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074
颗粒名称: 临洮县
分类号: K129.42
页数: 4
页码: 144-147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定西地区临洮县,国民经济,社会事业。
关键词: 定西地区 临洮县 概况

内容

【基本情况】临洮县地处甘肃省中部,定西地区西部,洮河下游河谷平原。总面积2851平方公里,年降水量在317-76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7℃,无霜期80-190天,辖9个镇、24个乡、11个居委会、369个村委会,总人口53.2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9万人。现有耕地111.3万亩,其中水浇地58.3万亩。
  【本地优势】古称狄道,历史上文化悠久,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为西北名邑,陇右重镇,古丝绸之路要道,陇上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彩陶之乡”、“田径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文化县”之称,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县、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和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县。特别是闻名中外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因首先发现于此而得名,距今已3000-5000年;战国秦长城西端首起于县城北部的三十墩南坪望儿嘴,穿越县域45公里;三国姜维点将台、汉代古墓群、唐明皇御笔哥舒翰纪功碑、明朝杨继盛“超然书院”、民国甘南农民起义纪念碑等文化遗产和岳麓山省级公园、神龟园、玉井峰、卧龙寺、西岩寺、南屏山、石景峡等风景名胜,以及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集生产与观赏为一体的千亩花卉、虎狼湾生态农业开发区、千亩蔬菜、华威肉牛养殖、三江脱毒种薯繁育基地、“三滩”非公有制高新技术区等一批高科技示范园区,星罗棋布,交相辉映,观光旅游独具特色和优势。
  位置优越,潜力巨大。县城地处洮河下游,距省城兰州仅100公里,县界与兰州市紧密接壤,是欧亚大陆桥经济带辐射圈内的重点县区。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一洮河,在县内流长115公里,涉及13个乡镇,流域面积达2658平方公里;洮河沿岸已建成12个万亩灌区、19条灌溉主渠道和大小300多个电灌工程,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水利条件。
  物产丰富,能源集中。县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洋芋、花卉、蔬菜、畜产品、中药材(当归、党参)等物产丰盛。尤其是临洮大丽花、紫斑牡丹、观赏百合、唐菖蒲等名优花卉享誉海内外,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全国花卉种球基地县,黑瓜子、食用百合、大蒜、大葱、蒜苗、蕨菜特土特产驰名陇上,仿古地毯、洮阳系列酒、玫瑰牌卫生香、鸡冠牌菜刀等名优产品远销省外、国外。高岭土、方解石、大理石、荧石、石灰石等非金属矿藏贮量丰富,洮惠渠、溥济渠、新民渠及中铺、刘排子坪、三甲格致坪等万亩灌区纵横连贯,有效灌溉面积达32万亩,是发展高效农业、无公害蔬菜、名优花卉等区域特色产业的天然基地。境内除已建成营运的装机容量2.6万千瓦、年发电量1.29亿度的三甲水电厂外,有10多个水电开发项目,正在抓紧建设,水电开发前景良好,县内供电充裕。
  交通便捷,通讯发达。212等三条国道穿境而过,定临公路、兰郎公路、普营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兰临高速公路开工在即,投资3亿多元的旧城改造全面完成,建成了集商贸、住宅、娱乐于一体的三层以上楼房500多幢、450多万平方米。供热、供电、供水、服务设施齐全,古城面貌焕然一新;邮电实现了通信网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装机容量达到1.5万门;小城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洮阳、中铺开发区和“三滩”非公有制高新技术园区条件优越,洮阳开发区被列为全省重点开发区,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条件良好。
  【国民经济】2000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坚持“四个先行”,做到“两个顺应”,实施“六大战略”的经济发展总体思路,调结构、兴产业、强支柱、夯基础、上项目、办园区,走农业产业化经营之路,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使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县域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亿元,增长5.7%;完成工业增加值7600万元,增长10%;完成农业增加值3.38亿元,增长4.3%;完成乡镇企业总产值3.22亿元,增长13.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增长11.9%;完成财政收入6500万元,增长10%;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7元,净增58元。
  农业和农村经济: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强。认真实施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项目,兴水利、修梯田、打水窖、种林草,建成了三甲格致坪、姚孟家坪等28处电灌工程,新修洮河洮丰、六合等护岸4.92公里,发展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新修“三田”面积14.25万亩,完成小流域综合治理35.9平方公里,新增造林面积11.6万亩,退耕还林还草2.5万亩。信息通讯产业发展迅速,完成了城区市话线路改造工程,交换机总容量达到1.5万门,开通了全球通、陇原通、小灵通移动电话网,建成了政府决策办公系统局域网和政府政务信息服务互联网站。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了兰临高速公路、兰渝铁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协助开展了兰成渝输油管道铺设,完成了上营路、窑康路、苟家滩洮河吊桥、陈家咀漫坝河吊桥等一批道路桥梁工程,临渭路全线开通,整修拓建了部分乡村道路,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的目标。启动实施了总投资6200万元的农电网改造工程,完成新(添)-五(里铺)-张(家湾)二回线路的改造,分别架设10KV、35KV线路350公里和38公里,建成电力调度中心一座,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认真实施了世行贷款农村卫生供水项目,解决了北部水川区5个乡镇1.5万户群众的生活用水问题;认真实施“121”和集雨节灌工程,建成水窖2.4万眼,有效解决了干旱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不断加强城镇建设,提出了“一市十镇”的构想,修编了城区总体规划,完成了南街、北关主干道拓建、内环南路新建等一批城市基础建设项目,开通了城区公交车运营路线,城区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达到了地区文明城标准。启动了新添、玉井两个试点小城镇建设,进行了康家崖等10个小城镇规划编制工作,完成了窑店等4个乡撤乡设镇和撤销马家山乡调整何家山乡、中铺镇行政区划的交接工作。二是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抗旱减灾、保粮增收为中心,大力调整种植结构,顺应天时、压夏扩秋,顺应市场、压粮增经,粮经比由81∶19调整为79∶21,夏秋比由73∶27调整为46∶54。农村支柱产业开发成效显著,全县形成了以山坪区为主的33万亩洋芋种植基地、以水川区为主的5.4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以县城为中心的5000亩花卉种植基地;区域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7万亩,食用百合面积扩大到5200亩;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先后兴办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新美花卉集团、腾胜蔬菜土特产购销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生力军。以临洮大丽花为主的临洮花卉在昆明世博会上赢得1项大奖和48项单项奖。乡镇企业以建筑业为龙头,实施稳大增强、多元经营战略,保持了持续发展势头,乡镇企业增加值预计完成3.22亿元。洮阳开发区被确定为省级乡镇企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红旗建安公司在全县建筑企业中率先通过了IS09002国际质量认证。三是扶贫攻坚成效显著。大力实施扶贫攻坚战略,积极争取以工代赈、“两西”专项、扶贫信贷等资金,基本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较大解放和发展。全县贫困人口减少到1.12万人,贫困面下降到2.3%以下,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27元,实现了全县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同时加快山坪区稳定解决温饱和水川区致富奔小康步伐,八里铺上街、孙家大庄、洮阳南街、瑞新和新添镇潘家庄5个村率先在全县达到小康村标准,标志着全县人民已开始向稳定解决温饱进而向小康生活迈进。
  城市经济:一是全县工业和城市经济以提质增效为中心,坚持走“以水办电、以电带铝、以建带工和以淀粉加工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的发展路子,紧紧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改革,一方面采取股份制改造、拍卖租赁和破产重组,以民营化为方向转换了企业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通过组建集团,增强了企业竞争能力。特别是以三甲水电厂、铝业公司和峡口水泥厂为核心企业组建的银龙集团,已成为地方工业发展的“排头兵”。通过抓新改旧、抓大放小,相继完成了三甲水电站及苟家滩锁林、洮阳水电站等4个小水电站的新建和改扩建,有效解决了全县用电紧张的局面;完成了铝业公司7000吨电解铝生产线、瑞达公司1万吨白板涂布纸生产线、洮河研磨厂3000吨粒度砂生产线、塑料公司1500PVC管材生产线等9个新建、技改项目,研制开发新产品7项,成为地方工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完成了20万吨马铃薯淀粉深加工一期5万吨生产线国家立项批复、6万吨电解铝生产线扩建规划报批、100万吨水泥生产线石灰岩矿山勘测、海巅峡水电站前期准备工作,为“十五”地方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积极推进流通体制改革,整顿治理流通市场秩序,商业、供销、粮食、石油、煤炭等行业平稳发展,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32亿元。特别是加大市场建设力度,新建和改扩建了城东综合市场、崖湾蔬菜专业市场等市场16个,累计达到71个,康家崖市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挂牌,成为全国首家国家级洋芋专业批发市场。三是紧紧抓住被列为全省“九五”财源建设重点县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县的机遇,加快财源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强化税收征管,落实财政“三保一挂”责任制,全县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6500万元,增长10%。金融运行平稳,各项贷款余额达到5.6亿元,存款余额达到9.4亿元,分别增长34%和26%,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四是不断优化软硬环境,以洮河长廊建设为主战场,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为主力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共引进和签订意向协议项目50项,其中已建成18项,正在建设11项,完成投资7000万元。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社会氛围,个体私营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总户数达到5050户,产值和销售收入预计完成3.06亿元,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旅游业,成功举办了“中国甘肃敦煌百年·黄河风情旅游节”洮河文化风情游活动,论证和建设了一批度假旅游项目。
  【社会事业】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科技工作全面实施十大科技工程,科技对工业、农业的贡献率分别达到31%和45%。教育工作大力实施“重振临洮教育雄风,再创临洮教育辉煌”战略,加速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两基”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实施义教、“贫三”项目和国家扶贫教育工程建设,广泛开展社会捐助集资活动,先后修建希望小学、改扩建中小学校65所,城乡学校教学条件明显改善,共向各级各类学校输送优秀毕业生1508名。医疗卫生工作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提高医疗水平为重点,突出实施卫Ⅶ、卫Ⅷ项目,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19所,县医院、中医院相继达到“二甲”标准,城关、辛店等4所中心卫生院达到“一甲”标准。文化事业不断繁荣,建成县文化中心,新建和改建了玉井等部分乡级文化站,县上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播电视工作积极实施广电“村村通”工程,城区和6个乡镇开通了有线电视节目,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1.3%和88%,进一步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认真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群众体育、竞技体育的规模和水平明显提高,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田径之乡”称号,被评为全省体育先进集体。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不断下移,基本实现了“三为主”目标,人口数量得到有效控制,人口质量不断提高,自然增长率由上年的7.25%。下降到了7%。积极实施依法治县战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依法行政工作不断加强,依法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保持了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中共临洮县委办公室:李春鹏)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定西年鉴-2001》

本年鉴记述了2000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经济社会篇”、“县情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