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人大常委会2003年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335
颗粒名称: 定西市人大常委会2003年工作
分类号: D624
页数: 3
页码: 13-15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定西市人大常委会2003年实现了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定西地区工作委员会向定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历史过渡,为促进全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工作情况。
关键词: 定西市 2003年 人大常委会

内容

2003年,是定西人大发展史上极不寻常的一年。12月下旬,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定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正式成立,掀开了定西民主政治发展中新的一页。2003年的全市人大工作,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实现了由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定西地区工作委员会向定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历史过渡,为促进全市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关于地区人大工委的工作
  过去的一年,全市人大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积极开展了执法检查、法治环境调研、联系走访代表和选民等活动。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增强领导班子的政治责任感
  地区人大工委党组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一项中心任务,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的同时,着眼强化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理论武装,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突出抓了工委办公室领导班子和县级以上干部的学习,并就加强组织学习、提高学习质量、严明学习纪律等提出了要求,明确要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理论学习与掌握思想武器、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学习效果。
  (二)开展法治环境调研,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和地委的要求,人大工委从人大工作职能出发,专题讨论研究了法治环境调研检查工作,明确了调研重点,提出了调研要求,成立了以工委领导为组长的调研检查小组,对全区7个县9个乡镇的法治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共召开座谈会36次,就全区法治环境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了深入研讨。调研检查结束后,人大工委对调研了解到的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分析、总结,并向地委和省人大常委会写了专题报告。
  (三)开展执法检查活动,保证法律法规实施
  执法检查监督是人大行使职权,保证法律法规顺利实施的有效方式,地区人大工委在这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一是通过传达贯彻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宣传执法检查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使监督和被监督者统一了思想认识,提高了严格实施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二是进行了执法检查监督抓落实工作。地区人大工委配合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多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执法工作的意见,并跟踪督办,注重实效。三是认真配合完成省人大常委会安排的调研工作。省人大常委会多次派出专题调研组来我区调研,人大工委及时召开主任会议认真研究,具体安排,参与召开各级部分人大代表和有关方面负责人、职工参加的座谈会,与会代表诚恳地提出了意见、建议,为省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四)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切实加强代表工作
  在人大代表工作中,继续开展“两联系”、“两带头”活动,使代表工作有了新的发展。一是组织人大代表视察地区法、检两院的工作。二是组织人大代表对全省路网重点项目定陇公路工程建设情况进行检查,进一步促进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水平,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三是继续坚持走访联络人大代表制度。地区人大工委坚持多年来逐个走访全国、省人大代表和召开座谈会的做法,了解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听取他们对各级人大和政府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并进行整理,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四是组织人大代表参与立法调研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下发的一些法律草案修改稿,人大工委及时组织地、县有关部门和部分人大代表进行座谈,结合基层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在立法中体现了应有的作用。五是认真办理了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对受理的来信来访案件均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并答复本人。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要结果的信访案件都按期办理上报结果。
  (五)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为了适应新时期的人大工作,人大工委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把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法律业务知识学习,作为抓好人大工委工作的关键来抓。一是完善学习制度,使学习制度化。二是认真履行职责,服务经济建设。三是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认真真办事,诚诚实实做人。人大工委领导都能自觉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按制度、按程序办事,自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形象,为人大工委的工作划上了圆满句号。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定西地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在2003年,走完了她十多年的历史阶段。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人大工委一班人深深地感到,只有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的原则开展工作,以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己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以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真正行使好法定职权,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好地方人大工作。同时,还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一是必须正确处理自觉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挥人大作用的关系;二是必须正确处理人大对“一府两院”监督与支持的关系;三是必须正确处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四是必须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党的中心工作与人大工作的关系;五是必须正确处理依法行使职权与不断开拓创新的关系。
  二、关干市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筹备工作
  撤地设市,选举产生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召开了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和政权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定西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2003年4月,国务院批准定西撒地设市后,原定西地委和地区人大工委就此项工作多次进行了专题研究,认真开展了各项筹备工作。为确保撤地设市工作的顺利进行,省委批准中共定西市委成立,并成立了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各项筹备工作。在中共定西市委领导下,领导小组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提出了筹备工作的安排意见,并积极协调实施,按期完成了筹备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依法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就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常委会组成人员名额做出了决定。
  二是根据《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和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名额的决定》,提出了《关于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分配和有关选举问题的意见》,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与市委组织部反复协商,汇报市委同意后,向各选举单位发出了通知,就定西市第一届人大代表名额分配、代表产生的办法、代表素质以及代表构成比例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召集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和军分区有关人员在反复研究讨论的基础上,作了专门安排部署。指导各县(区)人大常委会顺利选举产生了355名市人大代表。
  三是依法指导选举了市一届人大代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的规定,甘肃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为358名。市留机动名额3名。
  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各县(区)和驻定解放军选举产生的355名代表,依法进行了资格审查。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我市人大代表名额确定之后。经反复协商后研究决定,分配给各选举单位市一届人大代表名额355名。各选举单位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按照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依据《选举法》、《地方组织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办法》有关规定,依法确定正式代表候选人436名,采取无记名投票、差额选举的方法,先后于12月8日前召开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军人代表大会,共选出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355名。市上依法提名推荐到各选举单位的72名代表候选人全部当选。
  市一届人大代表的具体构成情况是:工人34名,占代表总数的9.5%;农民72名,占代表总数的20.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78名,占代表总数的50%;干部和知识分子193名,占代表总数的54.3%;解放军8名,占代表总数的2.30%;武警、消防部队3名,占代表总数的0.9%;归侨1名,占代表总数的0.3%。代表中,中共党员代表244名,占代表总数的68.7%;民主党派代表12名,占代表总数的3.4%;无党派人士代表59名,占代表总数的16.6%;少数民族代表31名(回族19名、藏族3名、蒙古族2名、东乡族2名、满族4名、朝鲜族1名),占代表总数的8.7%;妇女代表77名,占代表总数的2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代表217名,占代表总数的61.2%;35岁以下的代表57名,占代表总数的16.1%。以上市人大代表选举产生后,经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对其代表资格审查后,由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发出公告,12月15日在《定西日报》、定西电视台进行了公布。
  四是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做到超前思考、研究问题、认真准备,对大会秘书处工作日程、预备会议日程、主席团会议日程和大会日程四个日程草案及早做了准备,并经过多次反复讨论,提交市委常委会议作了讨论。
  五是就大会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职责及任务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设立了秘书组、会务组、组织组、新闻组、议案组、保卫信访组6个工作小组,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范围,细化了各组的工作任务。工作小组从12月初开始,着手进行了会议各种报告、文件的起草、资料收集以及会务等项准备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提供了保证。
  三、关于召开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情况
  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03年12月22日至12月26日在定西市安定区举行,历时5天。
  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依法行使职权,努力把定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本次会议应到代表355名,实到代表349名,因事因病请假6名。不是市一届人大代表的市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不是市一届人大代表的行署有关部门负责人,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检察分院副检察长,没有市一届人大代表的地区有关直属单位负责人,中央、省属驻定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政协定西市一届一次会议的全体委员共292人列席了会议,另外,还邀请了驻定解放军,地区离退休正地级干部,原地区人大工委副主任,省属新闻单位驻定记者参加了五次全体会议。
  本次会议共进行了五项议程:(1)选举事项:选举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委员;选举定西市人民政府市长、副市长;选举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选举定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选举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听取和审议定西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3)听取和审议定西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4)听取和审议定西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5)其它。
  会议期间,代表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按照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认真审议了各项报告,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批准了各项报告,作出了相应的决议。会上,代表们提出议案27件,建议、批评和意见102件。对于27件议案经大会议案审查委员会认真审查,决定全部按建议、批评和意见处理。
  会议根据《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办法》,进行了各项选举工作。代表们对大会主席团提名推荐的候选人进行了充分酝酿,并联合提名推荐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候选人1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候选人1人,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候选人3人,省十届人大代表候选人1人。主席团决定将全部候选人名单交全体代表酝酿、讨论后确定了正式候选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市长、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选举因只提出一名候选人,进行了等额选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正式候选人4名,选举3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正式候选人7名,选举6名;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正式候选人26名,选举23名;省十届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2名,选举1名。在12月24日的两次大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了选举。石晶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敏政、丁寿亭、文淑芳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中林当选为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选举武文斌为市人民政府市长,牛兴民、刘为民、王建太、孙加震、王向机、成柏恒为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冯样玉为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靳来舜为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由市人民检察院报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选举市人大常委会委员23名,选举王宪魁为省十届人大代表。
  这次大会是继定西市首次党代会之后召开的又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标志着撤地设市后定西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正式诞生,标志着作为省上派出机构的定西地区行署、地区人大工委历史使命的完成,标志着市管县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正式建立。是全市296万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必将对定西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省人大常委会和省委组织部还派专人亲临指导。由于省、市党委重视,市人大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准备工作充分,全体代表和列席人员,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大会圆满完成了各项预定任务。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4

《定西年鉴-2004》

本书记述了2004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定西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