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甘南州(工)委自1952年始建以来,在50年曲折而艰辛的历程中,有15位党员领导干部,肩负党的使命和人民的期望,先后担任了州(工)委书记职务。他们在甘南这块社会政治背景错综复杂、环境条件严酷恶劣、经济文化极为贫穷落后的热土上,带领各级党政组织和全体党员及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党的纲领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而艰苦拼搏,顽强奋斗。他们曾为开辟甘南藏区工作,历尽艰险,与公开和潜藏的阶级敌人作坚决的斗争。他们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团结一切爱国力量,结成统一战线,为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而精诚努力,开拓进取。他们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在推动甘南藏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既取得了显著成绩,又遭受过挫折,同时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他们在像10年“文革”那样的动荡年代里,竭力抵触极“左”路线给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造成的危害,始终捍卫了党的绝对核心领导地位。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三个代表”为准则,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党的建设,及时地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开创甘南改革开放和新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下面对这15位州委主要领导干部予以简述。(―)中共甘南藏区工委书记徐国珍
徐国珍(1912〜1993年),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1年12月参加宁都起义后被编入红5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15军排长、连指导员、管长、作战科长。1947年3月任陕甘宁边区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司令员。1949年10月任甘肃省军区第一副司令员、省委常委。1952年2月兼任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委书记、甘南军分区副司令员、西北军区甘、青剿匪指挥部副司令员。1955年任兰州军区第三副司令员。同年授少将军衔。1988年授陆军中将。1961年5月任甘肃省军区司令员。1968年元月任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65年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任省军区司令员、解放军工程兵顾问。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1993年5月病逝,享年81岁。
徐国珍在从1952年初至1953年底兼任中共甘南工委书记期间,正是开辟甘南藏区工作最艰苦的伊始阶段。当时,甘南藏区虽然在行政上分属于临夏、岷县专署管辖,但因处地偏远,临两专署鞭长莫及,实际上仍处于土司制和喇嘛教寺院“政教合一”的封建割据统治状态。整个甘南藏区交通闭塞,兵匪成灾,生产萎缩,市场萧条,社会秩序十分混乱,人民生活贫苦不堪。特别是国民党残余匪特猖獗一时,烧杀劫掠,无恶不作。为迅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开辟甘南藏区工作,经中共中央批准以剿匪部队首长和老区来的干部为核心,于1952年2月1日成立了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作委员会, 徐国珍兼任书记。同年7月1日西北军政访问团来甘南后,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甘南藏区工作委员会,徐国珍任书记,赵子康任副书记,隶属省委领导。截止1953年10月1日甘南藏族自治区(专区级)成立,徐国珍在主持中共甘南工委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在多民族杂居的甘南农业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首先在临潭县的扁都乡和西固(舟曲)县的沙湾乡进行土改试点,然后逐步推开。经过土改运动,彻底消灭了甘南农业区的封建剥削制度,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和一批生产资料。同时,工委还根据甘南的民族特,点和宗教的实际情况,在一方面废除甘南农业区土地、草山、森林的封建所有制的同时,另一方面又规定实施了许多放宽政策的措施。如对农业区佛教寺院和清真寺的土地财产一般不动。对民族、宗教界的中上层人士和其他爱国守法分子,均未开展面对面的斗争,采取了保护过关的办法。与此同时,从1952年下半年起,徐国珍领导中共甘南工委和各族人民,紧密配合解放军和民兵,采取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进行剿匪反霸、镇压反革命、肃清国民党残余匪特等专项斗争,和组建县、区、乡基层人民政权的工作。他亲自指挥了甘、青、川藏区的剿匪战斗,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很快打开了甘南藏区的工作局面,安定了社会秩序,恢复发展农牧业生产,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使广大农民开始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徐国珍为开辟甘南藏区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较大的贡献,为党和甘南各族人民建立了永存的功勋。
(二)第二任甘南藏区工委书记朱侠夫
朱侠夫(1911〜1977年),男,汉族,陕西省榆林市人。1911年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从1926年起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秘密工作。曾任中共米脂县县委书记、榆林地委书记兼榆林专署专员。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共甘肃省委统战部长。1953年10月任中共甘南藏区工委书记。1954年12月调任中共青海省委组织部长。历任青海省委副书记、书记处书记兼省监委书记。青海省第二届政协副主席。1962年11月因病离职休养。1977年去世,享年66岁。
朱侠夫在主持中共甘南工委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领导工委和各族人民在认真做好剿匪支前工作的同时,根据中央政务院《关于禁烟、禁毒的通告》,结合甘南实际,作出了关于全面禁种、禁贩、禁吸烟毒的决定”,提出“坚决禁种,慎重稳进,彻底根除”的禁烟工作方针,在全自治区(州级)范围内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禁种、禁贩、禁吸鸦片烟毒的群众运动,统一部署,厉行查禁,重点向卓尼、夏河、临潭、舟曲4个县的农业区,先后派遣了30多支由500多名干部和解放军组成的工作组,深入各县种烟区,宣传政策,发动群众,自觉铲烟,全面根除烟苗,并采取缉私惩办首恶者、举办戒烟所和发放生产补助款等办法,大打了一场禁烟、禁毒的人民战争。短期内,在甘南基本上消除了种植、加工、贩卖和吸食烟毒的恶劣陋习,从而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农牧业生产,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生活水平,终于解决了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种毒为患”这一严重社会问题。朱侠夫为此做出了有益的成绩。
(三)甘南工委书记王治国
王治国(1916〜1984年),男,汉族,陕西省延安市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中共党员。1936年10月参加革命,曾任延安市南街抗日救国会主任、延安市政府协理员、陕北赤庆县五蛟区苏维埃政府主席。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党校学习。1946年任延安市政府民政科长。1948年任延安县长兼县法院院长。1949年11月任临夏专署第二副专员。1953年9月任甘南藏族自治区第一副主席,中共甘南工委副书记、书记°1956年3月任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1961年7月任省建工局副局长、省建总公司党委书记、省级机关房管局副局长。1982年离休,1984年病逝,享年72岁。王治国在从1955年元月至1956年4月主持中共甘南工委工作期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工委和各级党组织,依靠全体党员和各族干部群众及驻军部队,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慎重、稳进”的方针,积极争取和团结民族宗教界中上层人士,共同协商,多方合作,为在甘南藏区建立平等、和睦、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和当地人民当家作主的自治政权,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逐步改善和提高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当地少数民族逐渐跻身于先进民族之列,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一是调处了2880多件历史遗留下来的部落草山纠纷,大大减少了民族内部因互相械斗,而造成人畜伤亡和生产遭受破坏的程度,缓和了许多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二是在农民群众中大力宣传互助合作政策。在农业区重点开展互助合作运动,为以后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创造了条件。三是积极帮助贫苦农牧民渡过困难,恢复和发展农牧业生产。四是在农业区、半农半牧区和大部分牧区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使少数民族第一次当了家,作了主,开始管理自已的事务。五是平息了匪特挑起的阿木去乎带有氏族性、群众性的集兵骚乱事件,稳定了社会治安。六是建立了部分基层党支部,培养提拔了一批当地和少数民族干部。使党在甘南各族人民群众中初步建立了较高的威信,使各族人民和民族中上层人士更进一步地靠近了党,也使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之间与民族内部的不团结现象,有很大消除和改变。这些都是与王治国在甘南藏区正确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分不开的。
(四)甘南州委第一书记谢占懦
谢占儒(1917.7〜2002.1),曾用名自闻、言矢,男,汉族,甘肃省环县虎洞乡人。1917年7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937年1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8月任环县政府科员、秘书;1947年2月任环县东道区委书记、环县河西游击大队政委、环县副县长、固东工委代理书记;1948年12月任一野四军陇东、关中两区支前大队长;1949年8月任环县人民政府县长、县工委书记;1951年2月任庆阳专署副专员、专员;1955年10月任平凉地委书记处第四书记;1956年4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第一书记、兼州政协主席、甘南军分区第一政委及甘南平叛《前指》政委;1961年11月赴省委党校学习;1962年5月先后参加了省委领导的四期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任组长、团长;1966年在省委五・七干校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劳动改造;1972年任张掖地区革委会常委、副主任兼专员,张掖地委常委、副书记、书记;1982年6月任省政法委员会副书记;1984年5月任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5月离休,享受副省级工资医疗待遇。2002年1月病逝。谢占儒曾是甘肃省一、二、三、六届党代会代表,省四届、五届人大代表。
谢占儒在从1956年4月至1961年11月,担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的五年多时间里,正逢党对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进行艰辛探索时期,甘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走过了一条充满顺利和挫折、成就和偏差、正确和失误交错的艰难之路。1956年下半年,随着甘南农业区合作化运动的蓬勃发展,谢占儒率领中共甘南州委和各级党政组织及全体人民群众,采取“积极、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对全州的半农半牧区和纯牧区,实行“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牧工、牧主两利,扶持贫苦牧民发展生产”的政策,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发挥民族宗教上层人士的作用。一方面支持广大牧民的正当要求,另一方面同当地的民族宗教上层人士进行充分磋商,在取得基本赞同的基础上,召开全州民族、宗教界人士会议,对牧区开展互助合作化的时间、步骤、具体办法进行认真的讨论和部署。之后在夏河、卓尼两县很快办起了170个牧业互助组,在夏河县的麻当和卓尼县的完冒试办民族联社,然后逐步推广,这样使全州的牧业合作化稳步发展。与此同时,州委、州政府还对全州的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重点在临潭、夏河、舟曲、卓尼4个县的城镇进行私改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对私管工商业的公私合营任务。
1957年,由于谢占儒主持和领导中共甘南州委认真贯彻党的“八大”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慎重、稳进”的方针,使甘南的畜牧业生产和各项经济建设得到了很大进展,也是建州以来效益最好的年份之一。农牧区的合作化运动迅速铺开,各项经济指标不断上升,全州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任务。1958年春,当极少数反动分予在甘南局部地区发动反革命武装叛乱后,州委和卅人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坚定地依靠各族基本群众,团结和争取拥护社会主义的进步力量,积极支援解放军和各族民兵,在部分民族中、上层人士的紧密配合下,在短期内很快平息了反革命叛乱。紧接着,在“边打、边改”方针的指导下,州委领导全州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从根本上废除一切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和封建特权,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使甘南藏区的生产力获得了极大的解放,为进一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进行牧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960年12月中央西北局兰州会议后,州委、州政府开始认识到在以前工作中的失误,召开有100多人参加的扩大会议,认真研究和部署扭转甘南严重局势的措施。会后,在中央和省委工作组的帮助下,州委开始认真宣传和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及《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即12条)、《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即60条),率领全州各族人民渡过国民经济暂时困难时期。谢占儒在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工作期间,带领州、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在民族地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探索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党的主导思想的制约和支配,再加上缺乏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特别是更无从事民族地区工作的实践,有时对形势的分析和州情的认识有主观片面性,因而出现了把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和在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偏差。而谢占儒与党和人民一起由此得到了锻炼,吸取了深刻的经验教训,也更加成熟起来。他在甘南极端错综复杂的环境条件中,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能够把握社会主义大方向,巩固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带领甘南各族人民坚决跟党走,与各种反动势力及困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推动甘南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成绩。
谢占儒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热爱党,热爱人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精神。他追求真理,勤政务实,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襟怀坦白,清正廉洁,团结同志,平易近人,生活俭朴,对自己和亲属子女能严格要求,保持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他一生酷爱雕刻和书法艺术,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制作了一批版画优秀作品。他毕生创作的大量书法篆刻精品,在省内外有一定的影响,为繁荣民族文化艺术事业做出了贡献。
(五)第五任甘南州委第一书记孙久德
孙久德(1913〜1971年),曾用名孙长贵,男,汉族,陕西省子长县人。1913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2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共党员。1947年2月任镇原县游击大队副政委、政委,中共镇原县委书记;1949年6月任中共陇东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949年8月任中共喉县地委组织部长;1952年元月任中共武都地委组织部长、纪检委书记、地委副书记、代理专员;1956年6月任省委财贸工作部副部长;1961年12月任中共甘南州委第一书记;1964年4月任省计委副主任。1971年病逝,存年58岁。
孙久德在从1961年12月至1963年8月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工作期间,是党开始认识和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来工作中的失误时期。他领导州委、州政府和各族人民,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60条),联系实际,正视现实,维护党的荣誉,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扎扎实实地在全州进行整风整社,纠正"一平、二调”的偏差。首先划小县、社的组织规模,把洮江县分为玛曲县和碌曲县,把临潭县分为卓尼县和临潭县。其次,在农牧区实行以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公社、生产队两级集体所有制,给社员重新划分自留地、自留畜,实行"三包''(包产、包工、包投资)、“四固定”(定人、定畜、定产、定工分)和“超产奖励”的制度,恢复社员的家庭副业生产,适当放宽农牧区的经济政策,给农牧民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样,使一些元气大伤的社、队面貌有了迅速改变,大部分的农牧民生活贫困状态有所缓解,农牧业生产又得到恢复和进展,使全州各族人民渡过了国民经济的暂时困难时期,甘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重新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都是孙久德领导全州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族人民,正本清源,艰苦努力的结果。
(六)中共甘南州委书记张建纲
张建纲(1916〜1980年),男,汉族,河北省唐县人。1916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抗日游击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中共唐县县委书记、县游击大队政委;冀察区党校总支书记、组教科长;冀察三分区独立2旅、12旅、24旅政治部主任。1949年任解放军195师副政委,1950年任西北独立二军2师政委。1953年任宁夏自治区农林厅长;1955年3月任中共甘肃省委农工部副部长;1958年9月任省水利厅长、党组书记;1961年12月任中共临洮地委书记兼专员;1963年9月至1966年2月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1973年4月任天水地区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7月任中共平凉地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9年12月任甘肃省副省长。1980年病逝,享年64岁。
张建纲在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工作的三年期间,已是国民经济初步得到好转阶段。他继续领导中共甘南州委和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的直接领导下,从1963年8月到1966年底,在夏河县的甘加乡和阿木去乎、牙利吉、科才3个乡及玛曲全县,分别进行了牧区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州委在临潭县进行了农区“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运动。同时,张建纲于1964年4月15日主持召开了中共甘南州第三次党代会,主要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纠正失误,彻底扭转困难局面。他在向大会作的《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红旗,为继续建设新甘南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这些年来,州委所犯的主要失误是:第一,违背党在民族地区实行“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无视民族地区的特点和工作基础,脱离实际地大刮抢、先、赶风,贪多求快,急躁冒进,只强调主观能动性,忽视客观实际,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强调冲天干劲,忽视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毕其功于一役”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把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混为一体,取消了两者间应有的必要过渡阶段。第二,违背牧区(包括半农半牧区)“以牧为主”的生产方针,大搞草原垦荒,造成大片草场的破坏,给畜牧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灾难。第三,违背党的某些民族政策、干部政策和其他一些政策,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冤、假、错案,伤害了一批干部和群众。第四,曾经一度使“五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共产、平调)在全州泛滥成灾, 特别是“共产风”危害最大。正是州委、州政府敢于正视以往的现实,以史为鉴,勇于承认过去的失误,吸取深刻的经验教训,并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果断措施,才使全州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转危为安,出现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张建纲为此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七)中共甘南州委代理书记烽野
烽野(1922〜 ),曾用名张进元,男,汉族,河北省深泽县人。1922年5月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34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10月任八路军宣传员、连指导员;1946年1月任解放军连指导员、管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1952年12月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团政治处主任;1958年3月任解放军某部团政委;1966年3月至1967年1月25日任中共甘南州委代理书记;1968年2月27日至1970年6月任甘南州革命委员会主任;1970年9月任中共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1990年1月离休。
1966年3月烽野担任中共甘南州委代理书记后,在省委的领导下开展了党的正常领导工作,但到是年5月16日后,全国爆发了 “文化大革命”。烽野领导州委一班人虽然坚持正常的工作,但被全国飙然兴起的'‘红卫兵"运动猛烈冲击,州、县党政组织始料不及,无所适从,任何事情都干不成。延续到1967年1月25日,州委、州人委被造反派非法夺权,有的领导干部被抄家、关押和批斗,有的"靠边站”。公、检、法被砸烂。州委、州政府的常设机构普遍受到冲击,陷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广大党员被迫停止了组织生活。各群众组织大闹派性斗争。工农业生产无人过问。全州陷于一片灾难性的无政府主义混乱局面。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烽野积极配合参加 “三支”、“两军”的解放军指战员,组成“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部,与许多党员和干部一起,为了不使工农业生产中断,尽量减少党和人民的损失,仍排除干扰,克服困难,坚持工作,维持生产的稳步增长,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这在当时十分混乱的情况下,对稳定甘南的社会局面和保持工农业的正常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从1968年2月至1970年6月他在担任甘南州革委会主任期间,同全国、全增一样,在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支配下,全州无法避免地在农牧区开展了一些严重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政治运动,但烽野坚持率领州革委会一班人和各族人民,对“四人帮”的极“左”路线程度不同地进行艰难曲折的抵制和斗争,使''文革”的破坏作用受到一定限制,全州的国民经济仍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八)中共甘南州委书记高有才
高有才(1919.6〜 ),男,汉族,山西省芮城县人。1919年6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38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6月在八路军陕西延长留守兵团警5团先后任文书、文化教员、青年干事、宣传队副队长兼政治指导员;1943年2月任陕西甘泉警3旅8团副政治指导员、政治指导员;1945年10月任解放军陕西金盆湾教导旅教导队和陕西延属分区独立管队长、政治指导员;1947年8月任解放军10师1团、28团政治部主任,1950年7月任甘肃军区回民骑兵团政委;1953年7月任定西军分区副政委;1965年任临夏军分区第二政委;1969年3月任甘南军分区政委,1970年6月任甘南州革委会主任,1971年4月至1975年7月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1978年9月任庆阳军分区政委。1982年4月被上级批准为副军职离休干部。
高有才在担任甘南州革委会主任和中共甘南州委书记的五年期间,正是“文革”大动乱的年代。甘南同全国、全省一样,受“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虽然开展了批判林彪反党集团的斗争,并于1971年4月召开了中共甘南州第四次党代会,之后通过全州性的整党建党活动,逐步恢复了党员的组织生活和部分基层党组织,但由于中共甘南州第四次党代会是在大批老干部尚未恢复工作,党內生活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会议贯彻了党的“九大"关于“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嗣后,邓小平同志出面主持国务院工作,开始了全国性的治理整顿工作。1973年,全州各县受全国农业学大寨的推动和影响,在农业区推广大寨经验,大修水平梯田,大搞小水电建设;在牧区大力提倡“学贡巴”大队,修建定居点,大搞草场围栏等,在改变全州的农牧业基本生产条件方面,全州广大干部和各族群众,出力流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了许多艰苦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特别在严禁乱砍滥伐森林,防止水土流失,兴修小水电和草原灭鼠等保护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高有才同志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部队政治工作的高级干部,在“文革”中奉命介入和主持州革委会、州委工作的5年中,由于受当时客观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在政治路线方面同全国、全省一样,难以摆脱“四人帮”极“左”路线的束缚。但他率领全州各族人民在变相抵制和抗拒极''左”的做法,限制“文革”的破坏作用,竭力进行改变甘南农牧业生产条件,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和推动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进展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绩。
(九)中共甘南州委代理书记贾树德
贾树德(1917〜1992年)男,汉族,陕西省延安市人。1917年3月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193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任延安城关区委书记;1937年任延安南区、东区区长;1947年任延安东区游击大队政委;1948年任延安市市长。1949年9月任甘肃省洮沙县长(县址在今临洸县洸沙乡);1950年任临夏市副市长;1951年任临夏专署民政科长;1952年11月任中共临夏地委统战部长;1954年任临夏专署副专员、副州长;1958年任中共临夏地委书记处书记、州委副书记;1961年7月任省农垦局副局长;1964年12月任省统计局局长兼党组书记;1972年11月任省计委副主任;1975年7月带职下放甘南任州革委会主任、中共甘南州委代理书记;1978年5月任临夏州革委会主任、中共临夏州委副书记兼州政协主席;1980年2月任临夏州人大主任兼党组书记。1981年5月离休。1992年11月病逝,享年75岁。
贾树德在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州革委会工作的三年期间,正是我们党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的前前后后。之前,甘南同全国一样程度不同地贯彻执行了极“左”路线。之后,由于省委主要领导与“四人帮”划不清界限,一时阻碍和影响了甘南的拨乱反正。再加上当时我们党的主要领导者坚持“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也使甘南的整个工作处于徘徊状态。但在这种难以预料的复杂形势下,贾树德领导全州各族干部和群众,一方面深入开展揭批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的群众运动,从政治上、思想上、路线上划清界限,彻底肃清其流毒。另一方面开始把党的中心工作由“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面启步转移。特别是他在改变甘南农牧业生产的基本条件和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方面,提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甘南”的主张,并身先士卒地参加在州府合作和市郊师专旁的植树造林活动。他亲自规划、指导、检查各单位干部群众的植树造林工作,致使短期内在合作街道和各单位的院落空闲地,栽种了大量的杨树和松树,挡住合作街道上往日的风沙尘埃,开始改变合作的生态环境。同时,他还十分关怀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四处奔波,多方筹集资金,在合作用上了自来水,铺设了柏油马路,修建了几座公共厕所和垃圾箱等,对合作的脏、乱、差初步进行了治理。此外,他还大力提倡改善农牧民的住宿和生活条件,在牧区筹资兴建了一批定居点,在农区号召农民节约木料,修建宽敞明亮的新式住房。
贾树德在甘南担任领导工作的三年中,排除干忧,想方设法,脚踏实地的为甘南老百姓办了诸多实事、好事,受到各族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好评。贾树德一生呕心沥血地为党辛勤工作,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他秉性耿直,作风朴实;待人敦厚,清廉简政;团结同志,平易近人。他不但实干精神很强,而且善于联系群众,时常明察暗访,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从不摆任何“官架子”,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和高风亮节,深受甘南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宋平同志曾写信赞扬贾树德:“是对党和人民做出了贡献的。历来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利益让给别人。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共甘南州委书记杨应忠
杨应忠(1933.1〜 ),男,藏族,藏名嘉古•公布次瑞,甘肃省卓尼县洮砚乡下达勿村人。1933年1月24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9年9月参加工作,1950年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杨应忠从1950年起就在河西地区工作,先后任古浪县法院书记员、法庭庭长,中共古浪县大靖区委书记。中共天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56年任张掖地区、武威地区中共地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委第一副主任。1963年以后任中共甘南州委副秘书长、中共夏河县委副书记,碌曲县革委会副主任。1970年任甘南州革委会副主任、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革委会主任、州委书记,兼州政协主席。1983年调任省经委副主任、中共甘肃省政法委副书记、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兼省民委主任,并被选为塔委候补委员,塔政协第六届、第七届委员、常委。1996年10月离休。杨应忠在从1977年8月至1983年10月担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期间,时值10年内乱的“文革”刚刚结束,由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和极“左”路线的破坏及影响,当时甘南同全国一样,处于百业待兴的严峻局面。对此,杨应忠带领州委、州政府一班人,领导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党在新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狠抓揭批林彪、"四人帮”,肃清其流毒。全面纠正''文革"及以前的“左”倾失误,对“文革”中所谓的“赵子康一小撮"、“清查五一六",追查所谓的“政治谣言”、“清队”、“扩大化”、“砸烂公、检、法”等问题,都作了平反纠正。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全面拨乱反正,彻底肃清“左”的流毒和影响,有步骤地把“文革”时受到严重扰乱的社会关系调整过来。1979年5月12日,杨应忠在中共甘南州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为把我州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牧区而奋斗》的工作报告。会后,他带领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检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首先把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从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中解放出来,然后逐步把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转移,积极医治“四人帮”对党的建设造成的严重创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继续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工作,更加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认真清理过去在经济建设方面存在的“左”的做法,及时地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完成了建州以来甘南历史上的第二次伟大转折。与此同时,他领导州委和各级党组织,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及干部政策,平反各类冤假错案,改正错划“右派分子”,认真处理和解决1958年平叛、反封建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重新改定牧区的阶级成分。妥善处理和解决许多历史遗留下来的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合理、公正调处了夏河牙利吉乡与碌曲玛艾乡的草山纠纷。在促进民族团结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绩,为甘南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实行改革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从而使全州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都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气象。
杨应忠在长期的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中,热爱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热爱牧区工作,在繁重的领导工作余暇,他还自学读完了畜牧学、兽医学、草原学等大学基础课程。结合工作实际,他写有氏族经济、民族团结、民族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发表在有关报刊上。他爱好文学写作,长期以来写有散文、散文诗、词百余篇,见于报刊的有《盼望》、《代祭》、《雪域析》、《跨越历史的强者》、《我从45年走来》等10余篇。并翻译整理有《旱嫄与荒漠的苦诉》等富有民族哲理的故事数10集,于1993年全省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活动中获荣誉奖。1994年为主编甘肃省民族工作系列书籍获国家民族二等奖。离休后,杨应忠热衷于家乡的民族教育事业和经济建设,经常和藏族农民在一起,探索发展僻远山区经济的路子,尽快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人民的事业发挥着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余热。
(十一)第十一任甘南州委书记王应国
王应国(1936〜1994年),藏名者西,男,藏族,甘文县人。1936年出生在一个藏族贫苦农民家庭。中共党员。1958年12月任中共舟曲县委秘书、农工部长;1965年5月任中共舟曲县委副书记;1970年1月任夏河县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4月任甘南州革委会副主任、1980年6月任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1983年4月至1985年10月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1985年11月任西北民族学院党委书记;1990年9月任甘肃省交通厅副厅长;1993年1月任省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1994年元月病逝,终年58岁。
王应国在担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两年多的时间里,主持召开了甘南州第六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州委领导机构。会后,他领导州委班子遵照《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精神,在全州109个党组织,17,597名党员中分期、分批地进行了一次全面整党。通过整党,使全州各级党组织在统一思想、整顿作风、加强纪律、纯洁组织四个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作用有所提高。在此基础上,州委于1983年进行党政机构改革,一批老干部退居二线。同时按照“四化”标准,调整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先后选拔了一批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各级党政领导机构中,担任职务。与此同时,王应国领导州委和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补救农业合作化后期以来农牧区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农副产品和畜产品价格,在农业区实行多种形式的联产计酬责任制,在牧区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分户养畜"联产责任制,并适当扩大自留地、自留畜,恢复和发展农牧区集市贸易,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多种经管。在党政机关和厂矿企业逐步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改公社设乡镇,进一步发挥党在“四化”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同时,州委、州政府还十分注意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和本民族内部的团结, 加强外来干部和当地干部的团结,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重视和培养提拔少数民族干部,使民族团结在甘南出现了新气象。王应国在这一时期的领导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取得了明显进展。
(十二)中共甘南州委书记李德奎
李德奎(1946.6〜 ),男,藏族,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人。1946年6月出生在一个牧民家庭。1965年2月入党。1977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1980年5月至1984年5月担任中共肃南县委副书记、书记;1984年任张掖行署副专员;1984年12月至1990年8月任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兼州政府州长、州委书记;1990年9月至1991年7月在中央党校学习;1991年11月至1992年12月任中共甘肃省纪检委副书记;1993年元月任甘肃塔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2003年1月任省人大副主任。
李德奎在从1985年至1990年8月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从甘南的实际出发,狠抓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拼搏,开拓进取,在各个领域里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各项建设事业取得了明显成绩。并同全国一样,经历了“1989年春夏之交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坚决拥护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维护了甘南藏区安定团结的稳定局面,使全州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
1989年9月22日,在中共甘南州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李德奎作了《加强党的领导,振兴民族经济,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的新甘南而奋斗》的工作报告,在深刻吸取党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方面的经验教训基础上,认真总结了五年来的主要工作。一是甘南的民族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发展的势头。全州社会总产值迅速递增,国民收入稳步增长,农牧民人均收入增加到324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二是产业结构开始趋向合理和协调。乡镇企业和民族工业蓬勃发展。牧业生产连续五年获得较大丰收,农业也取得了较好收成。三是逐步理顺了发展民族经济的路子。重点从发展商品畜牧业、兴林致富、振兴地方工业、乡镇企业、继续开放搞活等五个方面进行了突破。四是全州积蓄了一定的经济建设发展后劲。五年中共完成建设投资1.95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8亿元。五是城乡人民的生活普遍得到改善。全州有1.5万户贫困户基本解决了温饱。六是进一步加强了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对全州各族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普遍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共吸收新党员3982名,培养和选拔了125名地、县两级各族中青年干部。会后,李德奎继续带领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及各族人民,继续为实现这次党代会提出的任务和目标,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政绩。
(十三)第十三任甘南州委书记郝洪涛
郝洪涛(1945〜 ),男,汉族,甘肃省成县人。1945年12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6月任中共陇南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83年9月任康县县长;1984年11月任中共陇南地委副书记;1990年8月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1995年5月任甘肃省公安厅长;1998年3月任甘肃省人民政府秘书长。2003年1月任省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郝洪涛在从1990年8月至1995年5月主持中共甘南州委工作期间,领导州委一班人和全州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南巡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大甘南改革开放的深度和力度,确立了全州工作的指导思想为:“维护稳定,加快发展,在稳定中求发展,以发展促稳定”。经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立足资源优势,实行开放开发,以农牧业为基础,以水电开发为先导,以畜产品系列加工为骨干,加快矿产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旅游业、第三产业和个体私管经济,使国民经济以较快的速度发展”。这样,既推动了甘南地方民族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加快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化的过渡步伐,从而使全州的政治局势稳定、各民族和睦团结、经济工作呈现出新的大好局面,并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州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初步形成了共识。二是实现了既定的经济发展指标。到1993年底,全州国民经济总产值达6.5亿元,年均增长5.4%;国民收入达4.4亿元,年均递增14.9%;财政收入达0.539亿元,年均增长18.8%;全州农牧民纯收入达493元。三是农牧业经济稳步发展,畜牧业连续10年获得丰收。四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五是党的组织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1994年9月,中共甘南州第八次代表大会在合作召开。郝洪涛作了题为《维护稳定,加快发展,为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会后,他又率领全州各级党政组织和各民族人民群众, 遵照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结合甘南实际,提出了“科教兴州”的战略发展方针,继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保持稳定,扩大改革开放,增强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创建市场经济体制和强化激励机制,改善基础设施,坚持以开发促发展,大抓以水电和金矿为主的资源开发,进一步促进了农牧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为振兴甘南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十四)中共甘南州委书记杨镇刚
杨镇刚(1942.3〜 ),男,藏族,甘肃省迭部县洛大乡人。1942年3月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1961年7月参加工作,197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2月任碌曲县委副书记;1983年10月任迭部县委书记;1991年5月任中共甘南州委副书记、1992年3月任甘南州副州长;1993年6月任甘南州州长;1995年6月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1998年5月任省政协副主席。
杨镇刚在从1993年6月至1998年5月先后担任甘南州人民政府州长和中共甘南州委书记的五年多时间里,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州委、州政府班子和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及各族群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方针,紧密结合甘南实际,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奋发图强,开拓前进,真抓实干,锐意创新,全面完成既定的各项经济建设任务,取得了明显成绩。一是全州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到1998年底,全州国民生产总值增加到12.5亿元,年均增长&6%。财政收入增加到1.25亿元,年均增长3%。二是全州的农牧村经济全面发展。牧业县将47%的草场划包到户,并大抓围栏、住房、棚圈、饮水、草业“五配套”建设,使牧业生产连年丰收。农业逐年发展,年均增长5.6%。农牧业生产的基本条件继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三是资源开发有新的突破。以黄金为主的矿产资源开发步子加快。到1998年底时,全州矿业总产值达11,769万元,占全州工业总产值的32.9%。水电资源开发迈出了新步子,新增装机容量3.078万千瓦。四是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完成了兰郎公路部分路段的铺油改造。新建、改造了部分县乡道路。邮电通讯事业有了突破性进展。五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998年比1993年增加了507.46元。在五年内有11.34万人基本解决了温饱。六是科教兴州战略全面实施,精神文明建设迈出了新步伐。七是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州委大抓对党员和各级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不断提高广大党员和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积极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仅从1993年至1998年底,全州共提拔科级干部2216名。提拔县级干部280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72名。提拔地级干部37名,其中少数民族干部18名。使全州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干部普遍达到了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
杨镇刚在主持甘南州政府和中共甘南州委工作期间,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维护民族团结,把发展民族经济放在了工作的首位。他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全心全意地为甘南各族人民服务,在促进甘南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业的全面发展中,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取得明显的政绩。
(十五)第十五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罗笑虎
罗笑虎(1955.3〜 ),男,汉族,青海省循化县人。1955年3月出生,1972年11月参加工作。197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毕业于甘肃师范大学政史系政史专业。1977年11月任省委宣传部干事,1984年4月任省委办公厅秘书。1984年5月任省委办公厅秘书处副处长,1986年4月任省委办公厅秘书一处处长。1990年9月任省委办公厅副主任。1994年4月任中共定西地委副书记。1998年5月任中共甘南州委书记至2002年12月30日。
四年多来,罗笑虎带领州委一班人和全体共产党员及各族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深入调查研究,不断深化对州情认识的同时,坚持经济上抓发展,政治上抓稳定,以“团结奋进,加快发展”统揽工作全局。全州每年按照工业上有新产品,建设上有新项目,科技推广上有新典型的要求,强化督促检查,狠抓落实工作,使甘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较快的时期。主要表现在:
第一,围绕加快发展这个主题,州委、州政府集中精力抓了经济建设方面的重点工作。首先,研究制定了 “十五”计划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工作思路。就是:抢抓西部大开发和对少数民族地区扶持发展的机遇,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努力实施“13542”的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特邕经济,突出抓好“五大开发”(畜产、矿产、水电、旅游、藏药及山野珍品),大力推进“五大建设”(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农牧业产业化、工业经济、城镇环境),坚持“三个依靠”(改革开放、科技教育、非公有制经济),努力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益较高、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路子,力争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把甘南建成全省重要的畜牧基地、林业生态基地、矿产基地、水电基地、藏药基地和旅游大州。经过实践,这一思路基本符合甘南的实际,实施这个思路巴成为全州上下的共识和一致行动。其次,坚持抓主、抓重,狠抓重点工作和重点建设项目的落实:①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全州狠抓公路交通建设。甘南的徐合公路、尕玛公路、合作东路基本完成铺油改造。王达路、碌则路、合作西路、卓西路已破土动工,麻江路也审批立项。特别是兰郎公路、两阿公路、江迭公路二期工程等州内主干道,经过争取有望逐步立项建设。二是全州加快水力资源开发步伐。装机1.2万千瓦的青石山电站已竣工投入运管,计划新建的5座水电站中,除俄吾多因资金问题于2002年才开工外,阿拉山、头道河、两河口、木耳坝等4座电站已动工建设。总投资达3.29亿元的农牧村电网改造工程,已启动并实施了大部分项目。三是加大全州城镇改造的力度。在完成城镇改造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以县城改造为重点,全面展开了城镇改造建设,特别是合作、夏河、玛曲、舟曲、卓尼5个县(市),重点启动了一部分基础和标志性工程,社会反映比较好。②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州以实施“天保”工程、“三化”草场治理和退耕还林还草为重点,全面启动和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了林区禁伐禁运;通过积极汇报争取,玛曲、碌曲县和合作市已列入国家天然草地保护建设项目,总投资4604万元;全州已实施并完成了退耕还林还草的部分工作任务。生态、景区保护区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效。③以培育和发展新型产业为重点,大力调整经济结枸。在畜牧业方面,甘南在全面完成18个纯牧业乡草场承包的基础上,着手开始半农半牧区草场承包的试点工作,同时重点抓了家庭牧场示范点建设和优良畜种的引进改良工作,已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在农业上,全州重点抓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特别是临潭、卓尼、舟曲、迭部4个县,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连片种植科技含量高、群众收入高的中药材和经济作物,初步优化了产业内部结构。在工业上,全州坚持开放、联合、引进的原则,兴办资源开发型工业,在改组改造原有畜产品加工企业的同时,扶持兴办了华羚干酪素厂等一批民管企业,提高了畜产品的加工增值能力;全州以黄金、铁合金冶炼为主的矿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黄金采矿和冶炼,已成为全省第一;并立足水力资源,加快水电站建设,使水电企业发展迅速。按照一年起步,二年见效,三年大发展,五年成为支柱产业的奋斗目标,全州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坚持对内抓建设,对外抓宣传,推出了''香巴拉”旅游品牌,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节庆活动,使旅游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藏药研制及山野珍品开发等产业也不断壮大,发展势头喜人。④努力做好以招商引资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工作。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抓了招商引资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积极参加国内各类贸易洽谈会,举行新闻发布会,大力宣传甘南州的资源优势,推介引资项目。全州成功地引进了舟曲木耳坝和两河口及卓尼俄吾多、夏河头道河4座水电站建设项目。奇正集团与甘南州藏研所联合成立的佛阁藏药有限公司已初具规模。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联办企业也落户甘南。甘肃农大、兰州华陇公司和州雪耗公司联合成立的黄河首曲生态食品有限公司已经投产。还与香港恒邦(亚洲)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23亿元、开发14个水电站的意向性协议。特别是同美国海外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就共同开发甘南藏游资源进行了深入接触,已达成共识,联合开发的具体工作也有实质性进展。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做好社会事业方面的各项工作。罗笑虎在引导全州集中精力抓经济工作的同时,注重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州委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在全州广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开展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教育,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全州工作。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庆祝建国50周年、建党80周年以及迎接香港、澳门回归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州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并组织实施州、县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系点制度,重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实事、办好事。他到甘南不久,就组织召开“甘南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命名表彰大会”。二是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全州先后召开了三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州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新形势下全州思想政治工作的方针原则、根本任务和重点工作。在7县1市普遍开展了“七项教育"、“八大行动”的宣传教育活动,工作出现了新局面。三是狠抓教育兴州工作。甘南经济发展缓慢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文化教育基础薄弱,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科技水平比较低。因此,罗笑虎领导州委、州政府把教育和科技工作放在首位,并作为精神文明的重点来抓,以“两基”达标为目标,狠抓教育工作,特别是通过“义教”工程的实施和援藏资金的投入,全州的教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另外建立州四大班子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召开全州教育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新形势下教育改革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以加强全州的乡(镇)卫生院建设为重点,强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的建设。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特别是藏药开发有了突破,开始打响全国,走向世界。并全力加强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和后进转化工作,实现了计划生育任务目标,使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五是针对全州科技水平低,人才缺乏和人才流失严重的实际,召开全州科技大会,制定了相应的意见和办法,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六是文化工作也有新进展,一些优秀剧目在国内外获得好评。七是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双拥”、共建活动,使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加强。以上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和促进了全州经济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三,坚持抓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甘南的社会稳定。稳定与发展始终是民族地区工作的两大主题。近几年来,罗笑虎领导州委和各级党组织把维护稳定作为全州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层层建立和完善维护稳定的领导责任制,坚持抓苗头,抓倾向,做到居安思危。并坚持不懈地在全州广大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党的民族政策和''三个离不开”的再教育,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同时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和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揭批达赖等人的“藏独”图谋为重点,在全州121座藏传佛教寺院扎实有效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清、劝、退寺院僧人1136名并在各寺院进行了的定编、定员和发放僧人证等工作。加强了对新转世活佛及其经师的教育和管理,对境外分裂分予非法认定的活佛坚决不予承认,促进了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全州严厉打击和取缔“法轮功”邪教组织,教育转化了绝大多数“法轮功”练习者。州委、州政府结合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坚持把“严打”与专项斗争及综合治理相结合,多管齐下,标本兼治,解决了一些地区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公安部门结合“缉枪治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了重点地区社会治安大整治,兰郎路尼马龙段的车匪路霸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卓尼县尼江地区的社会治安严重混乱的问题,开始得到平稳解决。针对境外敌对势力对藏区进行的渗透、分裂、破坏阴谋,全州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和隐蔽战线的斗争,及时破获了一批案件,有力地防范和打击了敌对势力的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州委、州政府还十分重视和加强民间纠纷的调处,特别是对边界、草场、矿产资源等引发纠纷的防范、化解、疏导和调处工作,做到层层负责,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解决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此外,全州把安排好群众和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作为维护稳定的大事来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灾区和贫困群众、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基本得到保障,进而维护了全州的社会稳定。
第四,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党建工作,为全州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政治保证。四年多来,罗笑虎作为全州抓党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他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作为经济建设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进一步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
第五,在思想建设方面,重点抓好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贯彻。他在坚持中心组学习的同时,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全州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通过举办学习班、研讨班、座谈会、知识竞赛、考试考核等多种形式,使理论学习不断深入,不断增强各级干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提高研究和解决各种新情况、新问题的能力,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根据中央的精神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州委在全州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认真开展“三讲”教育,取得一定成效,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特别是在州级班子“三讲”教育中,罗笑虎作为第一责任人,不但带头学习,带头谈心、沟通,带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带头查摆问题,带头整改,又认真安排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工作,及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把“三讲”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在学习提高,深刻剖析,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他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制定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并讨论修订中共甘南州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制定了《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和勤政廉政的有关规定》。同时,认真落实整改责任制,保证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的实施,并定期通报, 促进了工作,社会反应比较好。根据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州委又在全州农牧村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学教”活动。为保质保量地完成 “学教”工作任务,州委还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从州直机关抽调107名地、县、科级和一般干部,组成检查组、督查组和巡视组赴基层检查,同时确定“学教”活动的联系点及联系点工作职责,保证甘南''学教”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在组织建设上,根据党章规定,甘南按期召开了州第九次党代会,顺利完成了州委换届,并对全州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以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加大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力度。特别是州、县分别拿出了一定数量的县级职位和科级职位,在全州、全省范围内,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进行了公选,增强了干部工作的生机和活力,得到社会各方面的肯定。在全面考察、充分酝酿的基础上,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大力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妇女干部;对部分县(市)和州直部门的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各级班子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并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完成了7县1市组织部长、公安局长的易地交流。加强干部挂职锻炼,2001年首次选调州直机关的18名科级干部和17名乡(镇)科级干部,在全州进行对调交流挂职。并选派部分优秀年轻干部到内地发达地区和省上有关厅(局)挂职,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按照管理现职干部和后备干部相统一的原则,州、县(市)结合“三讲”教育中推荐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了后备干部队伍,并对这些后备干部做到集中掌握、动态管理、备用结合,为今后培养、选拔和使用干部打下了基础。州委还以农牧村和企业为重点,组织实施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规划,研究制定了全州基层组织建设新的三年规划,深入开展“六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的创建活动,集中力量抓了部分后进村的整顿和提高,使以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为核心的农牧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全州认真安排乡镇换届工作,按照干部“四化”方针,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选好配强乡(镇)党委和政府班子。近年来,州委还加大力度,以提高乡村干部政策理论水平和脱贫致富能力为重 ,点,制定培训规划,全面加强对乡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全州共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80期(次),培训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577人(次),培训村支书、村主任1142人(次),培训乡村组干部6457人(次),对乡村主要干部普遍轮训了一次。并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和优秀青年、妇女干部中发展党员,使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改善。
第七,在作风建设上,着力抓了勤政和廉政两个方面。罗笑虎能身体力行,带头坚持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制度,结合“三讲”教育,精心组织安排州四大班子和各县(市)领导,深入开展“三个十”活动,使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同时州委进一步加强全州的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州委制定了《甘南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在带头遵守中央和省、州关于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的同时,要求卅委班子成员以身作则,清正廉洁,做党风和廉政建设的带头人,较好地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使全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进一步增强。十五届六中全会和省九届五次全会以后,州委迅速组织州委中心组进行学习贯彻,并对全州各级党组织的学习贯彻情况认真安排部署。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结合全州实际,在深入调查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他主持制定了中共甘南州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意见》。他平时工作中,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注意和班子成员进行思想交流与沟通,能畅所欲言,坦诚相待。当他们工作上遇到问题时能及时研究,互相鼓劲打气;遇到困难时积极协调,相互支持和撑腰。班子成员之间能相互信任、相互团结。特别是州委、人大、政府、政协、军分区等五大领导班子,在工作上互相协调配合,相互支持。使大家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合力。
目前,州委一班人在十六大精神的指引下,带领和团结全州各级党政组织及各族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性机遇,继续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甘南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励精图治,为全面推进甘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勤奋工作,努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