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前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483
颗粒名称: 七、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前景
分类号: F271.1
页数: 7
页码: 429-435
摘要: 甘南州委、州政府对州属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实行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特别应认真抓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规范产权交易等工作。处理好改制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坚决反对和防止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虚报浮夸风,真正把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搞上去,切实抓好国企改革,抓出成效,一抓到底。
关键词: 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

内容

甘南的州属国有企业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始建的。长期以来,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指导下,国有企业主要是以对农、林、牧原材料进行粗加工为主体的生产经营加工而存在,其规模小,产品档次低,仅以满足当时本地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为目的服务性民族工业,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原动力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州委、州政府对州属国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实行以搞活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党的十四大后,中央进一步明确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方针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战略上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为基本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对此,州委、州政府先后采取简政放权、优化组合、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厂长承包经营责任制、劳动合同制、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改革性的措施,对国有企业实行以放权让利为核心的政策调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调整国有经济的战略布局,使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了初步进展,放开搞活国有企业的局面已经打开,各项改革配套措施也逐步加强。截止1999年底,全州129户国有企业中,已完成改制114户,占企业总数的88.4%。其中:有限责任公司48户、股份合作制27户、目标营理17户、承包经营2户、兼并4户、租赁12户、破产2户、部分出售1户、国有民营1户。从运行实践来看,虽然多种形式的改组、改造和多元化经营模式,已初显成效,但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仍相当突出,主要是改革深化的力度不够。政企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国有经济产权和产业布局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调整。科技进步和高新科技创新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的银行(贷款)债务和社会负担仍然沉重。融资渠道不畅,內部机制不活,管理不强,效益不高,生产经营艰难,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題,严重制约着全州国有企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
  进入新世纪后,州委、州政府提出全州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认真贯彻十五届四中全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政企分开,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形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机制。使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把重点放在调整结构,加快改组、改造,实现有进有退,优化产业结构上;放在加大产权制度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有效现实形式上; 放在规范完善、深化经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上;放在加强管理和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上;放在建立企业科技创新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上;放在增资、减债、增效和改善企业资本结构上;放在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在逐步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监管、运营体系,确保增值保值等八个方面。使全州的国民经济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转变。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突出重点,有进有退,努力提高全州国有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主要的实施措施为:
  第一,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狼抓重点,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全州应从实际出发,把调整布局和优化结构结合起来,走“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路子。缩小国企覆盖面,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集中培育骨干,择优参与重点,坚决放开多数”。除国家规定要求由国有经济控制的极少数行业和领域及专营专卖的行业外,其余均可通过政策引导,市场竞争、资产重组,实现战略性调整。一是调整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大幅度降低全民所有制企业的比例,减小其覆盖面,缩短其战线。二是调整国企的组织结构,消除其“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走“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的路子,达到强化主业,精干经营,减少环节,提高效益之目的。三是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优化产业结构。切实解决“面面俱到”、“散兵游勇”和一般化、低层次、小规模的问题,培育和发展优势产业和技术先导产品,即名牌产品。四是放开多数,全面搞活。提高''放”的比例,减少“抓”的数额。按照“放小”和“有进有退”的战略要求,放开规模过小、管理混乱、资不抵债、长期缺乏主导产品、设备陈旧落后而发展无望的企业,赋予其多种发展形式,力求再谋生路。
  第二,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和产权流动市场化。首先严格界定企业产权,实现产权关系的明晰化。按照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和国家的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的同时,尽量明确并合理界定产权归属,真正使国有企业产权法人化。其次,应建立国有企业产权交易市场,活跃产权交易,真正把企业产权纳入到市场经济的体系中去运行。
  第三,完善国有资产管理、营运的各种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的营运效益。全州应设立代表政府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权的资产管理机构,对国有资产实行宏观监管,并履行直接监督、管理的职能。组建国有资产运用公司,对国有资产行使投资受益、重大决策、选择经营者等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资产保值增值责任。此外,建立健全资产经营责任制和各种资产营运、评价、激励机制。同时也应成立企业信用担保机制和严格的约束机制,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审计、追究、表彰等制度体系。
  第四,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巩固和发展公司制改革的成果。国有企业要实现企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就应以市场导向为前提,在完成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改制后,大力发展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并加强宏观指导,不搞“重复"建设。实行企业法人治理的规范化,制订出企业改制后的各种规章制度,在法治范畴内操作运行。同时,对企业法人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充分发挥其职责。全州也应积极推进政企职能分开,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加强对企业的规划、监督、协调、服务等宏观指导,依法行政,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极力保障企业在承担民事责任和依法自主经营、照章纳税等方面的各项权力。继续规范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第五,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加快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全州应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增加品种、改进质量、提高效益和扩大出口,加强传统产业与现有企业产品的技术改造。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首先要加强对企业政策和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严格对新增资本投向的管理,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机制,坚持重,点投入基础性项目、先导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投资方向。其次,切实强化企业技术进步的主体地位,大力鼓励企业积极创造条件,以多种形式吸纳优秀科技人员到企业工作,提高科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的比例,以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能力。三是重点突破,逐步增大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州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推进关键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式发展。四是奖罚分明,对亏损和盈利企业采取不同的奖惩办法,实现“优胜劣汰”。五是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允许企业将部分国家划拨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或变卖,用于增资减债或结构调整。六是严格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利息负担,积极争取国家银行核销企业呆坏账准备金的政策,加大对资不抵债国有企业的减亏力度。七是积极支持国有企业通过夕卜引内联和出售股权换取现金投入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多方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和增大企业直接融资比例。八是重视和发展“光彩事业",努力争取外地工商联和商会组织对全州企业的投资融资力度。
  第六,全面推进各项配套改革措施,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首先应加大对企业市场的依法、规范化监管力度,坚决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违法行为。各级行政执法和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坚决制止对企业的 “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其次应努力帮助企业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工作,切实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同时应广开就业门路,增加社会就业岗位,依法扩大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等。
  第七,加强国有企业的班子建设,提高科学的管理领导水平。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既要立足于自身的培养和选拔,又要制定优惠政策,招贤纳士,健全人才竞争与激励机制。一是应按照“谁出资谁管人,谁控股谁选人”的原则,把组织考核推荐和引入市场机制及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把党管干部的原则和董事会依法选择经营管理者及总经理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要求,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地选好书记、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等。二是应认真按照减员增效的原则,采取有力措施改革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管理制度,促进劳动组织结构和配置的优化,以减少成本费用,提高企业效益。三是坚决根除企业吃“大锅饭”的现象,改革企业内部的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等多种形式的分配原则,使分配向技术岗位倾斜,向重、难、险岗位倾斜,向技术能手、新声品设计开发能手和劳动模范倾斜。四是学习邯钢经验,加强以成本、质量、资金、投资决策和市场营销为重点的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企业的各项经营管理和考核、考评制度。推广“成本倒分流”的核算管理办法。五是发挥企业工会、职代会的作用,建立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大胆实行民主评议企业管理人员和监督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为,推行厂务公开制度。
  第八,加强领导,充实力量,大力推进全州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力度。各级党政组织应继续认真学习和准确理解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政策措施,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落实责任制,确保真抓实干。特别应认真抓好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规范产权交易等工作。处理好改制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要切实改进领导作风,坚决反对和防止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虚报浮夸风,真正把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搞上去,切实抓好国企改革,抓出成效,一抓到底。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记录了甘南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南党史人物等等的详细记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