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渭县政府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2》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122
颗粒名称: 通渭县政府工作
分类号: D630.1
页数: 3
页码: 71-73
摘要: 本文记述了定西地区通渭县政府200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社会各项事业等工作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 通渭县 政府 工作

内容

2001年,通渭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学教”活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党风廉政建设,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较好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8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0%;工农业总产值完成31477万元,比上年增长6.8%;财政收入完成3594万元,比上年增长4.96%,其中,县乡本级收入完成3208万元,比上年增长8.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120万元,比上年增长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46元,同比增长8.2%。
  【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在粮播面积减小的情况下,粮食总产达到15061万公斤,再创历史新高。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梯田建设以“五年基本实现梯田化”为奋斗目标,当年共兴修梯田5.52万亩,累计达到12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8%,其中机修梯田达2.3万亩,占当年兴修梯田总面积的41%。水利建设和集雨节灌工程大力发展农村饮水解困工程和集雨节灌工程。其中,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入国债专项、地方配套和群众自筹等各类资金815.74万元,新建雨水集流水窖2992眼,硬化庭院集流场17.7万平方米,解决了1.4万人、1.34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集雨节灌工程完成投资112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65万元,群众自筹759万元),共建成砼蓄水窖(池)13800眼,发展节水补灌面积3.1万亩。已蓄水36万立方米,占总容积的65%。当年有8500多眼发挥了效益,点浇点灌玉米、大棚蔬菜等经济作物9000多亩。利用水窖(池)建造日光温室31座,塑料大棚260座,配套节水设施150多亩。乡村道路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全县已实现乡乡通公路、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其中,通甘公路建设和温泉路铺油工程投资分别为993万元、89.5万元,当年已完成工程量的一半以上;总投资190万元的常河大桥已建成投入使用,是全区唯一一座桁架转体拱桥。农村电网改造投入资金3910万元,新建35千伏输变电工程24公里,改造变电站4座;新建10千伏农电线路120公里,改造256公里;新建0.4千伏农电线路150公里,改造375公里;新建配电电台127台,改造333台。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有了实质性进展。首先,大农业内部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各乡镇均依托当地优势发展起了一批规模养殖户和农副产品加工户。其次,种植业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全县粮经比达到82.7:17.3,夏秋比达到42:58。第三,进一步优化了农业区域布局。四是农业产业开发开始起步。全县种植洋芋50.08万亩,新栽经济林1.39万亩,种植蔬菜6万多亩,种植药材7.32万亩,实现牧业产值6542万元。五是农业科技应用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平襄镇西川食用菌园区总体规划面积600亩,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300座。当年园区一期工程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租赁土地226.3亩,总投资658万元,建成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30座及相关配套设施并已投入运营。实现销售收入12万元;鹿鹿山生物工程开发公司引进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建成一条菌袋生产线,一条净化层接种生产线并投入运营。年内生产白灵菇菌袋60万袋,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人员136人。省列寺子乡窑坡村扶贫开发示范点年内投入资金179万元,新建无立柱全钢架第二代日光温室30座、15亩,并全部配套滴灌和微喷设施;新建无立柱塑料大棚536座、215亩,覆盖农户151户。完成经济林果种植1300亩,中药材种植1000亩。新种紫花苜蓿500亩,留床面积1000亩,新修梯田310亩,累计达到3100亩,人均达到3亩。六是“订单农业”起步良好。当年全县发展“订单农业”10.11万亩,现已基本按照订单完成收购。七是扶贫攻坚工作有了新的进展。当年全县基本解决了上年因灾返贫的5.18万人和尚未解决温饱的0.4万人的温饱问题,贫困户、人分别由年初的4900户、2.25万人下降到4029户、1.85万人,贫困面降至4.4%。八是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2001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还草3000亩,荒山造林6000亩。在此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方针,在东北部高寒区栽植了云杉、沙棘等耐旱林和优质牧草,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短期效益和长远效益相统一。九是积极开展“治乱”减负工作。当年没有出现农民负担“反弹”现象和由农民负担引发的问题。
  【城市经济】 一是工业经济在改革调整中不断推进。县上重点抓了企业的“三置换一保障”改革和民营化改革,并完成了锦华公司、华厦公司等几户建材企业的改制工作。同时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开发利用优势资源为突破口,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工业经济的较快发展。当年全县限额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032万元,同比增长8.3%,实现销售收入3550万元,同比增长7%。二是商业企业平稳运行。全年共完成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423.5万元,同比增长5.4%,亏损47.6万元,比计划减亏4.8%。三是供销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年内累计实现销售收入6580万元,同比增长5.2%,上缴税金40万元,同比增长3.4%,同比减亏51.6万元,实现了扭亏为平。四是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以县公用型汽车站建设为主,加快了城乡道路、桥梁的建设和改造步伐。公用型汽车站累计投入资金686万元,已于年底竣工后投入运营。年内完成客运量81.2万人(次),占年计划的101.5%,客运周转量3294万人/公里,占年计划的102.9%,客运收入341.9万元,上缴税金8.5万元,实现利润3.8万元。五是粮食企业运转正常。年内共收购、调入粮食2577.8万公斤,同比增长67%:调销粮油2480.5万公斤,比年度任务增销2倍多,同比增长107.5%。实现销售收入3211.5万元,同比增长96%。累计支付商流费用775万元,同比增长40%,实际亏损268.2万元。粮食附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0.95万元,上缴税金5.08万元,盈利0.22万元。六是乡镇企业再上新的台阶。当年全县乡镇企业完成总产值15503万元,同比增长20.2%。七是个体私营经济和第三产业发展较快。2001年,全县私营企业达到29户,个体工商户达到6159户,新增129户,注册资金6069万元,从业人员12378人,完成产值9561.1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6581.1万元,上缴税金785万元。八是积极稳妥地实施了旧城改造四期工程。2001年四期工程中完成中西街和南街的整治成型。投入资金2112万元,整修道路1420米,总面积4.2万平方米,完成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当年投资180万元,累计投资700万元,完成了一、二期工程,供热面积达到16万平方米。城区给排水工程投资100余万元,完成管道铺设安装996.8米。
  【党的建设】 1、思想建设:一是以“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广大党员和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二是县委中心组和乡镇党委中心组的学习得到进一步加强。三是坚持学以致用,不断完善工作思路。2、组织建设:一是领导班子建设得到加强。,二是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三是干部培训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年内先后组织近400名乡镇干部赴山东和苏州等地学习农业科技和产业化发展经验,组织254名乡村干部参加了省、地、县党校培训。各乡镇共培训乡、村、社干部3812名。四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年内共有19个乡镇达到“六好”标准,288村达到“五好”标准。新修村址49个,累计投入资金112.6万元。3、作风建设:按照党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深入开展党纪党风教育,使干部作风得到了较大转变。
  【民主法制建设】 一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完善,监督职能进一步加强。二是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年内已完成了“四五”普法工作的动员、规划和制定、安排部署等项工作。三是普遍建立起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开展执法检查。四是加强了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共事。五是政法工作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全面开展“创安”活动。一方面重视民事纠纷调解,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全县共排查出矛盾纠纷398件,调解处理378件,占95.7%。另一方面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严重犯罪分子和经济犯罪活动及“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年内共发生各类刑事案件171起,破获77起,查处治安案件404起,查处率为96.4%,处罚违法人员506名。
  【社会各项事业】 科技教育工作年内全县共列农业、林业、水利水保、畜牧、农机、工业、卫生等行业科技计划项目26项,总投资1926万元,并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科技人员使用机制和新型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引进和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提高了科技在工业和支柱产业中的含量。在支持和发展教育事业方面,全县初中“六合率”达到33.2%,小学“双合率”达到58.7%,向各类大中专院校输送新生2047名。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200多期,骨干培训40多期,完成培训8200余人(次)。目前,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8.73%(女98%),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5.1%(女95.03%);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和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8.5%和91%:小学和初中在校学生辍学率分别为1.3%(女生1.38%)和2.8%(女生3.1%)。体育工作全县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18.8万人,占总人口数的40%以上。全年举办县级运动会8次,参加省、地比赛获12金、9银、9铜的好成绩。向各大专院校、运动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56人。各学校学生体育达标率为96.26%,共获国家级奖励2项(次)、省级奖励9项(次)、地区级奖励23项(次)。医疗卫生工作年内完成了城镇职工医疗体制改革。计划生育工作极力扭转计划生育工作低水平低层次、低认识上运作的后进局面。全年共出生5986人。其中,计划内出生4440人,计生率为74.17%;节育总人数为74922人,综合节育率为87.68%;落实四项手术5302例;环情服务28097人(次),占应服务人次数的95.4%;孕情服务22943人(次),占应服务人(次)数的95.48%;征收社会抚养费506.63万元,征收率为54.63%。社会保障工作全年共安排救灾款95万元,用于征购(加工)粮食(面粉)92.6万公斤,有效保障了8200户42000人的基本生活。发放新灾救灾款15.5万元,发放临时社救款120户3.2万元,发放救灾治病款14.5万元,救灾衣物7万件,重点解决了新灾重灾区和部分特(残)困户的特殊困难;城乡低保工作对已保的554户1230城镇居民发放保障金31.4万元,完成了149户336入新增“低保”对象的申报、审核和审批工作,使保障面由原来的6%上升到7.5%。年底投入保障金40万元,有效保障了703户1566人城镇困难居民“两节”间的基本生活。社会保险工作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医疗保险四方面为主,参保单位和人数不断增多,完成年度扩面任务的100%。当年累计征收各类保险费420万元。在加强社会保险职能的同时,进一步强化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全年累计完成职业技术培训400人,安置就业668人,劳务输出总人数达9万人。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2

《定西年鉴-2002》

本书记述了2001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县情篇”、“部门篇”、“数据篇”、“普查篇”五个部分。

阅读

相关机构

通渭县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通渭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