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67
颗粒名称: 宣传
分类号: D261.5
页数: 3
页码: 94-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3年,在定西市委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宣传思想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根本指针,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紧絮围绕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稳定、抗击“非典”、撤地设市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关键词: 定西市 2003年 宣传

内容

2003年,在市委和省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党委宣传思想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根本指针,认真贯彻全国、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紧絮围绕经济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维护稳定、抗击“非典”、撤地设市等一系列重点工作,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各项任务,为全市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坚持分层组织,实行分类指导,深入推进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工作】
  2003年,全市理论武装工作继续按照“突出重点,分层组织,分类指导”的原则,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宣传贯彻为重点,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县(区)委中心组围绕“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加快定西小康建设步伐”、“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抓项目、促发展”等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市委中心组全年共组织集中学习11次,参学率达85%以上,中心组28名成员带头撰写调研材料和发言提纲,撰写学习笔记,全年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50多篇,其中市委书记石晶同志在中央媒体6篇,为全市理论武装作出了表率。在基层党员群众的学习上,今年突出抓了农村干部群众这一薄弱环节,按照全省走向基层“理论对谈活动”的总体要求,各县(区)结合各自实际,创新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理论普及活动。8月11日,省委宣讲团在安定区内官镇分别与镇干部和农民群众共67人次进行了面对面的理论对谈活动,就干部群众提出的诸如在全党为什么要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怎样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化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回答。
  市、县(区)新闻媒体紧紧围绕十六大主题,广泛深入地宣传全市上下开展学习讨论、理论对谈和系统培训,努力提高学习质量,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高潮的进展情况。定西日报、定西电视台都开设了“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在基层”专栏,刊发理论和体会文章百余篇。市县(区)理论工作者撰写了一批有较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在新闻媒体上发表;市委宣传部和组织部组织召开“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40多名各级领导干部和理论工作者撰写文章、参与研讨、有效推进了理论研究和理论宣传工作。
  【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水平,为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等中心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全市舆论宣传工作始终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团结稳定鼓劲的方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突出抓了抗击“非典”的宣传教育工作。“非典”在全国迅速蔓延并输入我市以后,市委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重大部署和总体要求、把做好非典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打赢这场人民战争的首要任务,全市新闻宣传部门开展了积极有效的舆论引导。着力宣传了收治患者的准备工作和“非典”患者的治疗情况;宣传了各级党委、政府克服困难建设防治设施的情况;宣传了医护人员无所畏惧,奉献爱心,积极投身抗击“非典”战斗中的典型事迹;宣传了全市上下协同作战、精心组织,全市无一例二代感染、无一例医护人员感染,患者无一例死亡,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等。在省级以上主要媒体发稿达300多篇(条)。其中人民日报刊发的《医护人员零感染的背后》、《一份优秀的答卷》。甘肃日报刊发的《定西抗非典抓经济同步并进》,甘肃广播电台播发的《定西地区及时果断抗非典,迎难而上抓经济》,定西日报的《在不平凡的日子里——我的护士日记》、市电视台开设的专家访谈和《抗非典:最重最险的担子共产党员来挑》等报道在市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激发了人们抗击“非典”的决心和信心。
  二是重视抓了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宣传工作。全市先后组织了“小康建设在定西”、“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建设、项目建设”、“优化金融环境、打造信用定西”、“特色经济在定西”、“抗洪抗震救灾”等战役性宣传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甘肃日报、甘肃电视台、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等重点媒体记者200多批500多人次,深入市内各地采访报道,全面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刊登了一批有份量的稿件。特别是人民日报的《绿染陇原现生机》,新华每日电讯的《定西人让土豆变“金豆”》,中央电视台的《定西地区退耕还林扎实推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农民在支柱产业中尝到甜头》、甘肃日报的《定西项目建设助推经济发展》,甘肃电视台的《定西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甘肃人民广播电台的《定西大抓项目建设》,甘肃经济日报的《蚕豆缘何变青豆》等报道在市内外产生了强烈反响。全市先后在兰州经贸洽谈会、全国乡企贸洽会、乌洽会及岷归原产地注册新闻发布会等重大经济活动中召开项目洽谈会(新闻发布会)9次,参加会议的各界人士近20000人,到会的省级以上及国外新闻媒体记者达300多人次,向外发稿270多篇。
  三是精心组织“三会”和撤地设市庆典的宣传报道。2003年,定西历史性地实现了撤地设市。撤地设市期间,20多家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展开宣传,发稿达100多篇(条),全方位、多层次、大容量、多视角地回顾了定西的发展历程,全面展示了定西美好的发展前景。各新闻单位严格执行一把手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组织骨干力量,选派得力记者,采写了一批有份量、有新意、有深度的重头稿件。市、县(区)新闻媒体在重要时段和版面位置刊播通栏标题、标语。开设专栏,全面深入地宣传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党的建设、人大工作、政协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撤地设市和“三会”召开的重大意义;宣传“三会”动态以及会议代表、委员满怀信心和认真履行职责的情况;宣传各级党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社会各界对定西撤地设市和“三会”召开的热情以及投身定西改革和建设的实际行动,为“三会”的顺利召开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坚持标准化建设,实施动态化管理,努力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实施“555”工程为依托,坚持标准化建设,实施动态化管理,全面落实精神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
  一是进一步健全精神文明三大创建管理考核体系。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使创建活动更富时代性和创造性,更加贴近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定西市实际,提出了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实行标准化建设、动态化管理的新思路,市委与各县(区)委签订了《2003年度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责任书》,制定了《定西地区文明单位(行业、村镇)标准化建设动态化管理实施细则》,修订了“五城”验收标准和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小区管理办法,制定了文明社区管理办法及文明示范城评选考核细则和评选办法。目前,比较完备的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村镇三大系列创建管理考核体系已经形成。
  二是精神文明建设“555”工程进展顺利。通渭县科技城,岷县文化城、科技城,渭源县双拥城的创建、申报工作已经完成;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个十百”诚信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创建1个诚信城市、10个诚信单位、10个诚信行业、100个诚信商店、100个诚信个人,考察、命名了8个市级交通安全文明村,8个市级交通安全文明学校,9个市级交通安全文明社区。
  三是大力开展天兰铁路文明线和兰朗文明线创建活动。3月20日,省上在安定区柏林村召开天兰铁路文明线生态林建设动员大会,沿线两县(区)宣传部门立即组织沿线乡镇干部群众开展创建活动。137公里路段的树木种植已全面完成,共植树420万棵,成活率95%以上,一次成林。当年50万元生态林工程管护费已发放到农民手中,并制定了生态林管理办法,工程质量高,农民群众满意,为整个创建活动开了个好头,兰朗文明线创建也取得突破性进展,路旁边沟及两山实现了绿化,上营路改造工程和康家崖小城镇建设工程已开工建设,争取资金800余万元,另有15项工程正在申报之中。
  四是“三讲一树”进社区活动广泛开展。在定西市区最大的广场—汽车站广场,组织开展了科普展览(咨询)和宣传、文艺戏曲演出、健身体操表演、电影公映、法律咨询和援助、义诊和医学知识宣传等13项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活动规模大,声势大,影响大,居民群众积极性高,参与广泛。据统计,参与人数4000多人次,教育群众2万多人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坚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高干部群众思想政治素质】
  一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全市上下广泛深入地宣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具体化,充分发挥定西文化宣传资源,组织开展了以“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在纪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40周年之际,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了学雷锋,学先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广泛开展了以“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
  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和省、市委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有针对性、有实效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定下发了《定西市思想政治工作考核评估办法(试行)》和《定西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和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评选奖励办法(试行)》、《关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自查自评工作的通知》。
  三是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工作,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为契机,以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为重点,开展了一系列国防教育工作。市委和军分区举办了国防形势报告会,300多名干部接受教育;临洮县、安定区等县(区)每年邀请驻地部队官兵对入校新生进行军事讲练,讲解国防知识,张贴国防知识宣传标语和挂图;9月20日,是我国第三个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市紧紧围绕“国防连着你我他,安宁维系千万家”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市分管领导在《定西日报》上发表了署名文章。各县(区》还通过广播、电视、横幅。标语、公益广告等宣传手段积极开展国防知识宣传活动;通渭县多方筹集资金,对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榜罗会议遗址进行了维修,对管藏部分革命纪念品进行了技术保护,“八一”前夕,举行了隆重的纪念馆建成揭牌仪式。
  【以撤地设市庆典活动为契机,着力提高文化艺术水平,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3年,以撤地设市庆典活动和定西师专成立为重点,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艺术水平明显提高。撤地设市庆典活动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精心安排部署,靠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加大督查验收力度,动员全市各行各业力量,经过近两个月的准备、制作、排练,达到了一个较高的艺术水平。近万人参与演出,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艺术水平之高,在定西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次庆典活动,将我市举办大型文艺活动的水平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定西师专成立大会上,上演了由《雏鹰起飞》、《花儿悠悠》、《黄土情韵》等节目组成的文艺演出《崛起腾飞》,省市领导、有关高校代表、市直部门、学校、企业及各界群众3万多人观看了演出,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和群众的广泛赞誉。
  年初,市上在安定区鲁家沟镇开展了春季“三下乡”集中活动,市直13家单位和100多名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参加,捐助物品4万余元。同时各县(区)也开展不同形式的“三下乡”活动80多次,40多万群众踊跃参与,群众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繁荣。
  全市文艺工作今年以第四届敦煌文艺奖为契机,强化精品意识,创作出了一批紧贴时代脉搏的文艺作品,全市共上报参赛作品21件,戏剧、诗歌、小说的创作都有较大发展;大型戏剧《引洮梦》剧本基本定稿,年内可望排练成功;书画创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全市年内举办书法、绘画、摄影等展览共60多次,参展作品200多幅。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