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图书
唯一号: 291120020220000008
颗粒名称: 定西地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分类号: Z524.23
页数: 4
页码: 20-23
摘要: 本文为2000年定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键词: 定西县 国民经济 社会发展

内容

2000年,全区人民在地委、行署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三增一降一稳定”的总体发展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结构调整和各项改革,努力克服特大干旱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困难和影响,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保证了全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各条战线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实现了预期的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增长加快,国民经济运行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初步统计,全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6%,增速加快0.2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8.85亿元,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0.71亿元,同比增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3.59亿元,同比增长16.5%。一、二、三产业结构比例由1999年的47.1∶24.9∶28.0调整为2000年的43.7∶24.831.5,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全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483元,增长8.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未得到根本改变,工业企业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高,整体经济和城市经济总量小,投资环境仍不宽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居民生活改善较慢,社会就业压力较大。
  二、农业农业生产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稳定发展。面对持续发展的严重旱情,全区上下,不等不靠,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突出结构调整和产业开发,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粮食总产量70.37万吨,虽较历史最高水平的1999年下降18.0%。但比灾情相似的1995年增产23.46万吨,增长50.0%。全年农业增加值为18.85亿元,增长3.5%,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3.70亿元,较上年有所下降,林业增加值0.57亿元,增长70.0%,牧业增加值4.53亿元,增长37.0%。全区夏秋作物比为43∶57,粮经比达到75∶25,洋芋、中药材、蔬菜、花卉等区域性主导产业的种植面积已占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43%。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林业生产快速发展,退耕还林(草)工作开局顺利。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积31.58万亩,其中:防护林12.53万亩;用材林6.17万亩;经济林7.78万亩;薪炭林4.22万亩。封山育林22.70万亩。全年退耕还林(草)面积15.7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9.75万亩,退耕还草6.00万亩。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生猪价格自1999年下半年回升以来保持相对稳定,而饲料价格则较大幅度下降,使农民养猪效益提高,生猪生产稳定增长,生猪年出栏88.21万头,年末存栏86.44万头,分别比上年增长3.0%和5.7%。同时大牲畜和羊的生产也有所增长,大牲畜年末存栏57.84万头,增长2.0%,羊年末存栏83.01万只,增长10.9%。肉类总产量8.26万吨,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24.0%,比上年上升6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继续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0.31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9.2%,大中型拖拉机225台小型拖拉机8752台,农用载重汽车838辆,农用机动三轮车36142辆,其中农用机动三轮车比上年净增11281辆。农村用电量13195万千瓦小时,增长9.3%;化肥施用实物量20.49万吨,增长4.0%;农药消耗总量617.47吨,下降2.9%;塑料薄膜使用量6103吨,增长11.3%。全年新修水平梯田33.21万亩,实现梯田化乡9个,梯田化村9个,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46万亩,新增保灌面积2.27万亩,已配套机电井1227眼,其中新增145眼,新建集雨节灌水窖5.2万眼,新治理流域面积350平方公里。
  劳务输出力度加大,劳务收入增长。全区全年共输出劳务44.4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和4.4%。
  三、工业、建筑业、交通和邮电工业生产增长加快。全年实现地县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38026万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轻工业完成16555万元,下降3.0%;重工业完成21471万元,增长19.6%;限额以上完成工业增加值29000万元,增长9.7%。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93488万元,完成利税收入6965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5%和16.0%;产品产销率达88.79%,与上年基本持平。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企业亏损面有所加大,但经济效益有所好转。2000年底,全区亏损企业30户,比上年增加2户,占企业总数的6.8%,亏损面上升0.8个百分点;亏损额1571万元,较上年减亏392.5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年内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02.3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6.26万平米,增长34.5%,其中:住宅58.52万平方米,增加5.11万平方米,增长9.6%;房屋建筑面积竣工率67.0%比上年增加9.9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81值1.,亿元,较上年略有下降;实现利润总额2604万元,增长34.4%;拖欠工程款较上年大幅上升,增加52825万元,增长1.27倍。
  全区公路机动车辆拥有量3.90万辆,比上年增长39.3%,其中农用运输车3196辆;公路营运车辆4671辆,其中:客运车辆1048辆、16650个座位;货运车辆3623辆、12036吨位。全区县乡公路通车里程2066公里,通公路的乡(镇)和行政村分别达166和1584个,分别占总数的98.8%和77.6%。
  邮电通讯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748.1万元,增长88.1%,邮区电业务收入11311.4万元,增长64.6%;城乡电话用户年末达到7.75万户,增长49.7%,居用电话机交换容量达11.5万门,无线寻呼电话用户达到20935户,增长45.9%,移动电话用户12109户,增长3.34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影响下,全区基础设施和城镇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基本建设投资9.33亿元,增长21.6%;更新改造投资17616万元,增长96.3%;房地产开发2057万元,增长72.9%。国道310主干线天■段工程当年完成投资1.85亿元,■柳高速公路当年完成投资4.05亿元。城镇和农村集体投资2.26亿元,增长1.2倍,城镇私营个体投资0.25亿元,下降66.7%。本年度内基本建设投资施工项目19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96个,竣工项目98个,年末新增固定资产2.25亿元。外商投资项目1个,投入资金350万美元,多双边扶贫无偿援助项目8个,已落实到位受援资金162万美元。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商贸流通日趋活跃。年底私营企业627户,比上年净增109户,从业人员11775人,比上年增长7.9%;年底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注册资金分别达52893户、82247人、20594万元。全区年内个体私营企业上缴税金6470万元,增长15.2%占全区工商税收的39%。在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其他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下,消费者信心增强,区内消费市场购销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4亿元,比上年增长14.2%。
  其中:县的零售额83329万元,增长22.2%,县以下的零售额64046万元,增长5.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98655万元,增长13.7%,餐饮业19496万元,增长16.1%。
  市场物价有所回升,但仍在低位运行。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0.1%;居民消费品价格比上年上涨0.5%。消费品价格从类别看:食品类下降0.4%;衣着类下降4.3%;家庭设备及用品类下降3.1%;医疗保健类上涨5.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类下降2.2%;居住上涨1.0%;服务项目上涨23.9%;交通和通讯工具下降3.7%。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上年相比上涨4.0%。
  六、科技、文教、卫生、体育科教兴定战略成果喜人。全区落实科技三项费360万元,科普经费17万元,建立县级科技发展基金248万元。全年取得科技成果19项,新增产值5000万元,新增纯收益1480万元。农业方面:建立洋芋良种繁育基地1.57万亩,年生产微型种薯1500万粒,原种3000吨;其他农作物良种基地1.45万亩,累计示范推广25万亩,增产粮食2300万公斤;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定西县西川旱作农业高效示范区、地区旱农中心马铃薯脱毒中心和临洮县千亩花卉园区建设都已初具规模,同时,一大批能显著增产增收的地膜覆盖种植、注水沟播、膜侧沟播、日光节能温室、节水灌溉等先进适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普遍推广和应用;全区当年新发展猪、羊、鸡养殖大户5000户,引进、试验、示范中药材面积3.23万亩;培训农村星火骨干2669名,绿证培训930名,职业技术培训3345名。工业方面:全年完成新产品85项,其中:省级新产品20项,地级65项。其中:酪朊酸纳、椰壳活性碳性能质量较高,白板涂布纸填补了西北地区空白;高原活塞环公司生产的本田70、90系列球墨铸铁摩托车活塞环等14项新产品在全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全区有艺术团体7个,博物馆6个,各类电影放映单位9个,公共图书馆7个。专业剧团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全年下乡演出1800余场次。
  全区“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广电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止去年6月底,全区共33个乡、504个村完成“村村通”工程,到年底全区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全区有1千瓦以上大型调频广播发射机5台,1千瓦以下的217台,广播覆盖率达到83.33%;全区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达到679座,其中1千瓦以上的3座,卫星电视地面站达到694座,电视覆盖率达到83.09%;全区拥有有线电视用户1.6万户,有力促进了全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
  加强基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年末全区有大专院校2所,在校学生1895人;中等专业学校3所,在校学生3907人;各类职业中学(含职专)21所,在校学生4536人;普通中学174所,在校学生137861人,其中高中学生22753人;小学2443所,在校学生380085人;幼儿园55所,在园幼儿48440人。年内全区共为省内外普通高校输送新生4319人,比上年净增1205人,录取新生人数占报考总人数的39.6%,创历史最高记录。
  年内新增“普九”乡镇5个,累计达141所,占全部乡镇总数的83.9%,“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1%;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8.9%,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3%,初中在校生辍学率下降到1.8%,其中女生辍学率下降到2.1%。地区教育处与中国惠普公司签订了在全区中小学校园网络建设的协议,在全区全面启动了“校校通”工程。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全区共有各类医疗机构227所,病床4445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137人;农村村级卫生组织发展良好,农村医疗点2266个,乡村医生2111人,卫生员1489人,接生员总数1902人。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群体体育活动丰富多彩。2000年成功举办地区级比赛4项4次;在全省第十届运动会上以团体总分632.5分取得第三名的好成绩,共获奖牌34.5枚,其中:金牌14.5枚、银牌11枚,1人2队破3项甘肃省最高记录,7人4队破13项地区最高田径记录,6人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全区体育人口达95万人,全省先进乡镇50个,晨练点4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687人,其中国家级2人、一级16人,中小学学生达标率88.3%(施标率为94.8%)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财源建设力度加大,财政收支增长较快。全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61%,其中地县一般预算收入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全年全区财政支出完成8.52亿元,比上年增加1.61亿元,增长23.2%。
  金融运行良好,存贷款稳定增长。到年底,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2.93亿元,比年初增长10.9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09亿元,同比增长22.0%;各项贷款余额40.40亿元,加上本年度剥离贷款的2.97亿元,实际贷款比上年增长12.47%。
  保险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年全区财产保险保费及储金2695.5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全年共处理各类财产保险赔案7194起,支付已决赔款1690.7万元;处理人寿保险赔案及给付8597起(人),给付55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0倍和2.3倍。
  八、人民生活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268元,比上年增加88元,增长7.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80元,比上年增加153元,增长2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50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增长6.4%,人均消费支出3447元,比上年增加536元,增长15.5%。
  年末全区城镇从业人员107883人,全年人均劳动报酬6811元,比上年增加952元,增长16.3%。(原载于《定西日报》2001年4月2日)

知识出处

定西年鉴-2001

《定西年鉴-2001》

本年鉴记述了2000年度定西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状况,共分“特载篇”、“经济社会篇”、“县情篇”、和“数据篇”四个部分。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