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048
颗粒名称: 粮食
分类号: D922.4
页数: 4
页码: 103-106
摘要: 本节记述了定西地区2000年认真贯彻落实三项政策.落实三项政策.整顿粮油市场.压库促销工作.重视常规业务.重视常规业务
关键词: 定西地区 粮食 2000年

内容

2000年,全区粮食系统在各级党政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全省粮食工作座谈会议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通知》(甘政发[1999]130号)精神,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深化了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了粮食企业自身改革,以“三增一降一稳定”为目标,加强了常规业务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国有主渠道作用和宏观调控职能,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支持生态环境建设,保证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全区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截止12月底。共购进各类粮食19230万斤,较上年增加14.5%。其中收购定购粮2302万斤,占省上5200万斤任务的44.3%;收购保护价粮11848万斤。共调销粮食15421万斤,其中城销52340万斤,农销8416万斤。综合粮油库存50976万斤,较上年同期增加3744万斤,其中周转库存35937万斤。收储和附营企业共完成销售收入9663万元,较上年下降28.5%;支出费用4842万元,较上年下降9.9%;粮食企业上交税金114万元。
  【落实三项政策】1、敞开收购。各级粮食部门贯彻《粮食收购条例》和甘政发[2000]39号文件精神,严格执行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坚持按质论价,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原则,做到了不限收、不停收、不拒收,常年常时敞开收购,随到随收;在收购资金的供应中做到了现交现结、户交户结,未出现打“白条”现象。
  2、顺价销售。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认真落实顺价销售的有关政策,在粮食牌市价格严重倒挂,库存粮食实现顺价销售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采取“以新价销老粮,新老粮等量对冲入库”的顺价销售办法,千方百计压库促销。同时,在对库存粮食的品质进行全面检查化验的基础上,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有关规定、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陈化劣变粮的处理工作。截止12月底,共报批陈化粮3958万斤、销售3445万斤。
  3、收购资金封闭运行。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落实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政策,坚持收购资金“库贷挂钩”、“钱随粮走”的原则、做到了专户专存,专款专用、钱货两清,足额还贷,杜绝了挤占挪用。使新增贷款与新增粮油价值比、粮油货款回笼率、归行率均达到了100%。
  【推进企业改革】1、抓巩固提高,强化了分离分流。在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方面,从今年开始,我们把工作重点从实施业务分离、人员分流转到了整章建制和巩固提高上。一是政企分开后粮食主管部门从参与经营转向提供服务,粮食企业向具有“四自”能力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转变。二是收储与附营业务分离后组建的113户收储企业和96户附营企业,通过整章建制和强化管理,逐步规范运作。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双向选择的用人制度,优化了人员结构,基本实现了收储人员精干、高能的改革目标。截止12月底,全系统累计分流安置人员1839人,占粮改前职工总数的52%。四是进一步转换企业内部机制,初步形成了经营者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有效机制,增强了市场竞争活力。
  2、抓“三改一加强”,推进了企业改制。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对6户粮油饲料加工企业和多种经营实体采取租赁、联合、破产、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了改制。定西县对县面粉厂等5户企业进行了以“三置换一安置”为主要模式的民营化改制,从而盘活了资产存量,调整并优化了资本结构,最大限度地增强了企业活力。目前,全区各县和处属各单位的企业改制方案正在酝酿之中,粮食企业的改制工作已经起步。
  3、抓经济效益,开展了附营业务。各级粮食部门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狠抓附营业务,取得了较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主要做法体现在“三个结合”上,一是依托本地小杂粮质优、价廉、量大的优势,把发展附营业务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相结合,大力开展小杂粮的内购外销业务。二是利用附营企业现有的场地和设施、把发展附营业务与支持全区四大支柱产业相结合,大力发展畜禽养殖业。本年度全区共出栏育肥猪5434头,为农户提供仔猪953头;出栏肉鸡51585只,销售鲜蛋40万斤,其中临洮县出栏育肥猪4627头,鸡18531只,销售鲜蛋37万斤。三是发挥基层粮管所(站)地处城乡结合部的地理优势,把发展附营业务与拓宽流通渠道结合起来,通过自营、联营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洋芋、药材、果菜的购销经营。1至12月,全区粮食系统有27个基层单位开展了洋芋种植和购销,购销量达397万斤;24个单位参与了药材的种植和经销,经销量达19万斤;4个单位开展了蔬菜种植和经营。截止12月底,全系统附营企业形成固定资产3782万元,占固定资产总额的38%;从业人员1718人,占职工总数的51%;经营项目达到65个,其中跨行业项目28个。1至12月,附营业务实现销售收入1175万元,上交税金65万元。
  【整顿粮油市场】今年以来,针对区内粮食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无证经营、违法经营和偷税漏税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影响国家粮食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农民和消费者利益的保护,也影响财政和农民收入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把粮油市场管理作为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搞好粮食工作的一项主要任务来抓。6月份,行署组成由分管专员带队,地直粮食、财政、地税、国税等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调研组,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地调查研究,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经客观分析和反复论证,形成了“集中权力,形成合力,从税入手,依法管理”的粮油市场管理思路,即将分散在粮食、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对粮食市场的管理权限集中到粮食部门手中.各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以强化税收征管为手段,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管理办法,依法进行管理。在步骤上采取了“先局部、后整体、以点带面”方法,决定在定西县先搞试点,取得经验后向全区推广。行署于8月31日组织召开了动员会议,安排部署了试点工作,定西县政府在试点开始前制定出台了《定西县粮食经营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试点工作从9月初开始,到11月底结束,历时3个月。通过试点整顿,定西县境内的粮油商品质量明显提高,粮油经营税收同比增加26%,其中城关辖区增长了80%;国有粮食企业的月平均粮食销量增加了165万斤,增幅达127%。11月29日,行署召开了全区粮油市场整顿经验交流会,对定西县的成功经验进行了交流推广,并就全区粮油市场整顿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压库促销工作】面对粮食牌市价格倒挂、市场销售持续疲软、多渠道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全区国有粮食企业一方面灵活运用新粮单项顺价销售、新老粮等量对冲顺价销售、库存粮综合顺价销售等政策,积极开展压库促销;另一方面努力改善服务态度、继续采取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增设门点,送货上门,全员推销,工效挂钩和承诺服务等措施,积极开展销售。同时,注重对粮食经营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进行推广,以促进整体工作的进步。1998年粮改以来,通渭县粮食职工发扬“四千”精神,即在营销上想千方百计,在走乡串户上历千辛万苦,在产品宣传上讲千言万语,在“两代一换”上走千家万户。到1999年底,全行业一举扭亏为盈,取得了“四增三降三盈利”的好成绩。对此,今年年初,粮食处组成专题调查组,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之后,4月18日在通渭县召开经验交流会,把通渭县在粮改和粮食经营中的“细、严、实、干”的优良作风和“四千”精神向全行业进行了推广。这次会后,全区的粮食销售工作出现了较大转机。5到12月,全区国有粮食企业销售各类粮食12069万斤,较上年同期多销5305万斤,增幅达78.4%。全年共销售各类粮食13650万斤,较上年增加3271万斤,增幅为31.5%。军供工作继续坚持“保质、保量、保品种、保证供应”的原则,有力地支持了地方驻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农村救灾工作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组织销售粮食8416万斤,较好地安排了10万“三缺户”、47万需救助人口的生活,为稳定社会、支持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视常规业务】一年来,全区粮食工作从促进农村种植结构调整、支持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出发,及时调整思路,常规业务的管理重点和经营重心开始转移,基本实现了“五个转变”,即收购向秋杂粮转变,调入向品种调剂转变,储粮向科学保粮转变,流通向多渠道转变,服务向生产和消费两个领域转变。较好地发挥了宏观调控职能。
  1、抓收购调入,支持了结构调整。针对全区农村种植结构实施“压夏扩秋、压粮增经”调整的实际,在收购上改过去农村粮食收购以小麦为主,变以秋粮和小杂粮为主,在收购中坚持合理定等、优质优价、劣质低价的原则,通过流通服务和价格杠杆,支持了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在调入上改过去农销粮食以余缺调剂为主变以品种调剂为主,组织调入了小麦、大米,解决了农民因种草种树、压夏扩秋夏粮面积调减而出现的结构性缺粮问题,满足了农民群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同时,针对今年我区严重干旱,农村夏粮缺口较大,而粮食企业库存粮价又远高于市场价格(高0.15元左右),不能违反政策亏本销售的实际,及时从外地调入低价粮源投放市场,保证了缺粮群众的生活用粮,为稳定人心、稳定社会、稳定市场做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共收购各类小杂粮2771万斤;从外地购进各类粮食2039万斤,2、抓科学保粮,保证了储粮安全。一是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春秋两季粮油普查工作。各县、库共投入2046人(次),对全部储粮进行了认真普查。地区粮食处组成由储运、购销、财务等专业人员参加的普查组,对全区七县四公司的85个储粮单位进行了重点抽查,共抽查储粮27875万斤,占总库存的58%。二是加大了科学管理和科学保粮的力度,进一步重视了储粮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定西西源粮库年初投资13.5万元,配备了国内较先进的储粮微机检测系统,科学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全区已发展使用“双低”储粮3007万斤,机械通风储粮4155万斤,压盖低温储粮7918力斤,微机联网监测储粮8500万斤,科保率达到了33.5%。三是强化了对露天和危仓险库储粮的管理。由于粮库爆满,全区约有10%的储粮长期露天存放,有30%的储粮存放在危仓险库中。各储粮单位把露天和危仓险库储粮的管理作为保粮工作的重点,落实责任制度,实行规范管理,保证了储粮的安全,四是加快了储粮设施的更新改造步伐。为了确保老仓险库的储粮安全,多方争取投资164万元,贴息贷款500万元,自筹资金39万元,维修改造和新建了部分仓库,使储粮难的问题得到了部分解决。同时,粮食处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为定西国家粮食储备库建设项目的立项做了一定工作。
  3、抓财务管理,提高了经济效益。各级粮食部门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务管理为重点,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狠抓压库促销和增收节支,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别在财务管理方面,完善了三个制度,强化了三个体系,即投资决策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费用调控制度,理财体系、核算体系和监督体系。继续坚持了财务常规审计、盈亏重点审计和费用报送审计,加大了监管力度,避免了不合理支出。各企业普遍实行了统一贷款、统一纳税、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制度,严格了存贷,降低了空贷,加速了周转,提高了资金效益。本年度全区粮食系统实现销售收入9663万元,费用支出较上年减少531万元,下降9.9%。
  4、开展了“退耕还林”补偿粮食的供应工作。今年是西部大开发的起步年,各级粮食部门紧紧围绕地委、行署“退耕还林(草),以粮代赈”改善生态环境工程的战略部署,从思想上、工作上做了认真扎实的准备和起步实施工作,一是对“退耕还林(草)”的重大意义进行了广泛深入地宣传,使广大粮食职工对“退耕还林(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为确保代赈粮食的及时供应打下了基础。二是组成调查组,结合春季粮油普查,对项目区储粮点的仓储设施、储粮品种、数量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改。三是根据全区“退耕还林(草)”总体规划和分年度实施计划,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充分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包括粮食调运、粮源摆布、粮食储存、保管和供应办法等内容的补偿方案,四是与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2000年退耕还林(草)补助粮食供应工作的通知》,对今年补助粮食的标准、数量、供应和结算办法做了安排,粮食处还下发了补充通知,就补助粮食的质量、品种比例等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全区应供应的2700万斤补偿粮食已全部部署到位,供应工作全面展开,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正在按照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向农民供应粮食。截止12月底,已有694万斤供应到了农民手中,占当前应补数的52.5%,其中定西、漳县完成了供应任务,退耕农户对补偿粮食的供应工作是满意的。
  【存在问题和困难】1、干部职工思想解放不够,观念转变慢,管理意识、经营意识、择业观念等还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附营业务经营资金匮乏。随着粮改的逐步深化,粮食企业快步走向市场,附营业务发展较快,但由于经营资金匮乏,致使附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制约。
  3、仓容紧张,储粮难度增加。目前,全区约有30%的粮食储存于危仓险库,约10%的粮食露天存放,给安全保管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将会影响“以粮代赈”工作的顺利实施。
  4、储粮陈化严重。据检验判定,全区约有10%的储粮存在不同程度的陈化现象,为保管和销售增加了难度。
  行署粮食处现任党组书记:杨瑞中,处长:满涌泉,副处长:阎志福,纪检组长:张华(撰稿:张锐)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定西年鉴-2001》

本年鉴记述了2000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经济社会篇”、“县情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锐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定西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