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 学校建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83
颗粒名称: 第十一节 学校建设
分类号: G472
页数: 2
页码: 495-496
摘要: 民国初年,全县公立高等小学校舍狭小,设备简陋。民国13年(1924),将清都司衙门(武衙门)改建为高等小学,有礼堂、教师、师生宿舍、操场、球场,及少量图书、仪器、乐器等。民国29年后,全县中心国民学校中,官亭、秦峪、上堠子、武坪、峰迭、南峪、富坪、立节等地均修校舍,其他学校校舍仍借用庙宇、寺院、房屋破旧。
关键词: 教育事业 学校建设

内容

民国初年,全县公立高等小学校舍狭小,设备简陋。民国13年(1924),将清都司衙门(武衙门)改建为高等小学,有礼堂、教师、师生宿舍、操场、球场,及少量图书、仪器、乐器等。民国29年后,全县中心国民学校中,官亭、秦峪、上堠子、武坪、峰迭、南峪、富坪、立节等地均修校舍,其他学校校舍仍借用庙宇、寺院、房屋破旧。
  1956年,在县城寨子坪新建一所中学。后,逐年扩建。1957年,州拨款修建立节、八楞和城关小学,1959年修建县立师范学校大楼1座(师范撤销后,先后归党校、城关小学使用)。继又在立节、拱坝、武坪、曲瓦、三角坪等地修建完小校舍。1974年,新建坪定七年制学校1所。1977年,新建城关二小校舍1所。”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学校校舍、图书、仪器破坏严重。1978年后,新建和扩建大部分中小学校舍,添置课桌凳、仪器、体育器材。1983年,州拨基建款50万元,扩建巴藏、坪里、大川、八楞4所八年制学校和弓子石、南峪2所小学及拱坝藏族小学。1984年,本县遭受严重洪灾,许多校舍严重毁坏,甘南州主管部门前后两次拨款计24万元,为8所小学新建砖木结构校舍84间。又从县救灾款中抽出5.8万元,分拨给29所民办小学维修校舍。1987年,舟曲一中新建4层砖混结构教学大楼1幢,建筑面积2560平方米,投资40万元,并自筹资金添置课桌凳、图书及教学实验药品、仪器、标本、模型等。1988年,峰迭八年制学校新建办公楼1幢,两层砖混结构,建筑面积297平方米,投资5万元。(表十九)
  截止1989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教学设备,有理化实验室5个,仪器室7个,有各类教学仪器6140件,共值33万元.其中电化教学设备:有电影放映机4部,各种录音机28台,各类电视机、监示机19台、录像机12台;音乐教学设备:有钢琴、各类凤琴、电子琴28部;体育教学器材224件。图书室4个,藏书4万余册。职业中学教学设备有电动机、带锯、刨床等机械9台,缝纫机40部,锁边机2部,1989、1990年教育经费紧缺,县自筹资金1.25万元,购置教学仪器,完善藏中等校的实验室建设。是年,新建校舍230间,4457平方米,维修8所学校校舍862平方米,共拆除改建危房4004平方米。总投资121.32万元(包括1989年前安排的14所学校基建补差款21.34万元),其中省州补助70.58万元,县乡捐资50.73万元,省奖励10万元。至1990年底,排除危房面积8730.9平方米。是年,实现“一无两有”的学校占6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