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51
颗粒名称: 渭源县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2
页码: 61-62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3年渭源县的基本情况、旅游资源、支柱产业、国民经济、社会事业、退耕还林的情况。
关键词: 渭源县 地方 2003年

内容

县委书记:董建平
  人大主任:景忠义
  政府县长:杨发升
  政协主席:牟俊仁纪律检查委员会
  书记:张晓梅(女)
  【基本情况】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顾名思义为古老渭河之源头。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凉爽,是旅游观光、避暑纳凉的好去处;这里土地肥沃,出产丰富,是闻名全国的“马铃薯良种之乡”,中药材资源享誉陇上。
  渭源县地处西秦岭山脉南动地槽与黄土高原台地的交汇地带,也是渭河与洮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海拔在1930—3941米之间,总土地面积2065平方公里,辖8镇12乡,217个行政村,1536个社,总人口34.8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2.55万人。耕地面积80万亩。年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全县气候分为三类:北部干旱区,干旱少雨,植被稀少,土地面积大,农作物产量低,川沿河谷区,海拔较低,光热资源相对丰富,水肥条件较好,全县9万亩水浇地大部分集中在这个区域;南部高寒阴湿区,雨量较多,低温寡照,植被良好,莲峰山、首阳山、天井峡、太白山等旅游景点分布在这个区域,渭源县是全市气候差异较为明显的县区。
  【旅游资源】 渭源县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的灞陵桥,有葬于孤竹国二圣伯夷、叔齐的首阳山,有渭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有鸟鼠同穴渭水源,有十里“画廊”天井峡,有云端仙境太白山,有三国古道双石门以及秦长城遗址等16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支柱产业】 渭源是个农业县,全县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玉米为主。主要土特产品有马铃薯、药材、蚕豆、蕨菜等。支柱产业以马铃薯、中药材、旅游、畜牧和蔬菜等为主。
  渭源县是“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年种植面积在35万亩以上,年均产量40万吨,商品量年均25万吨,是全省各地乃至周边省区的良种马铃薯供应中心。
  渭源县有“千年药乡”的美誉,被中国农学会评为“中国党参之乡”。由于海拔高、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等因素,出产的中药材以品质好、无污染、药用价值高而久负盛名,自古就有“渭水当归传两广”和“党参故里”之说。野生药材多达400种,家种药材主要有当归、党参、红芪、黄芪等,年种植约30万亩,产量达6万吨,同时,还种植生地、大黄、板兰根、防风、柴胡、甘草、秦艽等10多种名贵药材。目前已建成1个优质中药材繁育中心,1万亩无公害优质中药材生产基地,年加工饮片3000吨,提取浸膏300吨的中药材加工厂。
  畜牧业是渭源县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有了长足发展。全县畜牧业增加值达4132万元,占到农业增加值的15.4%,肉类总产量达1.7万吨,农民从畜牧养殖中获得纯收入达176元,占到家庭经营收入的38%,全县有天然草场81.4万亩,人工种植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9.8万亩,为发展畜牧业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全县年交易仔猪50万头、生猪16.6万头、肉牛1.92万头、肉羊6.3万只、肉鸡83万只,禽蛋2311吨,实现销售额1.33亿元。一部分贩运户还将生渭源县猪、猪肉、仔猪、鸡蛋等畜禽产品运销到兰州、青海、西藏等地,初步形成了生产营销一体化的格局。
  【国民经济】 2003年,全县实现GDP5.4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0.77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1.99亿元,增长12.44%。固定资产投资1.35亿元,增长28.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亿元,增长10.7%,大口径财政收入达3495万元,增长13.5%。
  非公有制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1967户,从业人员3902人,注册资金1565万元;私营企业25户,从业人员708人,注册资金3932万元,个体私营经济上缴税金达1089万元。
  【社会事业】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开展科技示范点建设,开展“五个一”科技承包活动,在杨庄乡示范推广“双低油菜杂交种500亩,在新寨乡按GAP生产标准建立了500亩优质党参生产基地,在会川镇建立了1000亩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和万亩脱毒马铃薯良好繁育基地,引进优质牧草草种11个,推广种植紫花苜蓿和红豆草4.3万亩。冻精品种改良黄牛2600头,引进种公羊213只。为全县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发挥了积极作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3年,高考上线考生1159人,上线率72.57%,居全市第三。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计划项目得到全面实施,共投资295万元,改造危房4509平方米;积极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完全中学13所,独立中学、7所小学、1所8年制学校和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起了电子计算机教育28个,卫星宽带网13个,校园区域网2个,有3所学校与互联网连通,共安装计算机805台,全县广播覆盖率达100%,电视综合覆盖率96%,基本形成了广播与电视结合,有线与无线结合,城镇与乡村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
  【退耕还林(草)】 认真实施生态县建设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7平方公里。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5万亩,荒山造林5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管护面积39.1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三北四期”防护林1.5万亩。完成农村4.5万人的人饮解困工程。完成集雨节灌水窖6500眼,发展补灌面积1.8万亩。
  (渭源县统计局:牟国炜)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牟国炜
责任者
董建平
相关人物
景忠义
相关人物
杨发升
相关人物
张晓梅
相关人物
牟俊仁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渭源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