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56
颗粒名称: 通渭县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24.42
页数: 4
页码: 68-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3年通渭县政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中心,提出并认真落实“‘三种三养三开发),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
关键词: 通渭县 2003年 政府工作

内容

2003年,县委、县政府在上级党政组织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中心,提出并认真落实“‘三种三养三开发’(种洋芋、种饲草、种小杂粮,养鸡、养羊、养牛,开发温泉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文化资源),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的工作思路,突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改革、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各项工作进展顺利,较好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完成71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4663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376万元,比上年增长14.16%;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116万元,比上年增长7.86%,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9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2.5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0元,比上年增长69元。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现将一年来所做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的突破
  1、种植结构趋于合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所提高。
  坚持压夏扩秋、压粮扩经,粮经比达到82∶18,夏秋比达到38.3∶61.7,粮食总产达14.35万吨,比上年增长10.19%。农业生产科技的含量进一步提高,全年种植无公害疏菜、马铃薯、中药材等重点农技项目12项,完成示范推广面积3.9万亩(次)。绿色食品认证取得重大进展,华岭牌亚油、飞天牌粉丝、乐百味牌荞麦精粉的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已上报农业部,我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宣传活动组织委员会评为“中国红豆草之乡”。
  2、产业基地建设规模扩大。洋芋种植面积达50万亩,总产量达到48万吨,产值1054亿元;药材种植面积7.4万亩总产各类原药干品6370吨,总产值达1401万元;牧草新增面积16.9万亩,留床面积累计达到44.5万亩;小杂粮种植面积28.2万亩,总产量达到1.96万吨。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县建立一个无公害标准化养殖示范园和8个种草养畜示范点,规模养殖户新增860户,总数达到5280户,引进波尔山羊、小尾寒羊等优质羊3390只,奶牛、肉牛等1210头,珍珠鸡、鸽8210只。至目前,全县羊存栏788万只,出栏3.08万只,猪存栏13.53万头,出栏10.68万头,鸡存栏59.8万只,出栏49.5万只,全年肉产量达9885吨,蛋产量1842吨,牧业总产值达11292万元业。
  3、农业协会建设和订单农业起步良好。全县共建立种植、养殖、加工等各类专业协会组织28个,会员1428人,已完成10个协会的申报注册工作,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
  全县订单农业签单14.51万亩,已兑现订单14.36万亩,农业生产市场化趋向明显。
  4、龙头企业建设取得了新突破。年产2万吨精淀粉的通渭金大地淀粉公司于10月份投产运营,已完成洋芋加工3800吨,生产精淀粉680吨,促进了洋芋产业的快速发展;通广药材有限责任公司投入资金100万元,进行了扩产改造,收购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投入资金210万元注册成立的甘肃康民草畜业有限公司、鸿兴牧业有限公司和孟晓军养殖场,有偿流转土地100亩,建成标准化圈舍7000平方米,引进肉羊1907只,牛200头,带动了全县草畜产业的蓬勃发展;乐百味公司的万吨小杂粮资源开发利用项目被省计委批复立项,到位资金120万元,产品已投放市场。
  5、扶贫开发建设成效显著。2002年确定实施的4个整村推进项目,已拔付到位项目资金280万元,除碧玉新城村被确定为天津市对口帮扶整村推进项目村,正在加紧建设外,其余3村完成投资713.3万元的建设任务,通过地区验收。今年新确定的5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从梯田、集雨节灌、塑料大棚、养殖业、村文化阵地等方面全面启动。5个小康示范村建设稳步推进,碧玉新城小康住宅建设完成小康住宅2处20户,主街道在铺设路基,绿化和上水工程已基本完成。年内解决了通渭县政府工作1639户、0.8万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全县绝对贫困面下降到4.8%。
  二、城市经济运行平稳,企业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
  1、企业改革有新突破。一是按照“成熟一户、改制一户、盘活一户”的原则,加强企业调研,完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企业改革。五金公司被华牛公司兼并,按“三置换一保障”形式进行了改革,地毯公司和毛纺织厂进行了分块承包,医药公司实行内部门店承包经营,运行状况良好,建材公司、物资公司通过破产重组,盘活资产658.6万元。二是成功举办了全县“工业项目暨产权转让项目推介会”和“企业产权整体转让拍卖会”,共推介项目21个,签约资金达2500万元。对脱粒机厂和淀粉公司成功地进行了整体产权转让拍卖,拍卖总值442.6万元,盘活了企业资产。三是实施企业技术改造提升,完成技术改造投资950万元,对乐百味有限公司小杂粮深加工、水泥公司4万吨水泥生产线、通和长河酒厂白酒工艺酿造技术生产线、鹿鹿山菌业有限公司食用菌系列开发生产线等技改项目实施改造,增强了产品科技含量,促进了企业发展,同时产学研相结合,温泉铝塑门窗有限责任公司与兰炼建材有限公司、济南光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华丽股份公司、蒙古海晶玻璃集团公司建立了科研生产联合体,生产的中空玻璃填补了全市中空玻璃的空白。四是积极核销不良贷款,减轻企业负担,全行业累计核销不良贷款1680.4万元。
  2、工业企业实现扭亏增盈。年内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251.9万元,比上年增长5.9%;完成工业增加值1219万元,比上年增长9.2%;实现销售收入2325.5万元,比上年增长0.08%;实现税金286.8万元,比上年增长4.4%;实现利润10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3、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加强农贸市场改造,新建的商贸城、县社综合市场、永岗市场投入运营。商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40.3万元,上缴税金38万元。供销企业实现销售总额6750万元,比上年增长2%,上缴税金38万元。运输企业完成客运量83万元人次,客运周转量3378.4万人公里,营运收入300万元。粮食企业共收购、调入各类粮食7132万公斤、销售各类粮油7672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8902万元,利润5万元。
  4、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全县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在政策上扶、产业上导、项目上帮,推行“首问制”跟踪服务,无偿提供信息,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县个体工商户累计发展到6174户,私营企业34户,从业人员合计12953人,注册资金累计达到6506.3万元,实现总产值4434万元,销售总额达到11836万元,实现税金998万元。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项目建设有了新的突破
  1、项目工作成绩显著。年内全县共储备项目155项,省地已批复立项的有29项,总投资11880万元,争取到项目26项,到位资金9406万元,年内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367万元,比上年增长14.16%。
  2、基础条件明显改善。投入推土机277台,共新修梯田6.99万亩,完成地区下达任务的117%,其中黑燕、寺子两乡分别完成1.2万亩和1.3万亩,年内实现了梯田化,另有10个村实现了梯田化;完成各类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77.6平方公里,占任务的109%。投入资金2505万元完成退耕还林16.5万亩,建成了县城北山、北城鹿鹿山、华岭大牛等一批精品工程,其中3500亩的县城北山绿化成为全省退耕还林和城市绿化的亮点,完成2004年退耕还林预整地10万亩,建成马营苗圃、五星苗圃、碧玉小河子、华岭大牛4个较大育苗基地,育苗5000亩。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通甘公路投入434万元,建成23公里的路基和75道涵洞,路基已基本成形,2004年可实施铺油工程;明尧水库投入资金320万元进行了除险加固建设;配合北山退耕还林,完成北山上水工程主管道3公里,架设低压线路1公里。新修乡村道路72条517.5公里,测设8条158公里。其中投资30万元的碧黑公路全长15.46公里,达到农二级重丘区技术标准。完成县乡公路备沙24907立方米,修复路面190公里。投入资金810万元,新建10千伏以下线路195公里,改造线路81公里。
  3、旧城改造和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投入资金400多万元,实施了城区道路改扩建、排洪排污管网建设,硬化路面平方米,平整绿化带1500米,铺设钢筋砼排污管道1500米,投入资金100万元,建成了滨河路中段护岸180米,路基工程1200米,钢筋砼板涵农路桥1座。乡镇小城镇建设共完成投资1399.47万元,新修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有8个乡镇完成了编制规划,常河、义岗实现了撤乡建镇。
  4、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组团参加了“天交会”、“兰洽会”、“乌洽会”等6次全国性节会,全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0项,签约总额达2.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6028万元。特别是与兰州东部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华强石业公司和岷县金大地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分别签订了1.38亿元的温泉综合开发项目、500万元的花岗岩开采开发项目和4000万元的洋芋精淀粉加工项目,有力促进了县域相对优势资源的开发。
  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1、贫困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年累计发放救济资金36.3万元,救济衣物8万件,救济面粉2.36万袋,解决了859户4.3万特困群众和灾民的生活难和治病难。在遭受“8.25特大暴雨灾害后,县上采取民政补助、部门帮扶、群众援助、灾民自筹和干部与灾民结对等方式,发放帐篷454顶,床板800张,被子1000床投入各类资金180万元,为212户重灾户重建新居,确保了灾民和特困群众有衣穿、有水喝、有饭吃、有房住,学生上课有保障。
  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共发放保障金205万元,有效地保障了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城市“三无”对象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为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405万元,按时足额和社会发放率均达到100%。
  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再就业1345人,再就业率达40%。
  3、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加大以工补农,全年输出剩余劳动力9.3万人(次),新创建劳务基地4个,创收8600万元。其中政府组织向新疆输送拾棉工7800人,创收600余万元,为今后劳动力有序转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认真落实税费改革政策,争取税改转移支付1932万元,农民负担有所轻。干部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建设成效显著
  宣传思想和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唱响了主旋律。理论武装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为重点,以提高全县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开展理论宣讲、理论对谈和理论培训活动70多场(次)4800多人(次),重新掀起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干部理论培训工作力度加大,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参加培训700余人。新闻舆论围绕全县“三个文明”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坚持“三贴近”,在地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1000多篇,县广播电视台播出新闻稿件221条,制作专题片15部,塑造、宣传了典型,营造了求实、稳定和鼓劲的舆论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以“555”工程为依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标准,加强了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管理,提高了精神文明创建水平。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娱活动和“三下乡”活动,重视和加强了宣传文化中心大楼、书画一条街、榜罗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中心大楼已完成主体工程,成为全县标志性建筑。加强了书画队伍建设和书画艺术交流,我县与浙江浦江县建立了书画友好县,年内有100多名国内知名书画家来我县书画创作交流,文化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教育工作加强基础教育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办学条件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2003年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959人,比上年净增278人,建成多媒体计算机教室22个,装置计算机785台,二期义教工程竣工12所,在建2所,完成建筑面积12883平方米。科技工作围绕扶持发展主导产业为主,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广。体育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县第五届运动会,参加地级以上比赛获金奖8枚、银奖7枚、铜奖8枚,获国家、省、地级奖励9项(次),我县输送的体育人才中有4名运动员入选国家队,特别是通渭籍运动员邵小军取得了2004年雅典运动会山地自行车项目参赛资格,成为我国首次参加奥运会山地自行车项目的运动员。医疗卫生工作对乡镇卫生院进行了改革,实行院长聘用制、技术职称考聘分开制和病人选择医生制,步向企业化管理迈进。同时加强了基础计划免疫和妇幼保健、传染病监管、地方病及结核病的预防、医药市场监管等工作。在防治“非典”期间,先后投入资金173.7万元,加大技防、物防、人防力度,全县未发生非典型肺炎病例和疑似病例。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打假求实,在人口底数清理、二女户结扎、社会抚养费征收和城镇党员干部超生违育清查处理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县共清理出生漏报11894人,虚报2632人,清理假结扎1788人,假放环2145人;年内共落实四项手术5864例,其中结扎2853例,上环250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08万元,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6.8‰以内。
  六、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县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有效进行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加强代表工作,开展了对计划局、教育局、地税局、电力局等单位及领导的述职评议和工作评议,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县政协围绕全县重点工作,深入调研了全县医药市场、农村教育和农路建设,建言献策,充分发挥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实行县级干部联系无党派人士制度,爱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康发展,各乡镇、各单位的政务公开实现了一栏(政务公开栏)两有(有意见箱、有公开制度)三挂(挂牌上岗、挂牌办公、房间挂牌)四上墙(工作制度上墙、岗位职责上墙、政策依据上墙、办理时限上墙),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村民自治、城镇居民自治工作有序推进。加强“四五”普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政法战线突出工作重点,认真开展了政法队伍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着力构建社会治安防范管理体系,建成各类基层群防群治组织1100多个、3500多人,加强了社区、社区警务网络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得到全面落实。
  七、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中掀起了进一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举办各类党员和领导干部培训班期人,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树立了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了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知识竞赛,严格按原则按程序选拔任用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使班子成员的知识、年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整体功能明显增强。积极推进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实行任前公示、竞争上岗和干部任用票决制度,推行干部免职、辞职、降职和试用期制度,逐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干部工作逐步实现了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共培训各类人才62620人(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年内新增“六好”乡镇党委1个,“五好”村20个,新增村集体收入万元以上村20个。结合“双培双带”工程建设,创造性地探索提出了每年新建并规范100个村址、3至5年培养选拔100名张克勤式的优秀村党支部书记、每年组建100个“双培双带”信用合作组的“三百”工程,开创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局面。县、乡、村三级联动,筹资280余万元,新修标准化村址116个,配备办公设备299,电教设备216,组建“双培双带”信用合作组102个、706人,协调贷款208万元,建立产业化项目100多个。建成“双培双带”工程示范点84个,发展示范户1000户,一大部分致富党员、致富能人和贫困党员、困难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已有650名贫困党员参与了1—2项产业化发展项目,580名致富能人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纳新党员68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和社区党建以及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突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三项工作,集中开展了以“两个务必”、“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廉洁从政纪律规定为主要内容的作风教育活动。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年初与各乡镇、各单位党政负责人签订了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检查,对12名离任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对重大项目资金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跟踪检查,对用公款大吃大喝的问题进行了专项治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案件查办工作突出重点,加大协调办案力度,拓宽信访举报渠道,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78件(次),已办结68件(次),立案、查结11件,处分违纪人员19人;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深入开展,选聘了12名民评代表,采用座谈、走访、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对78个单位进行评议、整改,重点治理项目取得新的成效;制定落实了领导干部廉政谈话、任前廉政谈话、廉政述职、党员民主生活会、谈话诫勉等20多项制度,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工作的力度。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通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