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甘南农民起义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405
颗粒名称: 三、甘南农民起义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分类号: K101
页数: 6
页码: 59-64
摘要: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对抗和民族压迫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当他们取得了政权后,对异已民族推行的都是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政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纵观历史上爆发的无数次农民起义,大多数是单一民族的孤军奋战。而1943年爆发的甘南农民起义,则是以汉、回、藏、东乡、土族为主体的,反抗国民党暴政的一次民族大联合的斗争,在甘肃近、现代史上亘古未有地树起了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成为甘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甘南农民起义爆发在民族关系比较紧张的历史时期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杂居和散居的地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挑拨和破坏,民族关系十分紧张,民族间的纠纷也极为频繁。清代甘肃回民的几次暴乱,都是由清朝统治者的压迫或挑拨而引起的。统治者采取“以夷治夷”的政策,往往袒汉抑回,挑拨民族关系,激化回、汉矛盾,致使回、汉仇杀愈演愈烈。自清代以来,所谓“回乱”,便10年一大乱,3年一小乱;每乱一次,汉族和回族常常互相杀死数十万人。例如临洮县城,同治年间本有5万余人,经过回、汉几次仇杀,仅剩下3000余人。同室操戈,惨景可叹。
关键词: 农民起义 甘南州

内容

三、甘南农民起义是民族团结的典范
  在阶级社会里,民族对抗和民族压迫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不论是汉族或其他少数民族,当他们取得了政权后,对异已民族推行的都是民族歧视和阶级压迫政策。“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纵观历史上爆发的无数次农民起义,大多数是单一民族的孤军奋战。而1943年爆发的甘南农民起义,则是以汉、回、藏、东乡、土族为主体的,反抗国民党暴政的一次民族大联合的斗争,在甘肃近、现代史上亘古未有地树起了民族大团结的旗帜,成为甘南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光辉典范。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甘南农民起义爆发在民族关系比较紧张的历史时期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杂居和散居的地区。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挑拨和破坏,民族关系十分紧张,民族间的纠纷也极为频繁。清代甘肃回民的几次暴乱,都是由清朝统治者的压迫或挑拨而引起的。统治者采取“以夷治夷”的政策,往往袒汉抑回,挑拨民族关系,激化回、汉矛盾,致使回、汉仇杀愈演愈烈。自清代以来,所谓“回乱”,便10年一大乱,3年一小乱;每乱一次,汉族和回族常常互相杀死数十万人。例如临洮县城,同治年间本有5万余人,经过回、汉几次仇杀,仅剩下3000余人。同室操戈,惨景可叹。
  国民党统治者效法推行历代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歧视制度,继续采取“以夷治夷”、“化夷为汉”的反动政策,使各民族间的关系仍处在十分紧张的状态。1928年4月,甘、青地区发生了“河湟事变”,马仲英、马廷贤等率部突入甘南的临潭、卓尼、夏河地区,“杀死无辜藏、汉民达万人”,烧毁禅定寺和拉卜楞寺的部分殿堂,使回、汉,回、藏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1929年5月,临潭回民马尕西顺作乱,回、藏民族之间相互残杀,无辜被杀者达七八千人。从1918年到1927年的10年里,青海镇守使马麒侵占拉卜楞藏区,血腥屠杀7000多名藏族僧俗,焚烧了30多座寺院和村庄,致使回、藏矛盾更加激化。经过这些大的民族动乱和仇杀,极大地伤害了甘肃各民族之间的感情,破坏了民族团结,加深了民族间的矛盾和隔阂,使各民族间常常处于敌对和戒备状态。
  为了共同的利益各民族团结抗暴是甘南农民起义的特征
  1942年,甘肃南部大旱,颗粒无收,饥荒遍野,饿殍载道。国民党政府不但不向灾民赈济,反而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加重人民的负担,各种苛捐杂税名目繁多,接踵而来。同时,国民党政府还在各乡重新丈量土地,保长、乡丁乘机讹诈勒索,盘剥人民。自1940年以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来,甘肃大规模的丈量土地后,人民的税赋比原来增加了180%。催粮、逼款、抓壮丁的到处都是,弄得家家户户鸡犬不宁,十室九空。1942年,国民党政府在甘肃共多征土地税200多万元,而因饥饿冻死者占总人口的36%,逃荒者占10%。更可恶的是政府将无主荒地强摊在农民名下,预征了1至5年的土地税,逼得人们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各族人民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铤而走险。1943年春的甘南农民起义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爆发的。在回族农民领袖马福善、马继祖,汉族农民领袖王仲甲和藏族农民领袖肋巴佛的领导下,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抗暴政。参加这次起义的有回、汉、藏、东乡、蒙古、土族等各族贫苦农牧民达10万余人,遍及两河、一江(洮河、渭河、白龙江)流域的20余县,震撼了国民党在甘肃的统治。在这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中,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并肩战斗,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战斗的赞歌。这次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历代统治阶级统治下,民族仇杀激烈、民族隔阂很深的这块土地上,各族义军齐心协力,同甘共苦,并肩战斗,用生命和鲜血凝结了民族团结的战斗情谊,并染红了民族团结的这面大旗。各族人民抛弃前隙,休戚相关,共同奋斗的精神得到空前的体现。对这次甘南各民族联合抗暴的壮举,就连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也感到十分震惊。他们在向蒋介石的专题报告中称:“西北回、汉、番,此次一反往常,携手合作,实亘古之创见”。
  寻求民族平等是当时甘南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甘南农民起义是一场自发的各族人民大联合的抗暴斗争,它爆发在汉族聚居的临洮、洮沙(今临洮县的辛甸乡洮河一带)和渭源等县;回族聚居的广河县;东乡族聚居的东乡县;回、汉杂居的康乐、临潭县;以及汉、藏杂居的卓尼地区,涉及20余县,参加者近10万余人。其中:汉族约6.9万多人,回族约2万余人,藏族约4000多人,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东乡族约2000多人,蒙古族和土族数百人。各族人民在巨大的天灾人祸面前,为了共同的利益,一反过去互相仇杀和歧视的常态,携起手来,平等相待,共同反抗国民党的暴政,反抗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国民党政府,杀死了国民党临潭县县长和一些恶霸地主等。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些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在甘南农民起义的整个过程中,各族义军自始至终地团结奋战,互相支援,没有带有任何的民族情绪和成见,更没有出现由于民族偏见而产生的内让现象。这充分证明甘肃各族人民之间是没有什么根本利害冲突的,民族关系的缓和与融洽,民族间的平等与团结是社会进步的主流,也是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都不可能阻挡的。
  由各族领袖人物组成的领导核心是甘南各民族大团结的象征
  从马福善、马继祖率部打响甘南农民起义的第一起,在两、三个月的时间内,甘南农民起义如狂飙烈焰,席卷了整个甘肃南部地区,波及兰州近郊的西果园、夏官营、阿干镇等地。为加强团强,统一指挥,各路义军首领于1943年4月,在皋兰县马坡村召开有百余名团以上领导骨干参加的军事会议。会议推选以王仲甲(汉族)为总指挥、肖焕章(汉族)、马福善(回族)为副总指挥及肋巴佛(藏族)等10路司令为首的领导核心。参加这次会议的年旦增(藏族)、马木个(东乡族)、刘财旺(回族)等都是各民族义军中英勇作战的主要领导骨干。会后,按统一部署,兵分十路,肋巴佛、王仲甲和马福善各率一路主力进军武都;马继祖部向会宁、海原、固原等回民聚居区进军,争取向陇东方向发展,沟通与陕甘宁边区的联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和诸方面的原因,起义最终失败。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马坡会议,是甘南农民起义中的一次军事力量大检阅,也是一次各民族义军团结、平等的盛会。它充分体现了甘肃南部地区各民族团结共事的凝聚力,也显示了各民族平等、团结、友好的战斗情谊,极大地增强了各部义军齐心协力,共同争取胜利的坚强信心,也进一步提高了战斗力。这在甘肃农民革命斗争史上,是一次各民族团结战斗的光辉典范。
  各族义军面对生死互相支援并肩战斗患难与共
  1943年5月23日,正当各路义军进军武都之际,吕百元、姚登甲和吴健伟等部义军被国民党军队包围在宕昌歌滩镇,无法冲出重围。在这危急时刻,洮岷路藏兵司令肋巴佛率领的藏兵及时赶到,毫不犹豫地杀入敌阵,用生命和鲜血救出被围义军。之后,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同生死,共患难。这在当时民族隔阂和仇杀的阴影还未消除的情况下,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1943年8月初,各路义军会师武都草川崖,由于国民党的重兵镇压,义军攻打武都的计划未能实现,被迫撤回策源地。肋巴佛率领的藏兵作战勇猛,为大队义军开路打先锋,拼死为大队义军杀开一条血路,许多藏兵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黄健伟闻讯肋巴佛等义军从武都返回,率领所属汉族义军极力阻击敌人,使得肋巴佛等藏军顺利渡过洮河,撤回策源地。各族义军相互支援,配合作战,减少了伤亡,也为以后继续坚持斗争保存了实力。
  各族义军首领互相引导共同走上革命道路
  起义失败后,王仲甲、肖焕章等在回、汉、藏等各族群众的掩护下,在康乐、临洮、渭源交界的南屏山、莲花山一带继续坚持武装斗争,直到1949年9月王仲甲被捕后在武威牺牲。毛得功、郭化如、杨友柏、夏尚忠等率领一支几十人的武装,战斗在陇西、武山、渭源等地,被发展成为中共陇右工委领导下的一支游击队。1947年春,肋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巴佛经高健君、牙含章介绍入党,成为陇右地下党发展的第一批党员。此后,马继祖率领40多名留下来的回族义军加入陇右地下游击队,成立了回民支队。1948年秋,由肖焕章和马永祥为入党介绍人, 牙含章代表中共陇右工作委员会批准马继祖入党。各族义军互相引导,共同走上了革命道路。
  综上所述,甘南农民起义是在由来巴久的甘肃民族关系比较紧张的时刻,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以及推行反动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暴政,所爆发的一场“官逼民反”的、各民族大联合的抗暴斗争。甘南各族人民为了共同的利益,促使他们携手联合起来,齐心协力,铲恶除暴,冲锋陷阵,共同反抗国民党政府。在起义中,汉、回、藏、东乡等各族武装力量团结一致,互相配合,互相支援,并肩战斗;起义失败后,又互相掩护,同生共死,患难与共;尔后,一些领导骨干力量又互相引导,共同走上革命道路,加入中国共产党,迎来甘肃解放的黎明曙光,谱写了甘肃农民斗争史上民族团结战斗的新篇章。通过这次起义.它使甘南各族人民间的感情很快地融洽起来,使民族间的关系有了比较好的转机,并为解放后党在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工作的迅速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也为改革开放的今天,提供了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甘南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经验和生动教材。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记录了甘南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南党史人物等等的详细记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