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日玛寺院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唯一号: 290935020230000226
作品名称: 散日玛寺院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960.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U-098.3
主题词: 散日玛寺院

作品简介

全称为散日玛扎西华丹林(意为“吉祥瑞和州”),原称散日玛日朝格培林(意为“善心洲”),位于阿万仓玛宁扎西曲隆之地。1873年,前来河曲中心地带隐居的四川阿坝静修者罗桑加措(1851〜1904年),在阿万仓贡赛尔草原的中央,黄河沿岸建立一处宗教活动点。1875年阿万仓克夏扎西达吉林,即木塔寺解体后,几名当地僧人与部落头人,认识和觉悟到重新建立一座寺院护持众生的重要性,于是宗教活动点逐步扩大,成为散日玛寺院之始。由于发展较快,被列入拉卜楞属寺,并被有关史书称为阿万仓“散带”(藏语意为有和尚无寺院的佛教活动组织)。1900年,该寺高僧泽贡罗培为首的7名僧人(索西希知、哈考、洛桑智华、洛桑奥色等),在阿万仓头人阿秀•万钦加布的大力支持下,前往纳开活佛罗桑群培座前学习教仪经典。之后,纳开活佛为散日玛寺建立五般若期供,从此该寺供奉已备。不久,纳开活佛临终前,将散日玛寺归属权按传统约定移交第四世开仓•洛桑贡却嘉措。1928年,藏历土龙年第四世开仓建立大恩大德法会与夏季法会制度,请置《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灌顶、传承和教导三仪轨,同时修建久美德钦寝宫,备置所依和能依圣物等。1945年,第五世开仓•罗桑嘉华加措9岁时,根据他的意见,在第三世欧拉年图交巴仓•董智布加措的指导下,修建该寺最大的经堂一四顶柱大殿,殿内供奉宗喀巴师徒三尊泥塑像,三怙主木雕像,度母、夜叉镀金神像数尊及阿木去乎降央钦绕嘉措像,第四世开仓像,第二世年图交巴仓•尕藏塔凯嘉措像、长寿三尊佛像和不动佛像数尊,与此同时第五世开仓建立健全一整套寺院内部组织体系。1951年,第五世开仓建立桑德敬神、久西敬神、玛尼敬神、祭神等仪轨习俗;1956年欧拉年图寺加夏茸仓•尕藏恭却加措应邀到该寺传授和建立春节毛兰木法会,从此,散日玛寺院宗教活动走上正规。到1957年,寺院有经堂1座、囊欠1所、僧房30余院、和尚118人。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中,寺院被关闭;1962年6月又一度开放,不久亦被关闭。“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毁。1981年7月第一批被批准开放。1982年农历8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来玛曲视察期间,对部分遗留的佛器和新寺址玛宁扎西曲隆进行隆重的佛教仪轨,并正式改名为扎西华丹林(意为“吉祥瑞和州”)。1985年寺院在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的过问与五世开仓的指导下正式竣工。同年第六世嘉木样•罗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郎木赛赤仓、赤钦热丹嘉措、董仓•尕藏成来等活佛一同莅临该寺,举行佛堂竣工典礼1988年6月25日第六世贡唐仓来阿万仓贡赛讲经,有几十万僧众前来听经,讲经结束,第六世贡唐仓谕示在散日玛寺院修建一顶讲经活动纪念塔。1990年3月15日纪念塔开始动工修建,同年7月竣工。至年底,该寺有大经堂1座,囊欠1所、菩提转经房多处、泥佛堂1所及僧舍68院,和尚128人。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