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1952年阿木去乎集兵事件的圆满处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431
颗粒名称: 四、1952年阿木去乎集兵事件的圆满处理
分类号: E296.7
页数: 7
页码: 161—167
摘要: 1952年,中共夏河县工委、县人民政府和当地驻军,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甘南藏区访问团的具体帮助下,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建立统一战线,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坚决揭露、打击匪特的破坏活动,以“稳重、宽大”为原则,耐心说服教育受蒙骗的群众,实事求是地圆满调处了发生在该县第六区,即阿木去乎地区的两次武装集兵事件。及时避免了一场骚乱或流血冲突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基层人民政权。大大提高党在藏族人民中的威望和影响,为促进甘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阿木去乎集兵事件 甘南州

内容

1952年,中共夏河县工委、县人民政府和当地驻军,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西北军政委员会甘南藏区访问团的具体帮助下,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建立统一战线,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坚决揭露、打击匪特的破坏活动,以“稳重、宽大”为原则,耐心说服教育受蒙骗的群众,实事求是地圆满调处了发生在该县第六区,即阿木去乎地区的两次武装集兵事件。及时避免了一场骚乱或流血冲突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基层人民政权。大大提高党在藏族人民中的威望和影响,为促进甘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条件。
  阿木去乎位于夏河县西南部,总面积约为2000平方公里。从清朝起,阿木去乎即纳入夏河拉卜楞寺院管辖,拉寺委派的法台和吉哇、更察布(代表),完全掌握着该地的一切权力。从行政区划上来说,至解放后一直隶属于夏河县管辖。由于阿木去乎8大藏族部落, 在维护拉卜楞寺院“政教合一”的统治主权和抗击青海军阀马麒入侵的斗争中,曾屡立战功,并付出了惨重代价。因此,阿木去乎在拉卜楞寺教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解放前,中国共产党在阿木去乎一带偏远藏区的影响极其微弱。解放初,在拉卜楞寺“政教合一”统治体制的严格控制下,阿木去乎的广大藏族群众与党和人民政府没有直接联系,对党的各项氏族政策不甚了解,对党和政府怀有疑虑和戒备心理。历史上,外族入侵带给藏族人民的灾难,仍然像乌云一样笼罩着他们的心灵。起初,中共夏河县工委曾几次派遣工作组,打算筹建该地的基层政权,都由于缺乏群众基础而作罢。之后,经过两年多对吉哇(头人)和更察布多方面、多渠道、艰苦细致地说服教育,并采用商品贸易、医疗队下乡、免费义诊等多种方式,赢得广大农牧民的支持,于1951年8月在阿木去乎地区建立了区公署,任命当地有影响的拉寺阿莽仓管家和吉哇(头人)尕藏慈成木为正、副区长。当时,县工委派遣的区委书记张光清、秘书李育栋和1名炊事员,在极端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认真贯彻执行“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团结正、副区长和各部落头人,逐步打开党在阿木去乎的工作局面,并在群众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使党的各项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
  但是,解放初流窜在川、甘、青3省交界藏区的,以马良和马元祥为首的国民党残余匪特,纠集在“土改”、“镇反”等运动中从内地逃亡来的旧军官、兵痞、流氓、恶霸地主等共2000余人,妄图在甘南藏区建立反革命基地。他们大肆造谣惑众,招兵买马,网络匪徒,扩充反革命势力,妄图配合美蒋"反攻大陆”,颠覆和破坏新生的人民政权。从1951年初开始,马良唆使部下马德福与阿木去乎个别部落头人拉关系,经常派人到阿木去乎活动。他们以货郎、商贩的面孔出现,在群众中大肆造谣,说什么:“共产党在内地没收富人的土地,杀了很多有钱的人!'以后就要杀到你们的头上了!”等。马良股匪的第一纵队司令马虎山等潜伏在阿寺内,向当地头人和僧众造谣说:“现在北京、西安都被美国飞机炸平了,美国军队已临近西安”。“有美国和台湾的支持,共产党军队是根本打不过我们的!”“在甘南我们已经有上万名人员活动”等等,在他们千方百计地对藏区群众欺骗性的煽动、诱惑下,阿木去乎的部分群众参与了匪特指挥的活动。其中一些人拦路抢劫,袭击来往行人和客商。霎时,阿木去乎的社会治安陷于混乱状态,局势相当不稳定。
  1952年春,县工委派出以县政府生产科长齐某为组长的工作组到阿木去乎,一方面领导群众进行春耕生产,另一方面组织民兵积极宣传党的剿匪政策。与此同时,甘肃省军区直属独立营某连,奉上级指示,在征得有关民族上层人士的同意后,也配合县工作组进驻阿木去乎,侦察匪特的活动情况,为解决部队的部分给养而准备垦荒种植饲草料,为大规模的剿匪行动作准备。当时,在协商会上,工作组领导与区政府正、副区长在组建民兵和军队垦荒问题上发生分歧,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工作组负责人答应让解放军一个连进驻阿木去乎,并计划在阿寺旁边开荒。军队的到来,使本来就不甚了解人民军队宗旨、性质的寺院僧人及群众,产生了误解和对抗情绪。部分僧俗群众误以为历史上马麟军队焚烧阿木去乎寺院,残酷镇压藏区人民的历史悲剧又要重演。因而,他们抱着一种抗拒心态和与寺院“共存亡”的念头。恰在这时,马良股匪又乘隙而入,加紧进行煽惑和挑唆,说什么:“部队在寺院旁边开荒,就等于在你们眼里扎针!” 等等。于是,在匪特的煽动下,从4月1日至14日,阿木去乎每天都有500多名藏兵集结,他们骑马挎枪冲击区公署和军营,抗议示威,提出:“不要工作组!解放军不能开荒”。强烈要求撤走工作组和解放军部队,双方剑拔弩张,形成了武装对峙的局面。
  面对这一触即发的严峻局势。夏河县副县长齐应凯陪同省军区副司令员徐国珍(当时兼任中共甘南藏区临时工委书记)于4月14日赶到阿木去乎进行调解。他们紧急召见寺院和部落头人,召开会议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讲明政策,说明来意,反复协商,取得共识。为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防止发生武装冲突,当即决定:一是民兵暂不组建;二是征粮问题由区公署呈请县政府研究决定;三是部队不开荒,全部撤离阿木去乎到加尕滩驻扎;四是县工作组仍要下乡开展工作,并由当地头人保障干部的安全;五是吉哇等人要继续任区长并进行工作。上述5条各头人和寺院基本同意。这样,第一次集兵事件暂时得到解决。
  1952年4月22日,根据徐国珍和夏河县(工)委的书面报告,省委对阿木去乎问题作了具体指示:认为军队撤到加尕滩的做法完全正确。同意报告中提出的:“首先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大力宣传人民政府、共产党与人民的关系。在工作中采取稳步缓进的方针,能做哪些工作,就做哪些工作,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暂不强调征粮,力求早安民心争取头人,继续做好统战工作”县(工)委遵照省委指示,立即改变了工作方针,以抓农牧业生产为中心,搞好发动群众,争取团结部落头人和民族宗教中上层人士。这个方针是正确的,但在具体执行中,对该区副区长等人的争取教育不及时,不细致,也不够策略,导致了个别头人对解放军是否撤出阿木去乎地区产生了怀疑。他们派人观察驻军的动向,不按约解散集结的藏兵,并加强各路口的巡逻哨,不准政府工作人员和军队随便出入住地。这样,区公署干部实际上被软禁,对外通讯联络中断,双方又一次陷入僵持局面。此时,马良匪特变本加厉地猖狂活动,他们纵马挎枪地公开来往于阿木去乎、下巴沟、西仓、吉仓和郎木寺等地。匪首马虎山等人还亲自到阿木去乎,暗中向个别头人赠送枪支弹药,出谋策划,并挑唆说:“绝不能解散集兵,要和西仓、博拉、麦武等地联系,造成更大声势,要把加尕滩的部队坚决赶走。区政府暫时不要赶,以免暴露了整个目的,它迟早是我们嘴上的一块肉!”他们还唆使阿木去乎的一些惯匪,从桑科军牧场抢掠军马55匹。此外,匪特们穿着藏民的服装,混迹于藏兵之中,偷袭、暗杀政府工作人员。在匪特的大肆煽惑下,西仓、麦西、吉仓、阿拉、下巴沟、博拉等地的部落也相继集兵,遥相呼应阿木去乎。这样,一场较大规模的骚乱,正在酝酿形成之中。
  面对日趋严重的形势,夏河县(工)委从4月份起,就曾委托拉卜楞寺议仓给阿寺写信进行劝解,但收效不大。5月20日,又派民族上层人士黄文源(黄正清之予),前往阿木去乎调解,也仍无进展。但黄经过10多天调查了解后,向县(工)委报告说:“阿木去乎事件,看来匪特已经插手,事件性质有转化的可能,要尽快剿匪”。此时,阿木去乎政府的工作人员,已处在几百名藏兵的持枪围困中,他们仍坚持对头人和群众进行耐心的劝解和说服教育,使有的头人和群众对集兵哄闹产生了怀疑和动摇,不再听信匪特的煽动和造谣,主动赶来保护区公署的干部。6月22日,县(工)委派县公安局副局长卫德堂和县文教科长胡培棠(藏)前往阿木去乎进行劝解。他们经过艰苦努力的工作,并反复讲明:“只要回家安心生产,概不追究”,“只要停止集兵闹事,政府不做任何处理”,使情况有所好转。24日,当卫、胡等人对阿寺谈到,为使甘南人民早日摆脱马良匪特侵扰,政府准备从夏河县城至郞木寺修筑公路,须经阿木去乎,在修路期间,军队要在阿木去乎驻扎和存粮时,当即遭到个别头人和僧侣的反对。他们不但重新集兵抗议,而且派人四处联络。至26日,远近各部落的藏兵集结在阿木去乎的已达1000余人。这次集结的队伍中,也有许多回、汉民,他们大都是趁机作乱的马良匪徒。面对再度扩大的集兵事件,马良曾得意忘形地扬言:“要给阿木去乎在人力、物力上予以大力支持! ”7月10日,省委得悉此情后,来电明示:“目前不能办的事或者可以缓办的事,一定要推后处理,反对简单急躁情绪。”夏河县(工)委决定暂时停修公路,先调解集兵问题。
  1952年7月中旬,黄正清率领西北军政委员会甘南藏区访问团到达夏河。黄在甘南藏区享有较高的威望。他的到来,对整个局势起着一定的稳定作用。黄先以个人名义邀请阿木去乎代表到县城进行谈判。7月23日,阿地代表16人表示相信黄正清,愿与政府举行会谈。黃让他们回去与各方协商。7月25日,吉哇和更察布等15位头人来到县城,在座谈会上表示:他们集兵主要是对军队开荒和工作组个别负责人的做法不满。通过黄正清向他们诚恳解释和徐国珍司令员说明解放军的宗旨及在藏区修路的本意后,阿木去乎代表们当场表示并接受黄提出的三个条件:一是服从共产党的领导,听人民政府的话;二是不准阻挡军队修筑公路,并立即解散集结的藏兵;三是坚决与马良股匪划清界限。同时,代表们还要求访问团到阿木去乎和广大藏族群众见面,进一步了解情况,宣传政策,做说服教育群众的工作。7月29日,黄正清团长、朱侠夫副团长和省军区徐国珍司令员率领访问团的医疗组、电影组等20多名干部,到达阿木去乎。当地藏族群众3000余人闻讯后,来到1.5公里外的地方列队欢迎访问团。群众情绪十分热烈和友好。访问团到达后,立即拜访了各部落头人、阿木去乎寺院和当地清真寺,并召开藏兵大会、第六区群众大会和头人座谈会,广泛宣传党的各项民族政策。黄还通过回顾历史,用对比的方法大讲共产党与马麒军阀的不同。并对部落头人进行个别谈心,征求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打消他们的思想顾虑。拉寺阿莽仓活佛还说:“今天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有事应该报告政府,你们不应闹这样大的事啊! ”在他们苦口婆心地说服教育下,阿木去乎头人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转变。在此基础上,访问团对阿木去乎头人和寺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给予恰当、恳切的回答,取得阿木去乎各部落头人和寺院僧众的满意。同时,访问团还结合开展医疗、贸易、放映电影等工作,全面接触群众,广泛宣传各项政策,使群众了解祖国的巨大变化。从而也使广大藏族群众亲眼看到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确实是给人民办事情的。群众满意地说:“…… 过去,马麒烧毁我们的寺院,杀害了我们7000多人。这次事件,党和人民政府宽大处理,我们真是感谢不尽。如果解放军真的开枪,那我们阿木去乎早就完了 ”。
  历时4个多月的阿木去乎集兵事件,在西北军政委员会关于“坚决采取宽大处理,和平解决”的方针指导下,经过访问团和县、区全体干部、民族人士的共同努力,终于在8天的时间内得以签约解决。在其影响下,访问团又调解了自6月份以来,集兵闹事较为严重的西仓事件。这两个问题的顺利解决,充分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它不但教育争取了广大藏族群众,孤立和打击匪特,稳定社会秩序,而且还进一步发展壮大了党的统一战线队伍,为推动甘南藏区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开创了良好的先例。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记录了甘南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南党史人物等等的详细记载。

阅读

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