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定区图书馆
安定区图书馆
机构用户
安定区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定西县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3》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234
颗粒名称:
定西县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24.42
页数:
2
页码:
66-67
摘要:
本文记述定西县政府农工作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生态环境建设、工业化进程、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收支、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社会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等情况介绍。
关键词:
定西县
政府工作
概况
内容
定西县政府工作
2002年,定西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地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坚持“五县”发展战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0.97亿元,较上年增长10.6%;农业增加值完成4.05亿元,增长5.1%;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670万元,增长13.2%;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1亿元,增长10.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9亿元,增长1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3亿元,增长20.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13元,比上年净增59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04‰以内。
【农业和农村经济】积极应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新变化,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来抓。全县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163.6万亩,粮食总产达到1.48亿公斤,夏秋作物比为4:6。坚持抓龙头、建基地,创品牌、拓市场,加强产业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马铃薯产业完成种植面积67.3万亩,总产量达47.2万吨,销售收入1.56亿元;建立专用薯基地5215亩,建成万吨以上淀粉加工企业2家,新上专用薯生产线一条,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马铃薯贸易洽谈会,马铃薯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能力显著增强。畜草产业紧抓退耕还林草面积扩大的机遇,坚持从标准化圈舍改建入手,大力发展舍饲养殖,加快了草畜转化步伐。全县新增牧草面积6.5万亩,改建标准化圈舍5300间,小尾寒羊和奶牛饲养量分别达到6887只和420头,畜牧业总产值达1.31亿元。药材产业按照优化品种、提高品质、扩大加工的原则,种植面积15.7万亩,在团结、黑山、内官、东岳、高峰等乡镇建立了6个千亩药材示范基地,经济效益明显增强。食用菌产业以实施“十乡百村万户”工程为重点,以珍稀食用菌种植为主导,全年共生产食用菌棒461万袋、菌种29万瓶,公司引导、基地示范、千家万户种植的产业化格局正在形成。狠抓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新建各类科技示范点128个。西川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营户累计达到102户,完成总投资1.5亿元,初步形成了以旱作高效农业为标志,以专用薯快繁、珍稀食用菌生产、畜禽良种繁育三大产业为支撑的科技示范园区,辐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显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日益健全。组建各类专业协会18个,政府与企业、农户与市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重,把退耕还林草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紧密结合起来,科学规划,精心部署,落实政策,严把质量,确保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9.3万亩、荒山造林9.7万亩,分别占省地下达任务的109%和100%。杏园郑川、西巩栗川、凤翔北二十里铺、巉口赵家铺等示范点建设起点高、质量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突出,为今后全县实施退耕还林草和小流域治理,创立生态经济模式树立了样板。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组织召开的全国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议和21世纪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论坛,把本县列为主要参观点。按照争创“西北水土保持生态治理第一县”的定位要求,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治理进程。全县新增流域治理面积10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率达到60.4%;新修梯田6.1万亩,有6个乡镇实现了梯田化,梯田化乡镇累计达到18个;建成集雨节灌水窖7000眼,新增灌溉面积2.1万亩。同时,加大林草管护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封禁管护,积极探索和完善拍卖到户、承包经营等管理新机制。在认真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在葛家岔镇贾家湾村召开了有林荒山现场拍卖会,为保护和开发林草资源,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工业化进程】根据省、地有关“工业强省”和“工业强区”的战略部署,县上制定出台了《关于抢抓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建设机遇,加快实施工业富县战略的决定》、《关于实施工业富县战略的优惠政策》和《关于促进产权变更企业股权流转,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提出了“十五”期间组织实施“511”工程、实现“5个5”调产的奋斗目标,对全县工业发展的布局和方向进行了合理定位。坚持以绿色食品加工、现代制药为主导,以建材、化工塑料、地毯、机电等产业为重点,积极组织实施重大工业项目,狠抓工业体系建设。新建了薯峰和蓝天淀粉制品有限公司、金大地有限责任公司速冻薯条生产线、陇海乳品有限责任公司酪蛋白磷酸肽生产线、甘肃金羚集团有限公司生化制药和甘肃定西扶正制药有限公司贞芪扶正中药材加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41亿元,较上年增长12.8%;实现销售收入4.16亿元,增长6.9%。巉口国家粮食储备库建成并投入使用,现代藏贮业起步良好。同时,认真落实优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促进了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新发展乡镇企业199户,完成增加值3.09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1100户、私营企业90户,实现产值5.19亿元。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以城区扩容改造为基础,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多方出击,多轮驱动,强化建设,完善功能,加快了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定西城区规划大纲修编和李家堡、鲁家沟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310国道立交桥广场、城区供水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火车站扩建工程完成了拆迁工作,城区污水处理工程启动实施。巉口镇被列为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称钩、香泉、葛家岔完成撤乡建镇,全县建制镇总数达到13个;内官、巉口、鲁家沟、符川、西巩、称钩、李家堡等乡镇以市场和道路为骨架的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一市十镇”片带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交通道路建设取得新的进展。配合建设单位,完成了310国道改造和定兰高速公路建设,宝兰二线建设进展顺利,定陇公路建设实现了使用型通车的目标,定郭公路完成了可研论证和各项前期工作。全县人民期盼已久的引洮工程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已全面开工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新修和维修乡村道路619公里,马塬路、西石路和高内路建设完成了阶段性任务。
【财政收支】坚持一手抓财源、一手抓改革,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税收征管。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完成1.01亿元,占预算的110.7%。财政支出完成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在保吃饭和保建设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经过全县上下特别是财税部门的不懈努力,基本保证了工资的按时发放和重点项目及社会发展的资金需求。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经过广泛调研论证,实行了“乡级教师工资上划县级统一发放,工商税收统一管理,重新核定乡镇收支基数,一年一定”的新一轮管理体制,规范了税收征管行为,促进了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按照中央及省、地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认真制定和落实“三定”方案,配套相关政策,严格督促检查,基本实现了“三个确保”的目标,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改革后,全县农民人均减负12.03元,减幅25%。
【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牢固树立项目发展观,加大对外合作交流和招商引资力度。组团参加了“西交会”、“天交会”、“兰洽会”等大型经贸洽谈活动,拓宽了招商领域。全县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48项,签约资金4.47亿元,实际到位1.84亿元。深入开展“三个环境”大讨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协调服务,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保障】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主线,积极组织实施扶贫开发试点项目,狠抓小康村建设,全县贫困面由上年的5.2%下降到4.2%。切实重视和加强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两个确保”得到全面落实。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面达100%,发放低保资金371.6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救灾救济工作,安排救济款245万元,完成灾民建房500户,妥善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活问题。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积极开展“禁毒”、“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98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社会各项事业】科技工作以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推广应用新成果17项。教育工作以巩固“两基”成果、提高义务教育总体水平为目标,完成了“贫三”、“义教”、“危改”等建设项目,新建和改建学校59所,为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353人。县上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拨出专款100多万元,保证了公园路中学的正常建设和按期开学,使全县初中学生入学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计划生育、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广播电视、气象服务、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旅游、审计、统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全县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好转,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3》
本书记述了2002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