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高山草甸土

知识类型: 专题
查看原文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唯一号: 290934020230000905
专题名称: 亚高山草甸土
其他名称: 黑粘土
文件路径: 2909/01/object/PDF/290910020230000002/001
起始页: 0213.pdf
专题类型: 专题知识

专题描述

面积506856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5.23%,分布在海拔3500〜4000米的山地,在阳坡为高山草甸土亚类,而在阴湿高寒山坡则为高山灌丛草甸土亚类。该两种土壤交错镶嵌,前者多分布在曼日玛、采日玛、齐哈玛地区及欧拉、阿万仓两乡的东部山地。后者多分布于木西合、欧拉、欧拉秀玛乡西部,在西倾山也有大面积分布,母质以坡积残积物为主,复以第四纪黄土母质,亚高山亚类土壤发育弱,土色棕黑,质地轻壤,有机质含量3.04〜13.31%,腐殖质层厚度15〜20厘米,pH值6一7.5,呈酸一中性,全氮含量0.17〜0.64%,全磷含量0.15〜0.26%,全钾含量1.9〜21%,速效氮20.63〜49.53ppm,速效磷3.0〜13.0ppm,速效钾70〜195ppm,土体厚度50〜80厘米。母质岩为半风化母岩,角砾和粗骨质土且多石灰淀积斑。

知识出处

玛曲县志

《玛曲县志》

出版者:甘肃省人民出版社

《玛曲县志》以县境藏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建设新玛曲的特点。坚持“两个离不开”的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正本清源,详今明古,突出了民族和地方特色。首次全方位地记述了玛曲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比较全面而突出地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玛曲所发生的巨大历史性变化,展现了玛曲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精彩画卷,展现了全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拓前进的时代风貌,对后人认识玛曲、了解玛曲、开发玛曲、建设玛曲提供了内容真实而丰富的珍贵历史资料和借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和甘、青、川三省交汇地带,天下黄河第一弯曲部,自古就是党项、钟存、先零诸羌等藏族先民的居牧之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富饶神奇,钟灵毓秀,在藏族地区有一定的地位和较高的知名度。古称羌区析支河流域﹐战国时属以白鹿为图腾的董氏(党项)卬迷滇岭之“钟存部”。隋时属河源郡。后属吐蕃诸部脱思麻(多弥)、朵甘都司巴西诸部、蒙古厄鲁特和硕特部和拉卜楞之盟的河曲诸部。玛曲县是一个藏族聚居的畜牧业县,以“羌中畜牧甲天下”而闻名。藏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0%,游牧民族社会文化气息浓厚,素有“神秘的羌海”之称。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