去年,由于高速公路、铁路复线建设等重点阶段性税源的消失和国家税收政策的调整,给我们执行财政预算带来了很大压力。在这种形势下,区政府在积极组织财税部门加强税收征管的同时,主动向市上汇报争取,协调调度资金,使财政收支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全区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11亿元,占调整预算的94.3%;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704万元,占调整预算的100.8%。完成财政支出2.84亿元,同比增长6.8%,在保证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的同时,共拨付各类专项资金8653万元,拨付率达到94%,保证了各项重点支出。同时,积极筹措资金59.7万元,补发了1996、1999年拖欠的部分农村教师的工资。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直补政策,向农户发放直补资金219万元。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优惠政策,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1299人。征缴社会保险费1806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755万元,下拨农村救灾救济款155万元,妥善安排了城乡困难职工群众的生活问题。
  【民主法制建设】针对在征地拆迁、企业改制、退耕还林指标减少以及干部作风等方面引发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区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在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坚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按照国家的政策规定办事,妥善处理和有效化解了一系列热点和难点问题。共接待群众来访3817人(次),受理群众来信378件。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构建打防控体系,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积极开展医药、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认真吸取“2.18”特大交通事故教训,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16条,办理政协委员提案37件。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促进了政府工作的民主化、法制化和规范化。加强政府机关效能建设,提高了政府及政府组成部门的工作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反对封建迷信,促进了全社会的文明进步。
  【各项社会事业】通过夯实人口底子、落实四项手术、加大抚养费征收、办理养老保险、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和落实奖励扶助政策,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人口意识和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以内,计划生育工作在全市考核中名列第一,有望实现“优质服务区(县)”的创建目标。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步伐加快,科技对产业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科技创新取得成效,高纯度菊粉、无公害甘蓝等5项新产品、新成果通过省级鉴定验收;爱德基金项目顺利实施。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同步发展,东中综合实验楼、巉口中学综合楼、职业中专实验楼、东关小学教学楼等重点项目和农村二期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对286名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实行了考试择优录用。卫生医疗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建成了疾控中心综合楼。民族宗教、外事侨务、人民武装、环境保护、文化广播、审计、统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电力供应、邮政通讯、工商管理、金融保险、气象服务等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遵循撤小并大、撤弱并强的原则,适时、合理地调整了乡镇的规模和布局,全面完成了御风、景泉、张湾、东岳、黑山、西寨等六个乡的撤并工作,为进一步增强农村中心小城镇的综合实力、发挥辐射带动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5

《定西年鉴-2005》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