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甘南
(1979年12月至2002年12月)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甘南这块宝地,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亲赴甘南视察访问,调查研究,了解州情和民情,并对甘南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了许多明确指示。这充分说明党中央一贯对甘南各族人民关怀备至的深厚情谊,也展现了党的光辉永照草原的美好前景。
第一节中央首长到甘南
改革开放以来,共有6位中央领导来甘南考察访问,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民族宗教等项工作,尔后显示了明显的效果。
_、胡耀邦视察甘南
1986年5月16日,是甘南各族人民难忘的时刻。这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甘南进行视察。
中午12时左右,一架银灰色的直升机降落在现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以北的开阔地面上。这时,等候欢迎胡耀邦同志的上万名甘南各族群众沸腾了。在一片欢呼声中,由甘南藏族自治州党政军主要领导人,代表甘南54万各族人民,向胡耀邦同志和陪同来访的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甘肃省党政军主要负责同志,以藏族最崇高的礼仪敬献洁白的哈达,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下午2时许,胡耀邦同志不顾辛劳,在高海拔、缺氧的情况下,立即听取甘南州和各县主要负责同志的工作汇报,对甘南的经济建设、农牧业、乡镇企业、民族工业、交通、电力、生产及商品交换、收益分配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指导。
在谈到林业工作时,胡耀邦同志说:“要在保持国营权属的条件下,内部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承包经管,解决好国营与群众、外来林业工人与当地群众间的两对矛盾;搞好林业本身和林区经济的多种经营。康县的办法是一种形式,但不是惟一的模式,各地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在谈到草原建设时说:“在草原建设上,不能满足现有的办法和路子,可以用飞机撒播的办法大面积改良草原”。他对甘南的乡镇企业和农业也作了指示:乡镇企业和民族工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把牲畜身上的、草地上的、山林里的东西,加工利用好,用加工业带动经济发展步伐。在农业上,要重视青棵生产,用价格政策调动群众种植青稞的积极性,还要发动和组织机关单位、群众和专业户,搞塑料大棚种菜,解决“吃菜难”的问题。
胡耀邦还对如何发展商品生产指出:商品观念不是固有的,是随着生产和交换发展而产生的。生产不发展,就没有东西去进行商品交换;价格压得低,群众就没有商品生产的积极性,商品观念也就上不来。所以,在商品观念问题上不能怪群众,要从我们的工作方面看问题。胡耀邦同志又强调指出干部的工作作风时说:“解决实际问题,不是给上面看。”甘南各级领导表示,在今后工作中,时刻牢记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为目的,进一步树立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不搞形式,不图虚名,真正干出实绩。
在座谈中,胡耀邦同志对甘南的各项工作询问得非常仔细,并十分重视改善群众生活问题。他详细询问牧民群众的住房、吃饭、穿衣和生活卫生情况,并与他视察川北时看到的情况作比较,还分析內蒙古、河西和甘南的不同气候特点,对改善甘南群众的生活条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许多具体办法。并向在座的州、县负责同志指出:“既要解决生产方针,又要指导牧民生活,把改善群众生活同提高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密切联系起来。“他责成州、县领导要把改善牧民住房当作一项重大建设。他说:“现在要指导牧民过好生活,把牧民住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用5年、8年的时间,使牧民的住房在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根本改善。”胡耀邦同志还十分关心在甘南工作的广大职工、干部的生活。他从种菜谈到改善职工的福利问题时说:这是最大的福利,有菜吃,吃到便宜菜,职工干部的积极性就高了。胡耀邦同志听完州、县的汇报后,在当晚兴致勃勃地为甘南第一所高等学府一一甘南合作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和《甘南报》,挥笔题写了校名、报头。
17日上午8时,胡耀邦同志一行离开合作,乘专机前往兰州。
二、李铁映甘南之行
1988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兼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专程来甘南参加甘、青、川、藏、滇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并视察指导工作。
7月14日,李铁映在国家民委和国家教委联合召开的五省区藏族教育研讨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可以说是我国建国以来教育事业的黄金时期之一。但是,人民群众还很有意见,主要原因是教育同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不适应。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育都为计划经济服务的,是一个高度集中、统包、统分的体制。而现在,我们的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迅速发展,市场调节部分越来越大,指令性计划比例很小,这就使经济基础与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发生了矛盾。人民群众对教育不满意,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国民中有识之士对教育的重视,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关心“。
李铁映指出:当前,我们必须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热潮,必然带来一个教育热潮。劳动者的素质从根本上讲是个教育问题。我们中小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劳动技能差,不适应社会上的需要。教育脱离经济,脱离实际,这个问题不彻底解决,我们的国家就改变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大干四化,振兴中华的今天,看一个领导合不合格,就要看你懂不懂教育,重视不重视教育,会不会抓教育。这就要我们搞经济工作的同志,要大力支持教育。搞教育的工作者要面向经济。目前,我们相当一部分同志仍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我们应清醒地看到,一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高,就不足以加入世界民族竞争的行列。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进入21世纪。我们国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原本十分落后,劳动者的素质也相当差。所以,振兴教育,发展教育,改革教育,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李铁映在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时说:“我看了一下甘南州从实际出发办教育的作法,值得我们很好地来总结。教育之热是民族希望之光,一百年后也是永恒的主题。教育是人民的事业,必须依靠人民,依靠社会,依靠各行各业来办”。
藏族教育怎么搞?李铁映谈了4条意见:
第一,我国地域广阔,条件各异,办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子。藏族教育怎么搞,希望大家共同研究,大胆探索。藏民族比较多的地方,教育要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结合,与人民的实际相结合。我们不可能把城市教育的模式搬到老少边地区来,但也要摆脱本地传统观念模式的束缚。就整个藏区而言,在自然地理条件、社会发展、宗教、历史文化传统及生产生活方式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发展藏族教育事业,必须从各地的实际出发,统筹协调,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走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的路子。
第二,在藏族地区实行“双语"教学,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符合民族团结方针的,也是适应改革开放,适应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形势的,这一方针必须坚持下去。在搞好藏、汉双语教学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外语学习,提高外语水平,以便走向世界,因为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
第三,关于文化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我们的普通教育存在很大问题,一直是只培养文化人,不培养技能人。所以,藏族教育的方针应该是:重点加强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师范教育,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巩固提高高等教育。藏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要切实搞好农村牧区中小学教育。这个重点,要以增加当地农牧区人才拥有量和培养当地中初级实用人才为主,并兼顾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逐步推行不同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发展中形成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合理结构。要知道,一个民族的素质是不能输入的,一个产品的质量也是不能输入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根本问题是教育问题。
第四,积极发挥宗教界人士办教育的积极性。面对藏区的实际情况,处理好教育与宗教的关系,充分发挥宗教界人士办教育的积极性,对藏族教育的巩固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各地区教育部门都应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协同统战、宗教部门,从各地实际出发, 有领导地认真探索发挥宗教界人士办教育的积极途径和形式。李铁映特别指出:藏族群众分布广,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搞好藏族教育,不仅能加快商品经济的发展步伐,造福藏胞,而且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等方面都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在研讨会开幕式上,李铁映还代表国家教委,向长期在民族地区,特别是藏族地区。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地慰问,称他们是“对民族的兴旺有大功劳的人。”
7月14日上午,李铁映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国家民委副主任江家福、甘肃省委副书记卢克俭、副省长刘恕的陪同下,在甘南州政协副主席、合作民族师专副校长、宗教界人士赛仓·洛桑华尔旦家中,亲切会见了为民族教育事业作出积极贡献的热旦加措、尕藏成来、仪拉久买等人,并同他们共进午餐。赛仓用丰盛的藏餐招待李铁映等领导同志,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并向宗教界人士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经历和各寺院以寺养寺的情况。李铁映称赞他们办教育“是为我们民族做了一个很大的贡献!”
李铁映在甘南期间,还游览了拉卜楞寺,视察了夏河县藏中、藏小,并为学校题了词。
三、费孝通甘南考察
1985年8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深入到海拔3000米以上的甘南草原,考察后指出:发展我国藏区的现代化建设,甘南应先走一步,甘南藏族自治州应成为繁荣藏族地区经济的门户和港口。
即时年已75岁的费老,不顾高原缺氧反应,在亲自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地研究,提出一些具有战略性的建议和观点。费老指出:不要站在一般自治州的位置上看待甘南。不要光看到甘南州20多万藏族群众的发展,而要站得更高一些,要看到全国300多万藏族人民的发展和利益。甘南长期以来就是甘、青、川藏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之后,甘南州已经起着繁荣藏区经济的门户和港口作用。现在,甘南州每年有300多辆汽车奔驰在青藏公路上,把商品、文明、信息带到西藏。每年仅运往西藏的酥油就近100万公斤,直接左右着拉萨的酥油市场,这一点就很了不起。现在,甘南的四化建设已有了相当的基础。甘南的现代化建设搞好了,西藏等地的建设步伐就会加快。甘南应成为繁荣藏区经济的根据地。
费老说:“我在一些牧民家里调查后发现,相当一部分群众仍然满足于'100只羊、20头牛,骑着马儿到处走,唱着歌儿乐悠悠,的小牧经济生活,商品观念淡薄,商品生产不发达,这是不行的。牧区的经济起飞,不可能单靠林牧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有赖于工业的兴起,加工制造、外销才是牧区发展的大道”。关于人才问题,费老认为当前要用东部的脑子发展西部的经济,并在实践中培养一些藏族技术人才,然后以他们为骨干,把技术和知识扩散到各个地方。在人才培养上也要搞细胞分裂。
四、班禅两次访问甘南
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副委员长,不仅是一个深受藏族人民爱戴的、卓越的民族宗教领袖,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他毕生追随中国共产党,是党的忠诚朋友。他为维护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团结,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调整和落实民族政策及宗教政策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邓小平同志称赞班禅副委员长“是我们国家最好的爱国者”。20世纪80年代,班禅不辞辛劳、风尘仆仆地两次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视察工作,对落实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甘南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及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班禅关心藏族人民的疾苦,心系民族地区的前途和命运。为早日改变藏族地区落后面貌,他尽心竭力,劳苦奔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甘南广大的城镇、乡村和草原帐篷,工厂和学校,机关和寺院,到处留下他坚定的身影与光辉的足迹。他对甘南的卓著贡献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第一,班禅副委员长无限热爱我们多民族的社会主义祖国,为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做了坚持不懈的努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加快了拨乱反正的步伐,重新调整社会关系,决心彻底改变从1958年到粉碎“四人帮”前的民族宗教工作不正常状态,加快民族地区各项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从1980年到1982年,党中央先后专题召开西藏、云南、新疆和内蒙古等省(区)问题的会议,认真解决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等方面的问题。期间,班禅先后参加了全国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旁听了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后,他受党中央和全国人大的委托,到甘南视察工作。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统战政策,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文化教育事业,深入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
1980年9月和1982年9月,班禅两次到甘南视察工作时,甘南各族人民闻风而动,万户皆空,男女老少成群结队,扶老携幼,千里迢迢地自发来到他必经之地,夹道欢迎,其热烈程度前所未有o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民族宗教领袖,而且也是因为他毕生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所信仰的宗教。他把这“四爱”坚定不渝地贯彻始终,表现出的博大胸襟与高风亮节,深深地感动和教育了广大藏族人民。各族群众对他十分崇敬和爱戴。使班禅感慨万分,更加废寝忘食地努力工作,来报答各族人民对他的厚爱。每到一地,他就不辞劳苦,顾不得吃饭和休息,了解人民疾苦,倾听群众呼声,为他们摸顶、祝福。1980年11月24日和29日,班禅到夏河县桑科乡和甘加乡视察时,多次告诫基层干部要关心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全心全意地为人民谋利益。并谆谆教导各族群众要加强团结,不仅要同兄弟民族加强团结,还要搞好本民族内部的团结。在甘加乡和桑科乡召开的数千人群众大会上,他还给干部和群众详细讲解了五届人大第三次会议精神,使群众和干部听了深受鼓舞。1982年10月7日上午,班禅在甘南卅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各族干部职工大会上,再次指出:“搞好民族团结的关键在于各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各民族干部各有所长,只有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谅互让,遇到问题各自多做自我批评,才能真正加强团结,做好工作。”他还充分肯定老同志几十年来对甘南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要求年轻一代的民族干部向老同志学习。1982年9月24日下午,班禅在甘南州府合作人民会堂会见州级机关县级以上各部门和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咚及离退休老干部时,称赞老同志在甘南革命和建设中,几十年如一日,艰苦奋斗,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指出:老同志是甘南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的宝贵财富,他们为改变甘南落后面貌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倾注了毕生的心血,并在艰苦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年轻的民族干部,不但要学习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肯干的务实精神,而且要学习他们不畏艰苦,知难而进的奉献精神。他在强调加强各民族团结的同时,还要求搞好本民族内部的团结。1982年10月9日上午,他在临潭县政府会见回族阿訇时说:“你们不但要和汉族、藏族团结,互相体谅,互相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也要搞好本民族各教派之间的团结。“班禅的讲话,受到与会者的一致赞同。他不仅关心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本民族内部的团结,还十分重视军民关系,注意加强军民团结。1982年9月25日上午,他冒雨慰问甘南军分区全体指战员,赞扬人民解放军在保卫祖国,建设甘南中立下的不朽功勋。希望指战员们今后继续坚持搞好军民关系,军政关系,加强军民团结,提高军人素质,为甘南的各项建设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班禅副委员长十分关心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甘南的贯彻落实。
1982年10月7日,在甘南州府合作千名干部职工大会上,班禅指出: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为使各民族平等团结,走上共同繁荣的道路,就必须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权利,保障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他认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民族干部。他要求甘南州党政领导班子,制定培养民族干部的长远计划,大量培养民族专业技术人才,逐步使民族干部队伍适应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需要,不断健全自治机关,充分发挥自治机关的职能,保证自治民族行使好自治权利。他反复强调:“民族干部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爱国,拥护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维护祖国统一。二是对自己的民族有感情,能为本民族的利益办一些事,被群众视为自己人。”他还号召广大藏族干部要善于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强调民族干部要为本民族利益着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然不能算是一个好的民族干部。他说:“民族干部要作党联系各族人民的桥梁,要付出心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而不能作隔断党和群众之间联系的大墙,威风凛凛,高高在上。"为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职能,保证自治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甘南州委、州政府根据班禅副委员长的建议和要求,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多渠道大力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日益壮大,专业结构逐步改善,素质有了较大提高。到1993年底,少数民族干部已增加到6938人,占干部总数的44%。10年中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其中藏族干部6030人,占干部总数的37%。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3575人,占全州同类干部的41.2%。自治州州长、人大主任、政协主席、各县县长、县人大主任、县政协主席,基本上均由自治民族担任。州人民代表中,以藏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代表占到63.5%,高于全州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少数民族在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条战线上,当家做主,发挥着重要作用。
班禅还特别重视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他认为藏语文是藏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他说:“一个民族干部如果连自己民族的语言也讲不了,不能用本民族语言讲政策、讲政治,怎能联系群众更好地实施民族自治权利?”。在他的关心和支持下,1987年,甘南州政府成立了州藏语文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加强学习、使用藏语文工作试行办法》,并在一段时期内在全州范围掀起学习藏语文的热潮。全州各级党政机关发到基层的重要文件,基本上用藏汉两种文字行文。州、县各单位的公章、门牌、文头等,都使用藏汉两种文字,使藏语文的普及工作有了一定起色。《甘南藏文报》、甘南藏语广播、州级藏文刊物《达赛尔》等越办越好,较准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繁荣民族文化,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班禅认为:“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最终目的是大力发展民族经济,提高各民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他强调指出:甘南是一个以牧业为主,并且有多种经营优越条件的地方,充分发挥牧业这个优势,促进整个甘南经济的发展。他要求州委、州政府应该总结以往科学养畜的经验,侧重研究并制定牧业现代化方案。甘南州委在以后的几年工作中,遵照班禅副委员长的意见,制定了“以牧为主,牧农林结合,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搞活流通,致富群众”的方针,指导全州经济工作,使甘南的经济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改革开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1993年全州社会总产值达6.5亿元,比1983年前增长1.3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5.7亿,增长58%;国民收入达到4.4亿元,增长86%;财政收入达到5395万元,增长3.9倍;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元,净增305元。
第三,在班禅副委员长的亲自调解下,圆满解决了甘、青两省久拖不决的边界草山纠纷问题。
1980年9月上旬,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结束之后,班禅受党中央委托,视察青海、甘肃、四川3省藏区工作。在视察过程中,他广泛接触群众、宗教界人士和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多次召集甘、青两省及其有关州县领导同志座谈,就夏河县桑科、科才乡与青海省河南蒙旗、泽库县一些乡的边界草山纠纷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他指出:解决草山纠纷,要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单方面获得利益是不公道的。并提出解决草山纠纷,分“统一认识,划定界际,履行协议”三个阶段进行的设想,受到甘、青两省群众的广泛赞同和拥护。两省及其有关州、县领导同志根据他的意见,召开了两天的座谈会议,研究制定出具体的执行方案。这样,夏河县桑科、科才乡与青海省河南蒙旗、泽库县的一些乡边界草山纠纷问题,在班禅的亲自调解下,最终得到圆满解决。1982年他再次视察甘南时,针对草山边界纠纷问题,他谆谆告诫群众和基层干部,要加强民族团结,要以全民族和国家的整体利益出发,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去认识解决草山边界纠纷的重要意义。本着互相照顾,互谅互让,增强民族内部团结,有利于发展民族经济的原则,积极地解决好草山边界纠纷。他还强调指出:基层干部要做安定团结的表率,要多做群众的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班禅解决甘、青边界草山纠纷的思想和方法,为甘南州以后解决各类纠纷问题,留下了许多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第四,班禅副委员长为恢复和稳定宗教事业,落实宗教政策,不辞劳苦,付出了大量心血。
1980年11月底,班禅视察甘南时,在夏河县拉卜楞寺多次召开宗教界人士座谈会,针对代表们提出落实拉卜楞寺院政策的一些问题。他说:“从1958年到粉碎'四人帮',甘南的宗教工作处于不正常状态,时间这么久,积累的问题是不少的,要解决好,要向前看。” 他在教导宗教界人士时指出:所有宗教人员和信教群众的一切宗教活动,要在党的政策和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进行,要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不能损害国家利益,违背社会主义制度。寺院僧侣要自觉地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共产党,永远走社会主义道路。要把维护祖国统一与维护本民族人民群众的各项切身利益,辩证地、有机地统一起来,而不应该把它们割裂开来,或对立起来。同年12月1日,在拉卜楞寺召集的塔、州、县领导干部座谈会上,针对宗教界人士提出的问题,他强调指出:“在甘南地区正确对待宗教问题,认真做好宗教工作,保证宪法赋予人民信教自由的权利,保障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这对于民族工作和群众工作,对于安定团结和党群关系,都会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根本的问题是要全面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受到与会者的一致拥护和赞同。接着,班禅又召集部分僧侣讲话,答复了宗教界人士所提的意见和要求。最后明确宣布:“拉寺是中国六大佛寺之一。因此,我们应当把拉寺办好”。他还通过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战政策,并用佛教教义的核心如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清净我心,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广积功德等现身说法,教育广大宗教界人士应该多做有利于国家,有利益于民族,有利于人民的好事情,而不能一味地从教民那里领布施、收供奉。班禅十分重视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的保护、整理、挖掘和研究工作,要求拉楞寺院在成立寺院佛学管理委员会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民族医学、天文地理、历法算术等民族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积极发展造型、雕塑等民族工艺美术品的生产,让民族艺术放出灿烂异彩在班禅的关心和督促下,甘南州各级党政机关,认真检查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宗教政策很快得到全面落实。到1989年,甘南州在“文革”期间被错误处理的原州、县政协委员中的活佛僧官、僧人、阿訇等93名宗教界人士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纠正,并补发工资23.6万元,补发已故者的安葬、抚恤费2500元。在解决封建斗争扩大化遗留问题中,对错处理和错没收的宗教界4000多人的冤假错案,在政治上进行平反,经济上给予补助。全州宗教活动场所陆续得到开放,基本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到1990年全州批准开放宗教场所共174处,有宗教职业人员8000多人州、县先后成立了佛教协会和伊斯兰教协会。全州对重新开放的寺院和宗教活动点,都成立了寺管会。管委会成员由爱国爱教,具有一定宗教造诣,懂得宗教政策,在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中深负众望的宗教职业人员担任。管委会在宣传、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对宗教工作和宗教活动的管理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州委和州政府还十分重视和关心民族宗教界人士,安排在州、县人大、政协、宗教团体中的民族宗教界人士达653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密切同宗教界人士合作共事的关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强统一战线,巩固和发展甘南安定团结、民族和睦、社会稳定的政治局面。
第五,班禅副委员长十分关心继承和发展具有悠久历史的藏族文化传统,非常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班禅在视察甘南时,深入各类学校调查研究,对甘南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他指出,发展藏族文化教育事业,不仅是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需要,更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关键。他还提出:大力发展藏族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思想。他认为:要继承和发展藏族历史悠久的文化,必须把发展藏族优秀文化同现代科学文化相结合,发展藏族社会主义新文化,大量培养建设甘南的有用之才,才能保障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真正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他视察夏河县藏中、甘南民族学校时,殷切希望学生们要在学好藏语文的基础上,学好汉语数理化。教师要认真教,学生要努力学,要德智体全面发展,争当“三好学生”。在视察玛曲、碌曲县时,他对牧区创办的寄宿制学校给予充分肯定,并要求甘南州党政及有关部门总结成功的经验,逐步加以推广,以加快民族教育步伐。他还把群众捐给他的钱和物,赠送给学校,作为教育经费,支持甘南教育事业。在班禅的关心和支持下,甘南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民族语言文字得到尊重和使用。在以后的几年中,甘南各级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确立“发展科学,振兴甘南”的战略思想,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甘南的民族教育有了长足发展,初步形成由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民族教育教学体系,为甘南州培养了一大批各方面的建设人才。
第六,班禅副委员长还非常重视发展民族工业。
班禅认为:要改变藏族地区的落后面貌,改善藏族人民的生活,就必须发展民族工业,不断积累资金,促进牧业经济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使广大藏族人民安富乐道,充分行使民族区域自治权利,最终实现各民族群众之间的真正平等。1982年9月25日下午,班禅视察甘南乳品厂时,亲临车间调查研究,了解情况。他指出:甘南底予薄,经济滞后,要使甘南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发展民族工业,发展乡镇企业。针对甘南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问题,他建议甘南州委、州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挑选一批德才兼备的工人和应届毕业生到外面学习,加大培养民族技术人才力度,促进甘南经济的发展。
甘南州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班禅的指示精神,把发展民族工业摆在经济建设的主导地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与外延发展相结合的路子,动员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国家、集体、群众一齐上,立足于州内丰富资源的开发,把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商品优势,使民族工业得到蓬勃发展。到1992年底,甘南已建立起一个拥有食品制造、纺织、皮革制品、印刷、木材采伐、木材加工、电力、建筑材料制造、机械、煤炭采选、有色金属采选等28个行业的民族工业体系。全州乡(镇)和乡以上工业企业(不含中央、省属)已达到248家。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71家,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43家,乡(镇)办企业134家。1992年全州工业总产值达19,052万元,比1983年增长1.731倍,年平均递增21%。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所占比重达到36.4%。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给甘南经济注入了活力,使甘南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综上所述,班禅副委员长两次视察甘南藏族自治州,给甘南各族人民带来了春风和生机,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统战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过去曾一度被扭曲而处于不正常状态的民族、宗教、统战工作,开始转入规范化的正确轨道,充分发挥着其应有的作用,并在甘南大地上开花结果。班禅锲而不舍地改变藏区落后面貌的夙愿,在甘南的大地上正在逐步实现。它可以告慰班禅大师早逝的英灵。第六章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怀甘南
五、王兆国到甘南
1998年7月31日至8月1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长王兆国来甘南视察工作。在此期间,王兆国考察了省佛学院、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参观了拉卜楞寺贡唐塔,领略了旖旎的草原风光。
王兆国参观拉卜楞寺时,询问正在进行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对拉卜楞寺的管理和爱国主义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他首先对拉卜楞寺各位活佛、高僧在维护稳定和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民族事业发展等方面所做的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他说,拉卜楞寺有爱国爱教的传统,这次爱国主义教育也搞得很好,整章建制工作很得力。这与嘉木样活佛、贡唐仓大师等和寺管会的热情关怀和积极努力是分不开的。拉卜楞寺院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经验可以很好地总结,在其他地方借鉴推广。王兆国特别指出:各级党政干部和宗教界人士要牢牢记住、深刻领会江泽民同志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政策,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他说,江总书记在西藏先后两次题词“爱国爱教”、“护国利民”,既是对西藏宗教界的要求和希望,也是对整个宗教界提出的,对整个宗教界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王兆国还关心地询问了拉卜楞寺及其他寺院的以寺养寺等工作。他还先后与贡唐仓、杨丹珠、龙仁桑盖等宗教上层爱国人士进行座谈,看望了省、州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组全体成员。
8月1日上午,王兆国欣然书写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繁荣”的题词。并于清晨离开合作前往四川考察。
六、司马义•艾买提在甘南
1996年6月10日至12日,国务委员兼国家民委主任司马义・艾买提来甘南视察工作,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全州各项工作的极大支持及对甘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在视察期间,司马义・艾买提深入牧户帐圈、乡村学校,参观视察州民族工业,看望慰问农牧民和师生员工,并莅临拉卜楞寺,就全州民族宗教工作、畜牧业生产、民族教育等作了重要指示。他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做好宗教工作,为经济振兴进一步创造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
6月10日,司马义・艾买提在听取州委、州政府的工作汇报后,对甘南工作讲了重要意见。他说:“甘南藏族自治州是我们国家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一,建州时间比较长。听了汇报,我觉得在党的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甘南州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发展很显著,畜牧业、农业、工业以及文化教育事业都有长足的进步。最近几年,虽然财政困难,但甘南的发展速度还是高的。特别使人高兴的是这里还有金矿,而且贮量可观,现在年产700多公斤,这是你们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财政来源,这方面还可以大力发展。还有使人高兴的是,我到这里所接触到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非常好,艰苦奋斗的精神可佳。各民族很团结,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宗教工作,在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指引下,发展是正常的。总的来说,甘南州有一个社会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的好形势”。
他还说:“甘南是一个民族自治地方,也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地。因此,我们要始终注意搞好各民族的大团结,这个问题非常重要。民族大团结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州委、州政府应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离开这个主题。搞好民族大团结,也是我们发展经济的重要保证。因此,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去爱护民族大团结。要多为民族团结做贡献,多为促进民族团结做好事。对维护民族团结进步的先进个人和集体,要多表扬,向他们学习,树立为民族团结进步做好事、做实事的良好社会风气。对于民族团结,各民族都有责任去维护,少数民族干部要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搞好民族团结,干部起着决定作用,在党的民族政策关怀下,我们的民族干部发展很快。现在甘南州各民族干部之间的团结状况很好,我们相信党和政府把我们放在这个岗位上,一定会努力去搞好工作的。无论是汉族、藏族,我们都为共产党的事业而奋斗,为人民服务。我们都是姓“共”的,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我们各民族干部要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宗教工作你们现在有一套管理办法。中央、省委和省政府在加强对宗教的依法管理方面做了很多安排、部署,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宗教信仰自由和对宗教事务的依法管理,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我们的政策是不变的。宗教信仰自由,不信仰也自由,但是对宗教要依法管理。我们是法制国家,宗教作为一个社会现象,要纳入法制轨道,依法进行管理。要对宗教进行依法管理,就要对各寺庙的情况了如指掌。民族宗教部门责无旁贷,要当好州委、州政府和县委、县政府的助手、参谋,有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党、政、军及公、检、法等有关部门,都要协调配合,搞好工作。”
司马义•艾买提还说:“你们提出的一些问题,有几点可以说一下:一个是中西部倾斜问题,甘肃省是西部的一个重要中心地带,国家正在采取政策措施,包括你们甘南在内。这个机遇是难得的,是非常珍贵的。另一个是关于财政转移支付。这是中央提出来的,但在实施中有这样那样的意见,如民族地区比例要高一点等,中央在这方面会有一个方案的,是要和同志们讨论的。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自己该做的工作要继续把它做好。倾斜政策、扶持政策,一定会反映到这些地方来的,我想你们已经感觉到了。去年,今年部分开发资金向甘肃增加了一笔,以工代赈又增加了一笔,另外中央和省上给你们拿了两千万元。你们提出的问题是实实在在的,我把这些情况带回去,向国 务院和有关方面反映。同时,州上也要抓住机遇,加倍地努力工作。”
6月11日,司马义・艾买提在拉卜楞寺与寺管会负责人进行 了亲切地交谈,详细询问寺院的管理情况,并强调:宗教界人士一定 要爱国爱教,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社会稳定,为经济 社会发展做贡献。要搞好寺院管理,和尚当中有人偷偷参与分裂活 动也是不行的。寺院里在稳定方面出了问题,寺管会主持工作的要 负责任。政府要打你们的屁股,就跟州里、县里工作没做好,省上打 他们的屁股一样。
6月11日下午,司马义•艾买提前往夏河县桑科乡,深入到牧 户、帐圈和乡村学校,仔细了解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教育发展及 草原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察看草场时,针对草场退化和鼠害严重的情况,他指出:草场 退化、鼠害严重,这方面反映出对草原建设的投入不足,这个问题各 级政府要很好地解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群众还没有充分发动起 来,思想观念没有得到根本转变。一定要很好地研究草原的保护和 建设问题。要用科学的精神引导、教育牧民群众。牲畜是牧民的命 根子。草场是牲畜的保障,老鼠危害草场,便是牧民的敌人。一定要 采取各种办法,动员群众消除鼠害。
司马义•艾买提还到桑科乡中心小学看望全体师生,了解牧区 教育发展现状,并告诫县、乡领导:藏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灿烂历史 文化的民族,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同样面临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 装起来,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重任。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民族的繁荣 和振兴。各级领导一定要重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不但要重视 现有入学的学童的素质教育,提高质量,更要面向全部学龄儿童,想 方设法,提高入学率,促进民族教育不断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