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乎寺

知识类型: 作品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唯一号: 290935020230000220
作品名称: 泽乎寺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948.pdf
分类: 建筑
分类号: TU-098.3
主题词: 泽乎寺

作品简介

泽乎寺又称泽乎日朝格尔旦三知林,位于尼玛乡萨合村后木日藏山腹。与外香寺相对,距800米左右。据有关记载,从西藏年楚河返回河曲的苯教徒泽消•桑结丹巴后裔中诞生夏河拉卜楞寺院四大赛赤之一的第一世贡唐仓•更登彭措(1665〜1725),其兄长交干•罗桑达尔吉(交来源于“觉宇”派的“觉”)大约在清康熙年间来玛曲教化散游牧户声望渐隆。交干圆寂后,第二世泽乎交巴仓•依希慈成木于藏历第十二胜生木兔年(1735年)根据西藏“觉宇派”教法创建泽乎日朝。其信徒主要是苯教徒泽卫氏的后裔,内容多有苯教规程。1787年由第三世贡唐仓•贡却乎丹贝仲美和第三世泽乎交巴仓•罗桑华旦益西加措在该处讲经后,正式改宗为格鲁派,但寺院内仍保留有一定的“觉宇派”教法和仪规。1947年正式由夏河拉卜楞寺院委派赤哇,成为拉卜楞寺108座属寺之一。该寺院较小,至1957年时只有和尚22人,僧房9院,经堂1座,活佛2人。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中寺院被关闭。“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毁。1981年7月外香寺开放时,该寺僧侣提出(只有一两个老和尚)到外香寺念经,因此没有开放。1990年6月在群众的要求下正式批准开放。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