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图书馆
安定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定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安定区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55
颗粒名称:
安定区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24.42
页数:
3
页码:
66-68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3年安定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关键词:
安定区
2003年
政府工作
内容
200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步年,也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依法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夺取了抗击非典和经济建设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西部大开发为总揽,以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解放思想,真抓实千,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2.22亿元,占计划的101.8%,同比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5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5∶27∶3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3亿元,占计划的100.6%,同比增长1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3亿元,占计划的100.5%,同比增长2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19亿元,占计划的100.6%,同比增长10.8%。农民人均纯收入1484元,较上年增加7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399元,较上年增加384元。大多数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态势,区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拉动效应逐步显现。根据国家政策投向,加大项目争取和建设力度。全区共论证实施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额15亿元。有19项已经建成,46项正在建设,完成投资3.71亿元。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先后组团参加了天交会、兰洽会、乌洽会等经贸洽谈活动。签订招商项目21项,签约资金6.8亿元。
加强与浙江省金华市的经济合作,与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签订了浙江高科技工业园区建设意向性协议,与国芳百盛集团签订了商贸城建设意向性协议。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拉动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1个百分点。
——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思路,立足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畜草、药材、食用菌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区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65.3万亩,夏秋比为3∶7,粮经草比为6∶2∶2。马铃薯产业充分发挥“中国马铃薯之乡”的地域品牌优势,以建设无公害、无污染、绿色标准化基地为主攻方向,完成种植面积64万亩,总产量63万吨。建立专用薯基地1.1万亩,签订订单22.7万亩。成功举办了第三届马铃薯投资贸易洽谈会,签约销售合同27万吨,交易额1亿多元。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开辟“绿色通道”,外销鲜薯35万吨。马铃薯产业总产值2.32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04元,呈现出产销两旺、价格稳定、市场繁荣、农民增收的可喜局面。畜草产业坚持以舍饲养殖为重点,以圈舍改建为突破口,加快草畜转化步伐.提高了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全区完成退耕种草13.2万亩,建立阿尔冈金优质牧草基地5000亩,牧草留床面积40.5万亩;建成整村推进草畜转化示范点30个,改建标准化圈舍2200间;引进小尾寒羊3500只,纯繁1.4万只,改良2.5万只,肉羊存栏18.6万只;奶牛存栏540头。西川园区、香泉、内官、凤翔养殖小区完成投资500万元,提升了畜牧业发展水平。全区畜牧业总产值1.4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00元,初步形成了农户支撑、大户带动、小区提升的发展格局。药材产业稳步推进。种植面积15.6万亩,实现销售收入8935万元。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以巩固提高为重点,建立了小西岔等9个示范基地,新建菌棚77座,生产鲜菇2385吨,实现销售收入1282万元。
农业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加强。按照绿色、无公害、无污染的要求,建立马铃薯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8.4万亩、中药材GAP基地2.1万亩;完成了“鲁家沟”牌、“金定”牌商标注册、陇薯3号A级绿色认证和甘兰、大白菜、平菇、双孢菇的原产地、无公害产品认证,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中介服务组织快速发展。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农民专业协会14个,形成了“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的模式,架起了农民通往市场的桥梁。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座谈会对我区马铃薯经销协会给予了高度评价。
——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工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按照“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的思路,根据“5个5”的调产目标,着力实施“511”工程,培育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两大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亿元,同比增长16.5%;完成增加值5401万元,同比增长15.6%;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14.8%;上缴税金1060万元,同比增长14.6%。绿色食品加工业以马铃薯精淀粉、休闲食品、肉乳制品为重点,加强项目建设,加快新产品开发。新建了万吨精淀粉生产线和专用薯薯饼薯片生产线,精淀粉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薯条系列休闲食品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000吨,肉乳制品生产加工能力达到3500吨。现代制药业以生化制药和中药现代化为目标,加快巉口“药城”和研发基地建设。甘肃扶正制药有限公司药材GMP改造项目建成试产。狠抓技改扩产,完成了建材公司1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生产线、佶业包装公司纸箱彩印生产线和甘肃众全星锌业公司锌合金生产线等项目,提高了建筑建材、化工塑料等产业发展水平。
企业改革继续深化。坚持“分类指导、一厂一策、盘活促增”的原则,不断完善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制。温源煤炭公司等企业股权流转集中已经完成,螺钉公司、建材公司等企业扩股增资和股权流转集中顺利推进,石羊鞋业公司和广安建筑公司等困难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规范破产工作进展良好,无纺织地毯厂和工艺美术地毯厂资产重组改革正在实施,基层粮管所“一置换一保障”改制工作顺利完成,企业运营机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落实优惠政策,拓宽发展领域。全区新增个体工商户1038户,总数达到1.4万户;新增私营企业75户,总数达到348户。
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值5.6亿元,同比增长8.8%;实现销售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9.7%;上缴税金2140万元,同比增长13.2%。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5亿元。西环路和镇龙路路基拓宽铺油工作完成阶段性任务,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和定西火车站改建项目进展良好,集中供热工程全面启动,江夏名城、“兴隆苑”商住小区等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正在实施。城镇土地经营步伐加快。全区收购储备集体土地1938亩,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17亩,成交额2579万元,实现土地收益1100万元。全面加快小城镇建设,13个建制镇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54亿元,建成镇区面积12.4平方公里。顺利完成了撤县设区,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6.2%。加强交通道路建设,配合省、市完成了靖(远)定(西)公路、定(西)陇(西)公路的阶段性建设任务和定(西)渭(源)、定(西)临(洮)公路的立项工作。狠抓县乡及乡村道路建设,马塬路、西石路路基工程全面完成,葛西公路完成初审。新修乡村道路555公里,维修改造道路203公里。
——退耕还林工程深入实施,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坚持整乡、整村、整流域、整山系推进的原则,以创建“全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保生态建设第一区(县)”为目标,科学规划,规模治理,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全区完成退耕还林20万亩,荒山工程造林16万亩,建成城区东山、巉口镇赵家铺、朱家山等一批精品示范工程,探索出了退耕还林结合义务植树绿化家园的新模式。全省退耕还林示范县建设现场会议把我区列为主要参观点进行观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把退耕还林与梯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后续产业开发相结合,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全区新增流域治理面积250平方公里,累计达到2246平方公里。新修梯田3万亩,累计达到146万亩,人均基本农田4.5亩,达到了梯田化区(县)验收标准。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成功举办了国际雨水集蓄利用技术培训班。
坚持改善环境、保护生态、方便群众的原则,积极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工程,建成沼气池100座。
——财政收支稳定增长,金融环境不断优化。加强财源建设,完善财税体制,实行纳税评估,强化税收征管,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区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1.13亿元,占年度预算的100.6%。完成财政支出2.67亿元,基本保证了职工工资发放和社保、国债、扶贫、非典防治等各项重点支出。
不断改善银政、银企关系,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7亿元。优化金融环境,打造信用安定。创建信用乡(镇)1个、信用村58个,评定信用户8.7万户,有效改善了信贷投资环境。
——小康建设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以稳定解决温饱、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区绝对贫困人口减少到1.28万人,绝对贫困面下降为3.4%。认真实施凤翔镇柏林村等8个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全省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现场会议把我区内官镇内官村、凤翔镇柏林村列为参观点,进行了现场观摩。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加强与天津市、浙江省金华市、金川集团公司等友好市区和帮扶单位的合作,引进帮扶资金473万元。
以“三沿”地带为重点,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小康建设,完成了10个小康村的规划设计,改造和新建住宅264户。巉口小康村通过市委、市政府命名挂牌。加大劳务输出的组织力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共输出劳动力6.5万人,创劳务收入1.2亿元。全面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4468人,再就业率为70.6%。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征缴社会保险费1404万元,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妥善安排城镇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568万元。狠抓农村救济救灾工作,下拨各类救灾款329万元。认真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完成灾民建房470户1410间。葛家岔镇大营村受灾户得到妥善安置。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认真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推行政务公开,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促进了勤政廉政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和“禁毒”专项斗争,顺利实现了“社会治安良好区(县)”和“无毒区(县)”创建目标,维护了社会政治稳定。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办理代表意见建议114条、委员提案37件。加强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正确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解决城镇拆迁、企业改制、机修梯田欠款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人口清查清理为重点,全面落实各项措施,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所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1‰,在全市年度考核中名列前茅。科技工作稳步推进,顺利通过“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区(县)”复查验收。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新入园企业6户,总数达到108户,示范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健康发展,“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东中综合实验楼、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了33所农村中小学校的排危改造工作。卫生工作坚持预防为主,建立健全公共医疗卫生体系,中医院门诊综合楼、疾控中心综合业务楼建设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非典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实现了病人全部治愈康复、医护人员不受感染、不发生二代病例、农村不发生疫情的“四个确保”目标。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推进大文化建设,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民族经济持续发展,宗教管理逐步规范。审计、统计、人事劳动、人民武装、外事侨务、广播电视、环境保护、体育、双拥、残疾人工作等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电力通讯、工商管理、气象服务等都为全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安定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