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128
颗粒名称: 部门篇
分类号: D63
页数: 67
页码: 89-153
摘要: 本篇记述了定西地区各部门情况,其中包括妇联团委、工会、司法、公安、法制、审计、人事、劳动保障、民政、土地、物价、环保、质量技术监督、工商等。
关键词: 定西地区 部门 经济社会 生活

内容

纪检、监察
  纪检监察机关全面贯彻落实中纪委五次、六次全会和省纪委四次、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地委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突出重点、强化责任、标本兼治,狠抓落实,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较好成效。
  【党风廉政建设】 1、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是量化责任,落实到人。层层签订了《责任书》。二是健全制度,规范运行。完善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内容及配套制度,全区7个县都已按规定对副科级以上干部建立了廉洁档案。三是强化考核,加强监督。全区先后抽调61人组成14个检查组,对上半年和全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四是实施追究,奖惩分明。当年全区实施责任追究的共有48人;其中乡科级干部30人,其他人员18人。2、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第一,认真抓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专项清理工作。第二,在领导干部中有针对性地抓了党风党纪教育。一是在党员领导干部中集中开展了学习江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以及省委《实施意见》学习活动,认真贯彻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二是与新闻媒体联动,初步建立了“大宣教”工作格局。在《定西日报》上开办了“警示之钟”,发表文章20篇,各县还在电视台开办了“党风廉政之声”节目。三是积极撰写反腐败文章,不断拓展反腐倡廉的舆论阵地。全区纪检监察干部全年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209篇,其中国家级刊物1篇、省级刊物14篇、地级刊物38篇。第三,继续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落实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中落实“五个不准”规定。全区270户国有集体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占总数的92.2%。
  【案件检查工作】 年内,全区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167件(次),初核案件线索160件,反映经济类案件269件,比去年的213件上升56件,上升率26.3%,反映欺压群众问题比较突出,由去年87件上升为103件,上升率18.4%,反映乡科级干部583件,较去年的632件下降49件,下降率7.89%,信访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年立查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36件(党纪案件93件,政纪案件43件),其中新立案件126件,共涉及各类人员187名,其中县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71名,其他人员114名,共挽回经济损失36.52万元。
  【纠风工作】 1、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一是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共查处加重农民负担案件59起,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12人。全区共减轻农民负担619万余元,共查出中小学乱收费达150多万元。二是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共清理出涉及乡镇企业负担的各种摊派项目17项,涉及金额20730元,清理出各种收费项目35项,涉及金额60172元。目前全区共实行挂牌保护企业95户,已实行“两证一书一票一卡”制度的企业189户。三是开展了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工作。全区取缔非法药品生产经营户269个,通过办证淘汰17个,查处假劣药品108个品种,价值12万元,并关闭无证照经营点71个,打击游医药贩5起,没收医疗器械7台,罚款11.61万元。还对医药批发企业库存的价值15万元的过期变质药品进行了销毁处理。对71个规格品种药品进行了首次集中采购,采购预算853.83万元,节约资金28万元,药品价格降幅37%。四是对全区物价系统进行了民主评议行风工作。2、在执法监察工作方面:一是开展了林业生态工程执法监察。共查出各类违规违纪资金27万元。二是开展了四项社会保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执法监察。三是开展了对建筑市场的执法监察。对全区投资50万元以上的220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有问题的15项工程下发了停工通知书,查处案件2件,处分有关人员2名。四是开展了《统计法》执行情况的执法监察。全区共查出各类统计违纪行为37件,查处违反统计法案件13起。五是开展了粮食清仓查库执法监察。3、在源头治理工作方面:一是进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二是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三是较好开展了政府采购工作。当年进行了34次集中招标采购,预算资金1487万元,节约资金249万元。四是落实了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当年共开展审计项目94项,全区共对151个单位的173名经济责任人进行了审计,其中党政领导121人(处级干部8个,科级干部113人),国有企业及控股企业责任人52人;共查处各种违规资金10219万元,其中处罚1116万元,纠正9103万元;免职1人,由纪检监察机关追究纪律责任3人。五是坚持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全区7县政府的243个行政职能部门中有197个实行了政务公开,公开面达81%。
  检察
  检察机关积极投身“严打”整治斗争,大力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深入开展“案件质量年”活动,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全力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活动、“三个教育”活动、“五好”、“两满意”争创活动和检察队伍集中教育整顿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严打”整治专项斗争】 全区检察机关把“严打”斗争放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充分发挥批捕、起诉职能,严厉打击了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全区全年共受理提请批捕案件679件1084人,件数和人数比去年上升5.93%、7.5%。批准逮捕613件956人,同比上升7.4%、11.3%;其中批捕四类“严打”重点案件210件355人。不批捕128人,占提请批捕人数的11.81%,比去年下降14.1%。共受理移送审查起诉案件705件1035人,比去年上升9.1%、11.5%。起诉659件955人,同比上升15.6%、16.5%。其中起诉四类“严打”重点案件145件258人。不起诉64人,占移送审查起诉人数的6.2%,比去年下降21%。
  【反腐败斗争】 一是明确任务,靠实责任。分、县院检察长对查办职务犯罪案件负总责,跟踪督查;二是突出重点,集中精力查办大要案。年内共立案查处国有企业改革中的贪污、挪用犯罪案件15件;查处了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人员借国家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之机贪污、挪用土地补偿费等的职务犯罪案件5件。在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侵权案件中,全年全区检察机关共受理贪污贿赂案件线索111件,经初查立案侦查26件,比上年下降了42%。其中大要案9件,占立案数的34.62%,比上年上升了19.16%。挽回经济损失178.69万元。共受理渎职侵权案件线索41件,比上年下降28%,初查40件,立案侦查5件,下降17%。三是加强组织领导,保证追逃专项行动取得实效。年内,追回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7人,占追逃任务数的87.5%。四是开展犯罪预防,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滋生蔓延。分、县院两级检察机关认真贯彻高检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积极开展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
  【诉讼监督】 1.刑事诉讼监督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全区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的诸环节进行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全年共受理立案监督案件12件,向公安机关书面、口头建议追捕漏犯78人,追诉漏犯7人,提出抗诉5件,改判2件。针对刑罚执行中的违法问题,书面提出纠正意见92人次,已纠正79人次,纠正超期羁押20人次。还对1999年和2000年取保候审的44人进行了认真阅卷自查和检查验收。2.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年初分院与各县院签订了民行工作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全区民事行政检查工作量化考核办法》,加强了对各县院民行工作的监督领导,全年全区共受理民事行政申诉案件115件,审查后立案50件,比上年下降28.6%。建议提请抗诉14件,上升25%;提请抗诉20件,下降20%:抗诉12件,上升20%。抗诉后改判11件。3.举报、控告申诉检察工作全面开展。全区两级院检察长批阅上访信件427份,接待上访264人次,受理申诉案件273件,全部审查处理。在“举报宣传周”活动中,,两级院共有200余名干警参加了宣传活动,设宣传点12处,在各宣传点播放了《责任重于泰山》的光盘。全年共受理举报、控告案件线索440件,已全部审查处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综治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意见》。
  【“案件质量年”活动】 在“案件质量年”活动中,分院自侦部门和各县院以“立得起、诉得出、判得了”为标准,以办案数量稳步增长、办案质量明显提高为目标,严把立案关。把不起诉率和撤案率合计控制在20%以内,相对不起诉案件控制在不起诉案件的50%以下。同时,把“案件质量年”活动扩大到审查批捕、起诉、民行检察等工作中,全面提高案件质量。正确处理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与公正执法的关系,真正做到不枉不纵,打击有力。全年侦结当年所立贪污贿赂、渎职侵权案件18件19人,移送审查起诉18件19人,占侦结数的100%。
  【检察改革】 一是全区检察机关继续深化和完善起诉部门的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重点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和配套制度。二是在民行部门推行了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革新办案机制,提高办案效率。三是继续深化完善了在分院反贪局和陇西县院、定西县院自侦部门的主办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试点工作。
  法院
  法院系统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全面加强审判工作,积极推进法院改革,继续狠抓队伍建设,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全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0916件,其中一审案6896件,二审案593件,再审案56件,执行案2687件,赔偿案11件,减刑、假释案359件,法医鉴定案113件,特别程序案190件。审结10342件,结案率94.7%。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全区法院深入开展了“严打”整治斗争,依法从重从快惩处了一大批危害社会政治稳定的犯罪分子。共受理刑事一审案1024件1473人,同比上升14.5%,审结977件1390人,结案率95.4%。中院受理刑事二审案128件195人,审结126件193人,结案率98.4%。受理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刑事案360件572人,审结352件545人,结案率97.8%。判决生效的476名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罪犯中,被判处死刑23人,死缓20人,无期徒刑28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217人,共288人,重刑率占60.5%。(1)深入开展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2)依法严惩了严重暴力犯罪分子。全区年内共受理严重暴力犯罪案161件249人,审结158件231人,结案率98.1%。判决生效的201名严重暴力犯罪分子中,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123人,重刑率60.2%。(3)认真开展了“禁毒”专项斗争。全年受理毒品犯罪案件147件213人,审结145件210人,结案率98.6%。判决生效的187名毒品罪犯,被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101人,无期徒刑10人,死缓11人,死刑3人,重刑率占66.8%。(4)依法惩治盗窃、抢夺等多发性犯罪。受理盗窃、抢夺等严重影响群众安全的多发性犯罪案件107件165人,审结104件157人。受理重大盗窃案27件64人,全部审结。(5)依法严惩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罪犯。受理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案11件26人,其中出售、购买、运输假币案9件19人,金融凭证诈骗案2件7人。(6)依法慎重稳妥审理“法轮功”邪教组织犯罪案件。全区法院共受理组织利用邪教组织“法轮功”犯罪案件4件7人,审理案件坚持慎重稳妥、依法惩处,审结2件2人。(7)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区法院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巩固和扩大了“严打”斗争社会效果。年内共召开公判大会29场,宣判刑事案件78件123人。近30万名群众受到法制教育。开展法制宣传33场,法律咨询26次,在新闻媒体上宣传“严打”重点案件47案。
  【依法调节各类社会关系】 (1)依法调节民事关系,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团结。全年共受理民事一审案4616件,审结4541件,结案率98.4%。中院受理二审案357件,审结347件,结案率97.2%。(2)依法调节商事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全区法院严格执行合同法和其它民商事法律、法规,依法公正审理市场领域内的各类合同纠纷案件,坚持克服和抵制地方、部门保护主义,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一审受理各类合同纠纷案1190件,审结1161件,结案率97.6%,标的金额10002.7万元;中院受理二审案70件,审结68件,结案率97.1%。受理企业破产案14件,审结2件,标的金额1425万元。(3)依法调节行政关系,维护和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政。受理行政一审案52件,审结49件,结案率94.2%。受理行政赔偿案9件,全部审结。中院受理二审案9件,全部审结。全区法院认真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4)努力解决“执行难”状况。受理执行案2687件,已执行2297件,执行率85.5%,执行标的金额3940.3万元。全区法院继续加大执行力度,完善执行工作机制,改进执行方法,集中清理执行案件,维护了司法权威。(5)继续完善告申审监工作,加强“窗口”建设。受理群众来信5071件,已全部处理。接待群众来访3724人次。受理再审案56件,审结54件。全区法院继续加强告申工作窗口单位建设,树立“严肃执法,热情服务”的工作作风,推行院长接待制度,共接待来访群众280余人次,帮助解决70多个问题。继续规范审判监督程序,通过再审纠正错案25件。
  【积极推进法院改革】 (1)全面完成审判长选任工作。全区法院结合审判岗位需要,严格按照上级法院确定的选任标准,认真开展并完成了审判长选任工作,选任了34名审判长、独任审判员。(2)继续深化审判方式改革。全区法院继续探索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普遍实行了审限跟踪监督制度。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全面落实当庭举证、质证、认证、断理规定。进一步理顺合议庭与审委会的关系,继续向合议庭放权,强化合议庭和独任法官的职权,减少审委会讨论决定案件的数量,注重审委会的指导作用。继续推进裁判文书改革,提高裁判文书质量。(3)认真开展人民法庭的调整和建设工作。各县法院按照“两便”原则,将原有的80个人民法庭减为40个,使法庭设置趋于合理。各县法院规划在辖区面积大、不便群众诉讼的地方设立25个中心人民法庭,巡回办案。
  组织
  组织工作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突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等项重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狠抓任务落实,为全区“十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全区组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领导班子建设】 (一)真组织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年初,按照地委的安排,地、县都成立了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学教”活动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共抽调90多名干部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地直各单位将整体学习实践活动分为“学、查、评、改”四个阶段,通过三个多月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地组织实施,收到了预期效果。全省第二批农村“学教”活动中,地县两级抽调454名干部组成142个督查组,分赴各县、各乡镇督导工作,确保了“学教”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地区17名地级领导干部和各县163名县级干部人均到各自联系点帮助工作的次数分别都在4次和6次以上。据统计,“学教”活动开展以来,共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27845条,梳理归纳为13574条,其中对班子3000条、班子成员10574条。地、县四大班子先后走访群众700多人(次);乡镇、部门领导干部走访群众9399人(次)。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3253件,减轻农民负担799.35万元,增加农民收入13811万元,人均51.9元;共完成整改任务7337条,占整改意见总数的65%,基本达到了“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二)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了干部理论学习和培训工作力度。地、县组织部门认真总结“九五”培训规划实施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定西地区2001—2005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多层次培训。年内,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主体培训班13期,培训县处级干部172人、科级以下干部723人、村干部120人,共1015人,其中在苏州、烟台、德阳举办赴外培训班4期,培训各类干部352人。指导协调县上及地直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45期,培训干部10265人;为中央和省上各类培训班选送学员56人。与此同时,积极争取美籍华人邵子凡博士的赞助,在上海同济大学举办为期两个月的高级工商管理班1期,培训干部70人。(三)不断加强领导班子的经常性思想政治建设,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有了新的改进。各级党组织进一步落实“三讲”整改措施,各级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实践“三个代表”、争创一流业绩的活动,继续深化“三个十”活动。各级领导干部通过深入群众,开展调研,了解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重视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干部队伍建设】 (一)认真落实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目标任务,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年内,全区共提拔正处级领导干部24名、副处级领导干部35名,其中选拔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24名。通过调整配备,目前各县党政班子中35岁以下的领导干部有5名;3个县的党政班子各配备了1名女干部,4个县的党政班子中有1名女干部。地直党政机关领导班子中,有47.7%的班子配备了40岁以下的年轻干部,40岁左右的正职占到7.7%;16个单位配备了女领导干部,其中担任正职的8名。同时,各县以乡镇换届为契机,推进了乡镇班子的年轻化。换届后,全区162个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35岁,比换届前下降了0.5岁,其中党政一把手35岁以下的146人,占45.1%,平均年龄为35.9岁。(二)坚持动态管理、滚动发展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加强了后备干部队伍。各县、各单位对原有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后,全区共有副县(处)级后备干部382人。其中:男333人、女49人:中共党员355人;40岁以下的316人,占82.7%,比上年上升了48.6个百分点,35岁下的就有77人,比上年净增73人:大专以上345人,占90.3%,比上年增长20.3%。通过努力,基本建立了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素质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此外,年内还从地、县选派了100名后备干部到乡村挂职,强化了实践锻炼。(三)强化宏观管理,知识分子工作和老干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年内,组织部门对全区83名地管拔尖优秀人才和跨世纪学术带头人进行了一次全面考察考核,深入了解了全区地管优秀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新的调整和补充打下了基础。各县经过严格审查,推荐上报48名地级优秀人才,选拔确定了137名县级技术骨干。同时制定了优惠政策,请引结合,从区外引进急缺的各类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92名,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生57名。
  老干部工作中,一是充分发挥“两费”保障机制作用,清欠老干部“两费”346.6万元,老干部的生活待遇基本得到了落实。二是通过调查和组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全区666名离休干部党员都能参加支部政治学习,过组织生活,使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一是进一步完善了选用干部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二是进一步加大了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力度。本年确定了7个地直县处级单位领导班子副职职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142人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和考试考核,7名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领导岗位。各县也分别确定了4个以上职位进行公开选拔,先后有32名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三是全面推行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加强了群众对干部的任前监督和任期监督。年内对拟提拔到县处级领导岗位上任职的56名干部进行了公示,并对22名处级干部实行了试用期制。四是不断推进干部交流工作。结合班子配备,年内对40名县处级干部进行了交流,其中地直单位之间交流20名、地县之间交流14名、县与县之间交流6名。同时,还配合省委组织部完成了政法系统主要领导干部易地交流工作。五是确定各县积极试点探索,不断深化干部制度改革。
  【干部监督管理】 一是强化督查,保证了《条例》的进一步落实。二是完善制度,明确职责,逐步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认真研究落实一系列干部监督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明确划分对制度落实的责任单位、部门职责等。年内,地委组织部对2名正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谈话和书面回复,对4名部门一把手进行了离任审计,对26个处级领导班子和78名领导干部进行了届中考察。同时,完成了省上下达的对定西地区行署专员和临洮、渭源两县县长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的试点工作任务。为了切实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地、县组织部门分别设立了办事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聘请了干部督查员、开通了举报电话。三是综合协调,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宏观管理。在乡镇换届和地、县机构改革之际,坚决杜绝了干部管理中的超编制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失严失控现象;进一步加强干部人事档案晋等升级和领导干部信息库建设等工作,抽调专人,对890余册干部档案进行了全面清查:坚持到龄即退,杜绝了到龄不退和退不离岗的现象,为45名县处级干部及时办理了退休手续。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一)制定和实施新的三年规划,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上水平。制定了《定西地区2001—2003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紧紧抓住开展“学教”活动、乡镇换届两大有利时机,强化了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一是以乡镇换届为依托,按照乡镇党委“六个好”和村级组织“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切实加强了乡村班子建设。年内,新创建“五好示范村”88个,“六好红旗乡镇”党委26个。二是继续加大了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重点抓了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设。中组部确定的定西县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新的教学楼已投入使用,并建起了多媒体电脑教室和中央党校远程教育站,年内已培训基层干部、党员9期650人。全区已建成的其它22个培训基地也不同程度地发挥了应有作用。同时,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乡村干部参加学历教育。已有1121名乡镇干部参加了大专以上学历教育,557名村干部参加了中专学历教育。三是坚持和完善了乡村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的民主管理制度。四是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全区村级集体经济实体累计达到3948个,总收入3316万元,其中1万元以上的村1473个,占72%。同时,建成规范化的村部活动阵地341个,新增电教网点553个,共计1624个村建起了电教播放点,占行政村总数的79%。五是全面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在普遍开展“五带一帮”党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双富创业工程”,“双培创业富民示范工程”、“先锋工程”等活动,使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并注意从知识型、致富型青年农民和妇女中发展党员,年内新发展党员2501名,其中女党员507名、农民党员1156名,分别占新发展数的20.3%和46.2%。新发展的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772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072名、女党员159名,分别占67%、91%和14%。(二)以“凝聚力工程”为载体,努力探索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组织部门在全区企业党组织中组织开展了以“两个健全、三个落实、四项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凝聚力工程”,使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决策、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得到了保障:二是靠实了企业党建目标,党组织议事规则、组织生活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并得到较好落实:三是企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了一定加强,党组织活动开展比较正常,凝聚了职工思想:四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保证了广大职工在改革面前情绪基本稳定。年内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经济组织中新建党组织24个,其中党总支1个、党支部23个,新发展党员6名。
  宣传
  宣传思想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个方面都有新的进展。
  【中心理论学习活动】 把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精神作为2001年全区思想理论工作的首要任务,进行了精心的组织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党委中心学习进一步加强。地委中心组全年组织了12次集中学习,有60多人进行了专题发言,有16篇学习成果在省地报刊上发表。县委中心组成员共撰写各类学习体会文章517篇;在地级以上报刊共发表文章152篇。二是宣传辅导不断强化。年内,地、县先后邀请省上有关专家教授和省委“七一”重要讲话宣讲团举办专题宣讲辅导报告会8场次,参加辅导人员达6000余人次。地委组织了由地委宣传部、讲师团、党校有关领导、学者6人组成的宣讲团,赴全区7县宣讲辅导,听讲人数近万人次。地、县领导和帮村扶贫工作队也分别深入乡村、企业,对干部群众面对面地进行宣讲辅导,释疑解惑。讲形势、讲政策,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受广大群众欢迎。三是农村“学教”活动有序开展。全区先后在地直有关部门、各县直部门及全区农村乡村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教”活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党性锻炼,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加强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增强了理论教育效果,更加坚定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舆论环境营造】 对外宣传方面,在省委宣传部组织的定西地区扶贫开发集中采访报道中,先后有20多家中央、省属及境外媒体的80名记者积极参与,发稿120多篇,向外界全面深入地介绍了定西地区18年扶贫开发的辉煌历程、显著成效和基本经验。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的通讯《苦地上播下新生活——甘肃定西地区扶贫开发纪事》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发的新闻《甘肃定西:昔日苦瘠甲天下,今日致富奔小康》等稿件。“兰洽会”和“药交会”期间,地委宣传部专门成立宣传报道组,协调组织省内外主要媒体开展对定西地区情况的对外采访报道。地委主要负责同志亲临“新华新闻网”,宣传介绍定西地区的发展状况和开发潜能;陇西、岷县在《甘肃日报》、渭源在《西部商报》连续推出“中国党参之乡”、“中国当归之乡”、“中国黄芪之乡”宣传专版,进一步促进了项目洽谈和签约工作。在首届国际中华医药保健博览会上,定西地区成功举办了“中国药乡——甘肃定西”新闻发布会;,在法国《欧洲时报》上专版刊登介绍定西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宣传报道,扩大了定西地区在海外的影响:为配合做好全区对外宣传工作,地委宣传部实施“四个一”外宣品制作计划,目前电视片《定西新貌》和区情手册《走进定西》已基本完成。区内宣传方面,一是组织开展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二是围绕地委、行署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建党8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 “七一”前后,全区各级新闻媒体集中开展了纪念建党80周年活动宣传,掀起宣传报道高潮。地、县纷纷举办各类纪念活动280多场次,参演人员近万人次,观众达120万人次之多;举办了专题书法、美术、集邮、摄影作品展90余场次,展出了一批以歌颂共产党80年风雨历程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一是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新时代建设的“五种精神”,组织开展了新世纪定西精神的大讨论,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定西“三苦”精神的思想内涵。大力开展“三基本”、“三义”、“三德”、“三观”教育。宣传《纲要》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世界贸易组织基本知识教育、“双思”教育、形势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进一步深化揭批“法轮功”的斗争,取得了明显成效。二是加强了基层思想政治工作。
  【文艺事业】 一是强化了文艺精品生产。全区文艺工作者积极参与甘肃省第三届“敦煌文艺奖”申报评选工作,从35件申报作品中筛选上报12件。全区第二批“五个一工程”申报评选工作圆满结束,参选作品涉及五大类60多件,共有17件作品获奖。在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的纪念建党80周年书画展览中,定西地区有26件作品获奖。年内共出版各种文化类图书50多册。戏剧艺术迈上新台阶。在全省首届“红梅奖”调演中,定西地区共获得13个奖项,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6个,在全省名列前茅。文化艺术交流展出活动更加活跃。年内共举办各种展出180余次,文艺产业发展已具规模。二是在纪念建党80周年和元旦、春节期间,全区文化艺术活动热闹非凡,异彩纷呈。定西县举办了《腾飞定西》明星演唱会,城区近2万名群众观看演出,景况空前。三是“三下乡”活动更加经常化。年内,地县已开展“三下乡”活动71次。各县、各单位还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三送”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继续推进了“555”工程创建活动。二是拓广了“讲文明树新风”活动的覆盖面。三是认真组织实施了“实事工程”。本年度“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中,全区又有1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获得资助;地委宣传部开展了“奖学助教读书活动”,先后在全区六所获“地级文明单位”的小学、幼儿园设立了“园丁奖”、“小博士奖”,奖励优秀教师30名、学生62名,奖励图书1200多册;配合省文联开展了“朝霞工程”;配合全省组织实施了兰郎、天兰文明线创建工程。
  统战
  统战工作在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各级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了全区各个领域的统战工作。
  【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是加强了制度建设。地、县党委与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民主协商会、情况通报会、座谈会制度,已形成并逐步趋向规范化、制度化。地、县四大班子领导为增进共识,加强同党外人士的联系,确定了长期重点联系对象制度(其中地区49人)。地区领导在地直单位和各县督查工作时,都能主动联系重点统战对象,认真听取他们对全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纪检、检察、教育、审计等部门根据各自工作性质,建立了特约“四员”制度。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各种形式的参政议政,使党外人士在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广开言路,对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提出建议、意见,使各级党委、政府广纳善言,促进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二是加大了党外人士培养、安排力度。7个县政协中,都配备了党外副主席共9人;7个县人大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副主任的县3个:7个县政府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副县长的县4个。地直单位配备党外县处级领导干部7人。建立了新一代无党派代表人士名单,地区按200名、各县按50名建立了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物名单,全区还建立72名县级党外后备干部名单,400名党外科级后备干部名单。地、县新提党外科级干部53人。三是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做好换届,搞好政治交接。地、县党委对换届工作高度重视,地委秘书处转发了《关于做好2002年工商联换届工作的意见》及其他有关文件。民主党派已有7个组织年内完成换届任务,县工商联年内有6个完成换届任务。同时,加强了工商联党组建设,已有6个县建立了党组。四是以大的活动为手段,强化党外各界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积极推动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六月份,经地委同意,由统战部组织了一次为期6天的全区统一战线各界代表人士考察四大支柱产业的活动,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民盟定西县支部经省民盟与江苏省民盟联系,还为定西县香泉中学捐赠电脑20台。
  【民族、宗教政策】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了第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形成了党委重视、部门参与、统战协调的良好局面和合力。地县都成立了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宣传月活动,地、县分管领导分别作了电视动员讲话。全区上下以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电视、广播专题宣传、《定西报》刊登宣传稿件、召开各种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党的民族政策更加深入人心,“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在各族人民中得到进一步强化。地、县68个单位向民族地区捐款2.1万元,捐物144件,开展农技、医疗咨询1万多人(次),慰问少数民族贫困户43户。有关单位意向性地为民族地区确定扶持项目13个,计划投资120万元,用于发展卫生事业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二是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把它列入千部工作的总体规划。目前,全区有少数民族干部214人,占干部总数的0.5%。其中县处级以上8人,占县处级的1.17%,科级28人,占科级干部的0.43%。三是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对民族、宗教方面的热、难点问题进行了排查。对天主教地下势力教育转化、伊斯兰教盲目搬请阿訇致使内部不团结等问题,及时地开展了思想政治工作。各县还采取多种方式对宗教界人上进行了法规培训,加强宗教场所管理,调动了宗教界人士为两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的积极性。通渭县民族宗教局恢复后,根据本县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混乱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工作的意见》,下决心治理乱建活动场所的问题,使该县多年来宗教场所管理混乱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定西县基督教会积极搭桥,使南京市基督教组织两次为定西县农村贫困户和岷县受灾农户捐赠衣服1.3万件,现金8000元,受到社会好评。四是以防范突发事件为重点,做好稳定工作。山东阳信、河北大名事件发生后及时汇报地委分管领导,并采取召开宗教界人士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反复做宗教界人士的工作,维护了社会稳定。
  【对台和海外统战工作】 年内调整了地区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开展对台形势宣传,地委台办的同志到各县和地直单位作对台形势报告会7场,接待探亲台胞3人。积极吸引台资,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年初,临洮籍台胞王临洮为临洮县改河乡白扬小学捐资8000元,全部更换了学生课桌凳(60套),结束了该校学生三、四人挤一张桌子的历史。
  妇联
  各级妇联组织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抓关键,提高妇女素质;抓特色,围绕支柱产业搞竞赛;抓基层,增强基层组织的活动和凝聚力,重点抓了五项工作、三件大事,并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开拓创新,使妇联工作在各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农村妇女工作】 1、以“三八”绿色工程为载体,组织动员妇女广泛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对上年新建的260亩“三八”林进行了补栽,完成荒山造林100亩,使基地总面积达18016亩,苗木成活率达70%以上。2、组织妇女投入到产业结构大调整中去。岷县妇联围绕本县“两洋一药”的发展思路,引导组织妇女扩大药材种植面积;陇西渭河沿线各乡镇妇联引导妇女扩大果菜、党参、红、黄芪等种植面积,仅黄芪就可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20元。由于各级妇联和广大妇女发挥重要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3、围绕支柱产业,进一步深化“双学双比”活动。组织妇女围绕支柱性产业开展科技培训和比规模、比效益的竞赛活动,配合当地教育部门抓好扫盲工作。在全国妇联的帮助下,漳县妇联组织33名农村女青年到北京免费学习计算机和裁剪技术,并在武当乡举办了2期养殖及妇幼保健知识培训班;临洮县衙下镇妇联围绕当地百合、药材支柱产业,举办了172名妇女参加的百合、药材栽培技术培训班。一年来,全区共举办扫盲班209期,参加扫盲妇女5874人,其中有5215名妇女脱盲: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010期,培训妇女10.06万人(次),获技8.05万人,有255名妇女参加了农广校、农函大的学习。注重培养一批农科技术带头人,地区妇联每年贴息为帮扶联系点50户农户贷款5000元,发展地膜粮食种植示范田50亩,在带动全村群众科学种田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全区已有2001名妇女取得农民技术职称。各级妇联依托资源、地域优势,新建成陇西柯寨——首阳万亩无公害地膜辣椒、菜子——南安万亩复种大葱及节能温室蔬菜种植、岷县西江乡唐家川千亩药材示范点、通渭县碧玉乡新城村辣椒种植基地等“妇字号”科技示范基地35个,以妇女为主的科技示范户2712户,培养树立了吴成兰等45名叫得响、有技术、会管理的女能人。4、以妇女增收为目标,全方位开展帮困扶贫。(1)从转变贫困妇女的思想观念入手,教育引导广大妇女破除等靠要的消极思想,启动广大妇女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2)扑倒身子为扶贫点办实事、办好事。发展地膜银翘柴胡示范种植田50亩,举办了2期200多人参加的新《婚姻法》培训班。(3)加大项目扶持力度。地、县妇联共争取项目10个,项目资金总计260万元,使2069名妇女受益。(4)狠抓妇女劳务输出。全区各级妇女自输女劳力1674个,其中家庭服务员783名。(5)继续开展了“五个一”结对帮扶活动。新结帮扶对子1280对,从技术服务、贷款、提供物资、信息等方面进行帮扶,取得了明显的帮扶效果。
  【“再就业工程”】 1、以提高女性整体素质为重点,在城镇女职工中广泛开展了各种岗位建功、行业竞赛活动及“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全区评选树立“十佳巾帼文明示范岗”、“巾帼建功”十佳标兵,并进行了挂牌奖励。各县树立“巾帼文明示范岗”22个,“巾帼建功”标兵32名。2、认真实施再就业工程。一是加强对下岗女工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帮助她们转变择业观念,下岗不落志:二是重点扶持、培养下岗女工再就业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人;三是配合有关部门开展社会需求量大、适合女性特点的再就业岗位培训。共培训下岗女工231人,使80%的培训人员掌握了再就业技能,有116名下岗女工重新就业:四是进行了专题调查,并撰写了调查报告。3、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建立健全妇女组织并开展工作。各县妇联在适合建立妇女小组的市场、个体业中新成立妇女小组19个。
  【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维护】 一是以培训为主,大力学习宣传《婚姻法》。组织编写了以《婚姻法》为主要内容的《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法律常识》小册子,出版10043册,下发到城镇女职工和农村妇女手中,并为基层妇干订购下发400多册《婚姻法》读本。年内共举办《婚姻法》培训班146期,培训6.9万人(次)。二是认真接待妇女群众来信来访。地区妇联专门聘请了1名常年法律顾问,为受害妇女代写诉状,进行法律咨询。三是配合组织部门做好女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目前,乡镇女领导142人,已配备女领导的乡镇数占总乡镇数的74.2%,其中书记3人,乡长13人。四是抓了儿童工作。各级妇联认真实施“春蕾计划”,号召和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救助失辍学女童,妇联系统救助女童756名。开展了“六一”慰问活动,定西地、县妇儿工委筹措资金3600元,慰问了定西县青岚乡大坪小学的师生,各县妇儿工委共捐赠慰问款6.5万元。
  团委
  团地委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三个调整、三个推进、两个加强”的工作中心,按照“服务青年、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团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狠抓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使团的工作整体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通过集中办培训班、以会代训、专题讲座、巡回演讲等多种形式,分层次、有重点地加强了广大团员青年对邓小平理论、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讲话、《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的学习。地委组织部、团地委联合在地委党校举办了一期全区乡镇团委书记培训班,对基层团干部进行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系统培训。2.以纪念“五四”和建党八十周年活动为契机,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五四”和“七一”讲话前后,各级团委采取“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开展“党是阳光我是花”书信大赛、举办歌咏文体比赛,特别是收看、学习江泽民“七一”讲话等多种内容和形式的活动,激发了广大团员青年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月29日,定西团县委组织城区4所中学1500多名学生在大操场举行了“珍惜青春、发奋学习、开拓进取、再创辉煌”为主题的“十八岁成人宣誓仪式”和签名活动。3.开展了讲文明树新风、远离毒品、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思想教育活动。陇西县团委于3月6日在县城鼓楼广场举行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万人签名活动。4.积极开展典型宣传教育活动。团地委与定西日报社积极协调,在《定西日报》上专门设立“共青团视窗”,宣传在我区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先进青年典型和工作典型,与甘肃有线电视台联系,争取少儿文艺部50名同志与漳县斜坡希望小学50名学生结成“手拉手”救助对子,由少儿文艺部组织,录制了“手拉手”结对活动专题片。7月份,荣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侯新民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组织的民办学校教师经验交流会,并积极争取,在中国教育教学网“教师时空”里面,设立了斜坡希望小学网页,展示侯新民艰苦创业、开拓奋进的精神。
  【青农工作】 1.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青年工程。一年来,共青团组织、青年星火带头人、产业化青年领头人领办并推广科技项目23项,其中团组织直接领办并推广项目5项。定西县96%的乡镇团委和95.8%的团支部都有了团办项目,年创活动经费5000元以上的团支部62个,1000元以上的231个。岷民县文斗乡车路村省级青年星火带头人车战飞创办的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解决了当地农民卖药难的问题。2.大力实施农村青年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全区各级团组织对18.7万名青年农民进行了农业科技培训,培养县级以上青年星火带头人300多名。3.强化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全区共创建青年科技示范基地26处。为全区青年学科技、用科技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4.利用省青年科技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实现项目“对接”。年内,由省、地、县团组织成功地举办了省农科院与定西地、县科技服务项目对接活动,确定了8个对接服务项目。5.围绕退耕还林、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全区基本实现了乡乡都有青年林,其中,建成百亩以上青年林22处,50亩以上青年林32处。6.积极开展第三届陇原乡村青年文化节活动。
  【创新创效文明服务活动】 1.大力开展了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2.全面推进“青年文明号信用示范行动”。当年,各行业新确定命名“青年文明号”96个,地区命名表彰5个。3.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年内,定西地区先后成立了“定西地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定西地区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导小组”等组织机构,学习、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全区2622所中小学全部聘请了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对在校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在全区组织开展了《禁止在各经济组织使用童工》大检查活动。4.大力开展了“青年文明社区”创建活动。
  【育人活动】 一是组织开展了“校园拒绝邪教”读书月活动和知识竞赛、知识讲座等活动。二是加强了校园青年志愿者的建站和服务工作。三是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支教活动。当年,有11名青年志愿者来定西地区支教,并在自已的岗位上兢兢业业、辛勤耕耘,得到了学校和乡亲们的高度评价。支教志愿者谢重新被团中央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四是团委在上下协调工作中取得突破。团地委与教育处、地区邮政局组织开展了“党是阳光我是花”第三届全区中小学生书信文化大赛,共收到参赛稿件4.8万多份,对“喜迎新世纪”全区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大赛中的优秀作品和指导教师进行了表彰奖励,共有35幅作品获奖,7人获得“素质教育园丁奖”。五是深化以“三下乡”为主的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临洮县团委在三甲乡开展的“三下乡”活动中,为群众送去科技图书2000多册,散发宣传资料2万余份,开展义诊300多人次。上海同济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定西县西巩驿镇上海小学举行了“爱洒定西”捐赠活动,为上海小学设立了“园丁奖”奖金,捐赠图书5000余册。著名钢琴演奏家孔祥东教授来定西举办了“音乐与人生”报告会,并捐赠了一台价值10万余元的“施特劳斯”钢琴。六是积极开展推优工作。年内,有89人被评为第六届“世纪之星”优秀中小学生。
  在少先队活动中,继续普及深化“雏鹰行动”,推进素质教育,特别是加大“雏鹰行动”在农村普及力度。截止目前.城市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达到了30%。
  【希望工程】 1.在全区各驻地部队中开展了“扶助贫困学校、救助贫困学生”为主要内容的“双助”活动,截止8月底,全区共有22个驻军单位参与“双助”活动,扶助贫困学校32所,救助学生465名,首次发放救助资金11.131万元。2.在全区各县80多所学校开展“手拉手古诗文诵读”活动。天津学校为岷县捐赠《中华古诗文读本》44套176册,《唐诗宝典》磁带44套176盒。定西县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古文诵读”工程实施县。3.积极争取外援。当年,在省希望办的大力支持下,在通渭县华岭乡大牛村捐建希望小学一所。兰化公司为渭源县兰渭士英希望小学捐赠了价值4000多元的教学设备,并结对救助了11名面临失学的儿童。全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为两所希望网校配备了卫星接收装置。香港华夏基金会执行总干事吴仲坚年内新救助学生101名。4.开展“献爱心、捐旧书刊”活动。接收捐赠的旧书刊约10000册。全区累计救助儿童11276名,建成希望小学21所,希望网校2个,希望书屋28个。
  工会
  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从抓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入手,带动和推进工会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基本完成了上总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基层工会组织建设】 地县工会对基层工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并依照《工会法》和《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逐户督促建立改选和换届增补,使全区的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工作得到了加强。(一)加快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步伐,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年内,地县工会把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层层动员部署,落实目标责任,通过各种方式,狠抓建会任务的落实。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加强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层层安排部署、下达建会任务,明确部门职责,制定建会工作规划。三是通过各种方式狠抓建会工作任务的落实。四是举办了一期全区新建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培训工会干部44人,为新建企业工会组建和开展工会工作培训了骨干力量。五是做好督促检查验收工作。通过地县工会积极、努力的工作,截止年底,全区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工会组织2家,发展会员95人,建立乡镇企业工会组织115家,发展会员5077人,建立私营企业工会组织163家,发展会员4317人,建立工会联合会64家。基本上完成了省总下达的建会目标任务。(二)加强公有改制企业工会组织的整顿、重建和巩固工作。经过积极协调,在全区国有集体等公有制企业普遍推行“三置换一保障”为内容的改制中,工会组织得到了保留和巩固,工会工作延续开展。(三)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工会组织的换届选举工作。
  【依法维权工作】 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工作中,一是抓了推行平等协商和签订集体合同制度。根据企业改制后,劳动关系、经营管理方式、用工制度的变化,及时做好合同到期后的续签工作和合同内容的补充完善工作,使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签订在维护职工与企业的利益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据统计,截止年底,全区共有126户公有制企业签订了集体合同,占公有制企业总数的36%。签订集体合同的兑现率达到80%以上,职工满意率达到70%以上;二是在全区建立特困职工档案1337户,并对1337户特困职工证进行了年审。地县两级工会领导都与困难企业建立了联系制度,共联系15户企业;三是地县工会积极参与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协助政府和企业做好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四是为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开展送温暖和献爱心活动。元旦春节期间,全区各级工会组织为解决特困企业的实际困难和特困职工的生活问题,通过各种渠道争取慰问资金272268元,其中:各级政府部门筹集213868元,各级工会筹集58400元,慰问特困企业112户、特困职工和退休职工1801人。地县四大班子的领导带领工会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到各困难企业和特困职工家中走访慰问,使职工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五是积极争取资金慰问受灾职工。六是建立预警机制。地区工会制定了《定西地区工会关于预防和妥善处理职工群体事件的工作预案》,建立了领导责任制,设立了预防办公室和值班电话,畅通了预警、信访渠道。
  【职代会制度的完善】 一是继续搞好以职代会为主要形式的厂务公开、事务公开工作。地区工会与各县和地直部分企业都签订了厂务公开工作目标责任书。据统计,全区共有188户公有制企业推行了厂务公开制度,占公有制企业总数的84.3%,有305户事业单位建立了事务公开制度,占事业单位总数的83.6%。二是在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和完善了职代会制度,企业的改制方案等各项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集体讨论通过。截止年底,全区已有168户公有制企业建立了职代会制度,有187户企业按时召开职代会,有132户企业开展民主评议企业领导干部,全区共计评议企业领导干部892人:有147户企业坚持业务招待费使用情况向职代会报告制度。三是建立和完善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原国有、集体企业售股改制后,都成立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工会主席都进了监事会,对公司的各项重大活动实行监督。
  【技术创新和劳动竞赛活动】 一是抓了全区普及应用计算机知识工作。据统计,全区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的培训学习,企业职工计算机知识普及率达到10%以上,工会系统干部计算机知识普及率达到50%以上。在全省职工“磨沟杯”计算机知识大奖赛中,定西代表队获得一等奖;二是开展职工岗位技术比赛和劳动竞赛活动。年内,全区共有263个企事业单位开展了比赛活动,12024名职工参加了各项比赛,层层比赛评选出各类技术能手506人。
  【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建设】 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和“五一”等重大节日期间,以各种不同形式,开展职工体育比赛、文艺演唱、宣传教育活动。一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开展了揭批“法轮功”邪教组织活动。三是开展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工会透明度。通过宣传,提高了工会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为全社会了解工会,支持工会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司法
  司法行政工作以依法治国方略统揽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和维护稳定的主要任务,把“大服务”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之中:突出普法依法治理和法律服务两个工作重点:狠抓基层基础薄弱环节,成效显著。
  【“四五”普法全面实施】 一是制定规划,推动“四五”普法全面启动。地委、行署制定了《关于在全区广大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对“四五”普法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地、县法制宣传教育部门积极组织普法教材和征订发行工作,已发行《干部法律知识读本》450套、《世贸组织基本法律制度讲话》262册、《新婚姻法基本知识讲话》142册,渭源、定西、临洮等县司法局适应农村普法工作要求,编印发行《农村法律知识读本》7000余册。二是以各级干部的学法为重点,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司法行政机关主动与党校干部培训、行政执法培训相配合,积极举办专题讲座,共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还对全区各级干部进行了法律知识考试。三是继续加强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处、司法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落实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健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网络,举办法制讲座5000余场次。四是紧密配合“严打”整治斗争和党委、政府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广泛开展法制宣传。五是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继续深化依法治理法治实践活动。六是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抓点带面,促进了工作。年内,陇西县和1名先进个人在第五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受到中宣部、司法部表彰;定西县、陇西县和6个单位、5个乡(镇)、1个村、9名先进个人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陇西县还在第四次全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上交流了经验。2个县、8个乡(镇)、20个单位、12个村(居)民委员会和28名先进个人受到地委、行署的表彰。
  【法律服务工作稳步发展】 律师、公证、乡镇法律服务工作服从、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牢固树立“大服务”的指导思想,积极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各项业务稳步发展。全区9家律师事务所共为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37家,占行署下达任务的95%;办理刑事辩护及代理案件238件,民事诉讼代理案件346件,经济案件诉讼代理149件,行政诉讼代理案件31件,办理各类诉讼案件比上年增长18.4%;办理非诉讼法律事务29件,解答法律咨询4446人(次),代写法律事务文书539件。全区8家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事项10167件,占行署下达任务的101.67%。其中,办理国内经济公证4479件,民事公证5631件,涉港澳台公证4件,涉外公证53件。接待群众来访3975件,处理群众来信21件。全区63个乡镇法律服务所,共为基层政府、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担任常年法律顾问196家,比上年增长38%,占行署下达任务的98%。代理民事诉讼421件,比上年增长37.1%。代理非诉讼法律事务225件。调解纠纷1023件。见证846件。协办公证2257件,占行署下达任务的75.2%。解答法律咨询8774人(次)。地、县法律援助机构,接受法院指定或当事人申请,办理或委托律师义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8件。其中,民事法律援助110件,刑事法律援助48件。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司法所建设继续坚持“巩固、规范、提高”的原则,重点加强了人员的培训、调整配备和业务的督查指导。结合司法助理员基本素质教育,各县普遍举办了培训班,对司法助理员进行了全面培训。地、县司法部门经常深入乡镇,对司法所工作进行检查指导,使全区162个乡镇司法所80%以上都能正常开展各项业务。全年共宣讲法律906场次,调解纠纷1374起,制止群众性上访20次,制止群众性械斗10起,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330条,协助起草规范性文件201份,并在开展基层依法治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中,有效地发挥了职能作用。“148”法律服务工作在充分发挥电话咨询、协调指挥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进一步发展创立了典范。一年来,全区“148”共接受电话咨询1318次,接待来访1459人(次),分流律师事务所承办法律事务109件、公证处承办217件、基层法律服务所承办358件,提供上门服务223次,提供法律援助88件,调解纠纷532件,在维护基层稳定中有效地发挥了职能作用。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加强了对基层调解人员的培训。全年共培训人员6856人次。二是以创建标准化调委会为重点,继续加强了对调委会的组织整顿和业务指导。全区共创建标准化调委会164个,占行署下达任务的82%。三是深入开展各种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全年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297起,调解成功8952起,成功率为96.3%,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帮教安置进一步得到落实。年内,全区共有释解人员504名,其中刑满释放481人,解除劳教23人。通过落实责任田、积极引导从事个体经营,妥善安置496名,预防和减少了重新犯罪。
  公安
  公安机关认真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严打整治斗争,进一步深化公安行政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加快基层基础建设步伐,积极探索队伍建设长效机制,为全区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工作】 一是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严密掌握社会动态。地县公安机关进一步严格情报信息责任制,及时搜集、反馈各类信息531条,发现预防制止各类闹事苗头、群体性事件8起,其中集体上访请愿5起,聚众围堵冲击1起,聚众滋事骚乱1起,其它1起。二是严厉打击“法轮功”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活动。年内共查破“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活动扰乱社会秩序的案件1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其中刑事拘留9人,行政处罚17人。查获“法轮功”书籍77本,音像制品104盒,各类宣传品资料3661份,横幅38条,软盘21盘,李洪志照片6张。依法取缔邪教组织“门徒会”分会点11处,教会点23处,打击处理成员92名。三是依法查处民族宗教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加强反暴力恐怖活动的预防工作。五是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解决了23起闹事苗头。
  【严打整治斗争】 地、县公安机关从解决当前全区社会治安中的突出问题入手,加强领导,统一部署,全警动员,全力以赴,在“四条战线”上同时出击,迅速开展了有规模、有力度、有声势的严打整治斗争。年内,共破获刑事案件1053起,同比多破96起,增加10.3%,其中破获严重暴力犯罪案件256起;查获各类犯罪集团76个263人,同比增加3个92人;抓获刑事作案成员1362名,其中逃犯141名:依法刑拘134名,逮捕805名:缴获赃款赃物总值521.336万元,同比增加41.9%。(-)以“打黑除恶”为龙头,展开了对各种刑事犯罪的强大凌厉攻势。(二)充分发挥科技优势,积极开展“追逃”专项行动。(三)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四坚持不懈地狠抓禁毒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五)开展治爆缉械枪专项行动,缴获了一大批枪支弹药的爆炸物品。(六)集中开展重点整治,初步改变了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混乱的局面。
  【公安行政管理工作】 (1)狠抓了治安案件查处工作。年内,共发现受理治安案件4540起,依法查处4281起,查处率93.3%,处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6452名。(2)积极开展了清查整顿出租房屋、规范流动人口管理、整顿规范歌舞娱乐服务场所秩序等专项行动,使出租房屋管理逐步走上规范化,流动人口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服务场所秩序明显好转。(3)全面推进户政管理工作。实现了人口信息县级集中管理。建立了适应新形势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将公安处审批的户口全部下发县公安局审批办理,简化了手续,减少了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群众。(4)加强了计算机安全监察工作。共清理整顿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01家,查处违法违规上网服务营业场所80家,查封取缔非法经营的“网吧”22家,责令整顿9家,停业整顿41家,罚款8家。举办计算机安全员培训班7期,培训人员338人。对我区128家地直机关及驻定单位的计算机安全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确保了内部单位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5)改革和加强了出入境管理工作。(6)进一步加强消防监督力度。共扑救火灾78起,抢护财物总价值156万元。检查单位和场所2514家,下发火灾隐患限期整改通知书84份,停产停业24家,依法取缔6家。集中整顿易燃易爆场所75家,培训消防安全员523人。(7)进一步深化了交通管理工作。全区交通管理部门以巩固、扩展创建平安大道和深化实施“畅通工程”为载体,全面加强交通管理工作。其中定西县城畅通工程通过省上验收,达到了四等管理水平。
  【“金盾工程”】 年内,全区公安系统共投资163万余元,新建派出所8个,修缮改建派出所11个。开通了公安计算机三级网络。还建成了公安处强制戒毒所、消防支队执勤办公楼、陇西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大楼、车管所办公楼等,添置了一批交通,通讯和技术设备。显著提高了定西地区的警务保障水平。
  【公安队伍建设】 (1)以“学教”活动为契机,强化了队伍的思想政治作风建设。(2)深入开展了“三项教育”活动,队伍的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3)积极开展争创人民满意活动,努力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地县公安机关把密切警民关系,抓好基层单位的规范化建设,改进一线执法单位的工作作风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有效载体,积极组织开展争创人民满意活动。年终工作考核中,公安处对各县社会治安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85.5%,省厅千人问卷调查,定西地区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率名列全省第四。年内,全区涌现出先进集体45个,先进个人46名:定西县缉毒队荣获全省“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全区有98个派出所达到人民满意标准,占派出所总数72.1%,有6个看守所上等达标,2个戒毒所报省厅审批达标,有19个股所队被评为全省、全区优秀基层单位。(4)加强教育培训,民警的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不断提高。(5)完善制度,积极探索队伍管理的长效机制。全区公安机关以贯彻《内务条令》为契机,针对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制定和修订完善了《民警管理规定》、《警务督察工作制度》、《考勤制度》、《请销假和外出报告制度》、《内务管理制度》、《枪支管理使用制度》、《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整体推进了公安业务工作。
  法制
  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着重抓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的清理、“三证”年审、行政执法检查、行政复议案件审理和应诉以及政府法制宣传等工作,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依法治区环境营造】 为使广大干部职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和各行政执法单位组织征订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法规汇编》、《甘肃省新法规汇编》等法制学习资料。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共举办黑板报400余期,挂横幅约2000条,广播、电视、报刊播发、刊登稿件120多篇,出动宣传车210余台(次),散发宣传材料10万余份,举办各类法制培训班300余期,培训人员1.5万人(次),受教育群众达50万人。其中,举办一期地直单位转任、调任和新录用执法人员上岗前的法律培训班,有35人参加了培训。
  【依法行政工作】 根据《甘肃省行政执法监督规定》和省政府关于做好2001年行政执法检查的通知要求,按照定行署办发[2001122号通知精神,地县两级共成立行政执法检查机构460余个,确定工作人员700余名,历时6个月。对规范行政执法、规范经济市场秩序、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和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一是各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把行政执法检查与行政执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纳入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年内,共检查315个乡(镇)政府、60个单位、5个市场、270余户经营者及21个地直单位了解情况,召开各种座谈会、汇报会近100场(次),涉及30个系统。二是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各县加大了对粮油、煤炭、医药、建筑、酒类等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力度,全区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5.36万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实体4万多个,查处各类案件10279起,涉案总标值1499万元,捣毁制假售窝点31处,补缴税款758万元。三是各有关执法部门把图书、音像、娱乐场所、网吧、游戏厅等列入专项治理范围,重点打击非法经营、证件不全等方面的违法行为,共计查处无证经营“网吧”68户,督促办证49户,收缴盗版、淫秽光盘和非法出版物8825盘(册)。四是减轻农民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坚决执行中央关于“一项制度、八个禁止”的规定,使定西地区农民承担的税费均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范围之内。
  【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和备案工作】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清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政策措施工作会议精神,地区法制处着力抓了全区政策措施的清理工作,对地委、行署的文件全部登记清理,废止文件221件。此外,制定了定西地区煤炭经营管理办法》、《定西地区献血办法》和《定西地区科技进步奖励办法》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办理了省法制办《土地登记条例》和《劳动力市场管理条例》等4个征求意见稿。审查修改了行署酒类专卖意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章程和定西地区行政执法单位勤政廉洁规定等。
  【执法证件管理】 地县政府法制机构历时1个多月,对全区行政处罚实施机构资格证件、行政执法证件和行政执法监督证件进行了年审,审查合格行政处罚实施机构主体资格证939本:新发行政执法证1198本,注销274本,年审合格6309本:新发行政执法监督证707本,注销92本,年审合格722本,报送备案的行政处罚机构25个,行政执法证3914本,行政执法监督证124本。同时,结合这些证件的年审,通过检查、抽查进一步搞好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依法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工作,有效地遏制执法中的“三乱”现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推进】 年内,各行政执法单位进行了执法依据检索、执法职责分解,并制定了行政决定等十几项执法程序规则,制定了案件评议办法、执法人员考核办法、执法人员奖惩办法和过错追究制度等。地委、行署制定的《定西地区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和公务员考核办法》中把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到公务员考核中去。全区应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部门和单位共519个,除个别单位和乡镇还在进行目录检索外,其余全部完成。
  【行政复议应诉工作】 一是做了行政复议法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二是严格执行行政复议法的各项规定,严把受理、审理和决定三关。三是加强对全区行政复议工作的督促、检查和指导。2001年共接收复议申请16件,裁定不予受理6件,经审查、受理后维持5件,撤销2件,未结案3件。举办了一期有73人参加的行政复议法骨干培训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对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群众来信,及时给予答复。通过办好行政复议案件和处理群众来信的具体工作,进一步树立了行政复议工作的良好形象。
  审计
  审计工作深入贯彻朱总理关于“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审计法和审计工作二十字方针,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和重点资金的监督力度,审计工作水平、审计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机关作风有了较大转变,审计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审训了599个项目(单位),是全年计划的229.50%,超额完成审计项目(单位)338项。其中:财政审计187项,金融审计20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64项,企业审计75项,行政事业审计186项,农业专项资金审计37项,国外援款贷款审计28项。查出各类违规行为金额23,043万元,应归还侵占挪用资金4,681万元,应缴财政184万元,已上缴财政65万元(其中:罚款17万元),促进增收节支4,746万元。提交审计工作报告、信息46篇。
  【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 在财政税收审计中,全区7县审计局加大审计力度,积极组织力量对本级财政、地税、国库等部门2000年度组织预算执行情况以及149个预算执行单位进行了审计。查出挪用预算资金、应缴未缴预算收入等违规行为金额3,075万元。地区审计处对渭源、临洮两县、各县审计局对19个乡(镇)2000年度财政决算进行了审计。查出隐瞒转移财政收入、虚列支出、挪用专项资金、虚列财政赤字等违规行为金额4,106万元。应缴财政金额63万元,已缴财政7万元。在金融外资审计中,年内突出抓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定西分公司及各县分支机构、11个农村信用社的审计。组织地、县审计机关对结核病防治、卫Ⅵ、卫Ⅶ、卫Ⅷ以及贫三项目和英国政府赠款等共计6个项目的27个项目执行单位进行了审计。揭露了截留和挤占挪用贷援款资金等违反财经法规问题,督促项目单位严格遵守工作协议,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防范外债风险。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地、县审计机关共对64个单位的131,536万元项目投资进行了审计,查出资金不到位、多结工程款、超规模超标准投资等违规行为金额164万元,核减工程结算款123万元,应归还原渠道资金47万元,应缴财政2万元。在财政专项资金审计中,本年全区重点加强了对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程资金、财政支农资金、普教经费、社会保障资金和拖拉机养护费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仅农业专项资金一项,就查出财政及主管部门欠拨、资金未安排、挤占挪用等各种违规行为金额4,315万元。在企业审计中,以摸清企业家底,检查国有企业资产质量和会计信息质量为重点,精心组织了75家企业的审计,查出收入成本不实、账外资产、虚增虚减利润等违规行为金额9821万元。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地、县普遍建立了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五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规定范围内的行政、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必经审计”,已形成制度,并逐步走向规范。地、县审计机关共对179个单位的202人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占计划数的190%。其中:党政领导干部146人(处级6人,科级140人),国有企业及控股企业领导56人(地级企业1人,县级企业51人)。查出各种违规行为金额9,619万元,审计结果报送组织部门后,有127人平调,10人晋升,5人免职。移送纪检监察机关3人。
  【创建一流审计队伍】 2001年,审计部门围绕“一个中心”(以审计工作为中心),加强“两个学习”(“学教”活动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狠抓“三个基础”(人、法、技建设)的工作思路,把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放在基础建设的地位。(一)业务素质显著提高。在当年8月份国家审计署组织的全员岗位资格考试中,定西地区通过A级资格32人,通过B级资格64人,合格率达到84.21%。(二)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在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各级审计部门把审计法制建设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队伍自身建设结合起来;与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审计结合起来;与加大审计执法力度、强化审计监督职能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审计质量,防范和回避了审计风险。一是加强各项制度建设。地区审计处结合原来实行的《三定一奖目标责任制》、《审计机关审计人员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制定并实行了《办理审计项目揭露重大违纪违规问题以及违法犯罪线索奖励办法》等制度。二是制定了《全区审计机关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年规划》。三是坚持审计复核制度。四是积极开展审计执法检查。(三)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改善基础设施。年内,地区审计处购置了1台业务用车、1台P4型微机和2台打印机。举办了全区计算机应用骨干培训班。全区已有83名同志通过了国家审计署组织的计算机过关考试,占适龄人数的90%。在当年的保险公司项目和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审计中,成功地进行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还相继给渭源县和岷县审计局无偿配置微机3台。
  人事
  【人才管理】 一是表彰了50名各行业涌现出的优秀人才,重奖了贡献突出的5名同志,激励了各类人才扎根基层作奉献的决心和信心;二是制定优惠政策,引进、稳定人才。地区对各级事业单位引进的急缺人才比照同类人员工资上浮两档,对国有企业引进的急缺人才,在工资低于事业单位同类人员时,不足部分三年内由地方财政补足。定西县提出了《引进高层次管理和科技人才的意见》,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在政治、生活、工资、创业等待遇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当年该县引进1名兰州大学博士生和2名同济大学硕士生;三是加强知识分子工作。全区共推荐政府特贴候选人3名,省级“555”创新人才7名,选拔地级“221”创新人才35名,评审高级职称266名,中级1571名;四是改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把继续教育作为提升专业人员本领的终身教育和晋升资格的必备条件,提出教育标准,强化教育考核,批准设立县级继续教育基地6个,地级继续教育基地5个,年内有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接受了继续教育;五是把乡土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一个重点加以开发。对乡土人才进行了普查、评选、界定、分类和入库管理,地县均建立了乡土人才库,已评选确认了110名地区级、852名县级、7147名乡级乡土人才;六是提出了2001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意见,当年全区共登记毕业生1099名,地县克服重重困难,使310名大中专毕业生得以安置;七是加强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强化人才市场软件建设,制定了一些管理措施和办法,积极开展人事代理工作,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筹备召开了中部人才市场年会,交流探讨了人才市场建设的新措施、新办法;八是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选送55名年轻技术骨干到兰州大学、兰州医学院、西北师大、甘农大等高校在职攻读研究生。年内全区共培训各类人才47.8万人次,其中中专以上学历教育4296人次,引进急缺人才92名,请入技术合作单位99个、人员241名,聘用非在职人才133名,地区行政分院举办培训班17期,培训人员949人次。
  【机构改革】 一是开展了机构改革前的大量调研工作,先后三次到地直部门和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进行了深入调研测算。为县乡分类和方案制定提供了依据;二是提出了《全区县乡分类意见》、《定西地区机构改革和人员编制精简方案》;三是审核报批了地直、七县与乡镇的九个机构改革方案及配套文件;四是起草了《定西地区党政机关人员分流实施办法》、《定西地区机构改革人员定编定岗实施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措施。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点】 地县有选择地在卫生、农业、水利、畜牧、教育等系统确定了37个单位进行试点工作,其中7个单位的试点工作已于年内基本完成。整个试点改革触动了人员思想,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初步探索了适合事业特点的人事管理新机制,为今后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收到了一定效果。
  【公务员管理工作】 一是强化考试录用工作,有65名同志被考录到公安系统和基层农村工作;二是强化了轮岗交流和竞争上岗工作,年内共有929名同志轮岗交流,其中科级636名,在20个单位的146名同志中开展了竞争上岗工作。三是强化辞职辞退工作,疏通“出口”,为1名同志办理了辞职费手续,对2名长期不上班的公务员予以辞退;四是强化考核工作,普遍建立《平时考核手册》填写审批制度,设立《公务员职位管理册》。五是改进科级干部考察任免工作,制定《加强地直单位科级干部管理的意见》,提出了科级干部竞争上岗实施办法,开展了任前公示、培训制度,建立了考察责任追究制,延伸了考察触角。年内共考察任免75名行署序列科级干部。六是强化了干部培训工作,共完成公务员任职培训325人,微机培训379人,更新知识培训736人,专门业务培训996人,县乡科级公务员培训101人,邀请英国伍斯特市人事局希丽娅女士及地县领导和省上知名专家举办了国外人事管理、新科技与区域经济等有一定水准的研讨班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事管理工作】 一是接收军转干部17名,随军家属4名,开展了自主择业军转干部退役金发放准备工作,地区军转办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军转先进单位;二是认真落实了退休干部工作,严格到龄即退,及时办理退休、建房费、遗属补助等各种手续:三是变更登记事业单位92个,年检2184个,占应年检单位2364的92.4%;四是进一步加强计划管理工作,建立“三帐一卡”,严格增人计划,配合财政统发了部分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提高了工资管理水平:五是严格了人事考试工作。定西地区被评为全省职称考试先进考区,定西中学被评为先进考点:六是人事统计信息工作有了进一步提高,工资、干部、编制年报均被省上评为全优年报。
  【自身建设】 全区人事系统深入开展了人事纪律整顿工作,简化办事程序,提高行政效能,人事处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实行挂牌办公,清理下发8项审批事项,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
  劳动保障
  劳动保障工作紧紧围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这个中心,立足“两个确保”,服务于企业改革,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养老保险】 至年底,全区参加养老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总数达到1324个,参保职工37446人,比上年净增2853人,占年度覆盖人数36770人的101.84%,占省下达覆盖人数41200人的90.88%;为离退休职工支付基本养老金4282万元,占年支付计划4800万元的89.2%,比去年底增支445万元,增长11.6%;离退休人数达到7768人,较上年底增加1305人,增长19.3%;养老保险金按时足额支付率达到100%;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养老保险费收入完成4156万元,占年度收入计划4687万元的88.65%,完成清欠收入458万元,占年清欠计划500万元的91.65%。
  【失业保险】 当年全区参加失业保险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达1409户,参保职工79550人,比上年底净增4838人,占地区下达年计划81500人的97.59%,占省下达年覆盖任务数74400人的106.9%;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职工年末有212人,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47.5万元,占年计划200万元的23.7%;按“三三制”资金筹措原则,全年为下岗职工再就业基金专户划拨资金259万元,占年计划200万元的129.5%。失业保险费收入完成699万元,占年度收入计划790万元的88%,完成清欠收入97.95万元,占清欠计划150万元的65.3%。
  【基本医疗保险】 全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各类单位达到797户,职工35693人,完成省下达任务30000人的118%,占地区下达计划33500人的106.55%,医疗保险覆盖面达到27.89%;征缴医疗保险费1072万元,占年度计划1210万元的89%:支付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用462万元,划转个人帐户基金375万元,全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实施。
  【工伤保险】 全区参保单位369个,职工20397人,累计征缴工伤保险费44万元,占年计划54万元的81%,比去年底少收20万元。支付工伤保险金31万元,较去年增支3万元,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人数75人。
  【城镇就业培训】 全区登记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失业人员10318人,其中当年新增6665人,上年结转1219人,企业改革中买断工龄、解除劳动关系2434人。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7535人,占年计划7500人的100.5%,登记失业率是2.39%,比上年增加1.09个百分点。有3134人参加了地县就业培训中心组织的各种就业、再就业培训。占年培训任务3120人的100.45%,其中,免费培训下岗失业职工1321人,占总数42.2%。
  【劳服集体经济】 全区共有劳服企业112户,从业人员7894人,完成社会总产值10803.5万元,占年计划任务10800万元的100.03%;实现税金543万元,占年计划540万元的100.6%,完成利润412万元,占年计划100.5%。
  【劳务输出】 全区共输出劳务人员52.44万人次,占省上下达任务34万人的154.2%,占地区下达任务50万人的104.88%。其中组织输出13.79万人次,占输出总数的26.3%;劳务收入4.85亿元,占年计划3亿元的161.7%。劳务基地累计达到916处,较去年增加41处。有2260名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通过劳务输出找到了就业岗位。
  【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规范了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和行为。对已审批的18个培训机构中涉及计算机操作、中式烹调、美容美发、服装缝纫等四个主要工种的,在抓培训生源的同时,注重培训质量。据统计,全区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年内培训人数达1200人(次),就业率为51%。开展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鉴定促培训和就业,年内共组织鉴定4次,鉴定发证156人。对全区六所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进行了检查、评估,促进了鉴定所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劳动保障监察】 一是劳动年检,对各类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的签订、鉴证、工资发放、社保费征缴情况和流动就业卡等情况进行了全面审查。共年检各类用人单位544户,涉及职工42003人,年检覆盖率达到91.1%。其中,年检合格单位448户,补办年检手续30户,未办年检手续的单位58户。通过年检补签劳动合同3259人,追发劳动者工资5.34万元,追缴社会保险费35.9万元,补办流动就业卡44人,提出警告的14个用人单位,责令改正的23个用人单位,有力地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二是四项社会保险基金(养老金、失业金、下岗职工生活保障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专项监察。为了确保全区四项资金的安全使用,与地区监察、民政、财政等部门,对全区四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三是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在检查中,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179户,涉及职工6785人,其中未成年工127人。四是在全区开展了劳动保障法律实施情况检查工作。共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91户。在执法检查中,扩面参保5户,签订缓缴协议的20户,补签劳动合同232份,督促办理劳动鉴证11户,提出口头警告单位1户。
  【劳动争议仲裁】 严格按照劳动法律、法规.审查确认劳动关系,共审查12户企业,确认劳动关系2100人,签订鉴证劳动合同2717人,避免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纠纷。共接待上访765人(次),涉及欠发工资、工伤、养老保险、买断工龄等纠纷。接待集体上访5起、340人(次),基本都得到了妥善解决。进行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当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起,已审理结案28起,正在处理6起,调解1起,结案率达到80%。
  【劳动力市场建设】 在行署的大力支持和省、地财政的帮助下,争取到了世界银行劳动力市场建设项目贷款,当年已完成了劳动力市场基础建设,经省劳动保障厅验收场地符合要求,并已进行人员培训。
  【安全生产】 全区发生企业伤亡事故8起,上升160%;死亡7人,较上年同期上升250%,重伤5人,同比上升160%,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50%。安全专项治理工作主要有5项:道路和交通运输专项整治,易燃易爆和化学危险品储运的专项整治,民用爆破器材烟花爆竹专项整治,公共聚集场所的消防专项整治,对矿山企业安全整治。除上述以外,劳动安全还抓了以下工作:一是继续抓特种设备运行的综合治理。全区定检锅炉已经10年实现安全运行无事故。二是继续认真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当年共完成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培训586人。三是抓依法监察。共发出各类监察指令书18份,监督整改隐患22处。四是抓安全生产检查。先后组织了五月份的“安全生产周”活动及期间安全大检查;七月份防汛检查和危房清查;九月份安排了国庆长假前的安全检查。
  民政
  各级民政部门认真履行职责,深化救灾救济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强化民间组织管理,巩固发展双拥成果,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扩大福利彩票发行销售,有力地推动了新世纪初全区民政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较好地发挥了社会稳定机制作用。
  【救灾救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是继续完善以面粉救济为主的实物救济制度,全区共安排灾民口粮救济款1455万元,直接加工、购买面粉19.29万袋482.17万公斤,妥善安排了“三缺户”8.12万户33.88万人的基本生活,救济面为12.7%。二是进一步规范救灾工作制度,增强救济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及时性。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组织发放好天津援助定西地区的38万件救灾衣物的同时,开展了为岷县灾民捐款捐物献爱心活动,全区共捐赠衣被65228件,现金51万元。四是认真实施灾民建房工程,当年安排灾民建房资金670万元,计划为2233户灾民建房6700间。已建成“乐民新村”39个,修建乐民新居7083间,使1931户灾民入冬前搬入了新瓦房。岷县马坞、锁龙乡特大灾害发生后,县委、政府组织民政等部门领导包村定户帮助修建,当年已有209户重灾民建成房屋627间。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 全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规范工作程序,形成了“政府牵头、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运行规范、保障有力的工作格局,确保了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三无”人员及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城镇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全区向3288户7763人发放保障金520万元,月人均补差55.8元,保障面为2.9%,受保对象占应保对象的42%。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为主体的农村救助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规范操作程序,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工作水平。全年为6772户19349人发放保障金225.77万元,保障标准为400—420元/人·年,保障面为0.73%。
  【城市社区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是健全了组织,制定了规划。二是参加了培训,增强了信心。三是开展了试点,创造了经验。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建设,地区在定西县进行了试点。定西县结合实际,制定了《定西县社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定西城区2001年社区建设实施计划》、《定西城区2001—2002年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并成立了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建委员会等组织机构和社区自治组织,将原来由镇政府直接承担的40余项政府职能下放到社区,还多方筹集资金11.8万元,为11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电视、VCD、电话、资料室、电教室等,保证社区居委会至少有3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试点工作创造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为全区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全区162个乡镇实行政务公开,公开好的乡镇117个,占72%。2022个村委会普遍实行村务公开,年内有596个村达到村民自治示范村标准,累计达到1412个,占村委会总数的70%;有47个乡镇达到示范乡标准,累计达到107个,占乡镇总数的66%。
  【双拥创建活动不断创新】 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活动,全区建成国防教育基地27处,双拥展室8处,少年军校1所,开展宣传教育220余次,受教育人数139.32万人;举办双拥知识竞赛4次,参加人数达5.4万人;举办国防教育263次,受教育人数达81.4万人;发表、播放双拥稿件236篇,其中省级以上刊物采用15篇。二是坚持不懈地把实事办好,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继续深入开展“爱心献功臣行动”,当年投入资金69.7万元,为473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三难”问题,占有“三难”的重点优抚对象2255人的21%。三是坚持不懈地督促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高了优待抚恤补助标准。四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全区双拥共建点达到94个。建成40亩国防林、“虎狼湾双拥生态园区”和400亩双拥花卉园。全区驻定部队在退耕还林中出动官兵3.7万人(次),植树67万多株,浇树运水100多吨;参加抢险救灾40余次1356人,抢救遇险群众38人,运送各种物资64吨。开展“一个单位扶助一所学校,一名干部救助一名学生”的“双助”活动,捐款11.1万元,扶助32所贫困山区学校,救助了465名辍学或面临辍学的农村孩子。五是圆满完成了优抚安置对象和优抚安置单位的普查工作。
  【社会福利事业】 福利彩票年内完成销售任务737万元,占年计划的184%,全区当年募集社会福利资金93万元,扶持社会福利建设项目2个,投入26万元:资助特困学生42名、特困病残群众20多人,投入4万多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中,当年建成农村敬老院4所,累计达到66所,覆盖率达到41%。48家福利企业完成产值1697.3万元,实现利税99.15万元,355名残疾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受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的委托,年内投资30万元,为通渭县北城乡西凡村的303户农户户均修建了300立方米水窖、40—60平方米的集流场和20平方米的菜(花)园,解决了1500人和600头(匹)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争取资金31万元,免费为全区172名唇腭裂贫困患者实施了矫治手术,解除了患者及家庭的后顾之忧。
  【民间组织管理和社会事务管理】 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工作完善双重管理体制,严格依法登记,加强监督检查,规范活动行为,全区当年新登记成立社团5个,其中地级2个,县级3个。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30个,其中教育类25个,劳动类2个,科技类2个,卫生类1个。婚姻管理工作加大对新《婚姻法》的学习宣传力度,加强对婚姻证件的管理,切实维护了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殡葬管理工作大力推进殡葬改革,积极实行火葬。定西县殡仪馆全年接待丧事110起,火化尸体412具,进公墓80穴,实现殡仪营业纯收入28万元。
  土地
  土地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切实保护、管理、开发和合理利用现有耕地,积极支持全区经济建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建设用地管理】 1、严格按权限及程序审批建设用地,无违法批地,用地控制在计划指标之内。全年先后审批24个批次及项目,办理落实农用地转用面积149.14公顷(其中耕地119.61公顷)。2、积极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建设用地供给。截止年底,为宝兰二线供地1987.28亩,兰成输油管线供地4200.47亩,兰临高速公路已完成勘测丈量。
  【土地开发复垦项目】 1、严格按权限审批土地开发复垦项目。全区共审批7个项目,年内完成补充耕地面积148.60公顷,截止10月底变更82.38公顷,投入资金210.98万元。2、继续保持本行政区域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变更调查结果,本年度全区耕地共减少2189.61公顷,其中农业结构调整2.07公顷;生态退耕2075.75公顷;非农业建设占用110.93公顷,其中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占用49.79公顷(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的占补平衡由省政府统一协调),变为未利用地0.87公顷。全区开发复垦增加耕地82.38公顷。增减相抵后净增耕地18.31公顷。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1、全区2001年进一步加大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截止11月底,全区共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52宗,面积13.86公顷,收取出让金2040.28万元,其中:招标拍卖20宗,面积5.34公顷,占出让土地的38.5%;转让71宗,面积9.28公顷,收取转让金1413.22万元,租赁58宗,面积56.67公顷,年租金40万元:另外,原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和改变用途,不再属划拨的,都能依法有偿使用。当年共办理46宗,其中招标、拍卖19宗,占41.3%。全年共实现土地收益2723.83万元(包括政府决定返还及上解中央部分),是下达任务450万元的6倍,其中上缴财政958.35万元,是下达任务120万元的8倍。2、土地部门积极为全区国有中小企业深化改革提供优惠政策和搞好服务。共参与企业改制的土地资产评估和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产评估176宗,面积400.62公顷,评估显化土地资产量27878.79万元。
  【地籍管理】 1.健全土地登记制度,强化土地产权管理。本年度,农村土地变更33909.7亩,占变更总规模的96%。城镇土地变更登记193宗(户),约占应变更数的80%以上。全区6县128个乡镇1644个村完成了集体土地所有证颁发工作。颁证率达82%。2.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全区当年共受理土地权属争议纠纷62起,调处62起。上年遗留3起,调处3起。3.加快地籍信息化建设步伐。陇西县已完成了1:1万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建设工作量的76%以上,定西县完成工作量的50%以上。4.开展房改房登记工作。全区共登记1759宗(户),其中定西县登记1633宗(户),陇西县登记112宗(户),岷县14宗(户)。5.进一步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全区各县、乡都按照“七有”标准落实和完善了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及措施,基本做到了无违法占用基本农田。定西县人民政府还被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先进单位”。6.全面完成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
  【土地执法】 1、坚决贯彻落实本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用地管理内部会审制度,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全区7县都成立了“一门式”便民服务中心。2、争创“土地执法模范县”。定西县达到了“土地执法模范县”标准。3、及时制止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当年全区通过巡查和群众举报共发现土地违法案件130件,已查处124件,查处率达95%。上年遗留案件1件,查处1件。4、认真做好土地信访工作。年内,地区土地处共接转、接收和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件,处理16件。5、继续抓好“三无”乡镇的巩固和达标工作,年内又新达标2个乡镇,使“三无”乡镇总数达到144个,占85%以上。
  【土地市场的规范】 一是认真摸底。从1999年1月到2000年10月期间,全区经营性项目仍按划拔用地的有80宗,面积45公顷,涉及土地收益2250万元;原划拔土地已转为经营性用地但未按法律规定向政府上缴土地收益的40宗,面积14.58公顷,涉及土地收益454.84万元;在此期间出让的117宗国有土地(面积26.84公顷),都能按国家规定确定的最低价,没有擅自减价或免价的现象。二是加强了整顿。建立健全了建设用地供给总量控制制度、集体决策制度、新增建设用地供应制度、土地使用权交易制度、土地登记公开查询制度:严格控制土地年度计划,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对新增建设用地由政府统一征用,统一供地,垄断一级市场,规范二级市场;成立土地交易中心,扩大招标拍卖比例,把土地交易引入有形市场:地籍管理全面实现社会化,土地登记结果已实行公开查询。
  物价
  物价工作以深化价格改革为动力,以整顿和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为重点,以民评行风为契机,从强化服务上突破,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深化价格改革】 认真贯彻实施了石油、药品、农电、电信等价格的调整方案。坚持粮食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和顺价销售的政策。继续实行扩大电力消费的价格政策,鼓励电力消费。测算了营业用电各种比例,为合理制定电价提供了依据。积极推进电网改造,会同有关部门对第一期农网建设(改造)工程进行了验收,综合电价执行到户率由60%提高到90%,加快了城乡同网同价步伐。保价限量以较高价格上网刘家浪电量1000万千瓦时,为企业增加收入40万元。审核上报了临洮三甲电站的还本付息电价,核定了电力部门的经营性收费标准。审核批准了陇西、临洮、通渭、岷县4县的污水处理费标准,启动了垃圾处理收费制度,促进了环卫事业的发展。调整了定西城区经营性取暖费标准,把物业管理收费纳入国家定价范畴从严管理。调整了营运车月座收入,核定了市内出租车收费标准。审核了药品招标采购价格,保证了药品采购工作的顺利实施。按照省上统一部署,调整了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收费标准,缓解了教育经费紧张的矛盾。上报审批了临洮县康家崖蔬菜批发市场交易费,促进了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了市场运作。
  【加强价格管理】 一是制定了《定西地区林木种苗草籽的价格管理实施办法》,将重要林木种苗、草籽价格的形成及管理加以规范和约束。遏制了乱涨价的行为,有效地推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顺利实施。二是会同水利部门对全区16个万亩灌区的农业水利工程的生产经营成本进行了审核,批复了9个万亩灌区的水价,完善了水价形成机制,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规范市场价格秩序】 (一)坚持完善物价干部进驻重点集市制度。全区共选派21名物价干部继续进驻18个重点集市,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对集贸市场和农机、煤炭、建材等专业市场的监督和引导。(二)全面落实“五个一”工程,普及明码标价。年内,全区物价部门认真开展了明码标价一条示范街,一个示范医院、一个示范市场、一个示范旅游景点、一个示范电信企业的“五个一示范活动”。示范单位的明码标价率达到了90%以上。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障日,配合工商等有关部门开展了以“诚实标价”为主题的明码标价宣传活动,共抽调人员90人,印发宣传材料3000份。(三)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一是对全区4个药品生产企业,87个医疗单位,199个药品经营单位2000年以来执行价格和收费的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二是在全区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中小学收费检查,共检查中小学校及幼儿园175所。三是开展了农村电价和农网改造专项检查,共检查乡电管站144个。开通了“12358”价格投诉举报电话。全区共查出各类违法案件32起,违纪总金额21.58万元,罚款1.13万元,上缴财政6.13万元,退还用户5.58万元。确定28家单位作为“四无双信”单位进行了重点培植。
  环保
  全区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完善和落实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巩固、扩大“九五”“一控双达标”成果和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为重点;继续严格控制排污总量,进一步遏制环境污染、努力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环保队伍自身建设,严格执法,努力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巩固和扩大“九五”成果】 一是在二季度开展了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防止反弹的大检查;6至8月份开展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彻底关闭了死灰复燃的“十五小”企业陇西造纸厂,制止了5户临时关停未进行治理擅自恢复生产的行为;对2000年底未实现达标排放的17户工业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通知,其中当年实现治理达标6户,到年底3户完成了治理任务,2户完成了部分治理任务。通过上.述工作,2001年全区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达到97%,比上年提高0.65个百分点。这些工作的开展,确保了全区排污总最继续得到有效控制。2001年,全区全年烟尘排放量为0.422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0.23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375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0.63万吨;石油类排放为0.86万吨;砷排放量为0.12万吨;六价铬排放量为0.1吨;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为1.9612万吨;挥发粉、氰化物、汞、铅、镉为零排放,全部在省政府下达的控制指针之内。二是加快了城市环境建设,重点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大气环境治理中,定西、通渭、渭源下大力气减少锅炉烟尘污染,建成了4处集中联片供热工程,锅炉采用湿法除尘,做到了达标排放。同时关停污染严重的小锅炉30台,集中供热面积达40多万平方米。为了减少飘尘污染,各县都加快了城区绿化步伐。定西、临洮县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基本结束,陇西、通渭二县已完成污水处理厂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可行性论证等工作。在噪声管理工作中,地、县环保部门经常组织监理人员深入现场,对商业招徕性音响、建筑施工噪声进行巡查监理,有效地减少了城市噪声污染。三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工作,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管理。全年对在建的155个建设项目,有146项办理了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手续,全年已验收建成项目95个,全部按“三同时”要求进行了施工,“三同时”执行率100%,这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生态保护工作】 加快步伐,再造秀美山川。一是地、县环保部门认真学习了《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编制完成了《生态保护“十五”规划》。二是七个县确定了八处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工程,其中,定西县李家河小流域生态造林工程和通渭县华岭乡大牛村退耕还林还草示范点被确定为精品工程。三是为了唤起民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地、县环保部门在“6.5”世界环境日等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警示教育,并积极参与天兰、兰郎文明线的创建活动。四是在管好现有自然保护区的同时,岷县政府积极申报,双燕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至此,全区自然保护区增加到4处,面积扩大到852.4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19%,增加了3.15个百分点。
  【环境管理水平】 一是为了实现勤政廉洁,提高办事效率,便于社会监督,地区确定定西、临洮两县进行政务公开试点,于九月底两县已圆满完成。将排污收费、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等制度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据,审批验收的工作制度、程序、排污收费标准,办事机构、人员和工作职责、廉政准则、工作纪律及举报电话、监督复议办法与措施等全部公开,在办公地点设置了公开栏。地区环境监理站和其它5个县环境监理大队(站)也将排污收费的全部事项向社会公开。同时,各界人士组成了环保行风监督员,全区共聘请了30位同志。二是地、县环境监理大队(站)加快了标准化建设步伐,健全完善了规章制度、开展了人员培训,程度不同地购置增添了一些设备仪器。其中临洮县环境监理站通过了三级标准验收。自身建设的加强,促进了执法力度的加大。2001年地、县环境监理部门结合开展巩固“九五”“一控双达标”成果,严肃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专项活动,对企业和排污单位进行执法检查568次,使县属以上工业企业治污设施的完好率、运行率均达到100%,乡镇企业的完好率100%,运行率97%;连续三年对全区208个重要排污口进行了规范化整治,去年通过了省上验收;全年查处污染纠纷8起、人民群众来信来访57件,已全部结案;对1226户企业和排污单位征收排污费150.22万元,超额完成了省下达计划任务。全区环境监理工作水平显著提高。四是继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临洮县环保局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单位,渭源县城建环保局保持了县级精神文明单位称号。五是加大环保投入。2001年,全区各县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共投入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资金896.12万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0.189%,投资比上年提高了73.56%,投资指数比省政府要求增加了0.039个百分点,是近几年环保投入最多的一年。
  质量技术监督工商
  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较好地完成了《目标责任书》确定的各项任务,成绩喜人。
  【综合管理工作】 (一)质量监督工作。一是完成了定西扶正制药有限公司、定西高原活塞有限公司、甘肃陇西渭水酒业集团公司、西北铝加工分公司和通渭飞天粉丝有限公司等5户企业生产的8个甘肃名牌产品的二次复审工作;完成了石油制品、经销眼镜等6户企业资质的审查发证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完成了粮食清仓查库、石油市场整顿、医药市场整顿、药品招标等任务。二是对全区600户生产流通企业的660批次产(商)品进行了监督检验,检验合格率为72%。三是全面完成了全区小麦粉等5类产品质最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和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基本条件专项调查工作。共调查企业316户,抽查企业287户,抽查率91%。(二)计量管理工作。一是完成了临洮县防疫站和临洮县建筑公司试验室的计量认证工作;完成了临洮酒厂、陇西县纸箱厂等6家企业的计量合格确认工作;新考核渭源县自来水公司计量标准1项,对定西县、陇西县和临洮县三县自来水公司合作的计量标准督促帮助,完成了准备工作;二是各类计量器具的强检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全区共计强检各类计量器具21076台(件),占应强检计量器具21875台(件)的96.4%。三是创造条件,拓宽了计量检定工作面。地区计量所克服财力严重不足的困难,采取职工个人集资方式,筹集资金5万元,落实了“四定方案”,保证了X光机、心脑电图、超声功率计、电话计费器等4种新上检定项目当年建标、当年开展工作。(三)标准化工作。一是完成了定西县消灭无标生产县工作和岷县消灭无标生产县复查任务。二是为15户企业审查发放了食品标签准用证46本,帮助20户企业完成企业标准备案44项;全年提供标准化咨询服务218人次:年内对全区范围的食品、化工、轻工、机械、饲料、建材等6大类产品的标准实施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三是代码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全年共计办理代码证书正本1067本,副本1074本。
  【监督检查和行政执法工作】 全区质监系统于年内组织开展了农资、汽配、棉花、食品、化妆品、建材、低压电器等专项打假和专项治理以及“三重一大”行动。全区共出动人员3858人次,车辆187次,印发资料8万余份,检查门点3280个,查获各类假冒伪劣产(商)品标值146万余元,捣毁制假窝点7个,移送公安机关1起。全区质量技术监督案件共计410起,结案408起,结案率为99.5%,已结案的审理正确率为100%。全区共受理消费者投诉70余次,挽回经济损失25万元。在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中,考核评比授牌“放心购物”示范单位9户。
  【法制宣传工作】 全区地县两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2001质量陇原行及质量月”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播放“产品质量法”、“质量振兴纲要”等录音,散发传单、介绍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两大职能。设立投诉台、咨询台,接受广大消费者的投诉,解答他们在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疑难问题。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出动车辆。为使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在宣传地点还安排布置了名优特新产品展出、假冒伪劣产品曝光等,使广大消费者在鲜明的对比中,增强识别真假、辨别优劣的能力和常识。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全区质最技术监督系统还加强了执法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坚持法律法规的学习不放松。二是组织系统内全体职工参加了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法律法规的摸底考试。三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的各种法律培训班。四是对全年的行政执法情况进行了自查自纠,规范了执法程序和行为。
  工商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应对加入WTO的要求,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坚持服从和服务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突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强化市场监管,强化管理服务,强化自身建设,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提高服务意识,提高执法水平,积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一)积极开展各类市场专项整治,规范市场交易行为。全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了“两节”市场、农资市场、粮油及食品市场、成品油市场、文化市场等12次专项治理活动。共出动检查人员17863人(次),车辆1896台次,捣毁制假售假窝点31处;立案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811起,案值265万元,罚没款31.5万元;查获假冒伪劣商品30多个大类100多个品种,总标值136.94万元。()加大了查办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力度。全区工商系统转变职能,全年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5805起,案值663.85万元,罚没款76.9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9.25%、80.92%和37.55%。受理消费者投诉、申诉1045件,解诉1045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40.1万元。(三)进一步强化了对各类市场主体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准入行为。年内,工商部门再次对已登记的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前置审批手续进行了全面复查,全区共复查企业档案3187户,占企业总数的69.6%。对503户前置手续不全的企业发了限期补办的通知,补齐308户,变更286户,注销276户。同时,全面推行了经济户口辖区管理制度,及时清理、查处无证经营户1618户,“三无”企业97户。配合公安部门对易燃易爆、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企业加强了监管,对63户隐患突出,整改不力的公共娱乐场所停业整顿。(四打假联合行动成效显著。一季度,全区工商系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合行动。共集中行动549次,出动检查人员4869人(次),车辆427台(次),检查各类市场190处,生产经营铺面16932个,取缔虚假医疗广告383条(幅);查获假劣商品共计30多个大类,100多个品种,总标值60.3万元;捣毁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窝点29处:查处假冒伪劣商品案件1358件,案件总值88.23万元,罚没款14.17万元,其中立案查处案件292件。地区工商局被省工商局评为“打假联合行动”先进单位。(五)积极推行市场巡查制,强化了市场监管。工商系统按照《甘肃省集贸市场管理办法》,积极推行市场巡查制,强化市场监管,促进了各类市场的发育和规范化管理。全区集贸市场秩序井然,商品丰富,交易活跃。全年成交额达到217731万元,比上年增长20.43%。法制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系统一方面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另一方面,认真开展了“三证”年审和案件的核审工作。年审执法证381个,监督证28个,执法主体资格证77个,年审合格率为100%。一般程序案件同级核审率也达到了100%。
  【强化服务意识】(一)积极支持企业深化改制改革,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全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为实行“三置换一保障”的各类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搞好服务。年内共为50户改制到位的企业及时办理了变更、注销登记。同时,加强了企业的年检工作,严格按照法规规定办理企业年检。止年底,全区共有各类企业4163户,注册资本245433万元,其中有限责任公司300户,注册资本103431万元,股份合作制企业52户,注册资本3159万元。(二)积极扶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健康发展。年内,全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41户,3946人,注册资本1913万元;新发展私营企业184户,3604人,注册资本15433万元。止12月底,全区共有个体工商户23227户,33354人,注册资本13888万元,创总产值14984万元,实现销售总额78562万元,消费品零售额59223万元。私营企业达到624户,14691人,注册资本39026万元。三)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等工作有新突破。一是强化合同鉴证管理。全年共鉴证各类经济合同1284份,金额56324万元;办理抵押物登记192份,金额41906万元:检查经济合同1025份,金额50150万元。二是认真查处经济合同违法案件,查处案件6件,罚款0.29万元,分别较去年增长50%和41.46%。三是强化了对注册商标和未注册商标的使用管理工作和商标违法违章案件的查处工作。全区现有注册商标130件,商标印制单位18个;查处商标一般违法案件7件,罚款0.39万元。四是大力整顿广告经营秩序。全区现有广告经营单位26家,查处广告违法案件118件,罚款1万元。
  计划
  计划部门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有效推进产业结构和支柱产业开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加大项目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运行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稳步发展。
  【支柱产业开发】农业和农村经济以调整结构为主线,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使支柱产业开发取得新的成效,订单农业有了重大突破,科技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6元,比上年净增98元。一是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可达85.26万吨,比上年增产14.89万吨,增长21.16%,成为第二个粮食总产量突破85万吨的年份。二是农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积极培育和开发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区洋芋种植面积达267万亩,比上年增加40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209万亩,比上年增加25万亩;蔬菜、花卉等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夏秋比由上年的43:57调整到36:64,粮经比由75:25调整到73:27。三是乡镇企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乡镇企业增加值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3%。四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退耕还林(草)工作进展顺利,完成退耕还林4万亩,还草1万亩,荒山造林6.25万亩,全面完成全年的计划任务。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工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2.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03%。全区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5068万元,比上年增长29.3%,上交税金7092万元,增长32.3%。2、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76亿元(不包括宝兰铁路二线),比去年同期增长9.8%。其中基本建设完成91701万元,与上年持平;技术改造26145万元,增长48.41%;房地产开发1650万元;其它投资6970万元,城乡集体、个体完成投资3.74亿元,50万元以下的项目完成投资3722万元。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已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内力。农村水利、工业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社会服务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改善。3、财政收入平稳增长。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4.03亿元,比上年增收3470万元:全区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27亿元,比上年增收2977万元;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47.81亿元,比年初增加4.87亿元,增长11.3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2.51亿元,比年初增加2.11亿元,增长5.22%;金融机构累计投放现金11.03亿元,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4、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到年底,全区私营经济总户数达到5.83万户,比上年净增4789户。其中私营企业达到785户,比上年底净增158户,实现产值4.71亿元。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1亿元,同比增长14.04%;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比年初增长4.4%。区内各类消费品供应十分丰富,城乡居民消费稳中趋活。
  【项目投资建设】 一是积极开展项目前期工作。2001年,通过调研论证、筛选确定了98个项目,总投资32.4亿元。其中:前期工作基本完成的37项,总投资21.4亿元。二是积极争取项目投资。年内,全区从计划渠道争取到投资的项目228项(其中以工代赈项目166项),投资额26917.69万元,其中中央国债20996.69万元,国家补助344万元,省拨款750万元,农业专项48万元,以工代赈资金5067万元。三是强化项目管理工作。
  【生态环境建设】 2001年渭源、临洮、陇西、漳县四县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基本完成计划建设任务。共计完成工程投资1367.79万元,累计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5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1597.33公顷,造林3968.6公顷,封育治理3066.7公顷,草地建设3989.6公顷,建成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443座,推广太阳灶6842台。2001年续建项目临洮、陇西、漳县三县实施方案已批复,投资计划已下达,总投资979万元。
  【以工代赈工作】 全区年内争取到国家投资5067万元,比上年增加了500万元。安排各类项目183个,重点保证了百万元以上的项目20个。
  【社会发展项目建设】 1、文化教育方面突出抓了“国扶”项目争取和危房改造工作。完成“国扶”项目3项、投资88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项目4项,投资1005万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3个,项目投资550万元。2、卫生项目建设上,2001年新上项目为定西地区中心血站建设项目,总投资748万元。争取贫困县医院建设项目2项,总投资609万元。3、旅游项目建设方面,年内新上的有2个项目。一是贵清山——遮阳山的风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由国家计委批复立项,总投资1023万元,其中中央专项国债700万元;二是陇西仁寿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
  【城镇建设基础工作】 1、继续抓了县城规划修编工作。2、继续抓了县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一是定西县城区供水扩建工程本年完成了内官至城区输水管线22.68公里,完成投资6100万元;渭源、临洮县城区供水扩建工程前期工作已经完成。二是定西县交通路已竣工通车,陇西县五条城市道路改造、临洮县外环路工程建设、漳县武阳路扩建工程等进展顺利。三是定西、陇西县建成了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临洮县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处理场,省建设厅已列入计划,下达建设补助资金35万元;定西、陇西县现代化城市垃圾处理厂前期工作已完成。四是定西县污水处理厂工程省计委已立项,已争取资金1550万元。临洮县污水处理厂工程省计委立项,可研已通过审查论证,争取到中央国债1000万元;通渭县污水处理厂工程项目,已由计划处立项。五是渭源、通渭县城市集中供热一期工程已建成,定西县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初设已完成。3、加快十个试点小城镇建设步伐。到年底,十个试点小城镇建设已完成投资5290万元。
  【建筑市场秩序】 一是结合实际制定了《关于整顿和规范全区建筑市场秩序的工作方案》。二是组织各建设单位和建筑业企业开展了有关建设法律、法规、规定等知识的学习、宣传活动。三是开展了建筑安全执法大检查。共检查单位工程220项、建筑面积83.37万平方米、总投资5.76亿元。对存在不按基建程序办事、施工质量、安全较差、技术资料缺乏等问题的15项工程下发了停工通知书,44项工程下发了质量、安全、技术资料问题整改通知书。
  【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全区矿产资源管理工作,一方面继续有效地开展了《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三法两条例”的学习宣传;另一方面加大依法行政力度,积极开展了矿业企业占用储量补充登记工作和换发采矿许可证工作。地、县矿管部门对辖区的矿业秩序进行了全面整顿,对各矿山企业生产安全进行了全面严格检查。当年完成了64个矿山企业采矿许可换证工作,在整顿市场过程中捣毁非法采矿点155个、小浸池880个,遣散非法开采人员1000多人。
  统计
  统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和国家统计局朱之鑫局长检查甘肃及定西期间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局提出的“1335”工程、人才素质工程、信息网络工程建设重点,继续强化基层基础性工作,努力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不断加大统计执法力度,着力搞好信息服务,加快制度方法改革。在工作任务落实上,提出了“五个到位”,即工作认识到位、作风转变到位、目标责任到位、督促检查到位、考核奖罚到位。实现了“六个突破”,即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统计人员整体素质上有新的突破;在全面实施各项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上有新的突破;在统计法规宣传和统计执法力度上有新的突破;在严格管理、强化基层基础工作上有新的突破;在加快统计信息工程建设上有新的突破;在搞好各种统计监测,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上有新的突破。
  【“人才素质工程”建设】 按照全省统计工作会议和“甘肃省统计系统启动‘人才素质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地区统计处先后选送6名同志分别参加了省、地各类培训班4期,9人分别到东南、华南、西南及北京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1入到乡上挂职锻炼,2名县统计局局长参加了全国统计部门四川统校培训班。还举办了60人参加的全区统计专业技术人员初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开展了“计算机能手”、“统计业务尖子”、“统计分析专家”选拔活动。通过组织竞赛选拔,全区有4人荣获“省计算机能手”,10人获“地区计算机能手”,有9人被评为“省统计业务尖子”,1人被评为“省统计分析专家”,7人被评为“地区统计业务尖子”。处机关1人代表定西队参加“磨沟杯”全省职工计算机知识普及与应用大奖赛,荣获团体一等奖,在全省统计系统计算机能手竞赛中,获个人三等奖。
  【统计信息服务】 年内,全区统计系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我为西部大开发做什么”大讨论活动。撰写较高质量的论文24篇,至年末撰写统计分析63篇,其中省上采用6篇、地区采用33篇。地区统计处被评为全区党委系统“2000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在统计资料的提供上,不仅满足了党政领导和业务主管部门,而且接待地直其他部门和社会各界210次,电话服务312次,提供统计信息3580笔。
  【普查和抽样调查】 一是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先后进行了编码、地区级数据处理、快速资料汇总和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在数据处理中,共处理普查表100万张、录入人数282万多人。数据处理工作无论是上报时间还是数据质量都名列全省前茅。在整个普查工作中,评选出国家级先进集体8个,先进个人35人;省级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69人。二是完成了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完成了包括1%人口抽样等11项专项调查工作。
  【统计执法】 2001年,全区统计法制建设中,统计部门把统计执法与“普法”教育活动相结合,与提高数据质量相结合,与提高统计工作水平相结合。地、县都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举报电话。共张贴标语3000余条,印发宣传资料2500多份,举办黑板报28期,悬挂横幅35条。全区共查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37件,其中屡次迟报28件、虚报2件、瞒报7件;查处统计违法案件13起,其中通报批评2起,警告处分1起,罚款10起、罚金9900元。统计执法工作不仅突破了“无案县”,而且使执法水平向深度和广度延伸。
  【自身建设】 1、制定了《统计信息报送奖》、《机关考勤签到制度》、《关于对主要统计指标数据质量评估实施办法》,建立了“国内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等12项主要指标评估制度”。按照《定西地区统计工作质量目标管理年度考核办法》,对各县统计局和农调队全年统计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对照《定西地区统计处机关统计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对各科室工作进行了量化考评,加强了统计工作质量目标管理。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学习实践活动。2、筹集8000元进行了机房基础设施改造和IP电话安装。于11上旬全面建成地区统计信息工程局域网并投入运行,定西统计信息网实现了与全省统计信息网的链接,实现了统计系统信息传递报送网络化,为进一步实现办公自动化奠定了基础。
  经贸
  经贸工作突出企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1、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截止年底,全区限额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5%,发展速度在近几年8%左右较低位徘徊基础上,突破了两位数大关。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累计产销率为91.6%,同比上升了3.6个百分点,产销衔接比较好。七个县中,有六个县整体盈利。全区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915万元,同比增长了40%,上缴税金7372万元,同比增长了31.8%。2、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区共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56亿元,占省上下达计划8000万元的194.6%,同比增长了23%;研制开发新产品78项,占年计划50项的156%。其中完成省级25项,地级53项。3、流通行业销售比较旺盛。到年底全区343户独立核算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5.08亿元,同比增长了24.1%,上缴税金1568万元,同比增长了4.3%。实现利润为净亏损2942万元,若剔除商业企业因改制反映出历年潜亏1117万元,2001年实现利润为净亏损1825万元,同比减亏575万元。十个流通行业,除石油、商业外,其余八个行业都呈盈利或减亏态势。4、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全区私营经济总户数达到5.83万户,比上年净增4789户,其中私营企业785户,增加158户,实现产值4.71亿元,同比增长了54.7%,上缴税金7673万元,同比增长了18.6%,占全区工商税收的40%,所占比重逐年上升。
  【深化企业改革】 在国有集体企业中推行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民营化改革,使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全部退出来,使产权彻底明晰,机制一步到位。截止2001年底,地直12户企业改革进展顺利,5户企业完成了改制,2户企业改制方案基本成熟,5户企业已完成清理劳动关系、资产评估界定工作,进入方案制定阶段。
  【产业结构调整】 以龙头企业项目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技术进步,培育支柱产业。全区确定的25个重点技改项目(投资额在千万元以上)中,绝大部分立足于定西地区四大支柱产业或当地自然资源。截止年底,有23个项目已全部经省经贸委立项,其中:完成前期工作的有12个项目,全面建成投产的有1个,开工建设项目有5个,共完成投资3536万元。这些龙头企业技改项目的建成投产,对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将发挥重要作用。
  【经济运行目标的监控和协调】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一是继续实行对全区城市经济主要经济指标的目标责任管理、考核工作。二是加强了资金协调。在协调银行为企业解决发展资金的同时,地区经贸处从省经贸委为13户企业解决资金368元,其中减免电费170万元,技改贴息70万元,技改专项补助23万元,财源建设资金105万元。三是加强安全生产。四是继续加大治理“三乱”的力度。五是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认真落实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各项政策措施,会同财政、劳动等部门,协调解决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以及退休职工养老金拖欠问题。截止2001年底,地直企业下岗职工702人,进入再就业中心的有702人,出中心的有50人。
  【市场经济秩序的整顿】 深入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全区对酒类商品、煤炭、石油三大市场进行整顿,共出动执法人员4393人次,出动车辆1258次,检查经营单位1890家,取缔无证照经营户162户,罚款金额7.92万元,查处案件282件。全区共查处假冒伪劣酒70种,罚没金额6.89万元。全区有21户煤炭经营企业领取了《甘肃省煤炭经营资格证》,有276户煤炭经营企业与县煤炭公司建立了连锁经营关系,已取缔非法煤炭经营企业112户,查处贩运车辆29车次,补交税款8.64万元,罚没收入7350元。石油市场整顿中,对所有的加油机都进行了铅封,共铅封207台。对全区64户加油站重新核发经营资格证书共63家。
  【招商引资】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大力度,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一是继续组织各县各企业参加了中国东西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天津春季商品交易会、厦交会等大型商贸交流活动,期间,共发送宣传资料3.4万册(份),达成意向性招商引资协议68个,资金总额达19.64亿元,签订购销合同8份,资金总额70万元,展品销售额10.68万元。二是积极组织参加“兰治会”。在兰洽会期间,签订购销合同5个,资金总额1334万元,签约意向性协议6个,资金总额1424万元,现货销售28.98万元。三是积极协办了首届中国西部药品药材交易会,参加了第十届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还组团赴香港参加了首届中华医药保健品博览会,在香港举办了230多个中药材品种展览,召开了新闻发布会,走访了香港中华总商会、裕华国货等企业,广泛宣传了定西地区中药材种植的悠久历史,丰富的资源优势,广阔的开发前景,树立了药材品牌和开发战略,成果丰硕,意义深远。年内,已有一批港商来定西地区考察中药资源及合作事宜。在首届中国西部药品交易会、上海全国消费品交易会上签订加工合同、协议16个,签约资金总额28995万元,购销合同、协议项目31个,资金总额14306万元,展销收入23万元。
  【非公有制经济】 努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经济总量。一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2001年制定出台了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良好软环境的意见,着力营造法制、政策、人文、舆论等四个方面的环境。二是狠抓私营企业技术改造项目。2001年全区私营企业上报审批项目17项,总投资12798万元。开工建设的有11项,完成投资4836万元,其余6项前期工作已完成。
  交通
  交通部门全面落实省、地交通工作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1、公路养护:全区列养县乡公路39条1271.37公里,年平均好路率39.70%、综合值57.55,分别高出计划0.32%、0.22。主要养护线路358.54公里,年平均好路率55%、综合值63.21。完成标准化养路360公里,创建县级文明样板路170.1公里,创建文明道班11个。自力更生改造公路10公里、铺砂7公里,均为年计划的100%。2、公路工程建设:全年结转2000年以工代赈骨干工程13项,累计总投资3325.5万元,开工12项,累计完成工作量2509万元,占计划投资的75.45%,其中当年完成工作量889万元。完成2001年养路费工程7项,总投资45万元,为年计划的100%。3、民工建勤:全年拉备护砂103246立方米,为年计划102458立方米的100.77%:整修公路1271.37公里,修建乡通村农机路1181.9公里,打通不通汽车的行政村135个,均为年计划的100%。全年民工建勤折合工作量5118万元。4、站点建设:通渭公用型汽车站主体工程于11月28日完工,拟于2002年1月进行竣工验收,并投入营运。5、水运码头建设:在岷县堡子乡武旗渡口投资5万元,建成2座码头。6、规费征收:全年共计征收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养路费261.5万元,为年计划260万元的100.58%;征收公路运输管理费400万元,为年计划的100%;征收公路客运附加费295万元,为年计划的100%。7、公路普查:按省上要求于4月下旬对全区抽调普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按时向省局上报各项资料,圆满完成了公路普查任务。
  【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1、省属重点公路工程建设:配合省上完成了国道主干线天峰公路定西境内的建设、〓柳高速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及路面铺筑工程、兰临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2、区内主要公路工程建设:省道徐合路岷县过境段改建工程路基于10月底完工,铺设油路6公里;陇漳公路路基工程已完工。3、区内重点公路项目的争取获得重大进展。定郭公路改建工程,全长88公里,已经省计委批复,批复总投资2.55亿元,全线按二级公路技术标准修建;定陇二级公路改建工程,全长83公里,估算投资2亿元,国家计委安排补助资金3500万元。
  【农村公路建设】 认真开展民工建勤和“筑路月”活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年内实施的7条81.8公里通乡等级公路,截止11月底,已完成定西、通渭、渭源、岷县4条42.72公里,累计完成工作量933万元。
  【运输市场秩序整顿】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交通部等五部委《关于清理整顿客货运输秩序的意见》的通知和省上的实施意见,全区交通部门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强化源头管理,整顿规范了客运站经营行为。二是打击非法营运,净化了运输市场。全年共出动稽查人员5579人次,车辆1154车次,查出各种违章车辆2249辆,其中无证、无照非法经营的“黑车”328辆,取缔28辆。还对4户违法经营者做了停业整顿和罚款的处理。三是清理整顿客运班线,整顿了出租车市场。共清理客运班线688条,其中跨省14条,跨区284条,区内390条,对长期没有经营的52条区内班线和12条跨区班线予以注销,做到了基础台帐、车站报班记录、运管部门年度审验三对口。在出租车的清理整顿中,一是查出无证照的黑车132辆,补办营运证87辆,地区物价处重新审核了全区出租车收费标准。四是清理整顿了维修市场。对4户企业做了停业整顿的处理,对2户取消了二级维护资格降为三类企业:清理出无证经营、占道维修的非法经营企业105户,补办证39户,取缔32户。五是清理整顿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对全区现有的16户危货营运单位进行了资质审查,对全区46辆危货运输车重新进行检测,对危货驾驶员、操作员、押运员、管理员进行了上岗培训。
  【安全生产】 一是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提高了安全生产意识。年内,交通系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反三违月”活动及“安全生产周”活动,还对重大事故案例和严重违章现象进行了分析通报,在交通系统形成“人人关心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良好氛围。二是强化行业管理,大大降低了道路运输事故率。全区运输企业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起,死亡3人,受伤6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66.67%、62.5%、18.74%。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了公路养管和施工安全。四是加强监管,确保了水运安全。全区水上运输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
  邮政
  邮政部门以“增收节支”为主线,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团结拼搏,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全年完成业务收入2800.9万元,为年计划的100.03%,比上年增长8.46%;完成业务总量3330.3万元,为年计划的107.43%;完成支差一708.8万元,为年计划的100%,比上年下降43.74%: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43万元,比上年增长23.13%。其中业务收入、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外部环境发展】 争取地方政府支持,树立联合发展意识,全区邮政发展外部环境有新改善。一是地方党政对邮政事业更加重视。2001年,全区邮政部门围绕普遍服务和“亮点工程”,积极争取支持邮政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了减免破路费、工商管理费、电费等优惠政策,保证了“亮点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初步形成了“互利联手,共谋发展”的格局。2001年,在以前与保险、移动等部门达成业务合作协议的基础上,与电力、联通、工行、社会保险、渭水酒业等单位达到合作协议书。在户外灯箱广告、帐单类、代发养老金、代放号等领域开展合作,基本上做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同得。特别是与定西联通分公司达成全面合作协议后,代办联通业务发展较快。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代办业务,既盘活了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扩大了业务范围,提高了经营效益,又塑造了定西邮政新形象,增强了可持续发展能力。
  【特色业务】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业务,经营效益有新提高。特色业务培育初见成效,各项业务全面均衡发展。邮政部门提出要按照“三个顺应”原则,大力培育和发展邮储、包件、户外广告、邮政礼仪等四大特色业务。一年来特色业务培育初见成效。邮储业务,全年邮储余额净增13078万元,创历史新高。期末余额一年内连续突破4亿元、5亿元大关,到年底达到50299万元,市场占有率达到14.11%。依托药材等资源,定西、陇西、渭源局成立了包件公司,临洮、岷县、漳县局确定了专职包件营销人员,大力发展包件业务,2001年全区完成包件收入517.4万元,完成包件业务量26.9万件,分别比上年增长17.43%、37.95%,其中大宗包件业务量收入占到总额的80%以上。户外广告业务方面,一是树立机遇意识,抓了“亮点工程”建设,全区建成14条街道的邮政户外灯箱广告一条街,悬挂广告灯箱650多个,可增收110余万元。二是抓住县城、小城镇改造,全面开拓了路牌广告等广告业务市场,塑造了邮政广告的品牌。以集团性礼仪用户为重点,大力发展邮政礼仪业务。到年底,全区四大特色业务累计完成收入1770万元,占邮政业务总收入的63%,初显规模效益。在四大特色业务培育初见成效的同时,其它各项邮政业务也呈现出全面发展之势。第一,集邮、报刊等传统业务稳步发展,全年实现集邮收入361.7万元,其中邮品收入在集邮收入中比例达到40%以上。报刊业务树立了“公费、私费都要抓”的营销理念,在抓好报刊一次性大收订的同时,从激活报刊批零公司经营机制入手,拓展零售市场。在2002年报刊一次性大收订中,全区累计完成报刊流转额904.2万元,完成省局下达计划的103.8%,绝对较上年净增90.13万元。第二,企业金卡等邮递类新业务快速发展。全区邮政主动摒弃了“地方经济贫穷,新业务市场潜力不大”等错误观念,确保了新业务发展任务,落实了人员,因地制宜,开拓市场。2001年,全区邮递类、金融类、集邮类和其它业务收入分别占业务总收入的37.3%、43.4%、12.9%、6.4%,业务结构更趋合理。
  【企业改革】 优化资源配置,转变运行机制,企业改革工作有新突破。一是三项制度改革继续向深层次推进。在人事制度方面,全区邮政部门对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普遍实行了竞争上岗。在用人制度上,继续鼓励年龄较大、素质较差的职工内退,积极减员增效。2001年全区邮政部门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幅高于业务收入增幅14.67个百分点。在社会上招聘了部分企业急需人才,较好的解决了人力资源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分配制度上,除继续执行全员风险抵押金和计件工资制度外,各局普遍加大了“活工资”的考核力度,更好的体现了劳动报酬与劳动付出的关系。二是实现了地、县财务核算一体化。2001年起全区邮政部门实行了地、县财务核算一体化,实行了收支两条线管理考核办法。在运营资金日趋紧张、支差补助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地区局集中资金确保了工资等刚性支出,并集中资金用于市场有需求、企业有能力、经营有效益的邮储等重点业务发展和“亮点工程”建设,规范并压缩了管理费、业务费、代办费等可变费用,使全区成本费用下降12.02个百分点,对全区邮政经营、管理、改革、建设等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其它工作】 其它方面,一是狠抓了财务、基础、行业、服务四大管理,使管理工作有了新进展。二是综合通信能力有新提高。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626万元,全区最大的支局一陇西文峰支局综合楼建成并完成了内部装修和初验。全区新增“绿卡”网点8处,并建成了地区局“绿卡”中心机房,完成了各“绿卡”网点与兰州机房的切换:新增电子汇兑网点9处;新增邮运车辆3辆,牵引车1辆;定西局投递作业实现了微机管理。全区新增单体式信报箱6140个。三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推行局务公开,签订集体合同,加强民主管理。开展多层次劳动竞赛活动。加强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企业精神文明建设逐步深入。
  电信
  电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了“西部大开发”的有关措施,进一步加快了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通信服务功能,提高了通信服务水平,为促进定西地区经济发展、推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做出了新的贡献。
  【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定西电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经过不懈努力,于年内圆满地完成了年初局党委制定的2001年目标任务。即:一是继续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乡乡通光缆、村村通电话”为目标,加快发展农村电话,到年底全区乡镇通光缆比重达到70%、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到60%。二是加快数据通信网建设,搞好网络扩容优化,建成定西、陇西城区宽带数据网,为“政府上网”、“企业上网”提供优良的硬件设施。三是加快发展电话、数据通信业务,不断提高电信业务的普及率,加快信息化进程。
  【通信能力不断增强】 2001年,全区电信共投资3731万元对通信网络进行升级改造,新建了一批通信工程项目。对途经定西的省内骨干传输网二环、三环采用DWDM技术进行了扩容,容量达到10×2.5G。对市、农话电话交换机进行了扩容,全年新增市话交换机15192门,新增农话交换机9856门。优化了无线市话网络,加快了农村电话光缆建设,新增光缆总长度112公里,本地网中继光缆总长度达到1487公里。全区通光缆的乡镇数达到122个,占72.62%。当年仅用于农村通信建设的投资达2036万元,占整个通信投资的54.56%。全年共新建农村无线接入基站3个,基站总数达到20个,解决了235个行政村不通电话的问题,使全区通电话的行政村达到1311个,占总数的64.26%。在本地电话网的技术改造上,对HJD04交换机进行了版本升级,实现了本地网交换机集中监控。实现本地网集中计费。建设了1000号客户服务系统,实现了特服号由单一分散到统一综合,各县均建设了“IC卡公用电话街”,校园、病房、店铺、社区均安装了201电话,为适应城市规模扩大的需要,缓解市话通信线路建设的压力,在定西城区新建了西关、火车站两个模块局各3500门。宽带数据通信方面也加大了建设力度,对原有数据通信网进行了扩容改造和网络优化,目前全区电信因特网出口带宽增加到155M。定西和陇西城区的光缆骨干网已建成,各可提供48个ADSL用户接口和8个1OM/100M的LAN接口,为将来加载多种宽带业务创造了条件。配合行署及各县政府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建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因特网站点,完成了定西教育学院至兰大远程教育联网工程,还帮助有关部门开发了电子商务、电子报税、远程医疗、电子汇兑、异地存取款、ATM柜员机、OA办公自动化及网上购物等网上应用项目。“企业上网”工程进展比较快,全区已有16家企业在互联网上申请域名、建立永久性网站,实现了网上交易。
  【服务手段】 全区电信致力于提高电话普及率,组织人员加快电话放号速度。到年底,已完成电话放号2.7万户,城乡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5万户,首次超过10万户大关。电话主线普及率达到3.5线/百人。集语音、数据、图像通信于一身的数据通信网在定西地区初具规模,并得到广泛应用。因特网业务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加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手段,全区因特网上网用户总数达到3000多户,网民达到6500多人。定西电信还较好地履行了普遍服务、抢险救灾、应急通信等义务,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提供了重要通信保障。岷县马坞等乡特大暴洪灾害发生后,全区电信立即投身到抢险救灾中去,在通信设施破坏严重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组织抢通了指挥救灾通信。为恢复灾区通信,筹集60多万元用于通信建设。
  外贸
  外经、外资、外贸工作坚持“三外”工作一起抓,并进行了配套的企业改革,在外贸方面,将出口供货指标分解到各县和有关出口供货企业,并将这项指标列入了行署与各县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加强考核管理。全区实现出口供货总值11329万元,占计划的108.41%;出口创汇391.6万美元,其中地区外贸总公司出口创汇10万美元。外经外资方面,又有新执行和启动的项目,其中新增两家合资企业。
  【外贸企业改革】 外贸定西、陇西和临洮三片7个公司有在职职工175人,离退休及抚养人员40人。由于体制、资金、历史包袱等原因,各公司整体效益差,不能继续开展经营。总公司以地委、行署《关于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产权多元化、劳动力市场化、企业自主化为目标,进行了产权转让,置换国有净资产,置换土地使用权,置换职工身份,解除企业对政府、职工对企业的依附关系的“三转换一保障”的企业改革。定西片剥离部分闲置资产和场地,置换土地使用权,转让资金全部用于转换职工身份。由于资金到位比较及时,改革工作进行得顺利而且较快,转换费已发到职工手中,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上缴完毕。临洮公司进行资产评估后,通过竞买,由原公司法定代表人买断,资金一次到位,转换安置了职工,部分职工利用置换费又要入股经营,成为新组建公司的股东,改制完成后,已正常运转经营,目前效益不错。陇西片将整体资产向社会公开出售,通过经营考核和竞买、给一直经营业绩较好的私营企业出售了,全员置换了职工身份,由新企业重新聘用员工,双向选择劳动用工等,部分职工又在该企业就业了。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均办理妥当,解除了后顾之忧。至此,全系统164名职工和40名离退休人员及抚养人员均安置和办理好社会统筹手续,共发放置换费160万元,上缴养老保险金、管理费、医疗费等137万元。整个企业改革工作进展顺利,效果十分明显。
  【债权债务清理】 在此次企业改革中,总公司统一承担解决债权债务,利用行署的优惠政策,与各有关部门处理好工作关系,赢得国资、土地、银行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土地转让费全部返还,让利职工,清偿部分债务。经过和银行充分协调,将部分库存商品处理用作偿还贷款,不足部分也得到很好的解决。一些债权也在置换职工身份过程中,清理出来得到解决。售房部分产权资金基本收回。整个债权债务解决得很好。
  【利用外资和受援情况】利用外资和接受多双边援助是外贸的一项主要工作。在外资企业方面,全区外商投资企业新增两家,一家是甘肃众星锌业有限公司,投资384万美元,主要加工生产销售锌锭及其产品,规模为5万吨,目前正在建设并投产。另一家是甘肃多顺纸业有限公司,投资360万元人民币,收购通渭盘纸厂资产进行改造生产,正在办理之中。外经工作方面。本年全区执行的联合国多边组织和友好国家援助项目金额140万美元。一是抓好执行项目的管理协调服务,接待了外援机构的考察评估工作。如加拿大基金项目监督协调员对定西地区定西、漳县、渭县、临洮四县五个已执行加援项目进行了现场考察,走访受援机构和群众,财务检查等形式的效益评估;联合国人口基金派出项目官员和小额信贷专家对正在执行的通渭妇女参与发展项目进行了评估考察。从反馈的情况看,外方对定西地区项目执行的情况比较满意。二是抓好新申请项目的争取落实工作。当年已落实的外援项目有两个: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援助定西县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去年执行结束后,新续项目经过争取有了结果,有关协议已签订,进入实施阶段;年初申请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的渭源县“贫困地区儿童规划与发展项目”已经落实,受援30万美元;外方将提供项目车辆、办公设备、培训费及小额信贷等,并已召开了项目启动会。三是十一月份在西北师大启动实施的项目有欧盟援助贫困地区农村教育项目,全区7县列入项目实施县,预计援助300万美元。在招商引资方面,总公司根据行署的安排,参加了兰洽会、厦交会、西交会和首届西部药材交易会,广泛宣传定西地区的特色产品和资源。
  经协
  在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定西地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全面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开放带动战略,坚持“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市场运作、全面推进”的原则,努力扩大对外开放的新领域,积极探索招商引资的新形势,有效提高了招商引资的成功率。由地委、行署领导带队,先后组团参加了“西交会”、“天交会”、“兰洽会”、“厦洽会”、“西北药交会”、“全国乡企会”、“湛江农博会”、“香港首届医药保健博览会”等商品交易洽谈会,还组织了赴广东、深圳、香港的经贸考察和招商活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市场,扩大了招商引资合作的范围和领域,取得了比上一年更好的成效。截止12月底,全区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83项,合同、协议资金369943万元,其中引进资金214777万元;已到位资金52454万元;购销贸易金额31890万元,主要做了如下方面的工作:
  【对外开放新格局】加强领导,上下形成整体推动的合力。地委、行署、各县委、县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研究部署,推动上下左右协调行动。年内凡有外地招商机会或省上安排的各类活动,都由领导亲自带队组团参加。这样既带动了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又使招商引资工作由被动开始变为主动,由政府的组织行为开始变为企业的自觉行为。全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
  【招商引资目标管理】狠抓落实,建立和完善招商引资目标管理责任制。行署领导与各县政府正式签订了全年招商引资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了奖励兑现。这在总体上加强和推动了全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全区七个县已和沿海经济发达的市、县(区)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22个;引进入才102名;引进技术28项;培训人才317人。共有261户企业参加了全国各地的招商贸易洽谈会,贸易金额达到31890万元。
  【优化环境,明确重点】1、组织全区外来投资业主座谈会。三月份,顺利组织召开了全区30户外来投资企业业主座谈会。在行署分管领导的参与主持下,召集有关部门具体研究解决了营运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主要有城建土地使用、买卖价格不稳定、多变的问题:电力供应不及时,电价过高、损耗过大的问题;税务方面减免税收不落实、留地方部分返还不及时的问题:电信方面开发区通讯线路少、通讯不便利的问题;环保、交通方面下水道不通、市容杂乱及交警执法不严明的问题;体改和企业转制方面产权不清、责权利不明的问题;用人经协方面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及劳动者素质低的问题,还有在落实投资优惠政策方面不配套、缺乏连续性及地、县政策相抵触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有效地改善了投资环境,完善了服务设施,保障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也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2、改进方式,明确招商引资的重点和领域。通过认真分析总结参加节会和招商引资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推介项目招商、围绕资源招商、树立品牌招商、优化环境招商、强化责任招商”的工作思路。使招商引资工作在推介项目招商上,紧紧围绕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精选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产品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项目,组织进行了高层次、多角度的专家评审论证,保证了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和成功率。在围绕资源招商方面,按照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的要求,重点围绕洋芋、药材、畜牧、食用菌、花卉等产业的开发招商引资。在树立品牌招商方面,瞄准市场定位、立足定西地区优势资源和名优产品,下决心强化科技开发和投入的力度,聚集优势生产要素,培育促成市场知名品牌。目前定西、岷县、渭源、通渭、陇西、临洮分别被命名为中国洋芋、当归、党参、甘草、黄芪、花卉之乡,并有“渭水”牌白酒、“宇泉”牌精粉皮、“飞天”牌粉丝、“玉良”牌中药材等11种产品被第九届兰洽会组委会授予消费者“最受欢迎产品”称号。
  【经济协作信息交流】 强化宣传,扩大项目的推介和经济协作信息的交流。定西拥有丰富的资源,但由于对外宣传不够,外界知之甚少。为此经协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努力向外推介自已,宣传自已。先后编辑印刷了中英文对照的《丝绸古道上的重镇——定西》和《中国药乡——甘肃·定西》及《工业》、《农林水牧》、《能源交通》、《定西商贸》四大方面的项目册共计2.5万多册,利用各种节会或联络渠道发往全国各地,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甘肃日报》、《西部商报》等重要新闻媒体宣传介绍定西丰富的优势资源。“兰洽会”期间,组织地区电视台、定西日报社对全区103户外来投资企业中产业突出、引资效益好的重点企业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并对参会情况进行了全天候、多方位的跟踪报道,大范围、大视角宣传了定西地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新成就、新做法、新形象。在“厦洽会”和广东、深圳、香港招商活动中,还组织召开了定西地区招商引资及项目推介新闻发布会;在“药交会”期间,大力筹办了“千年药乡——定西”展馆,举办了定西地区中医药发展论坛,突出介绍了定西中药材资源及开发前景。通过在东南沿海节会上设立展示、展销“窗口”及扩大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查流,目前,国内外客商的信息咨询接连不断,投资商机与日俱增,已呈现出良好的对外开放发展势头。
  粮食
  粮食系统在粮食企业改革、粮油市场整顿、清仓查库、敞开收购、压库促销以及常规业务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截止12月底,全区粮食系统共购进各类粮食29366万斤,占行署下达全年任务15000万斤的195.8%,较上年同期增加52.7%;其中收购定购粮3055万斤,占省上任务5200万斤的58.8%,较上年同期增加33.1%,共调销各类粮食29947万斤,占行署下达全年任务15000万斤的199.6%,较上年同期增加94.2%;综合粮油库存为45153万斤,较上年同期减少5823万斤,下降了11.4%;收储和附营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190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6.6%;上交税金64万元。
  【落实“三项政策”】 一是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继续严格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截止12月底,收购保护价粮17143万斤,同比增加96%,较好地保护了农民利益。二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认真贯彻落实顺价销售的有关政策,全年共顺价调销各类粮食29694万斤,同比增加14462万斤,增幅为94.9%。三是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落实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政策,严格管理和使用收购资金,杜绝了挤占挪用,使新增贷款与新增粮油价值比、粮油货款回笼率、归行率均达到了100%。
  【推进企业改革】 全区各级粮食部门在收储业务与附营业务彻底分开的基础上,把推进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作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好粮食工作的主要任务来抓。年内,全区有13户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的改革任务,转入运作阶段。有36户企业完成了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界定、劳资关系清理、改革方案制定等前期准备工作。
  【整顿粮油市场】 粮食主管部门对无证照、偷逃税款、以次充好等违法经营者进行了专项清理整顿。共补办营业执照157户,补办税务登记证203户,补办收购资格证126户,补办批发准入证31户,补收税款20752元,查处违法经营粮食案件52起,没收粮食20829斤,罚款12371元。并结合粮油质量专项检查和整治工作,对个别经营户欺行霸市、以次充好、短斤少两的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通过清理整顿,全区国有粮食企业的销量明显回升,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0个百分点,达到53%;征收粮油经营税款比2000年整顿前增长49.6%。
  【开展压库促销】 全区国有粮食企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经营方法,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继续发扬“三苦四千”的行业精神,提倡“五楼六楼不嫌高,五斤十斤不嫌少”的工作作风,使粮食销售工作出现了很大起色,销量大幅上升,库存有所下降。截止12月底,共供应军粮331万斤,同比增加71.5%。农村供应工作针对2000年夏粮减产、2001年春夏之交旱情较重的实际,安排2230万斤特种储备粮用于农村救灾,加上贸易粮供应,共农销粮食12844万斤,较好地安排了12万“三缺户”、59万需救助人口的生活,为稳定社会、支持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清查粮食库存】 全区各级粮食部门按照国务院和省地的统一安排部署,从3月开始,先后利用两个月时间,按照“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的原则,对全区110户购销企业的所有储粮进行了盘库见底,全面清查。通过核对统计报表、统计帐、保管帐、会计帐、测算库存实物,查清了库存数量。通过对陈化粮取样签定,摸清了库存质量。清查结果表明,截止2001年3月底,全区粮食系统综合库存为44282万斤,与统计帐面数量相符,全部储粮保管良好。
  【常规业务】 一是抓收购调入,支持结构调整。二是抓科学保粮,保证了储粮安全。三是抓财务管理,增加了销售收入。四是抓补助供应,支持了生态建设。
  供销
  供销工作认真贯彻行署分管领导对供销社工作的“六条”批示意见,狠抓以“三置换一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进一步明确供销社改革与发展的“突破口”和“突围”的方向路子,极大地激发了广大职工在困难中奋斗,在困境中拼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总的形势是:销售上升,费用下降,周转加快,实现当年扭亏为盈。
  【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商品总购进:全年实际完成34368万元,同比下降6.5%。其中:农副产品购进实现2276万元。2.商品总销售:实际完成40904万元,同比增长4.8%。其中: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实现27416万元,同比增长13.4%。3.费用支出:实际支出1864.9万元,同比减少13.7%。4.流动资金周转:周转一次124天,同比加快19天。5.上缴税金:实际210.6万元,同比略有下降。6.盈亏情况:亏损21.2万元,同比减亏157.1万元,减亏幅度为88.2%。剔除历史挂帐包袱支付的利息,汇总盈利121.3万元。
  【体制创新】 1、加大工作力度,继续理顺供销社体制。一是由过去的领导班子任命制变为社员代表大会选举制,由单纯的主任负责制变为理事会、监事会两权制衡、协调运转的法人治理结构,恢复了供销社的本来面目。新体制下选举产生的各县联社精干、高效、务实,逐步恢复了供销社的生机与活力,企业的机制创新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二是按照经济区域基层供销社建制,办大社、办有实力的社,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2、以产权制度和劳动制度改革为重点,实施“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实现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的全面创新。一是加大企业改革力度,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达到产权民营化、投资多元化、劳动市场化、企业自主化的改革目标,有效解决企业依赖政府、职工依赖企业的弊端。进一步完成了公司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了企业的民营化、集团化、规模化。二是在做好企业改制的同时,加大力度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地区社把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作为一项稳定职工、稳定企业、稳定社会的大事来抓,常抓不懈,加大了参保力度。止12月底,已有80户企业,2010名在职职工,814名离退休工人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分别占企业总数、职工总数、离退休人员总数的80%、66%、94%,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
  【经营结构调整】 参与和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经营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地区社围绕全区“四大支柱产业,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供销社调整经营结构的突破口和重要措施来抓。一是地区社于3月25日组织全区供销社负责人近百人前往陇西县菜子镇板羊村实地参观发展订单农业的做法。虽然规模小,但发展势头很好,也是供销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有益尝试。二是打破传统经营格局,围绕主导产业,积极组建专业合作社,以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社,为供销社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
  【市场经济秩序整顿】 发挥农资商品经营主渠道作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农资商品经营是供销社的主营业务,也是为“三农”服务的大宗商品。一年来,全区共销售各类化肥44.0万标吨,农药136吨,农膜371吨,农资销售额27416万元,占到全区销售总额67%。一是各县联社通过体制改革,强化了班子,加强了管理,活化了经营,特别是农资企业起死回生,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二是全区供销系统对农资商品市场进行了认真清理整顿,已初见成效。全区共出动122人(次),71车(次),配合工商、质检等部门进行了宣传,印发各类宣传材料19260份,营造了打假护农的舆论氛围。年内,全区共查出变质失效磷肥10吨,过期失效农药8种4210公斤(全部已作处理),清理取缔非法经营门店38个,农资市场混乱的现象明显得到好转。临洮县生资公司实行销售承诺服务,“假一赔十”,取信于民,使老百姓用上放心肥。
  【市场建设】 利用供销社大院建市场,引市入社,以市兴社,以市救社,已成为广大供销系统全体职工的共识。各县供销社抓住旧城改造和农村小城镇建设这一契机,大力盘活现有资产,兴建各种类型的交易市场,扩大市场流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在岷县商贸城,定西县大什字市场,陇西首阳、菜子、福星供销社市场,通渭陇阳供销社市场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供销社市场先后竣工投入使用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市场建设力度,采取招商引资、职工集资、吸纳社会资金等办法,大力兴建各类巾场,定西、通渭县供销社学习岷县兴办市场经验后,力度大,进度快,成效显。定西县年内兴建农副公司市场、峥口、内官、香泉、西巩、团结、葛家岔、李家堡供销社市场等8处市场,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726万元。通渭县市场建设总投资950万元,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打开了市场建设的新局面,为供销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农村经济
  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突出优势资源和支柱产业开发,加强农业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势态。
  【农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8%;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6元,比上年增加98元,增长7.73%。农村贫困面由上年的8.5%(含返贫户)下降到8%,下降了0.5个百分点,基本稳步解决温饱的人口达到138万,占全区农业人口的51.5%。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 全区共播种各类农作物798.9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68.35万亩,经济作物177.9万亩,其它作物52.68万亩。夏粮产量达到24.07万吨,比上年增长24.07%;秋粮产量达到61.19万吨,比上年增长20.05%;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85.26万吨,比上年增产14.89万吨,增长21.16%,成为历史上第二个粮食总产量突破85万吨的年份:粮食单产达到150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
  【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增】 全区牛、羊、猪、家禽的存栏分别达到23.73万头、82.15万只、90.15万头和421.42万只,出栏肉牛、肉羊、肉猪和家禽分别达到5.01万头、35.56万只、86.57万头和324.23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8.06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7.75亿元,畜禽饲养量稳中有增,出栏率和商品率稳步上升。
  【乡镇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由于全区各级党委、政府继续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巩固扶贫成果、振兴农村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使乡镇企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区共有乡镇企业数达7091个,从业人员达到12.07万人,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48.97亿元,比上年增长19.91%,完成增加值10.15亿元,比上年增长22.88%,实现营业收入37.9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5%,实交税金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同时,全区输出劳务53.2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8亿元。
  【农业基础建设稳步推进】 各县把搞水利、修梯田、打水窖、退耕还林(草)、治理小流域作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的根本性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区开工建设各类水利工程92项,完工88项,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建成集雨节灌水窖4.69万眼,发展补灌面积13.54万亩,均完成了计划任务;新修梯田23.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78.7%,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197.8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119%,实现梯田化乡11个,累计达到24个;完成造林11.25万亩,占计划11.2万亩的100.5%,其中退耕还林草5万亩,配套荒山造林6.25万亩,分别占计划的100%和100.8%。
  1、进一步加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时调整战略部署和工作思路,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靠实了工作责任。年初,地与县、县与乡两级均签订了当年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责任书,并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地委、行署又制定了《关于做好2001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意见》和《定西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意见》两个重要文件,从政策、措施上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保证。2、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订单农业取得了重大突破。全区夏秋比由上年的43:57调整到36:64,粮经比由75:25调整到74:26,洋芋、药材、蔬菜、花卉等产业的种植面积达到425万亩,占全区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2%,其中洋芋、药材两大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397万亩,较上年增长18%。与此同时,行署与各县政府签订了发展100万亩订单农业的责任书。各县发展订单农业106万亩,订单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3%。订单作物由大宗的洋芋、中药材拓展到优质蔬菜、花卉、玉米、食用菌等10多个作物品种。3、大力培育支柱产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当年,全区洋芋、药材、畜牧、果菜四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38亿元,比上年增加3亿元,花卉、食用菌两个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3亿元,全区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人均获收入998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366元的73%。在全区农业产业化发展上,一是生产基础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四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力度进一步加大。4、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与生产的有效结合。一是抓了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全区农口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推行了政事分离、领导聘任、员工竞争上岗、分配绩效挂钩制度。二是抓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完成建设规模7082亩,落实到位资金1.86亿元,建成高效日光温室1139座,年内实现产值8471万元。定西西川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被科技部确定为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也是首批确定的全国21个园区之一。5、小城镇建设进展顺利,小康示范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区10个试点小城镇的规划修编已基本完成,其他小城镇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也在陆续展开。全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投资2500万元,其中10个试点小城镇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在小康示范村建设方面,全区共有统一规划、集中修建的小康示范点31处,可安置农户3484户,已建设成形的点有23处,进住农户2090户。经地区验收,全区17个示范村的各项小康指标均基本达到标准。
  扶贫
  全区扶贫开发抓好解决个体贫困和区域贫困两个重点层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区共完成梯田30.36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1.2%,其中贫困片带机修梯田13.07万亩;完成集雨节灌水窖4.69万眼,占计划任务的100.4%,新发展补灌面积13.54万亩;完成地膜温饱工程77.5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新开工小水及人饮工程23项,新增水地2.55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0%;完成洋芋种植287.58万亩,贫困户人均达到1亩以上;完成药材种植110.98万亩,适宜区贫困户户均达到2亩左右;完成果菜种植26.86万亩;完成养殖业304.92万个(羊单位),贫困户户均畜禽养殖达到4.4个(羊单位):完成科技培训18.53万人(次),其中培训贫困乡村干部0.44万人(次);完成劳务输出51.25万人,其中贫困户户均达到1人;完成移民3980人;全区当年基本解决温饱的绝对贫困人口达到6000人,解决温饱返贫人口达到0.99万人,贫困面下降了0.5个百分点;据测算贫困户人均增加纯收入65元。
  【调整扶贫计划】地县扶贫部门按照地委、行署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牢牢把握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研究探索适合区情的新阶段扶贫开发路子,调整完善扶贫开发计划,启动推广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开发新方式,在积极主动地争取全区7个县进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同时,及时对全区重点乡村、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摸底和分析界定,初步确定上报重点乡115个,占农村乡镇的69.28%,重点村1198个,占总村数的58.67%,需扶贫的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90.21万人,占农业人口的34.38%,其中:人均纯收入625元以下贫困人口15.27万人,625—865元的低收入人口74.94万人。
  【争取项目,落实资金】 为了确保年内全区扶贫专项资金投入量不减少,并且使重点建设项目得到有效扶持,全区确定了1亿多元的专项资金项目库,由行署主管领导亲自带领,先后多次到省上有关部门进行专题汇报和衔接争取,扶贫开发资金投入总量保持了平稳水平。一是全区共下达专项资金计划6437.4万元,其中“三西”专项资金3462.6万元,财政扶贫资金2974.8万元。二是积极争取和安排扶贫信贷项目资金14437万元,其中省列项目安排2680万元,地县项目安排11757万元。
  【示范项目建设】 一年来,全区共实施整村推进、参与式扶贫、“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与扶贫开发相结合示范等示范项目19个,配套落实资金2172万元,其中,三西、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780万元,信贷扶贫资金392万元,示范区乡村和群众自筹590万元。
  【基础建设和产业开发】 一是继续强化了基础和生态项目建设。二是继续加大贫困片带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发挥了主导产业扶贫的带动辐射作用。三是强化扶贫示范培训和对外宣传,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园区的扶贫示范带动作用。2001年仅西川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先后接待全省县、乡、村干部扶贫专业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达700多人(次),使西川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成为全省扶贫培训示范基地之一。
  【西部扶贫世行贷款项目】 世行贷款项目实施三年来进展顺利,世行贷款额度为200万美元,渭源县实施项目的前期工作已基本完成,项目实施规划已上报省办待批。
  【帮村扶贫工作】 面对新世纪扶贫开发工作重心的转移,进一步完善了帮村扶贫工作制度,使全区帮扶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年内,中央、天津、省、地、县517个部门的1523名帮扶队员下乡到村,入户帮办实事,单位及个人捐款捐物折合达1500多万元。同时,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五年帮扶规划。
  农业
  农业工作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和市场农业运行机制,各项措施全面落实,全区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开创“十五”农业工作新局面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工作基础。
  【科技抗旱增收】 全区完成地膜覆盖165.19万亩,膜侧沟播19.32万亩,间、套、带及复种等新型栽培模式应用面积比上年增加5万亩;完成冬春小麦统供、精选面积为82万亩、160.79万亩,统供率、精选率分别达51%和100%,玉米精选量、统供量、包衣量均达102.5万公斤,精选、统供、包衣面积均为41万亩,“三率”均达100%:完成药剂拌种200.09万亩,马铃薯晚疫病防治97.89万亩;日光温室累计面积12314.5亩,其中年内新增2402.5亩。同时,全区结合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和“素质工程”,充分利用农广校等农业教育基地,大力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全区有2033名(其中今年新招753人,毕业278人)农村青年和基层干部参加农广校学历教育。各项科技兴农措施的落实,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区共播种各类农作物798.9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568.35万亩,经济作物177.9万亩,其它作物52.68万亩。在粮食作物中,小麦160.79万亩,玉米44.47万亩:在经济作物中,油料64.54万亩;其它作物中蔬菜25.38万亩。据统计,全区夏粮产量可达到24.07万吨,比上年增长24.07%;秋粮产量可达61.19万吨,比上年增长20.05%:全年粮食产量可达到85.26万吨,比上年增长21.16%,成为第二个粮食总产量突破85万吨的年份,粮食单产达150公斤,创历史最高。
  【结构调整和订单农业】 一是洋芋、药材、蔬菜、食用菌、百合等主导、特色产业基地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区洋芋种植面积达287万亩,较上年净增64万亩,建设优质专用脱毒马铃薯种薯基地12.41万亩;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10万亩,比上年增加26万亩,主栽品种已达40多个,品种布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蔬菜种植面积达25万亩,其中全区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达到17.12万亩:发展食用菌1000万棒,品种类型由普通型向珍稀高档型拓展;洋芋、药材、蔬菜高效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53%,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区夏秋比由上年的43:57调整到36:64,粮经比由75:25调整到74:26(含蔬菜)。二是全区通过政府承诺、龙头企业签单、协会牵线、农技部门反租倒包集约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订单农业103.84万亩,订单农业面积占全区农作物总面积的13.48%。三是建设农业标准体系,实施名牌战略,全区已完成了专用型马铃薯微型种薯分级标准的制定和省颁标准的论证审定:完成了优质“岷归”生产技术、产品质量以及环境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的可研论证;“清吉”牌洋芋已被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组委会已审定批准定西县为“中国马铃薯之乡”、陇西县为“中国黄芪之乡”、临洮县为“中国花卉之乡”、岷县为“中国当归之乡”、渭源为“中国党参之乡”、“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
  【农业科技示范园(点)建设】 目前,全区共兴办各类农业科技示范点448个,示范面积37.16万亩。其中,农业部门直接抓点152个,示范面积为16.4万亩。示范点共引进各类新技术、新成果91项,面积7.23万亩,实施新品种示范5.35万亩。全区确定的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已完成建设规模7082.3亩,落实到位资金1.86亿元,建成高效日光温室1139座,入园经营户已达241个,其中个体私营老板144个。园内先后引进、转化、应用各类农业高新技术86项,各种名优特新品种203个,已实现产值8471万元。定西旱作生态型农业科技园区已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建设的21个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园区已成为全区拉动市场高效农业和推动集约持续农业健康发展的科技先导和产业“龙头”。
  【农民负担】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了一把手负总责制度。把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作为考核和任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县、乡两级干部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严肃查处涉农违法违纪案件。全区共受理查处群众来信来访涉农案件62起,查结59起,处理党政干部12人。三是加大对“三项”重点问题的专项治理力度。对全区7县70所中小学收费情况进行了检查督查并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四是全力抓了临洮县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针对上年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对试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2001年,全区农民应承担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共计1750.4万元,其中农业税1458.7万元,农业税附加291.7万元。与2000年相比农业税及农业税附加总额减少了41.77万元,其中农业税减少34.8万元,农业税附加减少6.97万元。农业税收及附加人均41元,较改革前的1999年减少24元。在抓减负工作的同时,全力抓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2001年,全区2041个村全部实行了村务公开制度,其中规范化公开的村达1773个,占85%。对全区7县、128乡、592村的财务进行了清理,共清理资金4610万元。对全区所有乡(镇)和三分之一村的财务定期进行全面审计,审计金额达3837.77万元。继续开展了乡、村两级不良债务的清理,全区共清理不良债务3602万元,化解乡、村两极不良债务959万元。
  【农资市场净化和规范】 全区农业部门会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畜牧、农机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开展了以“打假护农保春耕”为主题的农资市场专项检查和执法宣传活动。在具体实施中采取了“四个结合”和“四查四打”的方法,即地县结合、跟踪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独立检查与联合检查相结合、检查整顿与查办案件相结合;查经营资格打击非法经营、查包装重量打击短斤少两、查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查进货渠道打击制假窝点。全区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719人(次),出动检查车辆216台(次),检查农资生产和经营户1107户,端掉制假售假窝点3处。共查处农资生产销售违法违章案件135件,其中:立案查处89件,罚没金额3.96万元,案件标值90.75万元。
  林业
  林业工作以退耕还林(草)为中心内容,加强护林防火工作,努力提高林业产业化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总结经验,狠抓措施落实,全年共计完成造林种草112508亩,占任务112000亩的100.5%,其中退耕还林(草)50029亩(还林40015亩,还草10014亩,)占计划的100.1%,荒山造林62479亩,占计划的100.8%,全面完成了当年退耕还林草试点任务。
  【群众造林积极】 进一步靠实责任,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和行政、技术双轨承包责任制,各县党政领导对退耕还林(草)实行包片负责,带头整地造林,有力地促进了这项工作的开展。通过宣传发动,乡村干部及广大农民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大有提高,私有林业发展迅速,据统计,全区2001年私有林业个体承包大户已发展到2968户,从业人员9170人,经营面积13.9万亩,产值达到1.41亿元,分别比上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严把造林种草质量关】 地区出台了《退耕还林还草种苗生产供应办法》(试行),在退耕还林树种上,全部选用本地自产的沙棘、山杏、云杉等乡土树种,实行严格的苗木调运交接制度,在草种选择上,以紫花苜蓿为主,还引进了红三叶、金皇后首蓿等优良牧草品种,并实行严格的检疫检验制度。
  【规划布局日趋合理】 在退耕还林(草)地块安排上,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全区当年退耕还林(草)试点涉及58个乡镇216个村,11631户,52485人。在总体布局上,突出了地域特点,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符合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规划布局有较高的科学性。
  【引进推广新技术】 加大退耕还林(草)试点的科技含量。着眼于抗旱减灾,地区多方筹集资金,购买下达各县抗旱保水剂84.3吨,包衣剂20吨,从林业处、畜牧处抽调14名技术人员深入退耕还林(草)第一线协助县上抓工作。各县在造林种草中普遍采用了种子包衣、保水剂蘸根、铺膜套袋以及膜侧沟播种草等新技术,科技推广力度比往年明显加大。
  【森林管护工作】 一是抓了护林护火的宣传。全区共召开各种宣传会议百余场(次),出动宣传车500辆(次),广播、电视宣传530次,张贴标语5万条,悬挂横幅80幅,印发宣传资料1.28万份,受教育群众达80万人次,使“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的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二是结合“天然林保护行动”等专项治理活动的开展,狠抓了各类案件的查处。一年来,全区林业公安机关、林政稽查管理部门、木材检查站紧密配合,共查处各类森林案件247起,行政处罚23人(次),罚款21328元,起到了打击违法犯罪,教育广大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三是狠抓了以火源管理为中心的森林防火工作,保持了连续11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加强,检疫各类苗木5486万株,种子34.25万公斤,产地检疫率和调运检疫率均达到100%。同时,按照“边退耕、边发证”的原则,核发新版林权证21067份,保障了退耕还林(草)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在种苗建设、花卉生产、森林旅游等方面比上年有了较大的发展。种苗建设上,全年共计完成新育苗8726亩,占全年任务7000亩的124.7%,其中新建日光温室71个,育苗45亩,种植侧柏、落叶松、银杏等各类苗木378万株,缩短了育苗周期,提高了苗木质最。花卉的生产经营工作上,全区种植面积由上年的6091亩上升到当年的9752亩,实现产值1.05亿元;十月上旬在广东顺德举办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以临洮大丽花为主的临洮花卉品种及产品再获殊荣,一举夺得19个奖项,其中金奖1项,银奖6项,铜奖7项,优秀奖5项,在扩大规模的同时也提高了质量,树立了品牌形象。以贵清山、渭河源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龙头的森林旅游工作,保持了客源的稳定增长,年内接待旅客达32.3万人次,门票收入59.33万元,综合经济效益达到782万元。
  水利
  水利工作进一步调整思路,突出重点,切实加大小型水利、集雨节灌、节水灌溉、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和城乡水务改革步伐,全力推进抗旱减灾、水资源供给、水环境与生态保障体系建设,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重点工程建设】 重点续建基本建设工程本年完成投资3023万元,移动土石方102.4万立方米,浇筑砼10.3万立方米,基本实现了年度计划目标。通渭锦屏水库改扩建、岷县学中水渠等工程全面竣工并通过省地验收,正式移交管理单位并投入运行。渭源峡口水库、陇西渭北电灌、临洮格致坪电灌基本完成,投入试运行,开始发挥效益。临洮八里铺、洮丰洮河护岸、陇西李家坪渭河北护岸、岷县西川渠、漳县南渠等工程基本完成了年度建设任务。与此同时,组织开工小型水利工程92项,完工88项,包括在建基建工程,全区新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55万亩,占计划的100%。恢复灌溉面积0.3万亩。1、灌溉任务超额完成。全年完成春灌17.95万亩,占计划16.5万亩的109%;夏灌59.16万亩,占计划57.5万亩的103%;秋灌17.14万亩,占计划16.5万亩的104%;冬灌57.05万亩,占计划57万亩的100.09%。全年完成实灌溉面积74.77万亩,占计划73万亩的102.4%。2、节水灌溉成效显著。完成老灌区干支渠衬砌27公里,实施田间配套1.56万亩,完成各类节水面积5万亩,占计划5万亩的100%。其中完成常规节水3.5万亩,管灌节水1.28万亩,喷灌0.13万亩,滴灌0.09万亩。3、第一批国家饮水解困工程基本完成。在定西、临洮、通渭建成人饮解困工程水窖7013眼,集中供水工程2处,硬化砼集流场56万平方米,解决了20个乡3.51万人的饮水困难,占计划任务的100%。4、防汛抗旱取得较好成绩。在主要乡、村、社、水库和重点险工险段组织抢险队伍148个7934人,签订责任合同16份,储备各种袋类7.5万条,铅丝25.1吨,土石料1.1万立方米,水泥150吨,木材10立方米,架子车463辆,救生船1艘及救生衣等。同时,进一步加强了行政首长责任制,健全了基层防汛网络,确保了县城、水库、堤防和重点在建工程安全渡汛。局地暴洪灾害经全力组织抢险和灾后迅速恢复生产,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集雨节灌工程建设】 经地区组织验收,全区建成30—50立方米集雨水窖46887眼,总容积201万立方米,可发展节水补灌面积13.54万亩,分别占省、地下达任务13万亩、13.2万亩的104.2%和102.6%。工程质量全部合格,其中优良工程83.7%。有90%的窖收集上雨水,蓄水总量140万立方米。1、集雨节灌工程在整村整社推进及效益发挥上有了突破。一是整村整社推进力度。按照把全区建成全国一流示范区及户均4眼水窖的目标,建成整乡推进示范点6个,整村推进示范点30个,整社推进示范点175个,推动了集雨节灌工程向规模效益型发展。二是突出高效示范点建设,各县都按照集雨、节灌、高效的原则,兴建了一批高质量、高标准的示范点。三是努力推进集雨节灌工程效益的发挥。水利部门积极引导组织群众利用集雨节灌水窖,采用点浇点灌及喷灌等各类节水措施,补灌作物面积达20多万亩。广大干旱山区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效益,尝到了甜头,集雨节灌工程由庄前屋后向田间地头转移,向效益发挥最好的地方转移。2、分层推进,节水灌溉工程在规模化发展上有所突破。2001年,水利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70万元,在全区7县建设常规节水点7个,发展常规节水7000多亩,有效地推进了面上节水工作,在井提灌区,大力推广管灌等节水措施,于定西内官、临洮姚孟家坪发展管灌5056亩,喷灌2030亩。
  【规范化建设】 一是在水费计收方式上,划小收费单元,避开乡、镇等中间环节,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水管单位人员持证上岗,分片管理用水及水费收缴,杜绝了水费征收中“加价加码”的现象。二是实行水费收缴一体化,完善了量水设施,用水和交费挂钩,合理核定农户的最终水费负担。三是制定了严格的灌区管理制度,向用水户提出了8项承诺和10个到位,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水利经济在经营范围和效益提升上有了突破。采取“大带小、强代弱”措施,大力发展水利经济,水利经济总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地区水电工程局在现有基础上,纵联各县施工单位,成立了甘肃祥龙水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2534万元,由原来的水利三级资质提升为二级资质,拓宽了业务范围,增强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
  畜牧
  畜牧工作以退耕还林还草为契机,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推广力度,紧紧围绕抓点示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畜禽疫病、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开展工作,保证了全区畜牧业生产的平稳健康运行。
  【畜牧业发展情况】 全区牛、羊、猪、禽的存栏量分别为23.73万头、82.15万只、90.15万头和421.42万只,依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94%、-1.04%、4.29%和28.27%,出栏量分别为5.01万头、35.56万只、86.57万头和324.23万只,依次较上年同期增长-18.27%、-4.18%、-1.86%和4.74%,肉类总产量8.06万吨、禽蛋产量1.26万吨、鲜奶产量1571.5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44%、28.27%和50.89%。畜牧业产值达7.7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水产养殖面积3393亩,生产成品鱼822.7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4.4%。种植各类多年生牧草22.8万亩,其中无补助退耕种草完成16.48万亩。全年新发展规模养殖户1.1万户,全区规模养殖及经营户累计达6万户,饲养各类畜禽328万头(只),新发展畜牧联营体51个,使畜牧联营体总数达1193个,饲养牛、羊33万头(只)。全区确定的10个牧业强乡(镇)、20个牧业强村的各项工作经过年终的考核验收,各项指标全部完成。全区畜牧业生产呈上升势头,畜禽产品种类丰富,市场供应充足。
  【效益与产业化进程】1、猪禽产品价格全面上扬、畜牧业效益显著提升。全区畜牧业生产继1997年后又进入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发展阶段。据调查,十二月底全区仔猪、待宰活猪、鸡蛋、去骨牛肉、带骨羊肉的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1.8元、6.04元、5.06元、13.14元和12.8元,分别较去年年底上涨13.14%、1.7%、8.58%、6.31%和9.97%,且每头活牛的价格比年初上涨40%以上,牛、羊生产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条件。2、畜牧业结构调整起步较好,畜种结构状况得以改善。由于市场拉动和效益驱动及政策的引导,全区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发展逐步驶入了快车道,特别是肉牛、肉羊育肥和奶牛养殖正成为新一轮的养殖热点。特种养殖业正在由城市郊区逐步向农村延伸,涌现出了如陇西权小虎特禽养殖和定西赵平禄蝎子养殖这样的专业示范户,同时也出现了如定西西巩栗川肉鸽养殖这样的专业村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特种养殖的品种接近40个,有300余处(户)正在这一新型养殖领域内开创天地,为全区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添了新的亮点。3、规模养殖健康发展,并且出现了新的特点。全区目前规模户和联营体的总数分别达6万户和1193个,共计饲养各类畜禽361万头(只)。规模养殖已由过去的单家独户向专业村社集中连片发展,初步形成了区域化、专业化的商品生产新格局。4、中介服务组织作用日益明显,畜牧产业化进程加快。以各类养殖协会为主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正逐步强化。据不完全统计,全区目前有各类养殖协会70家,联系农户1800户、2300多人,其中有特种养殖协会8家。这些养殖协会在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抵御市场风险、增加畜牧业效益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畜牧工作情况】1、抓住机遇,全力开展退耕还草工作,行署同各县签订的16万亩无补助退耕种草任务全面完成。2、全力抓了牲畜w病的防治工作,全年共免疫易感动物231万头(只次)。年末,对7县33个乡(镇)、55个村中的750户农户的交叉抽验,共抽查猪2559头、牛286头、羊4156只,全区免疫密度平均达95.15%、猪牛耳标佩带密度达88.04%。3、抓点示范、典型引路,提高了畜牧业发展水平和整体效益。临洮县以各类养殖企业为龙头,带动群众发展畜牧业,走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路子;渭源县以协会带农户的形式将千家万户的养殖业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了起来,陇西县力争以奶牛业为突破口,走出一条效益型畜牧业的路子来。地区业务部门仍然抓了通渭陇山任马墩种草养畜和渭源路园三合口肉牛育肥示范点上的工作,在上年的基础上,陇山点上当年投放小尾寒羊100只,出售商品羊150只,销售收入6.9万元,并发展了16户规模养羊户、10户规模养鸡户,建成标准化暖棚鸡舍10栋1500平方米,引进良种肉鸡5000只,销售雏鸡3000只,并辐射带动了邻近乡镇的规模养鸡生产。三合口示范点上当年新发展肉牛育肥户17户,出栏肉牛1200头,实现纯收入18万元,养牛协会中的44户农户户均达到了4091元。4、坚持不懈地抓了畜牧技术的推广工作。本年度,全区共引进良种畜禽216万头(只),开展黄牛冻配改良6038头,产活杂种牛犊5010头,完成改圈6.2万间,暖棚养畜达171.3万头(只),推广配(混)合饲料13.2万吨、青贮氨化饲料10.17万吨。利用24种疫(菌)苗免疫各类畜禽1300万头(只次),其中猪瘟的免疫密度达到96.6%、鸡新城疫免疫密度为91.8%,驱治各类寄生虫病1000万头(只次)。全年共检疫各类畜禽314.8万头(只),检出各类染疫和患病畜禽0.69万头(只),检疫肉类1.17万吨,检出病害肉516吨并全部进行了无害化处理。5、水产养殖工作。各级水产部门通过宣传引导和一定的资金扶持,组织调进了南方大口鲶、中华杂交鲟、热带观赏鱼等优质鱼苗275万尾,使全区水产养殖良好覆盖率达60%。在渭源黄香沟建成占地10亩的小鲵试验养殖点,年生产幼苗10万尾,产值达10万元。在漳县殪虎桥建成了占地30亩的秦岭细鳞鲑驯化繁育场。各县渔业技术推广部门对现有鱼池或租赁或承包,确定生产指标,奖超罚缺,搞活了现有机制,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全区水产养殖面积达3393亩,水产品产量达到822.7吨。
  农机
  农机系统大力开展了树立农机人“敬业、求实、创新”为主题的新形象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全区农机系统职工的职能意识和服务意识,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机化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当年对农业机械投入6615.40万元,农业机械总值达到6.07亿元,平均每个农户拥有1038元固定资产,农机总动力达到77.03万千瓦,平均万亩耕地拥有997千瓦,经营总收入达到2.25亿元,纯收入7282.82万元,上缴税金759.10万元,农业设施建设中,温室建设累计达到1188.02万平方米,其中:玻璃连栋温室0.20万平方米,塑料连栋温室0.94万平方米,塑料大棚温室831.17万平方米,日光温室355.70万平方米。完成农机总作业量1.07亿标亩,完成农业运输2.03亿吨公里,主要农田作业量完成机耕140.86万亩,机播196.65万亩,机收10.01万亩,机械化水平分别为18.23%,29.42%和1.5%。
  【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 全区共建立示范基地33处,完成示范面积2.36万亩,占目标任务书的118%。地区旱农中心、地区农机局、定西香泉金豆种业中心等单位采用反租倒包农民土地的办法,建立马铃薯种薯、专用薯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基地四个,面积为0.54万亩;通渭、岷县依托机械化技术手段,集品化试验、地膜种植、原原种繁育、订单农业于一体的马铃薯全程化服务示范基地两个,面积为0.35万亩:定西、陇西、渭源、临洮、漳县等县采用机械化服务的办法,动员和组织农户进行连片种植,建立规模示范基地27个,面积为1.46万亩。
  【生产服务和新技术推广】 一是农业生产上把农机服务与抗旱救灾结合在一起,地、县、乡抽调432名农机人员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培训各类应季农机实用技术人员1.47万人次,召开各类现场会136场次,印发技术资料5.40万份,受教育的人达16万人次,维修各类机具12.36万台(套);二是生态建设上,把机修与机械深松结合在一起,全年投入梯田建设的推土机876台,装载机8台,完成机修梯田19.37万亩,投入全方位深松机57台,深松面积21.35万亩:三是在农机化新技术应用上,把试验、示范与机具改制结合在一起,完成注水沟播1.45万亩,小麦穴播、膜侧种植41.10万亩,地区农机推广站选型引进中耕培土机、微型机、安装滴灌、渗灌、喷灌设备进行试验,完成马铃薯播种机改制,共试制小薯杯4000个,改装机具78台,改制生产四行马铃薯种植机5台。
  【农机市场的清理整顿】 一是农机运用上,从农机安全生产入手,加强对农用动力机械的依法监管力度,全年共检验农业机械9417台,审验农机人员7472名,农机车辆报户7647辆,考核发证4037人。二是在农机维修上,对全区273个农机修理网点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整顿。建立健全了技术资格、技术等级认证组织和制度:三是在农机购买经营上,依法取缔了无经营许可证、无生产许可证和无推广许可证的“三无”及未经质量认证的农机产品,全年共出动农机执法人员1036人次,出动执法车辆374辆次,检查经营单位468家,查获违法产品275台件,查获的违法产品标值5.78万元,行政处罚8家,罚款0.36万元,受理举报投诉案件1起。通过治理整顿,依法维护了农业机械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从而确保了农机的安全生产。
  【农机化管理工作】 一是在基层服务体系建设上,改制了7个服务站,新增和扩大经营服务项目17个,经营总收入达到71.31万元,纯收入4.5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04%和65.24%,二是在提高机具利用率上,先后组织27台马铃薯种植挖掘机具和15台马铃薯种植机具在区内和青海同德县进行了跨区作业。三是在对外学习和农机化信息交流上,有28人参加了对外技术交流,开拓了眼界,制作录像带18盘,新闻媒体报道26次,印发《农机化信息》21期,提供各种信息63条,举办农机事故处理培训班等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全区性的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等项检查五次,组织局机构及直属事业单位职工现场参观了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四是探索农机化推广新机制,对重点项目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承包,并创办了科技实体。
  乡镇企业
  乡镇企业突出抓主抓重,确保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取得了较好成绩。止年底,企业数达7091个,净增651个;年末职工人数达12.07万人,净增5571人;增加值9.91亿元,增长19.92%,其中:工业增加值3.12亿元,增长17.29%;总产值(现价)达48.97亿元,增长19.91%;营业收入达37.93亿元,增长18.05%;实交各种税金1.06亿元,增长11.47%;发放职工工资总额达6.12亿元,增长10.06%,职工年人均工资达5000元以上。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 加大了对乡村集体企业的进一步改制力度。对改制企业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目的,力争达到“四个满意”,即购买者一次性买断企业产权可以放心地投资求发展满意,银行债权得到落实满意,政府从企业事务中解脱出来满意,职工置换身份生活得保障满意。全区239户承包制乡村集体企业改制为股份制的101户,一次性卖断产权的49户,破产重组的6户,正在进行和还未完成改制的83户。改制后的企业人心稳定,机制灵活,生产经营形势正常。
  【抓主抓重,重点突破】 把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招商引资、乡镇企业示范区建设当作乡镇企业的重点工作进行了重点突破。在培育龙头企业方面,选择了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有市场竞争力、有出口创汇潜力和具有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贸工农企业,从产品开发、技术改造、强化管理、资金扶持、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重点协调服务和支持,使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年内,临洮三江淀粉公司引进雪花全粉生产技术,建成3000吨雪花全粉生产线,已试车投产。临洮兴达淀粉公司实行大规模的技改扩产,总投资4050万元引进国外年生产2万吨精淀粉生产线,拆除原生产能力3000吨的淀粉生产线设备,安装成功投入试生产,生产势头良好。岷县金大地淀粉公司一方面筹集资金300多万元全力兑现订单合同,收购洋芋3万多吨,加足马力生产,另一方面多方营销,开辟市场,全年生产的4300多吨精淀粉基本销售出去,呈现了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还有临洮腾胜公司15000吨精淀粉项目、新兴公司5000吨湿法变性淀粉,5000吨a变性淀粉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进入进口设备招投标阶段,岷海制药厂GMP生产线项目的立项开工建设,不仅提升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整体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而且极大地增强了我区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开发能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招商引资方面,积极参与了全国乡镇企业东西合作经贸洽谈(兰州)会,全区共组织150多个产品现场展销。共签约项目23项,总投资12亿元,其中引进资金10亿元;发放宣传材料2万多份,产品现场销售额达6.7万元。地区还组织部分县、示范区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全国乡镇企业经贸洽谈会牡丹江和驻马店会议。目前部分签约项目实施顺利,进展良好。在示范区建设方面,继续加强4个部省级示范区软硬件建设,积极培育内官、〓口、玉井、首阳等4个基础条件较好的乡镇企业示范区,当年新上项目有80%落户示范区内。文峰示范区划出200亩土地,规划建设中药材加工园区,规划项目25个,总投资5000万元,已开工建设11个,到位资金600万元;〓口镇止年底共吸引外地客商建设资金2亿多元,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部分乡镇企业项目也投入开工建设。
  【科技推动,强化管理】 乡镇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把强化企业管理和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作为提高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责任书进行考核验收。经过上下的共同努力推荐上报了2户科技进步示范企业:年内,向省局推荐上报的5户企业通过了全面质量管理(TQM)达标验收;全区乡镇企业系统共培训职工2623人(次),评定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人员412人,具备初级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人员1502人,使全区乡镇企业职工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人员达685人,初级技术职称人员达5208人;年内二名财统人员获得农业部评定的全国优秀财会人员称号。在项目论证、资金扶持、协调关系等方面重点向科技型、效益型项目或企业倾斜。全年经省、地批复立项的项目60项,总投资4.26亿元,科技含量明显高于往年。
  【深入企业,调查研究】 地区先后六次组队深入到乡镇、村及企业进行调研。分管专员孙加震于四月、十二月初先后两次亲自带队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协调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根据调研掌握的情况撰写了具有指导意义的调研报告。地区乡企处处长武辅周针对全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招商引资环境和全年的重点工作等问题先后三次深入40多户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帮助企业出主意、想办法,为近30户企业协调解决贷款4000万元,有力的支持了企业生产经营、农产品收购工作。为了便于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掌握全区乡镇企业概况,增强支持力度,协调指导工作,地区乡企处于上半年对全区乡镇企业进行了摸底排队,排出了资产总额100万元以上的175户企业名单、农业产业化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名单及招商引资项目,并提供了相应的资料。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全区乡镇企业通过举办培训班,完善各项制度,开展污染治理典型企业验收达标和安全生产大检查,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意识,更进一步促进了全区乡镇企业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工作。乡企处积极配合安委会、公安等部门共进行了四次安全生产大检查,检查了全区200多户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年内没有出现任何安全和环保事故,取得了连续五年无重大伤亡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好成绩。在全省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岷县二建、定西鬃毛厂获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陇西化工厂、岷县水泥有限责任公司、红旗造纸厂获得全省“1345”污染治理工程先进单位,陇西化工厂厂长王敏等8名企业厂长(经理)获得安全生产和环境污染治理先进个人。
  【优质服务】地、县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继续发扬“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有事就办,方便基层”的优良作风,在政策、信息咨询、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全区投资部门共向乡镇企业落实投资6000多万元,年内共促成全省乡镇企业中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四次召开会议,为定西地区新评定具备中级技术职称任职资格人员412人。地区初级职称评委会也先后三次召开会议对申报初级技术职称人员进行了评审,共评定具备初级技术职称资格人员1502人,使定西地区的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气象
  气象部门全方位地开展气象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全年短期24小时预报全区平均质量分别是:一般性降雨Ts为70%,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一般性降雪81%,较上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城市电视天气预报综合质量为58%,较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全区五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平均质量为55%,较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年内地台共发布各类气象服务材料近40期,各县气象局发布各类服务材料近150期。地台及部分县局依据天气气候情况所提出的生产建议,为地县党政领导决策农业生产起到了参谋作用。
  【基础业务】全区地面测报工作重点抓了气候站发报、微机编制记录报表的准备和运行工作,认真扎实地组织了全区气候站地面测报业务互检和考试,有效地促进了测报质量的稳定与提高。2001年全区地面测报质量达历史同期最高水平,测报质量为0.2%‰,较上年同期提高了0.4%‰;农业气象观测质量名列全省之首,定西农试站创出连续9年无差错的优异成绩。年内,全区有34人(次)获省气象局“百班无错”、2人获省气象局“优秀网络员”和“优秀预报员”、2人获中国气象局“优秀测报员”称号,受到表彰奖励。为调整农业结构,引进和推广名、优、特农产品和优势经济作物,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行署领导的要求,全区气象部门开展了第三次农业气候资源调查与区划工作,重点作好适宜种植作物区划。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地县气象局的共同努力下,此项工作于年底已完成了三分之二的工作量。
  【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全区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纯收入达5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121”电话答询稳步提高,特别是陇西县气象局继续保持了较好的拨打率,单县收入占到全区“121”总收入的半数以上。已开通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的地局和县局,广告收入已基本收回成本投资,成效明显。防雷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举办了从业人员培训班,投资近万元购置了防雷设备。开展了全区税务系统计算机防雷、防静电检测工作。防雷工程设计安装有新进展。为加强对全区氢气球广告市场的管理,上半年同地区公安处、工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氢气球管理工作的通知,规范了氢气球施放市场。
  【地方气象事业】1.为切实做好全区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建设工作,下发了《关于组建定西农村综合经济信息网的通知》,并成立了由朱同心专员任组长、武文斌常务副专员任副组长、行署有关处室和农口各单位领导组成的“农经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6月份举行的全区农村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把“定西农经网”建设列为下半年全区经济工作的十件大事之一。同时强调要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年底前建成地区信息中心。为此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于10月上旬基本建成,并已投入试运行。10月27日召开的全区经济形势观摩会上,朱专员把全区“农经网”建设作为八个大问题之一提出,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确保年底前建成地、县信息中心并向乡镇和专业大户延伸,切实做到联网运行,尽快发挥效益。目前正在抓紧完善数据库,力争早日正式运行,在全区经济建设中发挥最佳效益。2.在行署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全部实现归口管理,交接工作顺利完成。元月份利用有利的天气形势,地区人影办积极组织了人工增雪作业,施放烟雾弹263枚,影响区普遍下了中到大雪。6月26日,从卫星云图信息显示,未来有一次降水天气形势,各县人影办做好了人工增雨的各项准备工作,6月27日出现了降水天气,全区部分县集中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发射火箭弹30枚,增雨炮弹1768发,以陇西为中心出现了最大降水区,其中陇西、漳县达50毫米,定西达37毫米。这场雨从根本上缓解了春末夏初的严重干旱。6月30日至7月3日,全区连续4天出现雷雨冰雹天气,人影工作者以高度的责任感全力开展了“虎口夺粮”的保卫战,高炮消雹作业达200多次,耗弹近5000发,保护区内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轻了冰雹灾害。3.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经费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列户经费达到50.22万元。定西、临洮、陇西、渭源、岷县、漳县政府为气象职工解决了菜篮子补助。同时,人工影响天气经费得到落实,临洮县财政列户30万元、陇西县23万元、渭源县16.65万元、定西县20万元;岷县、通渭、漳县人影工作原经费供给渠道不变。
  【人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深化全区气象部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制,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气象部门特点的人事管理机制。在省气象局和行署的关心指导下,历时5个月,圆满地完成了聘用合同制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不拘一格用人才,使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人走上了科级领导岗位,其他职工也找到了自己适应的岗位,营造了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职工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12月又进行了地方国家气象系统的机构改革和副处级干部竞争上岗。
  【气象现代化建设】 地局自主开发研究的“WBB型‘121’气象信息自动答询系统”业已通过专家组的评审验收,实现了答询与语音合成程序间的技术交换,达到了国内同类工作的先进水平;完成了三个县建立自动气象站的规划及可行性论证工作;全区气象报表的制作和传输实现了微机化;地局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购置了数码复印机、速印机,地局和县局实现联网,使地局办公自动化上了一个新台阶。
  教育
  教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使全区教育事业沿着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轨道持续、健康、稳定、协调发展。至年底,全区共有中小学2058所,比去年减少559所。其中小学1883所,独立初中138所,完全中学37所。在校中小学生545943人,比上年增加27997人。其中:小学生388193人,比上年增加8108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30028人,比上年增加14920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7722人,比上年增加4969人。全区有幼儿园51所,在园幼儿3914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8.9%以上,初中阶段入学率93.7%。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23707人,其中专任教师21653人。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88.9%、77.6%、44.9%。全区中小学共有校舍159.82万㎡,比上年增加6.02万㎡。全区有职业中学(专)19所,在校学生达11472人,比上年增加34.5%。其中达到省颁B级标准的职业中学6所,省颁C级标准的7所。
  【精神文明建设】 全区教育工作始终把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注重实效。第二,治理整顿与建设并重,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二是抓常规,突出重点,重视学校安全工作;三是建立“定西地区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了《定西地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十五”建设规划》。第三,大力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开展“校园拒绝邪教”、“我们远离毒品”、“申奥大型签名”等活动,举办书画展览、法制讲座等,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第四,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加大中小学乱收费的治理力度,加强中小学教材管理,切实减轻农村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和城镇学生课业负担,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宽松环境。年内,共查处中小学各类违规收费金额24.65万元,清退19.67万元。
  【基础教育】 全区基础教育工作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重点,以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工程、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为主要任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全国、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第二,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加强“普九”及“普九”后的巩固提高工作。陇西县被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授予“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称号。第三,加强“两基”督导,促进“两基”攻坚。全区实现普九的乡镇累计达到143个,占乡镇总数的85.12%;建立和实施“两基”年检复查制度;加强实验教学。第四,大力开展教研教改,改善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年内,地区组织开展了优质课观摩活动,有12名教师在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奖;完善了会考制度的指导性功能:扩大办学规模,促进高中教育上水平、上台阶。全区高一注册新生突破万人,达10976人。所考普通高校的考生达到11789人,共有6741人被省内外492所普通高校录取,录取率达到57.2%,录取总数比去年增加2422名,增幅达35.9%。第五,调整学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全区中小学总数由2925所减为2378所,减少18.7%。其中小学由2756所减为2205所,减少20%。教学点由650所减为344所,减少47.08%。中学由169所增加到173所。第六,学校艺术体育教育工作得到长足发展。全区参加第三届全省中等学校学生文艺汇演,有15个节目获三等奖以上奖励,其中5个节目获最佳创作奖,12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年内,全区共有26名学生分别获得乒乓球、排球、篮球体育运动二级以上证书。有107名学生分别获得绘画、器乐、声乐、舞蹈艺术等级B级以上证书。
  【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1、全区职业技术教育立足地方经济,加强专业建设,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一是加强了骨干职校的硬件建设。定西县职业中专将晋升为“省重点职业学校”(省颁A级标准)。二是以县职校为龙头,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联合办学,达到资源共享。三是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加强骨干专业建设,现已初步形成了种植、养殖、烹饪、建筑、服装、计算机应用、音乐艺术等一批骨干拳头专业。四是注重内涵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全区有486人参加了九类专业的高职招生考试,有419名考生升入到高等职业学校深造,录取率达83.7%。五是建立劳动预备役制,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年内,与农业处合作在通渭、临洮两县4所农村普通初中开展“绿色证书”试点工作。与劳动处协作在全区职业学校全面推行“双证书”制度,为定西地区劳动预备役制的建立打下基础。2、在全面推进“普九”进程的同时,以扫盲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工作也得到较快发展。全年共扫除青壮年文盲18847人,文盲率由2000年的7.36%下降到6%。同时依托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结合“燎原计划”和“星火计划”的实施,对全区现有劳动力和后备劳动力开展了以实施优良种子、高效节水、规模养殖、生态林业、农产品加工、中药材种植为重点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各类人员12.4万人(次),应用技术普及率达到85%以上。成人学历教育有较大发展。年内,共有3877名考生报考各类成人高校,比上年增加313人。有2893人被各类成人高校录取。高中等自学考试报名人数全年达19549人,43506科次,同上年相比,增加了4092人,8826科次,有698人获得毕业证书,其中本科114人,大专574人,中专10人。
  【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改善】 二期“义教工程”项目全面启动。定西地区通渭、漳县、岷县三个县被列入该项目。项目批准总投资为4893万元。其中中央补助专款3262万元,省级财政配套1631万元。“全区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定西、陇西、渭源、临洮四县被列入国家“危改工程”项目。2001年,共安排资金1011万元,其中中央专款补助556万元,省级财政配套91万元,县乡财政配套364万元。“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继续推进,有效地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年内,与惠普公司以租赁形式共计投入1365万元,建成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室49座,配备计算机1527台。同时,教育处制定《定西地区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利用周凯旋教育基金会组织实施的“明天女教师培训计划”项目资助和各县、校多方自筹,在全区共建成教育卫星宽带网传输站点66个。至年底,天津市社会各界先后支持定西地区教育事业资金达160多万元。全区中小学勤工俭学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年内,勤工俭学总收益达540万元。
  【教师队伍建设】 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继续完善和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先后有4300多名教师参加了全国、省、地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班。38名教师被确定为省级骨干教师,151名教师被确定为地级骨干教师。
  科技
  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需要,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提高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一是提出了实施“定西地区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项目的报告,就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化开发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规划。二是认真承办了行署和中科院兰州分院联合召开的“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开发研讨会”,邀请省内的50名专家、领导就中药现代化、GAP基地、地道药材、药材新品种选育、中药深度加工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并落实了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甘草、柴胡、秦艽等地道和地产药材的GAP基地布局工作。完成了地委、行署确定的十个重大项目的论证和“首届中药材发展论坛”工作。三是认真抓了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关于加强地方科技工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及科技进步奖励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落实。四是在推进科教兴定和科技创新中,大力发展马铃薯、中药材、畜牧、食用菌和花卉等特色产业,组织申报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4个项目列入了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和国家星火计划,“定西地区60万亩当归、党参、红(黄)芪GAP基地建设”等9个项目列入到甘肃省2001年“科教兴省”省长基金、科技攻关、科技成果推广和星火计划。另外,国家“西部开发‘科技专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定西)高效生态农业研究与示范”,“十五”期间将在定西县实施。
  【科技体制改革】 一是加强农业科研机构的改革,形成科研、开发、生产三个层次的合理配置。地区旱农中心,以组建创业服务中心为载体,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已建立起了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地区水保科研所,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按专业对口、人尽其才的原则,实行按岗聘任,打破原有身份的界限,取消资格终身制。在单位核定限额内,根据工作需要及人员比例,重新设定岗位,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末位淘汰制等人事制度改革和浮动工资制的分配制度改革。二是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对从事科研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采取政府发包、反租倒包及津贴挂钩等多种形式,开展“五个一”科技项目承包活动。当年,全区有788名农业科技人员,组织实施科技承包项目70多项。三是全区各县认真贯彻落实地委、行署《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积极推行了农业科技推广事业单位的改革。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一是加大组织实施力度,将农业科技园区纳入地区科技发展计划,作为农业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同时,切实做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申报和组织工作。当年,定西县农业科技园区已被科技部确定为“甘肃定西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地区旱农中心“优质专用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项目已被国家科技部以对“园区”采用“科技项目支持”的方式正式立项批准实施,投入科技经费120万元;临洮县“球根花卉种球国产化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已被科技部列入国家“星火计划”,投入科技经费60万元;“马铃薯脱毒种薯基地”可望得到国家外专局“国家级引智基地”称号。二是地、县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规模进一步扩大,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年内,全区正在建设的8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成建设规模7087.3亩,落实到位资金1.86亿元,引进各类农业高新技术86项,新品种203种,预计年内可实现产值10245万元,实现经营性收入4741.5万元。
  【优质品种选育和支柱产业的开发】 一是大力实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良种产业化工程。组织实施了地列重点攻关计划《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及种子产业化开发示范》项目,选配杂交组合466个,建立高产优质品种良繁基地0.2万亩,生产良种25万公斤,实现纯利润4万元。引进、推广了陇鉴19、中优9507、太T15等小麦新品种和中单9409等杂粮品种约25个,建立粮食作物良繁基地2.88万亩。二是加大洋芋、药材、畜牧、果菜四大支柱产业和花卉、食用菌等新兴产业的技术开发力度。马铃薯产业,建立以渭薯8号、陇薯3号、大西洋等19个品种为主的良繁基地1.57万亩。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向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下达了国家、省“十五”科技攻关“专用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项目,共投入经费100万元。省科技厅还向定西县金大地有限责任公司下达了省列“十五”星火计划“马铃薯渣生产蛋白饲料开发”项目,投入经费15万元,向地区旱农中心鑫地公司下达了2001年省列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脱毒优质专用马铃薯原种网棚扩繁基地建设》。中药材产业,《定西地区中药现代化与产业化开发》项目已被列入2001年“科教兴省”省长基金资助项目,资助科技经费30万元。畜牧产业,引进以美国紫花苜蓿等为主的优质牧(饲)草新品种12个,建立良繁基地1300多亩。《岷山猫尾草、岷山红山叶种子基地建设及产业化》项目已列入2001年全省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果菜产业,引进百灵菇、双孢菇、鸡腿菇、牛角王辣椒、珍珠西红柿等蔬菜品种16个,建立了示范基地。
  【科技合作与交流】 一是立足中药材产业的开发,加强与区内外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系。年内,岷县、渭源、陇西县政府、岷州集团公司与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就《当归、党参、黄芪等GAP规范化种植标准研究》和《当归多糖深度开发》等项目建立了技术协作关系,地区还积极承办了甘肃中医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和中国农机化研究院协作关系的创建工作。二是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年内,先后引进加拿大日光温室生产、德国花卉、美国黑核桃专家来定西地区定西、临洮、陇西、渭源、漳县等地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林果基地、花卉示范园区,进行现场考察与技术指导,培训当地技术、管理人员700多人。
  文化出版
  文化系统认真贯彻执行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按照年初“一个目标,五项任务,六条措施”的工作方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使全区文化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个代表”学教活动】 一是思想观念有转变。在文艺行道初步摒弃了计划体制下等任务、靠财政、要报酬的旧观念,主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意识初步形成。在管理层摒弃了“文化只搭台不唱戏”的旧观念,“既抓文化事业,又办文化产业”的意识已经形成。二是指导工作有创新。根据对定西地区地域文化比较优势的疏理调研,处党组提出“打地域文化之牌”的思路,找到了促进和弘扬定西地区地域文化事业的突破口——书画艺术。还提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推动全区文化发展“两翼”的思路,大办文化产业,超前思维达到了与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相一致。三是团结协作更有力。观念的转变化解了一些认识问题引起的矛盾,使文化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加强了团结,基本形成了团队精神。
  【文化产业开发】 处党组在确定了文化产业带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路后,制定并下发了《关于2001年全区文化产业的安排意见》,明确了任务指标,提出了措施办法。地直各文化单位和各县文化系统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宣传动员,使文化产业形成氛围。据统计,全区文化系统由房产租赁开发、书画装裱、演出剧目等带来的产业收入达65万多元。地区秦剧团以房地产开发为起点,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房地产一期工程已完成50%,预计2002年完工可净赚100多万元;成立了定西地区音乐舞蹈考级培训中心,为全区艺术教育规范化和专业化开了好头:兴办了石粉涂料厂,解决了部分人员就业,增加了经济收入。
  【文化艺术活动】 一是书画创作以陇中画院为龙头,组织创作,年内仅参加省以上各类展出入选作品107件,有23件获等级奖项。地区群艺馆辅导、组织参加国家文化部《蒲公英》大赛,作品分别有金奖和铜奖获得。二是文化活动以群艺馆、文化馆为主导,在全区呈现了丰富多彩的喜人局面。以各种节庆为载体,共有书画、摄影展,灯会游览、文化演出、歌咏比赛、声乐器乐大赛以及较大型的秦腔系列活动达260余场次,参与人数百万以上。三是文化下乡以“三下乡”活动为首,已形成制度,明确指标,常年坚持不懈,并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全年累计各类型的送文化下乡活动180余次。四是“知识工程”以图书馆为载体,共接待读者达30多万人次,产生了很大的社会效益。五是文化交流以定西地区书法、美术、摄影、彩陶、奇石赴天津展出为重点,为定西地区相对优势的艺术走向国门打通了渠道。各文化单位邀请全国各地艺术家讲学、交流,以及临洮县在苏州、上海等地办书画交流展的成功,都为定西地区文化交流添了重彩。
  【剧(节)目演出】 对年内新创作的《鸟鼠山传奇》、《三喜迎门》等6个剧本在不断深加工的基础上,有2个已搬上舞台,有望磨练成精品。各县专业剧团用大型、高雅的名角名戏赢得观众,使演出有了进一步繁荣。全年演出1694场,收入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0%和79%。陇西、渭源、漳县秦剧团均以演出收入超出去年100%的优势,位居全省专业剧团前列。
  【文化市场管理】 在日常管理上做到了“四个坚持”,即坚持“扫黄打非”,长期作战与阶段性治理相结合:坚持全区一盘棋,发展与调控相结合;坚持依法治理,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坚持自身建设,建设队伍与改善设施相结合。对全区网吧经营人员进行了资格培训,完成了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清理整顿和重新审核登记,建立了从业人员资格审查制度。加大了“三项制度”即上岗合格证制度、举报公示制度、培训制度的落实力度,对全区文化出版市场进行了全面清理整顿。取缔非法违规经营网点82处,收缴非法出版物及电子音像产品23500件,查处涉案金额20万元以上的盗版案件3起,全部取缔了电子游戏经营,打击游商,检查书店,使各类文化市场的规范程度有了大的提高。
  【文物保护】 一是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有了增强。全区野外文物基本安全。仅定西县2001年新征集到各类文物就有44件。二是馆藏文物的管理水平有了提高。实施了安全防范工程,安全防范的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三是文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有效果。
  体育
  体育工作重点加强了理论学习和系统内部管理,竭力开展了全民健身和竞赛训练工作,顺利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
  【全民健身活动】 2001年地区体育处充实调整了全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完成了地区体育总会、地区老年人体育协会的换届改选;成立了地区成年人体质监测测试中心、健身健美中心和地区信鸽协会;安排部署并组织了全区元旦、春节、“五一”等节假日群众体育活动和全区全民健身节活动。在活动中地区体育处分别被省体育局评选为全省“两节”活动优秀组织者,并颁发了“优秀组织奖”。临洮县体育局、渭源县文教体育局被评选为全省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者,颁发了“优秀组织奖”。漳县业余体校、通渭县工会等五单位被授予“全省全民健身节活动先进单位”:推荐评选了通渭县业余体校、陇西一中等三单位和通渭县县长郑宏伟等二同志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全国第九届运动会上郑宏伟同志参加了全国群先表彰大会,受到江总书记接见;通渭一中被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列为“支援西部大开发送温暖扶贫捐助学校”,并获得捐助器材、服装价值3万元;举办了第三期全区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有14人被批准授予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为调动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积极性,地区体育处、地区教育处联合表彰奖励了张荣等34名优秀体育教师,体育处授予王兆华等29名同志为“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称号。全年地、县、乡、村四级共组织举办各类群众体育活动总数达3970次,参加活动人数达116万人(次)。全民普遍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增强。另外,定西、陇西两县积极申办,成功地举办了全国甲级女篮邀请赛,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竞赛训练活动】 按照省、地年度竞赛计划,定西地区组队参加了全省少年田径、篮球、武术、柔道、垒球、老年人门球六项比赛,获团体第三名2个,单项第一名10个,第二名7个,第三名10个,四至六名22个;安排举办全区少年田径、排球、篮球、垒球、门球、象棋六项6次比赛,参赛运动员489人,裁判员、大会工作人员280人(次)。在各级体育部门的重视支持和精心组织下,顺利地完成了全年竞赛任务,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全国九运会上定西地区输送的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其中赵海军、牛学仁在男子10000米和3000米障碍赛中分别夺得一银一铜,邵小军在山地自行车比赛中获第四名,代表解放军队的何小东在20公里竞走赛中获第四名,其余5人均进入前八名的好成绩。这是历届全国运动会上定西地区运动员进入决赛人数最多、成绩最好的一次,为全省人民争得了荣誉。业余训练工作以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为目标,从选拔后备人才入手,充分调动基层教练员的积极性,整理调整项目布局,加强管理,靠实责任,巩固完善“三级”训练体系,全区各训练单位坚持常年训练,基础训练工作稳步发展。
  【系统内部管理】 年初,地区体育处认真讨论制定了《定西地区体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2001年全区体育工作要点》,制定完善《定西地区体育运动处工作管理制度》、《定西地区体育运动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理论素质的同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断加强系统内班子和队伍建设,改进处机关和地区体校教学管理体制,完善招生制度,提高办学质量,进一步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区业余训练的正常开展和运动成绩的不断提高。积极发现和培养后备人才,为下届省运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入各县进行调研,积极协调部分县委、政府加强体育部门班子和队伍建设,解决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制度建设中,以原有各项规章制度为基础,修改完善制定了体育处工作、财务、财产、车辆、印章、文档、保密等24项制度8项工作职责,使机关制度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完善,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年度内,全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显著加强,顺利完成了体育处综合楼主体工程,体校教学实验楼,通渭县体育局办公、住宅大楼,临洮县体育场草坪工程,漳县、岷县体育彩票工程(分别获省彩票工程资金6.6万元)全部竣工投入使用;电脑体育彩票在全区布点发行,运作顺利。
  广播电视
  广电事业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广播电视宣传,积极推进事业建设,依法加强行业管理,为全区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宣传工作】 全年共播发电视新闻消息类节目2825条,其中画面新闻1744条;制作播出各类定期专栏节目802期,开设不定期专栏18个,制作专题片5部;制作播出庆祝建党80周年专场文艺晚会和党的知识竞赛节目6场次共75小时;在省电视台播出电视新闻消息354条,专题、专栏节目12部;在中央电视台“农业新闻”中播出《科技为农民撑起钱袋》的电视新闻1条;《甘肃广播电视报·定西版》刊发各类稿件2000篇,其中消息稿1200篇,通讯稿410篇,新闻照片390幅。内宣和外宣节目播出量比去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节目质量也有显著提高。同时,认真组织了2000年度全区、全省电视节目政府奖的评选工作,有29件广播节目、40件电视节目、14件节目报稿件分别获得地区一、二、三等奖:有4件广播节目和3件电视节目、1件节目报稿件和一个节目报版面在全省广播电视、节目报纸评比中获奖:有2件电视专题片参加第二届“中华荟萃”纪录片评奖,均获广播电视学会铜奖;电视节目编排《周末版·第三期》作为全省新闻节目编排奖项中的唯一获奖作品被推荐到全国参评。在年内组织推选的好播音、好评论、好论文、好通讯评选中,分别有1个播音、1篇评论、2篇论文、1篇通讯在省上获奖。年内宣传工作主要突出了以下六个方面的重点:一是突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理论武装的宣传。开设专栏《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实践“三个代表”,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学教活动》,对各级党组织、各基层单位广泛开展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做法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做了大量报道,共播出电视新闻46条,配发电视评论26篇。积极地配合了全区“三个代表”学习活动的深入进行。二是突出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宣传。开设了《认真落实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历史性的跨越》、《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深化企改,加快发展》、《兰洽会专讯》、《大开发在定西》等专栏,共播出电视新闻153条,配发电视评论15篇,集中报道了全区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招商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建设、小城镇建设、企业改制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和典型。专题片《走出贫困》(上、下部)、《千年药乡》及对天津商洽会的系列报道等播出后,得到社会的好评。三是突出了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宣传。开设了《春耕第一线》、《退耕还林还草,再造秀美山川》等专栏,共播电视新闻42条,配发电视评论6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区干部群众顺应市场规律、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调整产业结构的典型经验。并有《农民种田看市场》、《夫妻共植幸福林》、《订单促进了结构调整》、《太平村的新致富经》、《结构调整,农民受益》、《当支书无怨无悔》、《护林“霸王”李贵》等专题节目先后在省电视台播出。四是突出建党80周年纪念活动的宣传。开设了《在党旗指引下》、《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专题展播》、《红军走过的地方》等专栏,共播出电视新闻107条、专题节目13部、配发电视评论6篇。并开展了优秀电视剧展播活动,大力营造了欢乐喜庆、团结奋进的节日气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是突出维护社会稳定的宣传。开设了《整顿和规范经济秩序》专栏,播出电视新闻27条:《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深入揭批法轮功》专栏,播出全区打黑除恶动态电视新闻30条,配发电视评论5篇。播出全区干部群众揭批“法轮功”歪理邪说的动态新闻22条,配发电视评论4篇,使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法轮功的反动本质及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维护社会稳定、保持改革开放大好局面的自觉性。六是突出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的宣传。开设了《深入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学习“七一”讲话,实践“三个代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等专栏,共播出电视新闻48条,配发电视评论13篇,为把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员干部、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身体力行“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推动作用。
  【村村通及有线电视网络建设】 继全区“村村通”建设第一期工程完成后,当年省上确定定西地区的16个“村村通”补充建设任务也如期完成。临洮、通渭两县被评为全省“村村通”建设先进集体,通渭县被评为全国“村村通”建设先进单位。年内,地区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各县、乡、村,对新建站点的管理维护、收转节目情况进行了督促检查,加强了管理。同时,对全区各县自然村广播电视盲点进行了调查摸底,为国家和省上实施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做了前期准备工作。城区有线电视网络建设方面,架设国家和省级干线网光缆1.8公里,配合省局完成了国家有线电视网定西、陇西中继站的机房配套设施和设备安装工作。定西城区有线电视网络主干线光缆改造已基本完成,传输质量有很大提高。定西城区新发展有线电视用户1000多户,网络效益有明显提高。
  【行业管理】 一是整顿音像市场,积极开展“扫黄”“打非”活动,进一步加强了音像市场整治和管理工作。全区共检查音像经营摊点210家,查处违规摊点90余家,关闭零售点20家、出租点25家、放映点14家,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500多盒(盘),并集中进行了销毁。二是加强了宣传管理。三是对全区地面卫星接收设施进行了检查。四是加强了影视剧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地区二级供片制度。五是对全区各县有线电视网的并网改造进行了调查摸底。六是大力开展了《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的宣传活动。七是按照频道专业化的要求,完成了地区“两台”合并后地区有线电视台节目内容和频道调整工作。
  卫生
  卫生工作认真贯彻《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全区《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狠抓农村卫生这一中心环节,整体推进,各项工作保持了继续深入发展的良好势头。
  【卫生改革】 1、推进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与年内全面启动实施。2、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根据全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全区依法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了登记界定,共登记注册各级各类机构2841个,其中盈利性医疗机构711个,非盈利性2130个。各县都在城镇居民网点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组织。县级以上医院已实施药品两条线管理。年内,全区圆满完成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通过这次集中招标,一是有效地降低了药品价格。中标的71种药品平均药价降幅达37%,给老百姓让利金额达到268.55万元,有效解决了药品虚高定价的问题。二是保证了药品质量。中标企业中,达到国家GMP认证(达标)的企业,占中标企业总数的73%。3、规范了药品购销行为,有效纠正了药品购销活动中的不正之风。四是通过实行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有效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病人选择医生试点工作在地区医院和定西县医院分别进行,目前门诊试点已全面推行实施。
  【农村卫生工作】 一是完成了2001年度医师执业考试工作。年内,全区组织700多名考生参加了全国第三次医师执业考试。通过率92%。二是组织了第八次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全区有131人参加了护士执业考试,及格率63.2%。三是贯彻落实《献血法》,加强了采供血管理和临床用血管理。加强了血站基础设施建设,共从西部地区中心血站建设项目中争取建设资金378万元。四是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改善行业作风。继续在医疗单位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树医疗行业新风”的活动和创建“放心医院”的活动。五是开展卫生支农,对口支援了乡镇卫生院。地、县医疗卫生单位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47个,免费为对口单位培训人员196人。组织医疗队,开展巡回医疗129次,参加人数681人,诊治病人21487人,支援医疗器械48台件,价值30300元,药品483种,价值27269元。六是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预防保健、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截止2001年11月底,全区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2种,7390例,发病率为253.35/10万,四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计划免疫相关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之内。为巩固脊髓灰质炎的防治成果,组织开展了两轮查漏补种免疫工作。全区4岁以下儿童投服糖丸6.7万人次,投服率为98%以上。消毒工作重点加强对医院感染、消毒器械、医疗用品、预防用生物监督监测,对地县44个单位的医院采供血、托幼机构消毒效果进行了监督监测。结核病防治工作以控制传染源,加强结核病人转诊报告和归口管理工作,落实结核病全程督导化为重点,全区结核病贷款卫V项目顺利完成。同时,启动了爱德支助项目,地区防疫站被评为全国结核病防治先进集体,受到卫生部表彰奖励。基本完成了省、地两级领导签订的以消除碘缺乏病危害为主的地方病防治工作责任书的任务。全区实现了“稳定控制区”标准。
  【项目建设】卫生Ⅷ项目是加强中国农村贫困地区基本卫生服务项目,是由世界银行贷款资助的卫生服务综合性项目。定西地区岷县、临洮和定西三县确定为项目执行县。年内争取到六个项目:1、改厕项目,是联合国儿基会环境与环境卫生项目(CES)。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定西县仍为扩展县,渭源县列为项目县。本周期投入资金为20万美元。2、血站建设项目,国家动用国债资金800万元,建设地区血站,占地5亩多,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并配套车辆及有关设备。3、渭源执行的儿童基金会2001—2005年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给乡村医生每月奖励补助25元,每个卫生院每年奖励补助1800元。4、爱德基金会支持结核病控制项目,全区受益一半乡镇,开展无偿支援,免费诊治。5、天津红十字会援建定西县杏远乡康庄园,2001年底竣工,2002年6月份验收。6、健康快车项目。“健康快车”于2001年7月中旬至9月底在全区开展活动,为定西地区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白内障摘除手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1100例,为广大白内障患者带去了光明。
  【市场整顿】止11月底,共出动整顿检查执法人员14892人次,派车辆421车次,查处各类案件累计达3284起。查处食品、药品、一次性医疗用品等假冒伪劣商品总价值达378621元,罚款达57400元。其中不合格食品16590公斤,价值73183元,假劣药品73391公斤(盒、瓶),价值199493元,不合格一次性医疗用品2349支(个),价值105945元。查处无证照或证照不全食品经营单位758户,取缔13户,限期整改办证772户;无证照或证照不全医疗诊所486所,取缔103所,限期整改办证373所。
  计划生育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以巩固“三为主”成果,健全利益导向机制,推进村民自治,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工作重心,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区年末总人口为293.97万人,出生率为12.56%‰,自增率为7.23%‰,农村计划生育率为82.98%,完成了省上下达定西地区的人口计划控制指标。当年全区共出生人口36821人,性别比为107.81,比2000年多出生6826人。出生一孩23464人,性别比为103.75;出生二孩12389人,性别比为113.31,其中计内7993人,计外4396人:新增二女户3533户,占二孩出生的28.52%;出生计划外多孩840人,占出生人口总数的2.28%。死亡15627人,死亡率为5.5.33‰;自然增长人口21194人。全区环情服务率为97.23%,孕情服务率为96.85%。当年初婚人数为15880人,初婚率为5.42%。全区共落实四项节育手术32864例,其中人流995例,引产477例,结扎12076例,放环19316例(含皮埋79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699.51万元,征收率为52.04%。全区共有已婚育龄妇女590764人,占总人口的20.10%。其中无孩25370人,占4.29%:一孩141337人,占23.92%;二孩276410人,占46.79%(内二女24424人,占二孩的8.84%);多孩147647人,占24.99%(内多女11468人,占多孩的7.77%)。综合节育率为87.63%。
  【宣传教育工作】1.继续深入学习、宣传、落实《决定》和《意见》精神。3月份,各县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走上街头,利用各种形式隆重纪念中央《决定》发表一周年。《定西日报》整版刊登计生处长和各县计生局长的署名文章,谈心得、谈体会、谈感受,互相进行交流和促进。地委书记石晶还专门就学习、宣传、落实《决定》发表了电视讲话。省委《意见》下发以后,地、县都相应出台了具体实施意见和细则。2.广泛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全区“两台一站”、《定西日报》确定任务目标,创制“新人新事”、“婚育新风”等专题栏目,常年坚持。共播发稿件4000余篇,讲座300多次,制作固定标语1万多条,国策壁1500多座,国策门150个,共印制各种宣传品300多万份,累计投入专项资金50多万元。
  【优质服务的开展】一是在基层基础建设上进行了突破。队伍建设上,一方面抓人员的足额配备,另一方面抓现有人员的培训。年内,行署计生处与地区妇幼保健站配合,利用妇保站远程教育网站,对各县服务站的服务人员和定西、陇西两县的乡(镇)服务所技术人员进行了乳腺疾病的诊断、治疗专门培训,地、县共培训731人(次)。阵地建设上,全区167个乡(镇)全部建立了计划生育服务所,其中一类25个,二类47个,三类95个。止年底,各服务所共拥有房屋575间,面积9236.5平方米。二是各县都把环孕情服务工作当作优质服务工作的基础工程首先进行了突破,全年共查出脱环2848人,补环1516人,计外怀孕1390人,人流813例,引产329例。三是在为育龄妇女保健体查上进行突破。全区590764名已婚育龄妇女中,已有269130名育龄妇女接受了妇科病普查,共查出患病妇女212936人,占79.12%,91462人得到了治疗和建议治疗。四是在访视和回访上进行了突破。
  【专项治理活动】 5月下旬,地委、行署抢抓机遇,部署开展了以清理漏报人口、二女户结扎、党员干部超生违育、促后进转化为主要内容的专项治理活动。期间对34个后进乡镇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以会代训,并制定了四条保证措施。治理中还提出了“退二进一”、摸清底子的工作思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全区专项治理活动期间,共清理当年出生漏报6347人,历年假送养及假死亡337人,漏统错统育龄妇女9854人,二女户627人,假二女户5955人,党员干部职工超生违育192人。
  【利益导向机制的强化】 ,本年度,各级政府仍然把如何建立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作为重头戏,进一步落实计划生育的各项优惠政策。各县借鉴陇西经验,全面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强化措施,增加投入,“三结合”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止年底,全区已累计帮扶计生贫困户37564户,落实帮扶资金4270万元,29713户已稳定脱贫。其中2001年,共落实帮扶户4165户,切块资金864万元。已累计帮扶二女户17497户,切块资金2272万元,脱贫15042户。其中2001年帮扶二女户2988户,切块资金609万元,办理二女户养老保险4857户,落实保险金额206.89万元。累计帮扶独生子女户3200户,落实帮扶资金537万元,脱贫2514户。其中,2001年帮扶646户,落实帮扶资金182万元。办理独生子女领证户两全保险1178户,落实保险金额42.62万元。
  财政
  财政工作努力加大收入征管力度,严格支出管理,深化财政改革,加强监督检查,较好地完成了全区财政工作各项目标任务。
  【财政收入】 2001年,全区累计完成地县一般预算收入3269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8.35%,比上年增长10.02%,增收2977万元。累计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030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2.17%,比上年增长9.42%,增收3470万元。全区7个县和地区本级都完成或超额完成了财政收入任务,为全区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财政支出】 基本保证了重点支出需要。全区财政累计实现支出115082万元,比上年增长35.15%,增支近3亿元,使全区财政支出迈上两位数亿元台阶,并突破11亿大关。一是基本保证了中央统一口径的职工工资全部兑现,全区当年累计实现工资性支出65190万元,占总支出的56.65%。二是认真落实“三保一挂”责任制,确保当年救灾、扶贫、社保、基建等重点专项及时到位。当年救灾、扶贫、社保、基建等重点专项支出都在50%以上,分别比上年增长9.4%、65.31%、53.71%和95.27%。
  【财源建设】 一是依托当地资源,着重抓了农业产业化财源建设及财政科技扶贫工程项目。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全区4个项目被列入了中央和省级扶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共争取资金405万元。其中临洮花卉基地建设145万元,定西县食用菌建设资金100万元,地区旱农中心马铃薯快繁中心建设资金80万元,岷县中药材基地建设资金80万元。二是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各项专项资金,并扩大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外国政府贷款规模。一年来筹集各类生产建设及事业发展资金4.2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2481万元,基本建设资金1306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7142万元,合作组织资金943万元,以及外国政府贷款折合人民币8800万元。
  【财政支出管理改革】 一是改革了预算管理办法。在年初预算安排中,地区本级试编了部门综合预算,把单位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在全区范围内基本实行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由财政统发,提高了工资支出管理的水平。三是认真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帐户清理工作,为逐步实行国库单一帐户体系管理奠定了较好基础。四是积极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地直行政事业单位的有关采购项目进行了公开招标采购。全年共举行各类招标活动34次,计划采购资金1859万元,实际支付资金1581万元,节约资金278万元,取得了较好效果。五是积极推行了各项财政专户制度改革。年内相继建立了“工资专户”、“教师工资专户”、“扶贫资金专户”、“社会保障专户”和“救灾专户”,为各项重点资金的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及时到位和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积极筹措资金,保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年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支出831万元,其中,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支出521万元,代缴养老保险费223万元,代缴失业保险金31万元,医疗费支出36万元。二是进一步规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扩大了保障范围。当年全区共为5339名低保对象发放生活费382万元。三是积极推进医疗制度改革,定西、陇西、临洮、通渭、漳县等县及地区本级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实施。四是确保老干部离休费、医药费的按时足额发放。全区老干部离休费和医药费基本没有拖欠。五是认真做好社会保障基金征管工作。全年共征收养老保险基金4717万元,支出4366万元;征收失业保险基金940万元,支出395万元;征收医疗保险基金772万元,支出302万元。
  【会计集中核算管理】 财政部门积极开展了地直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筹建工作。一是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上报省编委审批成立“定西地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机构。二是办公场地设施、软件开发安装、业务学习培训等各项基础工作已全部就绪。三是认真开展了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清产核资工作,初步摸清了各预算单位的“家底”,为中心接收接管各单位会计工作创造了条件。四是地委、行署、纪检委、法院、检察院、财政处、广电处、农业处(包括8个下属单位)等16个试点单位从2002年元月起首批进入中心。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 一年来,全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特别是在盘活国有资产,确保资本增值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大胆的探索。一是通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全省首家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定西地区源恒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二是在筹建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的同时,成立了定西地区财政处国家资本金清查小组,对1994年以来国家拨入企事业单位的资本金进行了全面清理。统计清理出拨付给203个企事业单位的资本金11786万元,基本掌握和摸清了拨付企事业资本金情况。三是根据行署授权,已有774万元生产建设性资金通过经营公司投入15户企业,形成国家资本金71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生产借款64万元。
  【财政监督检查】 一是精心安排组织了全区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工作。共检查45个单位,查出违纪资金881.04万元,应入库金额110万元,已入库金额78万元。二是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在不断完善各项管理措施的同时,采取票据稽查、清理银行帐户、专项检查等多种管理手段,进一步加大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力度。三是认真开展各项专项检查,防止财政收入的流失,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金融
  人行定西地区中心支行紧抓西部大开发之机遇,以支持地方经济为已任,加大金融监管力度,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狠抓内部管理,转变工作作风,全行整体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金融安全有效运行,促进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对地方经济的支持】 (1)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重点项目,及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信贷资金。(2)依据全区GDP增长速度、物价上涨幅度等基本因素,确定了合理的信贷增长计划,督促各金融机构争取上级行增加授权授信额度,有效增加信贷总量,逐步扭转贷款增长缓慢的被动局面。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47.8亿元,较年初增加4.87亿元,增长11.34%;各项贷款余额为42.5亿元,较年初增加2.11亿元,增长5.22%。(3)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采取制定信贷政策指引、信息反馈、联席会议、约见谈话等多种途径,适时正确传导货币政策意图。(4)协调地区建行与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签订了以科技人员个人工资担保的农业科技创新贷款计划,推动了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引导支持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增加住房贷款,办好助学贷款,逐步提高消费信贷的比重,充分发挥再贷款货币政策工具作用。(5)全年发放支农再贷款2.6亿元,同比增加6000万元。累计发放短期再贷款13150亿元,同比多发放1000万元,办理再贴现133万元,及时解决了商业银行短期头寸不足的问题。监督检查工作。加大了现场检查力度,督促国有商业银行争取并用好信贷审批权限,建立了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例会,制定了《贷款评价体系》。
  【金融监管】 (1)立足实际抓基础,形成“创安”工作新格局。在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中,研究通过《人民银行定西地区中心支行创建金融安全区实施方案》和《创建金融安全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标准与办法》,明确职责,建立激励机制,严格考核。从规范监管行为、严肃监管纪律入手,制定了《金融监管责任制实施办法》、《监管文本格式》、《金融机构报表资料报告制度》、《金融监管操作规程》等20项制度,使监管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经过全区上下齐心协力,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中支党委具体指导,人民银行监管科室为主、其他部门协调配合,金融机构主动参与的“创安”新格局。(2)转变观念搞创新,化解风险打开工作新局面。中支党委积极转变一味严防死守的旧观念,树立通过发展降风险的新思路,创新监管理念,开创防化风险的新局面。一是抓发展降低风险。增加有效贷款,降低不良贷款。二是抓源头降低风险。从抓法人、金融机构负责人道德风险这个源头入手,开展降风险工作。三是抓存量降低风险。制定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分析考核制度》,加强了对各金融机构贷款质量的动态监测分析和考核。组织实施了一系列诸如资产质量攻坚年、压逾收贷清息劳动竞赛、千人百日大会战等清收不良贷款活动,并初见成效。充分发挥金融债权联席会议职能,最大限度地保全金融债权。实施联合制裁,有效打击了逃废悬空银行债务行为。四是开展治理信用环境创新。制定了《关于治理信用环境的意见》,年内初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区有8户企业、11个行政村经过信用评定被列入试点并开展工作。(3)进行入社AB制,建立金融监管工作新机制。适应监管体制改革的需要,地、县支行分别成立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邮政储蓄机构监管小组,进一步落实金融监管AB制,明确了监管人员的职责,赋予了相应的权力,依法入社进行监管。(4)整顿市场求规范,建立金融市场新秩序。中支对未及时更换营业执照、未按规定亮证经营、印章使用不规范、未挂牌或挂牌不规范的26家机构进行了通报批评,并限期进行了整改;先后组织开展了利率政策执行、现金管理、结算纪律、账户管理、非现场资料真实性、邮政储蓄、存款实名制执行情况的检查,查出违规机构8家,实施经济处罚6.1万元,维护了全区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建立了无“三乱两非”、无重大金融事故、无重大金融案件、无重大违规问题、无新的高风险社、无支付风险和挤兑风波的“六无”金融市场新秩序。(5)监管扶持相结合,谋求合作金融新发展。中支认真落实《定西地区2002年底前防范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目标规划》的要求,完成了对全区农村信用联社2000年度费用管理、信用社增资扩股、信贷支农、新增贷款质量等情况的检查,并纠改了查出的问题。开展了对农村信用社代办站的清理整顿和规范工作,撤销了设置不合理、经营规模小、存在安全隐患的56个代办站。通过严格的监管和大力的扶持,全区农村信用社实现了“四个确保”。即确保了支付、确保了支农方向、确保了对央行再贷款的合理使用、确保了经营效益。
  【金融服务】 中支严格规范内控机制和内部管理。通过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一是确保了一个重点,即库款资金的安全。二是完善了三大系统。即支付清算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和电视会议系统。三是搞好四项服务。即:金融统计服务,按照新的金融统计制度,准确、完整、真实地做好金融数据的统计分析处理;货币发行服务,顺利完成了人民币50元券和10元券的发行工作,大张旗鼓地开展了反假人民币宣传周活动。全区收缴假人民币7225张,30.43万元。认真组织《人民币管理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国库经理服务,全面实现了地县国库会计核算新系统的运行。对全区167个乡(镇)国库、77个经收处、2个纳税大厅的国库业务和库款收纳报解情况进行了检查,及时查处纠正了延压税款等问题:资金结算服务,建立落实结算优质服务规则,制定了“结算服务优质单位”考核办法。集中组织开展了支付结算宣传周活动。召集金融机构和企业有关人员237人,举办两次《银行结算法规知识》讲座,开展结算纪律检查。对3个县的35家金融机构进行重点抽查,查处纠改了存在的问题。四是建立了四种机制,即: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业务岗位、要害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全面推行目标管理,形成了任务明确、责任分明、奖惩严明的考核评价机制。
  地税
  地方税收工作紧紧围绕“带好队、收好税”这一中心,全面落实省局提出的“一六二三”工作思路,坚持依法治税,深化改革,强化征管,从严治队,大力组织收入,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税收完成情况】 2001年,全区地税系统共组织各项地税工商税及附加15548万元,占年度收入计划13046万元的119.18%。增收税款2502万元,比上年实收数13020万元增长19.42%。增收税款2528万元。其中:省级收入完成78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200.26%;地县级收入完成1476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16.68%。分项完成情况为:税收收入完成14997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18.96%,比上年增长19.36%,增收税款2432万元。教育费附加完成545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24.15%,比上年增长20.84%。
  全区地税征缴社保费收入5846万元,分费种完成情况为:养老保险费完成为4819万元,占省上三部门下达年征缴计划5123万元的94.10%,短收304万元。其中,省级收入完成991万元,占年征缴计划923万元的107.40%,超收68万元,地、县级收入完成3828万元,占年征缴计划4200万元的91.14%,短收372万元:失业保险费完成555万元,占省上三部门下达年征缴计划580万元的95.70%,短收25万元:医疗保险费完成458万元;工伤保险费完成14万元。仅养老、失业“两费”,地、县级完成额4383万元,占地区财政、社保、地税三部门确定上报年计划4290万元的102.20%,比上年实收4125万元增长6.3%,增收258万元。为全区落实“两个确保”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分县完成情况是:定西、通渭、陇西、渭源、临洮、漳县、岷民县七个县均超额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分别完成全年任务的129.90%、104.94%、111.94%、101.17%、114.12%、116.33%、132.87%。其中定西县局提前20天完成了全年税收任务。教育费附加全区五个县局完成了年计划任务。定西、通渭、临洮、漳县、岷县分别完成136.92%、125%、143.64%、140%、160%。定西、临洮、岷民县、渭源及地区局基金管理中心五单位完成了征缴养老、失业“两费”(地县级)计划任务,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00.4%、108%、100.5%、100.9%、100.6%;通渭、陇西、漳县完成年计划的63%、88%、54%。
  【征管改革】 2001年,地税部门加快“科技加征管”的步伐,紧紧围绕优化管理方式,实行集中征收和信息集中处理这一征管工作重点,狠抓税务登记、纳税申报、基础征管、稽查处罚、非正常户管理、未申报户的征缴等征管工作的关键环节,对“划片分段管理,四率三档考核”征管制度做了进一步完善。严格征管质量考核,认真落实考核追究制度。把征管信息资源的准确程度和基础征管资料的规范程度纳入了征管考核范围。
  【队伍行风建设】 (1)认真开展了“三个代表”思想的学习教育活动。在县、乡两级的“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中,地区局党组精心指导,强化督查,联系实际,立足岗位,努力实践了“三个代表”。(2)认真开展了督查活动。年内,地区税务局组织人员深入到全区七个县局征管第一线,走访纳税户,突击检查各基层征收单位征管、廉政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与纳税户和当地党政领导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对地税工作的意见,以明查暗访的形式认真开展了督查工作。(3)狠抓了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年内,在全区地税系统举办了税收执法培训班、计算机操作应用培训班、征管稽查业务能手培训班,并成功地举办了一次模拟税务听证会,与公安系统联合举办了打击涉税犯罪培训班。组织广大地税干部进行了“预防职务犯罪”和“税收行政执法”的强化培训。
  国税
  国税工作围绕“五个确保、四个突破、三个目标”(即:确保收入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征管质量的全面达标,确保金税工程按期运行,确保发票“两奖”活动有始有终,确保机构改革和队伍建设达到标准:微机运用有新突破,行政执法有新突破,清缴欠税消化遗留问题有新突破,经费管理最佳效绩有新突破;实现征管质量考核进入全省前三名的目标,实现干部培训达到公务员条件的目标,实现办公自动化水平在全省有名次的目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稳步推进税收信息化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税收任务,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税收完成情况】 2001年,全区国税系统入库税收收入12894.5万元,同比增长9.19%,增收1085.3万元。除去居民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1210.2万元,完成年计划11270万元的103.7%。其中“两税”入库10687.9万元,完成年计划10640万元的100.45%,同比增长2.48%,增收258.6万元。
  【税收信息化】 金税工程建设作为2001年全区国税工作的重中之重,于7月1日实现了工程网络畅通运行。全区8个机房建设全部达标。金税工程各项数据采集、传递基本做到了准确无误,记载翔实清楚,上报及时完整。7—12月份连续6个月全区纳入防伪税控系统的31户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率、专用发票存根联采集率均为100%,稽核系统和认证系统输入的发票协查回复率两项也均为100%。地区局和7个县局统一采用ASP技术设计建成了各自的金税网页,网站均实现了动态维护。在全省国税系统网页设计评比中,地区局网页获得了一等奖,定西县、临洮县局网页分获二、三等奖。地区局网站的访问点击日平均在500人(次)以上。公文处理(ODPS)系统在全区国税系统得到全面推广应用,地区局机关95%以上,全区系统80%以上人员都能熟练操作应用ODPS系统处理各类公文。
  【税收管理】 2001年,地区国税系统制定了《关于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的实施意见》,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开展了以加强各类行业市场税收管理,深挖地下交易,严厉打击各类偷逃税违法犯罪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各级国税部门全面清查了医药、煤炭、粮油等经营业户的税务登记及税收缴纳情况。共计清理出各类漏征管户768户,查补增值税38.5万元。二是强化稽查,专项检查和大要案查处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共检查各类纳税人1393户(次),查补税款940.75万元。三是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对232户一般纳税人严格依照年审办法进行了年审,年审面达到100%。37户达不到要求标准的企业被取消了一般纳税人资格。对全区19户工业加工类民政福利企业和75户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资格进行了严格审核,审核面达到100%。对抵扣结余的524万元期初存货已征税款全部进行了审批抵扣,彻底解决了长达8年之久的期初存货已征税款问题,减轻了企业负担。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发票管理。2001年全区国税系统共计查处了各类普通发票举报违法案件232起,查补增值税38万元。
  【征管质量提高】 2001年,全区国税系统征管质量取得了全省国税系统征管质量考核第三名的好成绩。(1)征管档案建设取得成效。(2)开展纳税评估初见成效。全年共对44户企业实施了纳税评估,增加税收237.9万元。(3)全面实施了委托代征。2001年全区实施委托代征的业户共计4221户,委托代征税款650.9万元。(4)加强了加油站税收管理。2001年对全区范围83台加油机安装了税控装置。同时针对税控加油机使用和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加强了管理,及早堵塞了漏洞。
  【执法环境改善】 一是加强了税收宣传教育。税收宣传月活动中,紧紧围绕“税收与公民”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习宣传活动。二是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责任制。三是严格执法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2001年,全区国税部门加强了对税收执法行为各环节的日常检查,严格执行重大案件审理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认真开展了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和执法检查。同时,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全年共计责任追究463人次,经济处罚41652元。
  【队伍建设】 (1)精心组织,圆满完成了全区国税系统机构改革。(2)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了有效落实。年初,全区国税系统层层签订了廉政建设责任书,地区局制定下发了《定西地区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和《定西地区国税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各县局实行了《公务员廉政回执制度》和《廉政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每个国税干部职工的行为。(3)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全面加强。(4)强化“两权”监督注重了针对性。(5)干部培训和学历教育力度加大。2001年地区局共举办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金税工程知识、办公自动化、新征管法、行政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培训10余期,各县局也举办了相应的培训班,干部业务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目前全区国税系统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占81.9%,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58.6%。
  人保
  人寿保险工作在外部展业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全区系统员工迎难而上,发扬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抓思想观念转变、业务推动策划、经营管理强化、服务理念提升、企业形象重塑,使业务保持了持续稳健发展的势头,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业务运行良好】 由于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计划指标执行良好,险种结构趋于合理。到12月底,全区实现保费收入4200万元,完成省分公司下达4000万元任务的105%,同比净增673万元,增长19.1%。其中首年新单保费1200万元,意外险保500万元,两项业务的比重超过了40%。截止11月底,全区共支付短险赔款181万元,赔付率为37%。实现表结利润112.9万元:满期给付401万元,退保201万元。同时,经营目标责任书中的其它各项考核指标也按时完成。确立了“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强化管理为手段,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优质服务为宗旨,以队伍建设为保证,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业务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下发了经营绩效与考核奖惩办法,从政策上引导和激励加快发展。针对定西整体贫穷落后的现状,狠抓了观念的转变,坚定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在管理体制、用人机制方面大胆创新,稳定了队伍,提高了素质,为业务的稳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新单和意外险业务】 狠抓新单和意外险业务的发展,推动整体业务上台阶。克服过去只注重业务发展速度,而忽视经营效益的错误倾向,狠抓业务结构的调整。一是抓首年保费的发展。根据业务发展实际,全区先后开展了“世纪第一春”、“国寿精英会春城”、“业务挑战赛”和业务员晋等升级考核等竞赛活动。到12月底,定西地区首年新单保费达到12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5%;二是抓意外险业务的发展。在学生保险严重受阻的情况下,加大抓分散性业务的工作力度,使分散性意外险业务有较大突破,弥补了由于学生险业务受阻后而出现的缺口。全年完成意外险保费500万元,较上年增长25%;三是狠抓了欠费清收和续费收缴工作。
  【规范管理】 强化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抓业务、财务自查工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现场督导,及时纠错改过,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消除在了萌芽状态。补充制定了《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定西分公司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堵塞了漏洞,防范化解了风险,增强了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依法经营意识;二是抓整规经营工作。针对系统员工素质不高的状况,对全区系统业务人员从政治思想、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了教育,提高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依法从业意识,自觉规范了保险行为;同时,举办了培训班,加强了业务管理,严格了实务程序。三是抓制度的督建落实工作。编印《内控制度汇编》下发到各县支公司,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抓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了全区联网和系统资料集中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五是抓了总公司提出的“四个中心”建设工作。
  【队伍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提出了“经营目标从我想起,班子团结从我兴起,企业形象从我树起,工作落实从我抓起,接受监督从我做起”的新要求。提出“有效增员是基础,提升士气是关键,优惠政策是保证”的营销团队建设的工作思路。同时,借鉴兄弟公司的经验,结合实际制定了《营销主管津贴管理办法》和《农村服务所主任津贴及费用管理办法》,有效调动了主管抓增员的积极性。二是加强代理人队伍建设。以增员为切入点,以培训提高为重点,以推广“两个规范”和《代理人管理办法》为内容,加强了代理人的管理。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当年有效增员近80人,代理人队伍壮大到350多人,参加过各类培训的人员近300人。
  【优质服务】 深入开展优质文明服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针对去年全国消协把“保险条款理解难”和“出了风险理赔难”列为市场“20难”之首的实际,把客户服务贯穿于售前、售中、售后的全过程,尽可能地简化了理赔手续,压缩赔案周转时间,提高了理赔给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加大了公关宣传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台、广播等新闻媒介,加强了典型案例和业务险种的宣传。开通了客户服务专线。95519客服专线的开通运行,保证了客户的正常投诉、咨询,提高了公司信誉,增强了企业综合素质。
  财保
  人民保险系统共实现保费收入3002.3万元,完成省分公司下达计划的105.3%,较上年净增340.3万元,增长12.8%。人均保费达到46.9万多元。其中:运工险保费收入2241.4万元,较上年增长9.93%,占总保费收入的74.66%。财产险保费收入648.8万元,较上年增长17.1%,占总保费收入的21.59%。货运险保费收入112.5万元,较上年增长61.17%,占总保费收入的3.75%。共处理各类赔案5137起,支付赔款1625.1万元,较上年增加250.5万元。综合赔付率54.13%,比上年增加了2.51个百分点,结案率为94.07%。未决赔案324起,金额379.6万元。实现承保利润115.05万元。实现净利润49万元,较上年增加87.4万元,保费利润率为3.83%。上缴税金223.3万元,分出保费600万元,都比上年有较大的增长。
  【工作思路】 面对定西地区的经济环境,2001年,地区分公司以省分公司下达的任务为基数,继续自加压力,自我发展,再增150万元,使全年任务达到3000万元,人均保费达到40万元以上。同时把有限的费用向一线倾斜,向业务发展快的公司倾斜,真正把费用用在业务发展上。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每个季度制定一个考核措施。
  【千方百计完任务】 一是用尽心思,继续紧抓车险业务。全区仅附加险保费收入610万元,较上年增长23.8%,占车险业务的20.04%。车均保费达到了4025元,较上年净增47元。二是千方百计,大抓企业财产保险业务。企财险保费收入达648.2万元,较上年增长了16.87%。三是“以小补大”,全力发展分散性业务。2001年,地区分公司通过设立新险种奖励、单险种奖励等办法,对校园方责任、供电责任、医疗责任、计算机保险、变压器保险、货物运输保险等险种进行了有力的开发。仅新开办的险种的保费收入达43.67万元。四是进一步深化优质文明服务。分公司以“员工行为准则”规范职工的行为,进一步深化“95518”专线电话的服务功能。各县支公司还向社会做出承诺,并向社会聘请了司风监督员。年内,有一个党支部被省分公司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两个县支公司被省分公司评为“优质文明服务示范单位”。并在我区召开了全省“优质文明示范单位”现场交流会。
  【三项制度改革】 一是进行了大幅度的人事改革。二是进行了分配制度改革,全区除人均每月发放300元的保底工资外,其他收入全部与业务收入、工作质量等挂钩,采取按季下达任务,按月分解指标,月考核、季兑现。三是积极开展了评优考核工作。
  【管理水平】 为适应加入WTO后保险市场的开放、开发形势,进一步壮大竞争实力,地区分公司把强化管理,提高质量列为首要保证措施。一是将党委工作制度、财务、业务、后勤保障等内控制度分六大类64项,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二是严格执行新的条款和费率,规范了手续费和安全优待金的支付实务。实行严格的计算机管理和操作,并加强了对现金支付各种款项的控制和管理;三是稽审部门对银行存款和应收保费进行了专项审计;对三个县支公司进行了经理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加大了对县支公司业务质量、财务管理、制度落实等的检查力度。对审核和检查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对应的处罚,共罚金额4842.2元;四是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量化管理责任制度。
  电力
  电力系统按照“一学习、二稳定、三加强、四整顿、五完成”的工作思路,坚持严、细、实、快的工作作风,狠抓“三个代表”和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实践和落实;狠抓安全生产管理;狠抓机关工作作风的整顿,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年累计完成:供电量52314万千瓦时,同期比增长6.06%;售电量50015万千瓦时,同期比增长6.50%;线损率4.39%,比计划下降0.79个百分点:销售收入(不含税)13131.82万元(不含加价),增长率2.65%;平均售电单价(不含税)262.55元/千千瓦时,比年计划增长7.31元/千千瓦时;内部利润1037.57万元;可控成本995.47万元:电费回收率100%;多种经营收入2089.12万元,实现利润15.40万元;城农网建设投资25645.85万元。安全指标没有完成。
  【安全基础工作】 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和安全管理中的漏洞,地区电力局及时开展了安全工作总结和三查(查思想认识、查管理制度、查领导)二摆(摆问题、摆事故苗头)一整顿(整顿安全生产秩序)工作。一是狠抓了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引导职工自觉地将观念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二是结合事故开展了安全大检查、大讨论,从各自履行职责角度寻找问题和不足,明确提出切实的整改措施和办法。三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经营管理和电力市场】 地区电力局出台了《2001年重点工作任务分解书》、《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标准》、《经济活动分析实施细则》等办法和标准,为完成各项经营指标提供保障。一是强化了财务管理工作。二是按照《资产经营目标责任书》分解的指标,强化经营过程控制,实行了“包售电量、包线损、包售电均价、包可控成本、挂岗位工资”的“四包一挂”责任制。三是针对电费回收难的问题,对营销人员进行严格考核,加大奖惩力度。四是加强农网建设改造工程管理。制定了农网改造资金、安全、物资档案等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和办法。分阶段地部署和安排了验收工作,年底验收了定西县、陇西县、通渭县、临洮县四县的10KV及以上工程。五是强化审计和纪检监察职能。六是不断开拓电力市场。电力部门一方面邀请电锅炉、电热膜生产厂家到定西上门为客户进行宣传咨询:另一方面及时对电锅炉和低温辐射电热膜用电给予电费优惠。出台了对城区商业用电实施“一日送电”特别服务。统筹协调,积极解决大客户的用电问题。累计完成增供551万千瓦时。
  【优质服务年活动】 2001年,电力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优质、方便、规范、真诚”八字供电服务方针,认真组织开展了“电力市场整顿和优质服务年”活动。一是出台了“八项承诺”,积极查处投诉举报案件。全年共受理各类投诉举报22件,全部按规定时限调查处理答复完结,办结率100%,满意率100%。服务工作中实行了客户签字制度,直供区共签客户评价卡600余份。其中客户非常满意的占22%,满意的占73%,基本满意占5%。二是严格兑现服务承诺。共建设10KV线路17.94公里,改造70公里。定西直供区改造低压线路150公里,更新变台60台。急修实行24小时值班,累计处理客户报修439余起。三是认真开展各项分类电价检查工作,即查电价、查计量、查容量、查管理,规范电力市场。
  【设备健康水平】 一是在完成四座110KV变电站增容改造,110KV陇渭送变电等大型工程的同时,完成了17项生产性大修技措工程项目。主设备保护全部实现微机化。新增110KV主变4台,改造2台。新增110KV断路器4台,改造3台。使主变容量较去年增加了近9万千伏安,达到26万千伏安。二是健全工程质量检查监督体系,加强了对新建项目全方位、全过程的施工监控。三是完成了春检、秋检大型阶段性工作,处理了110KV华新线、漳岷线区段重大安全隐患,处理了110KV新添变主变铁芯接地及通渭变主变线圈位移等重大缺陷,提高了设备健康水平。主设备一类率达到了100%。
  【城农网建设】 1.农网110KV送变电工程及35KV直管部分。(1)110千伏高崖变增容工程总投资305万元,由甘肃城信送变电工程公司施工,于9月份经验收启动,投入运行。(2)110千伏通渭变增容工程总投资350万元,由甘肃通达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于10月份已验收启动,投入运行。(3)110千伏岷县变增容工程及宕昌出线间隔工程,总投资487万元,由甘肃通达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于10月份已验收启动,投入运行。(4)110千伏新添变增容工程,总投资690万元,由甘肃通达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施工,于9月份已验收启动,投入运行。(5)110千伏陇西至通渭输变电工程,总投资2520万元,已经于12月28日通过验收,具备投运条件。(6)110千伏洮阳输变电工程,投资约2700万元。前期选地,可研待审查,线路踏勘已完成,变电所测量工作完成,待省上地局批复后签订征地合同。(7)110千伏迭部输变电,投资约5400万元。前期线路踏勘完成,已做初步设计。2.农网35KV—10KV及以下工程:全区10KV及以下农网建设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35KV建设改造工程量基本完成。3.城网部分:2000—2001年城网建设改造工程总投资9614万元。(1)110千伏定西变电所改造工程,总投资2758万元,完成“三通一平”围墙工程。土建灰土挤密桩基础工程,计划2002年8月验收启动。(2)110千伏南川变电所改造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完成设备招标和土地租用,正在准备施工招标,计划2002年底验收启动。(3)中低压网,定西城网2000年第一批项目计划批复3项10个子项目,总投资800万元,10个子项目除永定东路和永定西路段外,其余工程基本全部完成,完成总工程量的87%,完成投资额为632.24万元,占总投资的80%;2001年第一批项目计划1170万元,正在等待省公司批复。(4)户表工程,投资1224万元,计划改造22916户,于2002年上半年完成(2001年11月份调整后投资为250万元)。已改造4900户,占工程量的21%,完成投资562万元,占总投资的46%。(5)通讯自动化改造及光环网工程,总投资681万元,已完成设备招标工作,项目预计2002年6月底完成。(6)MIS网完善工程,总投资470万元,可研已审查,正在初步设计,计划2002年6月完成。(7)调度自动化完善工程,总投资285万元,主体工程量已完成投入试运行,2002年达到实用化要求。(8)计量完善,由省公司进行统设统改,进行设备招标。总投资550万元,第一批实施计划计量项目5项,总投资132.18万元,已完成设备招标工作。(9)用电管理信息系统,按省公司统一安排进行,工程设计经省公司审查通过,批复总投资810万元。
  【多种经营扭亏为盈】 止年底,多经企业完成经营收入2089.12万元,比2000年增加14%。实现利润20.94万元,实现了扭亏为盈的目标。多经效益出现转机。
  防震减灾
  防震减灾工作认真贯彻执行《防震减灾法》和《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从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入手,着眼于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从思想上、组织上、措施上不断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狠抓了地震行政执行、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宣传教育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地震监测预报】 1、积极抓好以通渭水汞手段为主的短临监测项目。地区地震局多方努力,使通渭水汞仪器继续投入使用,保证了资料的连续、准确、可靠。同时,修复了漳县14号井水位的观测,有选择地保留了条件较好、观测时间较长的测报点13个,作为地区骨干点予以培植。各县还重点建起了2—3个有观测价值的群测网点,使全区基本形成了一个地、县、乡三级分部、专群结合、有多种手段参与的地震监测网络。2、强化信息资料传输系统,为地震监测预报服务。根据省地震局关于各地(州)市地震信息网络建设的安排,全区地震部门积极争取,止年底,地区地震传输网络已投入正常运转,县局(办)所需资金已筹措到位,部分已安装使用。3、坚持做到周、月震情会商的经常化、制度化,保证了短临预报意见的按时上报和震情跟踪工作的实施。全年共进行周、月及年度震情会商53次,紧急临时会商1次,提供书面月震情会商意见12份,年度、年中震情研究报告2份。
  【防震减灾】 地震部门既抓工程措施,也抓非工程措施;既抓震前防御,又抓应急救灾;既强调政府领导,又抓分级分部门负责;既加强地县防震减灾管理,又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多种措施并用,提高了整个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把住了建设场地抗震设防关,科学地确定了建设项目的设防标准。一是在连续出台两个建设场地抗震设防地方性行政法规的基础上,又在基本建设投资计划书中增加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批书等手续。年内,开始建设项目143项,已设防143项,占设防项目的100%。二是从定西地区的实际出发,组织力量开展技术攻关。分历史地震、现今地震、地震地质、潜在地震源区,地震前兆等几个方面,分别完成了岷县、陇西、临洮、定西等县的场地设防专题研究,提高了场地设防的科技含量。三是培训了人员,提高了水平。年内派出四人参加了中国地震局在杭州组织的抗震设防培训班,不仅提高了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也为本局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奠定了基础。一年来,全区共下达基本建设投资项目218项。四是以体系建设为主,完成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组建工作。地、县均成立了地震应急指挥机构,分别组建了200—300人的地震灾害应急救援队伍,完善了工作体系,强化了应震救援能力。
  【建立科普基地,加大宣传力度】 2001年全区在抓好常规宣传的同时,加大对《防震减灾法》、《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以及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基本知识的宣传力度。截止年底,全区已有地震宣传网点1096个,防震减灾活动中心8个,义务宣传员1728人。基本形成了以地县地震部门为主,机关厂矿学校及乡(镇)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和村委会宏观哨观测员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宣传网络。在七·二八唐山地震纪念日,全区共悬挂横幅8条,设立咨询台24个,发放防震减灾知识传单5400多份,《地震知识》4000余份,有32万多人(次)观看了地震知识录像。各县还利用“花儿会”、“庙会”、“物资交流会”,采取不同形式开展了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并就有关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条款向广大公众进行了讲解。一年里,全区举办地震知识专栏152期,更换厨窗206次,张贴宣传画642张,播放地震知识讲座310次,播放地震知识录像467场院(次),观看人数达2.1万人(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2.5万份,张贴标语410余张,发放《地震知识》7000份,接受群众咨询4000多人(次),使156万人(次)受到了教育。订阅各类报刊、杂志46余种,踊跃向广播、电视、报刊投稿81篇。为防震减灾宣传注入了新鲜血液,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民族宗教
  民族宗教工作紧紧围绕“团结、进步、发展”这一主题,切实加强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领导,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经济、民族教育等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 一是认真开展第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互助合作、携手共进”创建活动。5月份,是全区开展的第五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地委统战部、地委宣传部、行署民族宗教处联合发文对定西电视台、定西报社以及各县有线电视台在宣传月期间的宣传报道作了具体安排。岷县、定西两个民族宗教工作任务较重的县,分别成立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领导小组,全面协调指导宣传月活动。为了迅速在全区掀起开展以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主题的宣传教育热潮,5月8日,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朱同心同志在定西电视台作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共同繁荣》的电视动员讲话。据统计,全区共悬挂横幅15幅、张贴标语1000多条,播出电视、广播专题40余次,刊登宣传稿件10余篇,举办各种类型的座谈会40多场(次)。召开了纪念建党80周年少数民族干部座谈会。与会者一致认为,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定、贯彻、执行,使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得到了保障,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二是办实事、送温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发展。在定西县香泉回族乡举办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计划、扶贫、卫生等单位确定年内扶持香泉回族乡人畜饮水工程等建设项目13项,投入资金120余万元。开展了“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据统计,在宣传月期间,全区共为民族地区捐款2.1万元,捐赠课桌凳、计算机、打印机、医疗器械等物品144件,面粉140袋,捐赠书籍3000多本;开展农技、医疗咨询3万多人(次);组织书法家、文艺演出队书写书画作品1200多幅、演出文艺节目7场(次);慰问少数民族贫困户43户。
  【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一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当年主要完成了全区民族乡镇卫生院、民族干部、民族政法工作、工作机构等方面的调研任务。积极参与少数民族地区聚居乡、村、社的扶贫开发工作。2001年香泉回族乡在遭受雹灾的情况下,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86元。二是积极争取资金,解决突出困难。全区共列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项目8项,申请资金19万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资金项目5项,申请资金75万元:科技推广项目2项,申请资金28万元;文化教育项目1项,申请资金2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项目1项,申请资金12万元;发展养殖企业项目1项,申请资金15万元。省上共审核批准3个项目8万元,已全部划转到位。同时,加大了对民族专项资金管理的力度。三是组织一家民族企业在深圳参加了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名优特新产品暨土特产品交易会。全区有2户少数民族企业被地委、行署评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先进企业。
  【社会各项事业】 以民族教育为重点,推动民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一是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排危建校为重点,逐步改善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同时,注重了电教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和应用。二是对定西教育学院等学校的少数民族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了学校负责同志对发展全区少数民族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在普通招生期间,对少数民族考生积极向省地有关部门推荐,争取照顾录取。四是重视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发展。五是着手抓了少数民族古籍提要编目工作。六是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
  【宗教工作】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一年来,在宗教工作中认真学习贯彻全省和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紧紧结合定西地区实际,全面落实江总书记关于宗教问题“三句话”的指导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宗教问题的大调研。及时召开全区宗教局长座谈会,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了“民族宗教无小事”的思想,形成良好的工作格局。2、依法行政,搞好活动场所年检工作。主要从学习制度、安全防火措施、财务等方面进行重点检查。全区对170所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的163所、临时登记的7所)进行了年检。有169所合格,待整顿、不合格的1所。6月上旬,还对全区的年检工作进行了督查。3、加强政策宣传,保持社会稳定。一是以抵制庆祝“封圣”为重点,加强天基两教工作。按照《坚持独立自主办教会方针宣传教育提纲》,大力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地县统战、宗教、公安部门加强昼夜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二是警钟长鸣,做好稳定工作。教育信教群众对区外一些地方发生的事情坚决做到“五不一自觉”,即:不声援、不参与、不信谣、不传谣、不扩散,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三是做了民族、宗教方面矛盾纠纷排查工作。4、以伊斯兰教工作为重点,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一是在伊斯兰教界开展政策法制教育工作。在伊斯兰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法制教育。二是在伊斯兰教界继续开展了“双五好”创建活动。三是搞好涉外工作,为朝觐人员服务。四是加强佛道教的管理,巩固治理“两乱”成果。五是在宗教界深入开展“四个维护”教育活动,提高宗教界人士的整体素质。全区各县在宗教界普遍开展了“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主要内容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宗教界组织开展了揭批“法轮功”邪教的斗争。
  旅游、接待、外事、侨务
  全区旅游、接待、外事侨务工作在以“中国体育健身游”活动为主题,认真贯彻了全国旅游发展会议和全国、全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各方面均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实现年接待旅游人数49.6万人次,完成计划125.7%;景点门票收入79.29万元,完成计划121.5%:社会创收1362.28万元,完成计划115.4%;接待外宾208人,完成计划161.2%。全面超额完成了任务。
  【旅游业的发展】 列入全区重点项目的漳县贵清山、渭源莲峰山、通渭温泉、临洮貂婵湖、陇西堂等旅游项目,年内在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方面有了很大突破。漳县贵清山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从国债资金中争取到800万元(其中省上配套100万元)建设资金,县上配套223万元。还在年内硬化道路,设立标志牌、安全防护栏投入7万元;渭源县天景峡—莲峰山—太白山旅游景区项目,计划投资3800万元。当年从省上争取了25万元护岸工程资金。同时,县旅游局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吸引甘南和兰州客商在莲峰山双石门、太白山搞旅游度假村和基础设施建设,引进资金430万元;通渭温泉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3977万元,被省旅游局列为全省新开发的十大景区之一,省政府定为全省招商引资的十八个项目之一。年内,县城至温泉公路硬化及开发投资55万元;临洮貂婵湖项目总投资3467万元。临洮县新添镇与甘肃金兴隆经济开发公司意向性签约投资1.9亿元。陇西堂从省计委争取90万元“中华名医馆”项目资金:定西县年内通过招商引资为景区开发、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落实资金37万元。
  【宣传促销工作】 一是组织全区旅游系统参加了成都旅游交易会、兰洽会和平凉、天水旅交会,对定西地区旅游资源及产品进行了广泛宣传;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旅游工作。漳县在《定西日报》上办了旅游专版,渭源、通渭两县在电视台黄金时段播放《无限风光看渭源》、《通渭旅游何处去》等专题片。陇西县更进一步加大对李氏文化的挖掘,撰写研究论文6篇,海内外李氏宗亲的论文8篇,给海内外李氏宗亲信(电)函件180多份,搜集民间传说15篇,散发《李氏文化专辑》、《李氏文化续集》、《李氏文化研究(三)》等书籍和资料,制作音像制品300余套。配合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制作陇西李氏文化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地球上的故事”栏目中播出。旅行社发挥了“窗口”作用。地区通远旅行社于三月份启动以来,全年共组团队13个,组织出游人员495人次。其中境外团队2个,出游20人。全年营业收入72.2万元。其中,在旅游黄金周(“五·一”、“十·一”)期间,利用放长假的时机,共组团3个,出游133人。旅行社的启动,为今后开展此项业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接待服务】 地、县接待服务行业提出了“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竞争,求得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提质增效,降本增效”为宗旨,整体推进工作上水平。定西宾馆完成任务的95%,行署宾馆全面超额完成了任务。全年接待人数4.3万人次,其中外宾120人,比上年增长40%。营业额386.8万元,比上年增长60%。其他各县政府招待所,也都比上年有所增加,呈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在全行业开展了检查评比和岗位技能竞赛。年内,地区先后对行署宾馆、定西宾馆、临洮、渭源、岷县、漳县、陇西、通渭等县政府招待所以及各涉旅宾馆共15家馆(所)进行了检查评比。“窗口”单位实行文明服务,开展微笑服务活动。通过举办宾馆、客房、管理、餐饮等全程接待服务活动的比赛,使全区的接待服务工作不断走上规范化管理。年内举办的烹饪技能大赛和马铃薯系列菜肴烹饪大赛,将全区的餐饮名厨汇聚一堂,进行烹饪技能表演,挖掘了本地餐饮工艺技术,展示了本地餐饮企业烹饪技艺和饮食特色,弘扬了陇中饮食文化。
  【外事侨务】 (一)按照礼宾接待制度,完成各项接待任务。全区接待外宾团队11个208人,其中:外宾135人,国宾73人。比较重要的团有日本财务省考察团8人,俄罗斯科学院考察团8人,南非新闻单位负责人考察团8人。同时,还接待了台湾慈心慈善教育基金会谢政达董事长一行8人。(二)严格出访程序,做好出国审查工作。出访工作中,根据甘外礼(1999)36号、47号文件,重视对外宣传,并重视对因公出国(境)人员抵制和防范“法轮功”邪教组织反动活动的宣传教育,严格办理出国(境)审查手续。当年共办理出国(境)人员123人次,其中护照86人次,通行证37人。(三)继续贯彻了党的侨务政策。新《侨法》颁布后,地区筹集2000多元钱,印制2002年桌历、慰问信。结合即将到来的圣诞、元旦、春节对全区220多户归侨、侨眷、新移民眷属以及侨务工作者进行了慰问。(四继续开发了侨务扶贫,实施了“侨心”工程。侨务扶贫工作,在前几轮的滚动扶持下,原扶持户除临洮1户在2003年到期外,其余扶持户均在当年年底到期,已全部脱贫。实施“侨心”工程方面,经过半年的努力,台湾慈心慈善教育基金会对定西地区定西、临洮两县同意捐助三所“慈心”小学。各捐助人民币15万元,共计45万元。
  残疾人事业
  残疾人事业在全社会的关怀和支持下,经过地县残联的辛勤努力,各方面的工作均有长足的发展。
  【组织建设】 首先,加强了干部队伍培训。其次,成立各专门协会。七月,全区成立了肢协、盲协、聋协、智残亲友协会、精残人亲友协会等五大协会。这些协会的成立对于更密切地联系广大残疾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能,推动定西地区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第三,加强了信访工作。一年来共接待残疾人及其家属来访121人(次),来信89件(次),信访办结率92%。第四,基础设施、办公条件明显改善。
  【康复工作】 康复工作继续加强重点工程,突出社区康复。一是认真组织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地区继续组织“健康快车”活动。全区当年共做白内障复明手术1060例,占年度任务的106%。二是加大了轮椅的捐赠和假肢的装配工作。当年继续与台北曹氏基金会合作,为贫困残疾人捐赠轮椅398辆,占任务的265%。其中,各级残联和社会各界捐赠199辆。还积极实施《长江新里程计划》假肢装配项目,给59名贫困残疾人安装了农村实用普及型假肢,占省上下达任务的197%。三是其他康复工作进展良好。年内共完成肢残康复训练61名,占年度任务的100%;完成智残儿童康复训练37名,占年度任务的103%;矫形器装配15名,占年度任务的107%;配用助视器42名,占年度任务的108%;肢体矫治手术21名,占年度任务的105%;聋儿康复训练62名,占年度任务的102%;完成用品用具供应560件,占年度任务的112%。省慈善总会和省康复中心在定西县开展了两次脑瘫患者专家义诊活动,共接待患者100人,捐赠脑瘫丸药750瓶,价值1.5万元。四是加强宣传教育,减少和控制了残疾发生。年内,全区广泛开展了“爱耳日”、“爱眼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开展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健康教育。完善新生儿复查制度,实现残疾儿童早期防预;推行食用盐加碘,预防因缺碘导致智力残疾。
  【扶贫解困】 2001年,全区把残疾人的扶贫解困作为工作重点来抓,年内共有12860名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一是继续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政府扶贫计划。二是深入开展小额信贷和项目扶贫工作。地县残联同扶贫办、农行等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到各类专项扶贫贷款、以工代赈资金及财政专项资金315万元,有力地促进了残疾人扶贫工作。同时,还认真抓了扶贫项目。残联系统兴办福利企业8个,安排122名残疾人就业。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开展残疾人扶贫。地区残联当年帮扶渭源县北寨镇丁家湾村,为贫困户捐赠衣物800多件,给残困户发放慰问金700元,面粉30袋。还为丁家湾村小学解决了100套桌椅,给村支部配备了电视机、桌椅等办公设施。部分县党政领导带头与特困残疾人家庭结成了不脱贫、不脱钩的帮扶对子。陇西县残联还为菜子、宝凤等五乡的残疾人送去洋芋种籽54吨,直接经济收入达43万元,户均1200元。此外,年内还有3587名残疾人纳入低保,16564人得到定期救济和补助。
  【残疾人就业】 当年,全区培训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4207名,安置残疾人1241名,其中按比例安排残疾人150名,集中安置220名,个体就业430名,农村稳定就业436名。一是加强政府行为,切实促进残疾人就业。年初,地县乡三级政府层层签订了残疾人劳动就业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使残疾人劳动就业的政府职能大大加强。二是培训力度不断加大,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三是加大了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工作力度。截止12月份,全区共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8万元,完成省上下达任务的104.6%。
  【法制建设】 一是加强法律宣传。年内全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展开了系列宣传活动,将《残疾人保障法》、《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甘肃省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等法规进行了有力的宣传,提高了广大残疾人的法制意识和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理解。二是认真开展了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目前,全区已有21家法律援助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2001年,法律服务援助达100件数,有力地维护了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三是《残疾人优惠待遇暂行规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宣传文教工作】 首先加大了新闻宣传力度。地区残联与定西报社联合主办了《残疾人园地》。地县电视台、电台均开辟专栏,宣传残疾人事业。其次,以第十一次“全国助残日”为契机,在全区广泛组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十周年纪念活动。第三,地区残联举办了庆祝建党八十周年残疾人文艺晚会,精采的节目,受到了人们的赞誉。组队参加了全省第三届残疾人文艺调演,获得全省团体总分第二名、东部(天水)赛区第一名的好成绩。在残疾人教育工作中,首先,抓了残疾儿童的随班就读工作的特教班的建设。目前,全区随班就读的残疾儿童有885名,入学率达到73%。其次,盲童入学工作有新的进展。经多方努力,使70名盲童接受了李嘉诚先生《长江新里程计划》盲童入学项目每人每年150元的资助,从而为贫困盲童入学解除了后顾之忧。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2

《定西年鉴-2002》

本书记述了2001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数据篇”、“普查篇”五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董进忠
责任者
张进宝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定西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