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红一方面军长征过迭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389
颗粒名称: 二、红一方面军长征过迭部
分类号: K264.4
页数: 7
页码: 16-22
摘要: 1935年8月下旬,右路军走出草地后,前敌总指挥部住在今四川省若尔盖县的巴西村,党中央和毛泽东住在离巴西约10里远的牙弄村。为开辟北上抗日的前进道路,打开通往陕甘的大门,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著名的包座战役,消灭胡宗南守敌1个团和援敌1个师,为红军北出甘肃南部地区创造了一个极好时机。但张国烹拒不执行中央要左路军迅速过草地,出班佑,朝右路军靠拢,全力向甘肃洮河以东发展的指示,却在四川省的阿坝地区按兵不动,伺机进军西康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张国焘在9月3日致电欺骗中央,借口噶曲河涨水,拒绝向右路军靠拢,并于9月8日向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发来“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幸好电报首先被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接到,他当即赶到牙弄村把密电交给了毛泽东。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关键词: 红军 长征

内容

1935年8月下旬,右路军走出草地后,前敌总指挥部住在今四川省若尔盖县的巴西村,党中央和毛泽东住在离巴西约10里远的牙弄村。为开辟北上抗日的前进道路,打开通往陕甘的大门,党中央和毛泽东发动了著名的包座战役,消灭胡宗南守敌1个团和援敌1个师,为红军北出甘肃南部地区创造了一个极好时机。但张国烹拒不执行中央要左路军迅速过草地,出班佑,朝右路军靠拢,全力向甘肃洮河以东发展的指示,却在四川省的阿坝地区按兵不动,伺机进军西康和青海的少数民族地区。同时,张国焘在9月3日致电欺骗中央,借口噶曲河涨水,拒绝向右路军靠拢,并于9月8日向右路军前敌总指挥部政委发来“武力解决中央”的密电,幸好电报首先被右路军参谋长叶剑英接到,他当即赶到牙弄村把密电交给了毛泽东。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毛泽东又随即离开牙弄奔赴三军团住地阿西村,在那里与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等人会合。当晚,毛泽东在阿西村召集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秦邦宪等人举行了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决定迅速脱离巴西一带的危险区,向甘肃境内运动,并命令林彪率一军团派出先头部队,向俄界(今甘肃省迭部县达拉乡高吉村)前进;由彭德怀率三军团担任后卫,负责保护中央安全脱离危险区。并为说服张国焘北上,周恩来、毛泽东等人于9月8日22时联名向朱德、张国憲、刘伯承发出了“左路军应改道北上”的电文。
  1935年9月11日,党中央、毛泽东独率红一、三军团和中央军委纵队8000余人,离开川北大草原上的最后一个村寨毛弄,沿包座河(流入甘肃境内后当地群众称达拉河)向东北方向的迭山中麓挺进,又向左路军发出了《中央为贯彻战略方针再致张国焘令其即行北上电》的敦促电文,再次指令张国焘率左路军,北出草地,向巴西开进,并通报中央已确定右路军由周恩来指挥,奔赴甘肃南部的俄界集中。
  当红军进入甘南地区的第一个藏族山庄干沟村的山脚下时,山势陡然峻峭,两面峡壁崛起,只见前方涧深谷幽,林遮雾漫,山道狭窄崎岖。左边是高耸入云的危崖绝壁,右边是涧深湍急的达拉河,犹如一条银色的蛟龙,奔腾咆哮,一泻而下。由于夜晚降了大雨,红军走了几公里后,河水突然暴涨,山洪横溢,淹没了崖下林间的羊肠小道,许多险桥、飞栈被冲毁,一不小心,就会掉进脚下汹涌的激流中去。这给刚经过爬雪山,过草地,长途跋涉后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带来许多困难。但英勇的红军指战员们面对浊流洪峰挺身而上,有的沿着河边浅水中的路石,连走带游的渡过去;有的攀着山崖上的树枝、荆棘沿崖绕过去。先头部队接连越过达拉河上的6座悬空险桥,穿过少数反动分子不断从密林深处放冷枪,妄图抢劫红军枪支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弹药的牙拉沟口击退守敌,来到卡让寺前汹涌的河水边。几位红军战士涉过奔腾的河水,战胜骤风恶浪,架好被破坏的桥梁,保证大部队的顺利通过。下午6时,红军先头部队来到达拉河的另一条支流上的高吉沟口时,为警戒敌情,以防袭击,红军将人马分为两路,一路沿小河西行逆流而上,另一路沿右边的山脊前进。向西行约二三公里,经过1个有20余户藏民居住的村子岗岭(红军称广利),再走二三公里路,就到达了俄界村。当时,该村藏民由于受反动派的宣传和影响,除少数人持枪阻击红军外,大多数人躲进了高山密林。当晚12时,先头部队才陆•续到达俄界集中食宿。翌晨,河水又冲毁了沿途两座险桥,给后卫部队的前进造成极大困难。红军立即伐木砍树, 涉水搭桥。宣传员在甘沟附近的河西岸岩石上,写下“北上抗日,夺回失地”的大幅标语,表达了红军战士誓死北上的坚定信念。过了两桥之后,宣传员又在河东岸牙拉沟口的悬崖断壁上,写下“努力争取回民群众”的标语。与前者同为北魏体,字形有砖块大小,笔锋刚劲有力,至今全部字迹清晰可辨。11日傍晚5时左右,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安全到达俄界,与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一军团团长林彪、政委聂荣臻等人会合。大家略作交谈后就分别住进用木料搭盖的藏民住屋。俄界是个依山傍水、坐北朝南的村寨,藏语是“8个山头”的意思,是根据村后的8个锯齿形的山头而起名的。全村共有10余户藏族人家,全是又高又黑的木板住房,按山势不规则地摆为3台。红军到时,俄界群众逃避一空,都藏匿在对面和村后的高山密林里,暗中窥视红军的行动。这里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召开会议的场所,也是进行短暂休整的极好时机。
  俄界会议后,1935年9月13日,毛泽东和红军一夜之间就离开高吉村,于第二天凌晨经过岗岭村,沿达拉河顺流直下,朝东北方向前进。目的地是今迭部县的旺藏乡,行程约60公里,但要经过几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座异常险峻的云崖栈道。这些栈道都横嵌于百丈悬崖,凌空架在激流河面上,犹如空中飞桥一样,人们即由上面来往。在红军到来之前,反动分子把一些段落的铺板抽掉扔进河里,甚至把一些石孔中的木桩也拔掉了,这样迫使红军不得不停下来就地修理。首先需要把栈道被破坏的情况一个人一个人地向后传达,传到有木料的地方,将树砍倒,然后再一根一根地向前传递。由于队伍在狭窄悬空的山道上只能排一路纵队,所以拖至十多公里长,再加上栈道很窄,只容一个人通过,这样递送一根木料就需要很长时间。此外,反动分子还从河对面的山林中放冷枪,从栈道这面的山顶上滚巨石,使红军随时都有伤亡的危险。达拉河流到这里,水势湍急,涛声如雷,两岸都是险峰峭壁,河面宽的地方有10米到几十米,窄的地方不到四五米。栈道往往距离滔滔水面有七八十米高,深不见底,若俯视河面,令人头昏眼花,极度惊骇。这天,红军总共走了不到25公里,整日里只是吃些炒青稞,喝几口溪水充饥。天黑后,大家在次哇沟口(红军称庶地)的松林里燃起篝火,露宿了一夜。第二天清晨,红军又继续向旺藏寺前进。栈道依然很险峻,山路还是那么崎岖陡峭,幸好有四五座横跨达拉河上约10米长未遭毁坏的木桥。在离旺藏寺约7.5公里的达拉沟口,反动分子在白龙江对岸的山坡上向行进中的红军射击。毛泽东传令集中所有的轻重机枪攻击守敌,有百余名打冲锋的红军指战员光荣牺牲。一军团二师一位姓龙的团长在此罹难。当晚11时,整个部队才陆续到达今迭部县旺藏乡政府驻地——旺藏寺。该寺是方圆一二百公里内最大的一座寺院,当时有喇嘛四五百人。红军到时,他们躲进山林中,而寺内正逢菊花盛开的季节,那绽蕾怒放的红菊花、白菊花、向阳花、牵牛花等,芳香扑鼻,艳丽动人,像是在欢迎红军似的。一军团住在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在旺藏寺,毛泽东住在居中的茨儿那村里。后卫部队在经过尼傲峡时,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反动分子乘隙拆除了白龙江上的木桥,红军派“通司”(翻译)到尼傲村联系,请求藏民帮助修桥。该村群众很快搭好桥,让红军安全通过了尼傲峡栈道。红军表示谢意,赠给尼傲村藏民5支步枪和20余发子弹,藏民们选派一人给红军带了几天路后返回。为恢复疲劳和收容掉队人员,红军除一军团二师红四团奉命前往攻取腊子口外,其余部队在旺藏地区休息一天。在该寺东面300多米的地方,有个30多户的藏民村庄——茨儿那,毛泽东当年长征到此时,就住在村西头的一幢木楼里。如今房梁、门板、院墙等按原样翻修一新,特地将此楼保护起来。该村群众还在屋东院内补栽了几颗酸梨果树,村中心的溪流虽然在红军走后的第二年干涸了,如今村民们引来淙淙泉水,穿村而过。并保护了红军写的10多条门板标语。
  1935年9月15日,红军仍沿白龙江南岸崎岖的山路向东前进。这天的宿营地是麻牙寺(红军称莫牙寺),离旺藏寺约25公里。中途要经过异常艰险的九龙峡云崖栈道。为安全起见,毛泽东带领20多名参谋和警卫人员,绕道从茨儿那村前的仙人桥上渡过白龙江,翻越4000多米的高日卡和娘里宁巴两座大山,直奔卡郎山下的崔古仓村,与大部队汇合。清晨,红军大部队驱散放冷枪阻击的反动分子,越过2.5公里长的九龙峡石门栈道,来到多儿沟口的独木桥边。因为麻牙寺在白龙江的北岸,南岸通往北岸的桥梁大部分被烧毁,只剩下这座残缺不全的小木桥。此桥长约15米,桥的两端都是从两岸撑出的木头驳插上的,并用长木料伸到桥的中部,然后用绳索系于桥上吊起来的。红军约在下午3时到了桥头,与麻牙寺仅一江之隔,但因桥身好像航行在狂涛中的木舟一样浮动着,只容单人逐个通过,所以后卫部队直到晚上12时后才过完独木桥,赶到麻牙寺宿营。麻牙寺是个新建不久的寺院,规模、陈设都远比旺藏寺差。
  次晨6时,红军又顺着白龙江北岸折转行约5公里,登上一座第一章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
  1000米高的小山包,便离开白龙江和栈道,向东北方向走去,进入了然尕沟。红军在此深山幽谷中行约12.5公里,来到一个住有10来户藏民的村庄崔古仓(过去叫谷卡)。当时,该村有个卓尼土司杨积庆的小粮仓,储藏着一二十万公斤粮食。红军到时,该仓没有烧毁,也没有转移粮食,土司委派的仓官逃走,守仓的藏民父子俩躲进了深山老林。粮食正是红一方面军奇缺的,因此司令部研究决定,将此仓的粮食分给部队。凡从仓里领粮的单位,须将自己所属部队的番号,如某师、某团、某营、某连等,和所拿粮食之数,一一清楚地写在粮仓门板上。可惜的是,该仓不幸于解放前夕被一场大火烧为灰烬。
  离开崔古仓村再走二三公里,红军来到卡郎大山下。此山高约海拔4300米,山脚至半山腰都是茂密的树林,决到山顶只有绿草,一棵树木都不长,有的山坳里还积着薄雪,山的背面从半山往下是浓密的原始森林。这天,红军约走了几十公里,冒雨翻过了云雾缭绕的卡郎大山,傍晩到达今迭部县桑坝乡的黑拉村(红军的通司译为“格法”)。当时,该村有20余幢民房,由于受国民党反动分子的威胁和欺骗,居民们都逃离了村庄,房内一无所有。红军只好在屋子四周拣些萝卜叶子与麦粒煮熟,用以充饥。黎明,红军从黑拉村出发急行一二十公里山路,又爬上一座3000米高的大山,经班藏寺向东北方向前进。红军在下山时,忽然大雨倾盆,暴风呼啸,吹得人人睁不开双眼,但大家还是咬紧牙关,艰难行进。走了三四公里,红军越过沙藏村旁的肖合包滩(野狼滩),又钻进一座名叫拿合窝的原始大森林。这时,天色昏暗,细雨濛濛,烟雾笼罩峰峦,漆黑的天幕很快降落下来。大森林里既无路又无光亮,伸手不见五指,什么也看不清。大家只好一个拉一个地摸索前进。挑东西的红军战士接连趺跤,连队之间常常失去联系,到处都有迷路、掉队的人。司令部看到确实无法再继续行进了,就下令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就地休息。大家找棵大树靠着坐下,等待天明。拂晓一看,明明同志近在咫尺,昨夜还大声呼叫,彼此找不见,顿时不觉大笑起来。天刚亮,红军又背起行装,向腊子口方向进军。走了约15公里,前方传来先头部队攻克腊子口正在追歼敌人的捷报,同时命令后续部队迅速跟上。红军指战员一听,连开水也顾不得喝,就背起行装,满怀胜利的喜悦, 按着原来的行军顺序,向腊子口奔去。

知识出处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

出版者:甘肃民族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甘南历史记录了甘南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在甘南的活动,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甘南党史人物等等的详细记载。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