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红军精神传千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397
颗粒名称: 八、红军精神传千古
分类号: K264.4
页数: 3
页码: 43-45
摘要: 红军两次过境甘南地区,给藏、汉、回各族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红军每到一处,总是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宣传北上抗日的革命道理,在沿途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革命遗迹。他们在今迭部县达拉沟的巨石崖上写下了“北上抗日,夺回失地”的钢铁誓言,至今还曜曜在目。红四方面军在临潭成立的“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发布的《告西北各族父老兄弟姐妹书》,是红军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中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动员令和见证。在迭部、玛曲、临潭等地,红军在门板和巨石上写下了许多如“对回番民族不压迫”、"红军主张番人信教自由”、“红军是保护番民的军队”、“红军不破坏番人信教自由”、“番民组织自己的政府,自己的管事”、“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不拉伕、不派款”、“红军实行公买公卖”等标语。在有的地方红军还分别遗留下了公文包、军号、铁桶、手榴弹、印章、纸币、布告、记录等,都是极为珍贵的长征文物纪念品,保存在甘南州博物馆珍藏。
关键词: 红军 长征 精神

内容

八、红军精神传千古
  红军两次过境甘南地区,给藏、汉、回各族人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红军每到一处,总是大力宣传民族政策,宣传北上抗日的革命道理,在沿途留下了极为珍贵的革命遗迹。他们在今迭部县达拉沟的巨石崖上写下了“北上抗日,夺回失地”的钢铁誓言,至今还曜曜在目。红四方面军在临潭成立的“中国抗日救国军甘肃第一路军”发布的《告西北各族父老兄弟姐妹书》,是红军在最艰难的环境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动员令和见证。在迭部、玛曲、临潭等地,红军在门板和巨石上写下了许多如“对回番民族不压迫”、"红军主张番人信教自由”、“红军是保护番民的军队”、“红军不破坏番人信教自由”、“番民组织自己的政府,自己的管事”、“打土豪,分田地”、“红军不拉伕、不派款”、“红军实行公买公卖”等标语。在有的地方红军还分别遗留下了公文包、军号、铁桶、手榴弹、印章、纸币、布告、记录等,都是极为珍贵的长征文物纪念品,保存在甘南州博物馆珍藏。
  红军在临谭期间,经常向回、汉群众演出各种文艺节目。曾在新城东操场多次表演《妇女缝军衣》、《打草鞋》、《种地支前》等短小节目,还表演了揭露鲁大昌压迫人民的讽刺活报剧。驻在新城背后的红军,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演出了3次文艺节目。在上寨村,红军除宣传政策、表演节目外,还玩了 “社火”。
  红军经过甘南时,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所住过的一切房屋、寺院,都是秋毫无犯,洒扫得干干净净。在俄界,红军临行时把环境打扫干净,用过的东西归还原处,损坏的留下赔偿钱。在腊子口朱立村,红军在打麦场打了粮食,付了银元。一位红军战士背水时打破了水罐,给藏族老阿妈赔偿1件毛衣。在临潭旧城,红军炊事员拿盐换菜,从不白拿老百姓的东西。在龙元村,红军挖了群众的菜,给了4张苏维埃政府的钞票。旺藏寺的一位老和尚直到解放后,还保存着当年与红军互赠的一个银边花碗。在康多村,一位躲避在外的老阿婆回家来喂小猪,被红军留下后每天给好饭吃,宣传政策,叫她不要怕,并让她到山里向其他群众劝说动员回村搞生产。在俄界,有一位生病的藏族老阿婆被红军发现后,送到卫生部治好了病。在腊子口达拉村,红军住在露天草坡上,不打扰群众。红二、四方面军大部队经过时,许多村庄的群众都主动向红军出售粮食、酥油等东西,交换物品,盛情款待,和睦相处,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临别时都依依不舍。红军走后,许多地方的群众掩护红军掉队人员,给他们送食物,当向导,送出外乡逃避鲁大昌军队的搜捕和屠杀。所有这些拥军爱民的鱼水情谊,都深深地铭刻在甘南各族人民的心中,永远激励着藏、汉、回各族人民。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记录了甘南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南党史人物等等的详细记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