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合强部落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唯一号: 290934020230001118
专题名称: 西合强部落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933.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西合强位于玛曲县西部木西合乡境内,地处黄河古道沿岸,阿尼玛卿山的南麓,东邻阿万仓部落,南连青海久治康赛尔部,西接木拉部落,北靠欧拉部落。“西合强”,又译作“夏强”,其先祖早年游牧在青海班玛一带(至今在其地有居牧的遗址),与康赛尔、康干部为兄弟部落。据说西合强居牧地的背山象振翼腾飞的鸟,因此该部落称“夏强”或译做“西合强”。1783年左右,果洛莫合桑贡保部落和蒙古阿干斯热部,因一个叫做达格(又称甘先者)的死而引起冲突,为此西合强才布丹(又称才谢尔)和拉索万让二人在阿江三部逼迫下参与械斗,在分配战利品及划分区域时,才谢尔只要一处叫做“阿色尔”的草地,遂从果洛康赛尔地方迁到阿色尔草地居牧。才谢尔之子旺秀生有四子,后繁衍为四部,所以人们习惯上称为“西合强四部”。在头人谢尔坚时期,因内部不和促使阿道尔等部落迁向加宁地方。谢南之部的唐哇仓和木高帐圈迁往欧拉部落。到谢格尔一代时,果洛贡南木仓和西合强发生矛盾,木拉部落作为和解者,将居牧地与西合强调换,遂与1933年(藏历第十六胜生水鸡年),从阿色尔地方搬到当莫、张莫、塔玛一带居牧地。1898年西合强头人尕热布,迎娶第四世嘉木样•尕藏图丹旺秀的外孙女勒地为妻,遂加入拉卜楞之盟。 1957年以前,西合强部落系拉卜楞寺院“穆德”(政民)部落之一,内部实行世袭土官制度。当时辖合拉若、红果尔、乔果尔、玛果尔、俄果尔、阿克若、乔扎若等7个帐圈。1958年8月初,玛曲县建立基层政权时归属阿万仓乡。1960年3月以木拉、西合强为基础设立群强公社时为一个村委会。1959年后群强乡改为“群强公社”,西合强改名为“东风”,“文革”后恢复原名“西合强”。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