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经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023
颗粒名称: 农业和农村经济
分类号: F327.42
页数: 2
页码: 57-58
摘要: 本节记述了“九五”期间,定西地区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三增一降一稳定”。
关键词: 定西地区 农村经济 九五特点

内容

农业和农村经济
  “九五”期间,我区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地委、行署提出的“三增一降一稳定”的奋斗目标,突出洋芋、药材、畜牧和果菜“四大”支柱产业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狠抓科技抗旱、结构调整、园区建设、机制创新、依法治农等重点措施的落实,使农业生产综合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加,全区七县提前一年实现了基本解决温饱,农业生产整体保持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九五”综述】“九五”期间,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八五”末的1995年相比,农业人口增加11.38万人,达到266.44万人;耕地减少9.04万亩,达到777.32万亩;水平梯田增加96.55万亩,达到479.13万亩。粮食生产实现了区内自给平衡,在粮播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由1995年的46.92万吨达到2000年的70.37万吨,1999年登上了85.78万吨的台阶,创历史最好水平;人均产粮增加80.56公斤;油料产量由2.27万吨增加到4.03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稳定增加,由1995年的695元增加到2000年的1268元,增加573元,增长82.45%。“四大”支柱产业产值由1998年的28亿元增加到2000年的35亿元。2000年,全区农业总产值309648.55万元(现价)、农业增加值188467.98万元,农业商品率61.08%,分别比1995年增长23.49%、35%,农业商品率增长了18.38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52.62%。
  【“九五”特点】“九五”期间我区农业取得这些成绩,是在各级党政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取得的,也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从“三苦精神”到“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科学实践的结果。基本的发展优势、特点和思路是:1、科技抗旱保粮增收取得了较好成效。“九五”期间我区农业经历了1997年、1999年和2000年三年大旱,地委、行署审时度势,总结出了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变单一办法抗旱为综合措施抗旱,变传统手段抗旱为科技手段抗旱的重要经验,提出了以水抗旱、科技抗旱和调结构抗旱的思路。在种植业上,着力实施以地膜覆盖、模式化栽培、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种子工程为主的农业综合新技术,创出了农艺、农机、雨水集流节灌相配套的抗旱模式。大力实施的地膜温饱工程,1996年至2000年五年累计完成面积323.82万亩,累计总增产34.59万吨,累计总增产值41454.46万元,解决了99.80万贫困人口的吃饭问题。“九五”期间,全区每年推广农业新科技成果30多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40%,1999年全区地膜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36万亩,占1999年粮播面积的22.7%,增产粮食10万吨。2000年,在遭受历史大旱的情况下,粮食总产仍达到了70.37万吨。
  2、农村支柱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1996年,地委、行署把洋芋、中药材、蔬菜做为振兴我区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开发,加大了实施力度,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2000年,全区洋芋种植面积达222.70万亩、产量达38.34万吨、商品率达70%,分别为1995年的2.03倍、2.45倍、增长58.65个百分点;中药材种植面积84.37万亩、产量9.99万吨、商品率达92%以上,分别为1995年的4.59倍和6.53倍;蔬菜种植面积30.39万亩、产量22.72万吨、商品率67%,分别是1995年的1.75倍、1.07倍、增长12.94个百分点;日光温室面积从1027.04亩累计发展到882.5亩。2000年,全区洋芋、中药材、果菜等支柱产业的产值分别达119000万元、3000万元和53000万元,农民从中获得收入910元,占农民人均收入1268元的72%。全区花卉、食用菌和食用百合等新型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2000年花卉种植面积达5000亩。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我们按照“顺应天时,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市场,遵循经济规律;顺应时代,遵循科学规律”的发展思路,把全区划分为北部生态农业区、南部高寒阴湿区、水川高效农业区三大区域,紧盯市场,发展特色农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压粮增经、压夏扩秋、压地上籽实作物扩地下根茎作物,夏秋比由1995年的70∶30调整到2000年的43∶57,粮经比由84∶16调整到75∶25;洋芋、药材、蔬菜三大作物的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由18.79%提高到42.69%,增长了24个百分点。
  4、机制创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我区把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进行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一个窗口,地委、行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区确定的八个农业高科技园区中,引入新的机制,多元化投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其中,2000年地直机关单位园区实现了当年论证、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受益;定西县旱作园区引进、转化、应用先进科技项目达30多项,园区当年实现产值2500万元。两园区被专家和领导称为“定西模式”。地区农业处处属事业单位和地区旱农中心进行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增强了单位活力,科技人员参与园区建设,进行科技创新。
  5、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继续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断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强化土地承包管理,发放土地经营权证书,全面做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工作。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一把手负总责制度,加大治理农村“三乱”力度,狠抓执法检查,督促政策落实,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依法保护农民权益。
  行署农业处现任处长:杨克忠,副处长:高占彪、周子青,纪检组长:杨发祥(撰稿:张晓强)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定西年鉴-2001》

本年鉴记述了2000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经济社会篇”、“县情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

相关人物

张晓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定西地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