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49
颗粒名称: 通渭县
分类号: K294.24
页数: 2
页码: 58-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2003年通渭县基本情况、本地优势、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事业的情况。
关键词: 通渭县 地方 2003年

内容

县委书记:郑红伟
  人大主任:王宏德
  政府县长:王亚娥(女)
  政协主席:丁顺昌
  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王仲谦
  【基本情况】 通渭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介于东经104°57′—105°38′,北纬34°55′—35°29′之间,平均海拔1970.5米。东西长约78公里,南北宽约64公里,总面积2899平方公里,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属黄土丘陵沟壑区。东南、南分别与秦安、甘谷县接壤,西南、西分别与武山、陇西县相邻,西北、北、东北分别与安定、会宁和静宁县毗连。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陇中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年平均气温7.6℃,平均风速1.5米/秒,全年无霜期130—170天,正常年份降水量400—540mm,年总日照时数2100—2430小时。全县辖6镇17乡,332个行政村,总人口46.3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2.51万人。居住着汉、回、藏等民族。是全省18个干旱县、41个国扶县之一。
  【本地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明显。境内交通便利,310国道横贯2乡2镇,穿越县城,西兰、华双、马陇、靖天等10条省属公路连接西安、兰州、天水等周边大中城市;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将全县23个乡镇联结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二是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全县有耕地面积183万亩,土壤疏松,土质较好,由于气候类型多样,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的生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马铃薯、豆类(扁豆、豌豆、蚕豆)、玉米、莜麦、荞麦等品种,经济作物主要有胡麻、油菜籽和中药材;三是劳动力数量多。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25.28万人,可实现转移的剩余劳动力较多。近年来,政府通过异地移民和组织劳务输出,大大缓解了县内劳动力就业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致富的步伐;四是矿藏贮量丰富。主要有花岗岩、汉白玉、硅石矿、高岭土、硫铁矿、地热温泉和煤等。花岗岩仅露地储量在6亿立方米以上,高岭土开采贮量187万吨,硅铁矿总储量300万立方米,地热资源3处,其中距县城仅8公里处的地热温泉有“陇上神泉”之美誉,“浴可治百病,饮可提神美容”,开发利用潜力大。五是较深厚的文化底蕴,通渭人喜爱字画,是甘肃有名的书画之乡。其中在2002年,由通渭县书法爱好者集体创作的《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书法长卷》在省、地、县展出,作品集发行全国各地,被誉为政治精品、书法精品、艺术精品。
  【国民经济】 全县实现GDP71713万元,比上年增长10.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940万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10432万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28341万元,增长17.58%。全县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116万元,增长7.86%;固定资产投资2.04亿元,增长22.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63万元,增长10.0%。
  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全县主导企业有加工业、制造业、交通、商贸餐饮业、供销、粮食、建筑材料、物资货运等,企业类别主要有食品、轻纺、机械、建材、化工等,年产量较大的有淀粉、味精、粉丝、砖瓦、草编等多个品种,其中味精、粉丝等产品多次荣获省级以上奖励或优质产品称号。2003年,全县工业完成增加值3422万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219万元,增长12.04%。商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30081万元。其中:供销企业完成商品销售总额7102万元,粮食企业完成销售总额4332万元。
  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2003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14.35万吨,增产10.2%。粮经比与夏秋比趋于合理,马铃薯、果菜、畜牧、药材四大产业已形成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2003年,全县种植马铃薯种植50万亩,蔬菜4.1万亩、药材7.57万亩,新种牧草8.72万亩,农民从“四大支柱”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纯收入的比重高达78.2%。与此同时,农业技术推广取得显著成效。温室、大棚面积达4121亩;投资480万元建成的西川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共建成高效日光节能温室142座,年实现销售收入达280万元;各乡镇建成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40个。农业基础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新修水平梯田6.0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0.4万亩,建成集雨节灌、人畜饮水解困、氟病改水工程窖7.8万眼,新增流域治理面积105.5平方公里。
  退耕还林与林业取得好成绩。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6.5万亩,幼林抚育面积2.33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0.5万亩。还草8.72万亩,通渭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红豆草之乡”。同时进一步加大林草管护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封禁管护,积极探索和完善拍卖到户、承包经营等管理新机制,“谁种植、谁管护、谁受益”的造林原则。为保护和开发林草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人民生活】 2003年,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0元,比上年净增69元,增长5.2%;全年支出社会福利救济款774.6万元,灾民生活自救费支出200万元,2003年有2635户6024人城镇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稳定社会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达27100.2万元,增长7.8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取得突出成绩。“两基”工作通过省、市两级达标验收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新步伐,职业技术教育与成人在职教育得到加强,青壮年文盲率下降0.6个百分点,2003年,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中,全县有2959名考生被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比七年净增278人。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难的局面得到缓解,健康水平明显提高。通渭县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村村通”广播电视先进县。广播电视覆盖率显著提高。计划生育以巩固“三为”成果为重点,全面加强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和育龄妇女的环检等工作,计划生育率和综合节育率分别达到56.19%和89.65%,全县人口出生率12.45‰,自增率6.39‰,比上年分别下降0.76和0.53个千分点。
  (通渭县统计局:刘国泰)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刘国泰
责任者
郑红伟
相关人物
王宏德
相关人物
王亚娥
相关人物
丁顺昌
相关人物
王仲谦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通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