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拉部落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唯一号: 290934020230001116
专题名称: 欧拉部落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929.pdf
专题类型: 区域

专题描述

欧拉部落位于玛曲县西北部,东、北与尼玛部落和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旗外斯部落隔黄河相望,西邻青海甘德县、玛沁县麦仓部落等,南连阿万仓部落,东与乔科曼日玛部落接壤。系拉卜楞寺院八大“拉德”(神民)部落之一。 “欧拉”系藏语译名。一说是最早的7户人家在阿米欧拉山下居牧而得名;另一说是第二世嘉木样•贡曲乎久麦昂吾,为欧拉最初确定神山时,将银子包裹的羊角装上粮食(放宝瓶)埋在阿米欧拉山而得名,“欧”是藏语银子的意思, “拉”是羊角的意思,银子包裹的羊角就叫“欧拉”。欧拉部落的形成情况,根据《第二世嘉木样大师传》,《欧拉简史》等有关史料记载,第二世嘉木样33岁,即藏历第十三胜生火龙年(公元1760年),因尼玛先祖之一卓格阿周,其贤妻霍萨妃之子慈成木去逝而应邀驾临尼玛举行超度法事。超度仪式的圆满成功,使霍萨妃更加崇敬,并赠送马100匹,银300两。同时霍萨妃在第二世嘉木样举行佛事期间,亲自照料起居饮食,使第二世嘉木样很受感动,所以亲切的称她为“阿妈仓”,从此她便成为第二世嘉大样最早的施主。第二世嘉木样临行前将奉赠的100匹马和两个放马员安置在阿妈仓处代管。之后两个放马员成家立业,相召各自的亲戚,逐渐发展成夏哇南杰、加仓、阿旺仙巴等20来户。再加上从桑科、科才两部落中迁来的20来户人家,共40余户全部委托给当时卓格尼玛的头人拉高、贡才、索南木三位暂管。拉高、贡才,索南3人系卓格阿周(或叫周太加)侄儿、阿妈仓的后裔。夏哇南杰、加仓、阿旺仙巴、阿、赛、塘及热7户称为欧拉“原始7户”。夏哇南杰,是“杰力底”地方人,所以叫做 “杰”;加仓因来自“加毛察哇让”(阿坝大小金川一带),故称“加仓”;另阿旺仙巴是来自看多(西康一带)上游,阿坝仓来自上阿坝地方,热仓迁自夏河科才,塘仓来自桑科,赛秀迁自果洛地区,故按各地各家族名简称之。到1777年,即藏历第十三胜生火鸡年欧拉部落发展成60多户,第二世嘉木样始派浪•西合德为头人,收集各方包括康木大小金川十八土司及其它藏区部落间连年发生纠纷争战而流浪至此的各方能人异士,正式跟隆吾•霍萨(即阿妈仓)部落分离,过黄河在欧拉居牧,称“欧拉拉德”(拉德即神民)。当时将所有牧户分为苏乎娘、苏乎欠两部。1917年左右,将青海蒙旗、同德迁来的一部组成苏乎锐旗。1920年至1935年从青海同仁、同德、蒙旗和川西陆续迁来的一部,分居各旗。1947年由青海果洛迁来的一部68户,亦分居各旗。1950年从果洛康干仓上藏科日部落因内部草山纠纷,赶出的269户投居欧拉部落后称藏科日部落(该部落1958年8月设立藏科乡,1960年“西宁会议”后划归青海),这样,完整的欧拉部落便形成了。 欧拉部落,是拉卜楞寺院八大直属部落之一,早在欧拉第二任头人囊瑞盖时,在赛底、依日地方建有贡唐仓的牧场,毛曲一带建有拉卜楞寺院的马场等。该部落内部实行郭哇负责下的“格日岗奥”(即各部落头人会议组织)制度,部落内的重大事情,均有“格日岗奥”通过后由郭哇施行,“格日岗奥”成员,从各部落头人中推选后呈报第二世嘉木样,由他颁发批文及护身结委任。头人每年的所俸是本部牧户在盛夏季节一天所产的酥油。头人三年一任,均从嘉木样80“下秀”(贴身护卫)中委派。同时拉卜楞寺院委派欧拉年图寺的法台只管教务,不参与政务。这种制度后来改由拉卜楞大襄佐堪布直接管理。1957年以前,欧拉部落最后一位“郭哇”老者(头人)辖3个旗1个部落及寺院塔哇、尕果日、马场等912户、4554人;它们是: (一)苏呼娘旗,头人公去乎、德庆,下辖绿护若25户,尕旦巴8户,日若9户,阿秀若24户,知哇若13户,果擦若7户,色昭14户,桃呼若24户,曲合若5户,稍而加布若8户,阿哇才不扎若9户,尕那若3户,四日昭尔若5户,纳果若16户,卡秀若16户,刚若7户,赤哇若12户,另有赤贫户17户,共17个帐圈,222户人家。 (二)苏乎欠旗,头人南木老、刀丈,下辖加若13户,知玛若13户,尼合若10户,苦果尔若11户,晒秀若13户,那娃若32户,布若13户,尕哇若12户,然秀若13户,南木老若8户,卡秀若10户,透若11户,达字若6户,旺杰若9户,达吉布若12户等15个帐圈196户(包括赤贫户10户)。 (三)苏乎锐旗,头人当知布,洛老,下辖肖栋木若10户,曲龙若11户,特麦若13户,尕那若18户,热耐河若20户,扎布若6户,卡日若11户,郎果日23户,藏拉若8户,赤贫户10户,共9个帐圈,130户。(四)藏科日世袭土官部落,土官藏仓活佛下辖: 1、加靠帐圈28户,小头人拉加,凉日道; 2、将旺玛帐圈46户,头人索南道,尔赛; 3、五告玛帐圈64户,头人达日吉,享采; 4、秋岔帐圈40户,头人捕日寨; 5、麦靠帐圈47户,头人焦考; 6、尕果日(土官帐圈)40户; 共6个帐圈265户人家(1958年8月玛曲县设立基层组织时,以此为基础设立下藏科乡)。 (五)寺院塔哇36户。 (六)尕果日(郭哇管理)40户。 (七)马场(又名达字若,系嘉木样活佛马场)23户。 1958年8月欧拉以苏乎娘、苏乎欠、苏乎锐三旗为基础设立欧拉乡时,设立7个牧业村委会,24个生产组(1985年前称生产小队),其组成情况如下: 1、哇合尔,辖阿秀、台吉、挑呼,吉合秀若4个帐圈。 2、赛尔浪,辖西强、囊哇若、果擦若、纳乎果若4个帐圈。 3、阿米,辖扣卡、扣卡(二组)、周若、吾吉、吉包4个帐圈。 4、塔哇,辖塔哇一组、二组,交合秀3个帐圈。 5、拉德,辖囊哇若、道仓、卡秀若3个帐圈。 6、秀玛,辖日讷合、特麦若、尕热若3个帐圈。 7、贡玛,辖霍尔道、郎果若、卡日若3个帐圈。 1959年,欧拉乡改为“红湖”公社,哇合尔改名“红阳”,赛尔浪改名“红河”,阿米改为“红光”,塔哇改为“红卫”,拉德改为“红星”,秀玛改为“红原”,贡玛改为“红旗”,“文化大革命”后恢复原名。1983年新设欧拉秀玛乡,原欧拉部落一分为二。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