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066
颗粒名称: 民政
分类号: D632.942
页数: 3
页码: 131-133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定西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
关键词: 定西地区 民政发展 九五成就

内容

【“九五”发展成就】1、实施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依法保障城镇贫困群众生活权益。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五大和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改革和完善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举措,也是为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顺利进行的一项配套措施。我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工作,按照“低标准起步,小范围实施,逐步扩大和覆盖保障面”的原则,于1999年起全面启动实施。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行,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政府牵头,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使这项工作基本走上了规范化运作的轨道。确保了以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和“三无”人员及家庭成员为主体的城镇贫困群体的基本生活,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根据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保障对象家庭人均月收入差值的大小,以家庭为单位实行差额补助的救济制度。实施之初,定西县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90元,其余6县为80元,保障对象仅限于7县县城所在镇的城镇居民。1999年9月份全省提标工作会议之后,定西的保障标准提为每人每月117元,其余6县提为104元,从2000年9月份起,保障对象开始向县城以外的其他乡镇覆盖和扩展。1999年度,全区累计发放保障金97万元,受保对象1029户2867人,保障面为1.15%,月人均补差50元。
  2、积极争取外援资金,发展我区慈善事业。定西地区慈善协会成立于1997年7月。四年来,协会立足本区实际,积极争取外援资金,以“扶贫济困、赈灾解难”为宗旨,为边远山区的贫苦群众办了许多实事和善事,慈善事业深入人心。一是实施了“慈善雨水集蓄工程”,解决了部分山区人畜饮水困难。从1996年开始,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先后引进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等国际慈善组织和机构的善金163.7万元,在定西、通渭2县10乡(镇)建水窖2563眼,硬化集流场2657处,总面积17万平方米,解决了2563户11208人和近5000头大家畜的饮水困难。二是实施了唇腭裂免费矫治手术,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患者的面貌。从1996年开始,中华慈善总会和省慈善总会先后争取美国国际慈善组织捐赠的善金近75万元,圆满、顺利、安全地为全区7县89个乡镇的317名患者实施了免费矫治手术,解除了患者及家庭的痛苦。这是一项被老百姓称作“手术一次、受益终身”的“民心工程”。特别是1999年,由美籍华人、CA国际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嘉廉先生资助,旨在培训当地医生,免费为全世界贫困地区的唇腭裂患者提供治疗经费的非盈利性国际慈善组织一“微笑列车”的启动,拉开了我区实施大规模唇腭裂免费矫治手术工作的序幕。1999年全区当年做免费手术115例(名),2000年做128例(名)。这项工作一直在延续进行,其奋斗目标是:帮助贫困地区人民最终消灭唇腭裂。这项工作的开展,在全区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社会关注,患者关心,收到了“一次手术、一次扶贫、终身受益”的社会效果。
  3、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乡社会福利事业。1995-2000年5年间,地县两级民政部门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入手,大力发展城乡社会福利事业。在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方面,主要抓了社会福利院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内部管理。我区有社会福利院3所,地区社会福利院建成后,由于诸多原因至今没有运行。临洮、岷民县两福利院收养院民57人,大部分是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和智残人,有工作人员16人。通过省、地扶持,县上自筹资金,临洮县建成了“福利院综合服务中心大楼”,同时配修了洗澡堂。岷民县福利院对土木结构住房进行了全面改造,修建砖混结构平房20间。1997年底,两院院民全部搬入了宽敞明亮的新居,院民长期以来居住潮湿、阴暗,以煤取暖的生活现状结束了。与此同时,两福利院积极发展生产,创造收入,改善院民的生活条件。岷民县、临洮两福利院共有土地170多亩,其中可耕地80多亩,临洮福利院有20多亩,都是水川地,岷民县福利院有60多亩,大部分是山地。岷民县福利院合理利用土地,在搞好以燕麦、洋芋、胡麻、油菜为主的种植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牛、羊、猪等养殖业,年收入相当可观。正常年份,生产收入在2万元左右,人均年收入600元。2000年底,两福利院院民的月生活费150元左右,生活上没有大问题。
  农村社会福利事业建设方面,主要抓了农村敬老院建设和内部管理。到2000年底,全区有五保对象3039户3658人,其中分散供养2907户3526人,敬老院集中供养132户132人。全区建成农村敬老院56所,占全区乡镇总数的33.5%,有床位426张。定西县在敬老院建设方面走在全区的前面,全县26个乡(镇)有23个乡(镇)建起了敬老院,收养五保老人84人。分别占乡(镇)和五保户总数的88.5%和26.4%。县上四大班子领导对敬老院建设非常重视,从建院选址到修建,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带动并组织和发动县直机关单位为五保老人捐赠生活用品,敬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全县上下蔚然成风。过去,我们把敬老院的建设速度放在敬老院建设的第一位,忽视了对敬老院内部的管理,曾经出现过敬老院“闲置”的现象,从1996年开始,严格控制建设速度(由过去的8%,即每年修建13所左右,下降到现在的4%即每年修建7所,基本上一个县每年修建1所),,把主要精力放在现有敬老院的内部管理上,提出了“适度发展,加强管理,整顿提高”的奋斗目标。通过全面落实五保政策,配齐、培训服务人员,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发展以蔬菜种植、小型家禽家畜养殖为主的院办经济等一系列措施,提高了入院率,复活了一批闲置和管理不善的敬老院。“九五”期间,全区五保户的生活水平与当地一般农民的生活水平相当,生活上没有大问题。大部分五保老人对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能够舒心地安度晚年。
  4、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以居委会为依托,健康有序地迅速发展。1995-2000年,全区社区服务业迅速发展,网点遍布大街小巷,形成了多样化、层次化、系列化的社区服务格局。到2000年底,全区以66个居委会为依托的社区服务网点达6680个,服务内容包括饮食、维修、托幼、理发、副食百货、文化娱乐、医疗卫生、加工服务等方方面面,方便了群众生活,促进了下岗职工再就业。
  5、福利企业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到2000年底,全区有各类福利企业47户,职工974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194人,生产人员793人,有残疾职工361人,占生产人员的46%,贫困户352人,优抚对象85人。2000年总产值1745万元,销售收入1041万元,实现利税100万元。
  行署民政处现任处长:王禄,副处长:冯吉行、陈兴喜
  。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定西年鉴-2001》

本年鉴记述了2000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经济社会篇”、“县情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地名

定西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