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委员长,不仅是一个深受藏族人民爱戴的、卓越的民族宗教领袖,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他毕生追随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忠诚朋友。他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调整和落实民族政策及宗教政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邓小平同志称赞班禅副委员长“是我们国家最好的爱国者”。20世纪80年代,班禅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地两次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视察工作,对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及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班禅关心藏族人民的疾苦,心系民族地区的前途和命运。为早日改变藏族地区落后面貌,他尽心竭力,劳苦奔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甘南广大的城镇、乡村和草原帐篷,工厂和学校,机关和寺院,到处留下他坚定的身影与光辉的足迹。他对甘南的卓著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第一,班禅副委员长无限热爱我们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祖国,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加快了拨乱反正的步伐,重新调整社会关系,决心彻底改变从1958年到粉碎“四人帮”前的民族宗教工作不正常状态,加快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从1980年到1982年,党中央先后专题召开西藏、云南、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问题的会议,认真解决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期间,班禅先后参加了全国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旁听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受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委托,到甘南视察工作。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统战政策,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事业,深入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
1980年9月和1982年9月,班禅两次到甘南视察工作时,甘南各族人民闻风而动,万户皆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千里迢迢地自发来到他必经之地,夹道欢迎,其热烈程度前所未有。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民族宗教领袖,而且也是因为他毕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所信仰的宗教。他把这“四爱”坚定不渝地贯彻始终,表现出的博大胸襟与高风亮节,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广大藏族人民。各族群众对他十分崇敬和爱戴。使班禅感慨万分,更加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来报答各族人民对他的厚爱。每到一地,他就不辞劳苦,顾不得吃饭和休息,了解人民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他们摸顶、祝福。1980年11月24日和29日,班禅到夏河县桑科乡和甘加乡视察时,多次告诫基层干部要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并谆谆教导各族群众要加强团结,不仅要同兄弟民族加强团结,还要搞好本民族内部的团结。在甘加乡和桑科乡召开的数千人群众大会上,他还给干部和群众详细讲解了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精神,使群众和干部听了深受鼓舞。1982年10月7日上午,班禅在甘南卅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族干部职工大会上,再次指出:“搞好民族团结的关键在于各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各民族干部各有所长,只有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谅互让,遇到问题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加强团结,做好工作。”他还充分肯定老同志几十年来对甘南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要求年轻一代的民族干部向老同志学习。1982年9月24日下午,班禅在甘南州府合作人民会堂会见州级机关县级以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咚及离退休老干部时,称赞老同志在甘南革命和建设中,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指出:老同志是甘南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的宝贵财富,他们为改变甘南落后面貌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并在艰苦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年轻的民族干部,不但要学习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不畏艰苦,知难而进的奉献精神。他在强调加强各民族团结的同时,还要求搞好本民族内部的团结。1982年10月9日上午,他在临潭县政府会见回族阿訇时说:“你们不但要和汉族、藏族团结,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也要搞好本民族各教派之间的团结。“班禅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他不仅关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本民族内部的团结,还十分重视军民关系,注意加强军民团结。1982年9月25日上午,他冒雨慰问甘南军分区全体指战员,赞扬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建设甘南中立下的不朽功勋。希望指战员们今后继续坚持搞好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加强军民团结,提高军人素质,为甘南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班禅副委员长十分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甘南的贯彻落实。
1982年10月7日,在甘南州府合作千名干部职工大会上,班禅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为使各民族平等团结,走上共同繁荣的道路,就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权利,保障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他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他要求甘南州党政领导班子,制定培养民族干部的长远计划,大量培养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逐步使民族干部队伍适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不断健全自治机关,充分发挥自治机关的职能,保证自治民族行使好自治权利。他反复强调:“民族干部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爱国,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二是对自己的民族有感情,能为本民族的利益办一些事,被群众视为自己人。”他还号召广大藏族干部要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强调民族干部要为本民族利益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民族干部。他说:“民族干部要作党联系各族人民的桥梁,要付出心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不能作隔断党和群众之间联系的大墙,威风凛凛,高高在上。"为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职能,保证自治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甘南州委、州政府根据班禅副委员长的建议和要求,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多渠道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专业结构逐步改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到1993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增加到6938人,占干部总数的44%。10年中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藏族干部6030人,占干部总数的37%。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3575人,占全州同类干部的41.2%。自治州州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各县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基本上均由自治民族担任。州人民代表中,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代表占到63.5%,高于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条战线上,当家做主,发挥着重要作用。
班禅还特别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他认为藏语文是藏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他说:“一个民族干部如果连自己民族的语言也讲不了,不能用本民族语言讲政策、讲政治,怎能联系群众更好地实施民族自治权利?”。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1987年,甘南州政府成立了州藏语文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学习、使用藏语文工作试行办法》,并在一段时期内在全州范围掀起学习藏语文的热潮。全州各级党政机关发到基层的重要文件,基本上用藏汉两种文字行文。州、县各单位的公章、门牌、文头等,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使藏语文的普及工作有了一定起色。《甘南藏文报》、甘南藏语广播、州级藏文刊物《达赛尔》等越办越好,较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繁荣民族文化,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班禅认为:“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最终目的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各民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他强调指出:甘南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并且有多种经营优越条件的地方,充分发挥牧业这个优势,促进整个甘南经济的发展。他要求州委、州政府应该总结以往科学养畜的经验,侧重研究并制定牧业现代化方案。甘南州委在以后的几年工作中,遵照班禅副委员长的意见,制定了“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搞活流通,致富群众”的方针,指导全州经济工作,使甘南的经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1993年全州社会总产值达6.5亿元,比1983年前增长1.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增长58%;国民收入达到4.4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达到5395万元,增长3.9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元,净增305元。
第三,在班禅副委员长的亲自调解下,圆满解决了甘、青两省久拖不决的边界草山纠纷问题。
1980年9月上旬,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结束之后,班禅受党中央委托,视察青海、甘肃、四川3省藏区工作。在视察过程中,他广泛接触群众、宗教界人士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多次召集甘、青两省及其有关州县领导同志座谈,就夏河县桑科、科才乡与青海省河南蒙旗、泽库县一些乡的边界草山纠纷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他指出:解决草山纠纷,要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单方面获得利益是不公道的。并提出解决草山纠纷,分“统一认识,划定界际,履行协议”三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受到甘、青两省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拥护。两省及其有关州、县领导同志根据他的意见,召开了两天的座谈会议,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方案。这样,夏河县桑科、科才乡与青海省河南蒙旗、泽库县的一些乡边界草山纠纷问题,在班禅的亲自调解下,最终得到圆满解决。1982年他再次视察甘南时,针对草山边界纠纷问题,他谆谆告诫群众和基层干部,要加强民族团结,要以全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去认识解决草山边界纠纷的重要意义。本着互相照顾,互谅互让,增强民族内部团结,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原则,积极地解决好草山边界纠纷。他还强调指出:基层干部要做安定团结的表率,要多做群众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班禅解决甘、青边界草山纠纷的思想和方法,为甘南州以后解决各类纠纷问题,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四,班禅副委员长为恢复和稳定宗教事业,落实宗教政策,不辞劳苦,付出了大量心血。
1980年11月底,班禅视察甘南时,在夏河县拉卜楞寺多次召开宗教界人士座谈会,针对代表们提出落实拉卜楞寺院政策的一些问题。他说:“从1958年到粉碎'四人帮',甘南的宗教工作处于不正常状态,时间这么久,积累的问题是不少的,要解决好,要向前看。” 他在教导宗教界人士时指出:所有宗教人员和信教群众的一切宗教活动,要在党的政策和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不能损害国家利益,违背社会主义制度。寺院僧侣要自觉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永远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把维护祖国统一与维护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各项切身利益,辩证地、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同年12月1日,在拉卜楞寺召集的塔、州、县领导干部座谈会上,针对宗教界人士提出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在甘南地区正确对待宗教问题,认真做好宗教工作,保证宪法赋予人民信教自由的权利,保障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这对于民族工作和群众工作,对于安定团结和党群关系,都会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根本的问题是要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与会者的一致拥护和赞同。接着,班禅又召集部分僧侣讲话,答复了宗教界人士所提的意见和要求。最后明确宣布:“拉寺是中国六大佛寺之一。因此,我们应当把拉寺办好”。他还通过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战政策,并用佛教教义的核心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清净我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广积功德等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宗教界人士应该多做有利于国家,有利益于民族,有利于人民的好事情,而不能一味地从教民那里领布施、收供奉。班禅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的保护、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要求拉楞寺院在成立寺院佛学管理委员会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民族医学、天文地理、历法算术等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积极发展造型、雕塑等民族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让民族艺术放出灿烂异彩在班禅的关心和督促下,甘南州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检查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宗教政策很快得到全面落实。到1989年,甘南州在“文革”期间被错误处理的原州、县政协委员中的活佛僧官、僧人、阿訇等93名宗教界人士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并补发工资23.6万元,补发已故者的安葬、抚恤费2500元。在解决封建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中,对错处理和错没收的宗教界4000多人的冤假错案,在政治上进行平反,经济上给予补助。全州宗教活动场所陆续得到开放,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到1990年全州批准开放宗教场所共174处,有宗教职业人员8000多人州、县先后成立了佛教协会和伊斯兰教协会。全州对重新开放的寺院和宗教活动点,都成立了寺管会。管委会成员由爱国爱教,具有一定宗教造诣,懂得宗教政策,在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中深负众望的宗教职业人员担任。管委会在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工作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州委和州政府还十分重视和关心民族宗教界人士,安排在州、县人大、政协、宗教团体中的民族宗教界人士达653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密切同宗教界人士合作共事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甘南安定团结、民族和睦、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第五,班禅副委员长十分关心继承和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文化传统,非常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班禅在视察甘南时,深入各类学校调查研究,对甘南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他指出,发展藏族文化教育事业,不仅是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需要,更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他还提出:大力发展藏族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想。他认为:要继承和发展藏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必须把发展藏族优秀文化同现代科学文化相结合,发展藏族社会主义新文化,大量培养建设甘南的有用之才,才能保障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真正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他视察夏河县藏中、甘南民族学校时,殷切希望学生们要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学好汉语数理化。教师要认真教,学生要努力学,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当“三好学生”。在视察玛曲、碌曲县时,他对牧区创办的寄宿制学校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甘南州党政及有关部门总结成功的经验,逐步加以推广,以加快民族教育步伐。他还把群众捐给他的钱和物,赠送给学校,作为教育经费,支持甘南教育事业。在班禅的关心和支持下,甘南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得到尊重和使用。在以后的几年中,甘南各级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发展科学,振兴甘南”的战略思想,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甘南的民族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由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民族教育教学体系,为甘南州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建设人才。
第六,班禅副委员长还非常重视发展民族工业。
班禅认为:要改变藏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藏族人民的生活,就必须发展民族工业,不断积累资金,促进牧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使广大藏族人民安富乐道,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最终实现各民族群众之间的真正平等。1982年9月25日下午,班禅视察甘南乳品厂时,亲临车间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他指出:甘南底予薄,经济滞后,要使甘南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发展民族工业,发展乡镇企业。针对甘南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问题,他建议甘南州委、州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挑选一批德才兼备的工人和应届毕业生到外面学习,加大培养民族技术人才力度,促进甘南经济的发展。
甘南州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班禅的指示精神,把发展民族工业摆在经济建设的主导地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国家、集体、群众一齐上,立足于州内丰富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使民族工业得到蓬勃发展。到1992年底,甘南已建立起一个拥有食品制造、纺织、皮革制品、印刷、木材采伐、木材加工、电力、建筑材料制造、机械、煤炭采选、有色金属采选等28个行业的民族工业体系。全州乡(镇)和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中央、省属)已达到24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71家,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43家,乡(镇)办企业134家。1992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19,052万元,比1983年增长1.731倍,年平均递增21%。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36.4%。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甘南经济注入了活力,使甘南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综上所述,班禅副委员长两次视察甘南藏族自治州,给甘南各族人民带来了春风和生机,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战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过去曾一度被扭曲而处于不正常状态的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开始转入规范化的正确轨道,充分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并在甘南大地上开花结果。班禅锲而不舍地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夙愿,在甘南的大地上正在逐步实现。它可以告慰班禅大师早逝的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