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71
颗粒名称: 工会
分类号: D412.8
页数: 4
页码: 101-104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3年,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工会法》和《甘肃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团结动员全区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定西的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推进小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基本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和省总工会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关键词: 定西市 2003年 工会

内容

2003年,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在市委和省总工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工会法》和《甘肃省实施〈工会法》办法》,团结动员全区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于定西的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职工在推进小康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基本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和省总工会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认真学习和传达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把工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十四大精神上来】
  中国工会十四大闭幕后,市总工会及时向市委和行署作了全面汇报,结合实际,研究提出了在全区各级工会中学习贯彻大精神的安排意见及方法步骤,并向全区发出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的通知》,对全区学习贯彻十四大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深入基层传达学习。首先地区工会在组织本机关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的同时,为了把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学习好、宣传好、贯彻落实好,地区工会主任、中国工会十四大代表李秀兰同志深入到各县(区)和部分地直基层工会传达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畅谈亲身参加中国工会十四大的感受和体会,介绍中国工会十四大盛况,传达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传达王兆国主席所作的报告,帮助各级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群众加深对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的认识。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宣传,使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深入职工之中,真正体现到工会工作中去,在全区营造一个学习宣传中国工会十四大精神的热潮。
  【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
  今年,市总工会把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开展工会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继续坚持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立上会组织的原则,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工会组建工作和改选换届工作。与地委组织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会干部培养选拔及管理工作的通知》,积极协调推荐和考察配备各级工会主席、副主席。把一批年富力强,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干部选配到工会工作岗位上,为做好新时期的工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使全市的工会组织建设工作进展顺利。
  1、做好换届选举工作。今年全区六县一区工会和部分基层工会任届期满。为了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地区工会向地委写了专题报告并经地委秘书处批转各县(区)、地直各单位,各县委和有关部门党委、组织人事部门高度重视,严格按照工会干部双重管理的要求,积极协商,推荐和共同考察工会新任领导班子成员,指导和组织开好职工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工会委员会。
  2、做好新经济组织中的建会工作和会员发展工作。今年省总工会建会目标任务下达后,地区工会与各县(区)总工会签订了建会目标任务责任书,下达了具体建会任务和会员发展任务。各县(区)总工会结合本县实际,深入乡村和街道社区及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中,进行调查摸底,确定建会对象,下达建会任务,宣传《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宣传建立工会的目的和意义,动员职工积极入会,使全区的建会工作和会员发展工作进展顺利。截止2003年底,全区累计建立工会组织1278个,发展会员107153人。其中:建立乡镇企业工会66户,发展会员7787人:建立私营企业工会165户,发展会员7590人;建立外商合资企业工会3户,发展会员58人:建立乡镇工会联合会71个,发展会员8343人;建立社区和开发区工会14个,发展会员2161人。
  3、积极做好公有制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的巩固和重建改选工作,由于企业在改制过程中,生产经营方式和所属性质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工会组织和工会委员会成员变动较大。
  针对这些情况,地县(区)工会主动采取从源头参与,超前介入的办法,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行政领导积极仂、商,并参与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在改制企业中保留原有工会组织,对任期已满和人员变动较大的,企业改制后从新组建、改选换届,使大部分改制到位的企业,工会组织健全,工会工作能正常开展。
  【抓好机制建设,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1、继续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是工会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协调稳定的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为抓好这项工作,年初我区专门作了安排,并与各县和部分地直企业签订了目标责任书,采取各种方式,狠抓落实工作。截止年底,全区共有163户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签订面占企业总数的37.6%,其中国有企业签订49户,占64.47%:集体企业签订17户、占62.56%,公有制企业改制公司签订77户,占80.2%;同时,还有20户民营企业也签订了集体合同。渭源县7户国有企业全部签订了集体合同,9户非公有制企业也建立了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
  2、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为了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我们与地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处共同下发了《关于做好工资集体协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区)和地直企业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各类企业工会在总结试点的基础上,与有关部积极协商制定工作集体协商意见,在部分企业中试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并抓好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工作。截止12月底,全区已有户不同所有制企业进行了工资集体协商。目前,这项工作在全区企业中正在深入进行。
  3、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今年,地、县工会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协商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建立工会与政府的联系会议制度,搞好源头参与工作。地区已建立了劳动关系协调委员会。漳县工会与县政府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每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就职工反映强烈的问题向政府通报情况,协商解决办法。在做这项工作中我们注重机制建设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地县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委员会8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8个,在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65个。
  4、建立健全职代会制度,进一步落实职代会职权。在职代会制度建设中,重点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通过召开职代会,充分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行使职工管理企业的权力,使企业管理更加民主,企事业单位的各项重入决策更具有透明度。经统计,全区共有124户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并按时坚持召开职代会,职工提出意见和建议2007条,被企业领导采纳并落实的1586条,创造和节约经济价值185万元,有171户企业把业务招待费向职代会报告,接受职工的监督;全区事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并按时召开职代会的有45户,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504条,被行政领导采纳并实施的962条。
  【为职工办实事,解决职工的具体困难】
  1、努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怀着深厚的感情,深入企业、深入职工之中,调查了解,掌握情况,多方协调联系,尽心尽力地帮助困难职工解决生活问题和具体困难。协助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做好下岗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推动各项再就业政策的落实,引导下岗失业职工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激励职工自立自强,加强岗位培训和技能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凭优势竞争上岗,在创业中实现二次就业。漳县总工会对118名特困职工进调查摸底,掌握他们的具体困难和实际问题,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密切配合有关部门,为下岗人员创造就业机会,帮助全县2059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各种形式的就业。通渭县工会地毯厂吸纳下岗职工16名。地区工会积极动员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再就业市场自谋职业,和有关部门联系为8名下岗失业职工实现再就业捐赠三轮车各一辆。今年,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中做了大量工作。
  2、建立特困职工档案,维护职工合法权益。面对企业改制和下岗职工出“中心”解除劳动关系过程中出现的拖欠职工补偿余和职工的工资、医疗费、集资款以及接续社会保障等问题,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协助政府和企业予以解决。在企业改制中,政府和企业通过置换国有资产或转让土地使用权等办法筹集资金,基本解决了这些问题。在我们的调查摸底中看到大部分企业没有拖久职工补偿金和集资款,有少数困难企业,无力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仍继续给职工发生活费。
  目前,全区“两个确保”全面落实社会发放率均达到了100%。临洮县总工会为全县169户特困职工建立了特困职工档案,实行重点帮扶。全区建立特困职工档案5217户,并办理发放了特困职工证。
  3、继续开展送温暖活动。针对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中,破产和困难企业增多,下岗困难职工增加的实际情况,各级工会在协助政府和企业加大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积极做好送温暖工程的各项工作,使送温暖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社会化。今年,我们继续开展“为下岗职工献爱心,为再就业工作做贡献”的社会捐助活动,地区工会共收到社会捐款44344元,临洮县捐款45800元,渭源县捐款16200元。在开展为下岗职工送温暖活动中,我们把元旦春节送温暖同平时慰问特困职工、单情职工和困难劳模结合起来,全区共筹措慰问款450243元,慰问困难企业52户,慰问特困职工1370人,“五一”期间慰问困难劳模7人,单亲女职工36人。
  4、做好劳动安全保护工作。一是加强了各级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机构建设。目前全区地县工会都确定了兼职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员,生产经营活动比较正常的生产企业都建立了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有部分大中型企业的分厂、车间配备了工会劳动保护检查员。按照省总工会和有关部门的要求,地区工会今年配合安检部门对全区的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对查出的不安全苗头,督促整改,落实和健全了劳动保护工作制度。地县工会今年参加安全事故调查处理15起,参加安全生产检查31次,提出整改措施118条,保证了职工的生产安全;二是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陇西县为企业和职工订购配发60套光盘、80套教材和60本《安全知识法律法规》,对40户企业的2100名职工进行了安全知识培训,颁发了安全培训证,在35户企事业单位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有4486名职工参加了县上举办的“安康杯”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西北铝加工分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组长,分管生产经理为副组长的“安康杯”竞赛领导小组,举办培训班5期,共培训225人,开展“安全生产周,百日安全无事故”竞赛活动,并通过电视、广播、《西北铝信息》、《工会工作》等媒体宣传教育,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了公司的安全生产。高崖金城水泥公司把开展“安康杯”知识竞赛创建标准化班组结合起来,通过开展竞赛与创建,评选出21个先进班组和42个达标班缉,做到了“在岗一分钟,尽责六十秒”和“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一不伤害个人,二不伤害他人,三不被他人伤害”,增强了职工的安全意识,保证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
  5、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为了推动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地区成立了经济技术创新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和组织全区职工开展创新活动,鼓励职工争当“创新能手”;鼓励企业车间班组争创“创新工程示范岗”,为创新活动注入活力。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中,我们在全区大力推广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活动,职工普及率达到30%以上。全区共有173个单位开展了计算机知识竞赛活动,全年共开展竞赛5场次,有2102名职工参加了这一活动:全年共举办计算机知识培训班41期,培训职工1641人,促进了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应用。
  【积极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确保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了做好非典型肺炎的预防工作,保障广大职工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地区工会按照地委、行署的统一部署和省总工会的要求,积极投身于这场没消烟战斗中。一是向全区下发了《关于积极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好预防非典工作的通知》,对全区的预防非典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全区各级工会和广大工会干部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中央和省地委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上来,把防治非典型肺炎做为关系广大职工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头等大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工作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各项防治措施,以高度负责的政治责任心来抓好这项工作,确保全区广大职工群众的健康安全。通渭县总工会成立了由工会主席任组长及各企业负责人组成的抗“非典”领导小组,对企业进行检查督促,落实各项制度,实行零报告制度,印发宣传资料1200多份;二是慰问防治“非典”医务人员。地区工会筹措4千元资金对直接治疗非典型肺炎病患者的地区医院、安定区医院进行了慰问,对抗击“非典”的一线医务人员进行了慰问。在慰问方式上,组织有关部门,制作精细美观的慰问晶“同心结”,为医务人员献鲜花,为坚守工作岗位的医务人员联系订购“五月花”等刊物100多份;三是开展健身活动,“五一”节前夕,地区工会在地委院内举办了一次由各部职工参加的职工蓝球、拔河、乒乓球、羽毛球、象棋、跳棋等项目的体育比赛活动。安定区举办职工蓝球比赛和职工卡拉OK大奖赛活动。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活跃职工的文化生活,增强职工的心身健康,实现工作。预防“非典”开展健身活动共同发展;四是加强内防工作。预防“非典”期间,地区工会成立了预防“非典”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了对预防“非典”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了预防工作制度和疫情报告制度,开通专用电话,确定了联络员和工作人员,完善了工作机构,制定了工作预案,落实了疫情预防责任赳,畅通了信息传递渠道,确保了疫情信息的及时传递。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