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民族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80
颗粒名称: 第八节 民族教育
分类号: G759.42
页数: 2
页码: 487-488
摘要: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鼓励动员藏族儿童入学读书,免收学费、课本费、发给助学金,保送外地学习。另办民族班,多渠道培养民族师资,民族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
关键词: 教育事业 民族教育

内容

解放前,少数民族教育极其落后,民国22年(1933年)和35年(1946),先后在武坪、好地坪成立两所少数民族初级小学,各有教师1名,校舍(民房)、设备简陋,入学儿童80名。
  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鼓励动员藏族儿童入学读书,免收学费、课本费、发给助学金,保送外地学习。另办民族班,多渠道培养民族师资,民族教育事业有很大发展。1952年,全县藏族小学3所,民族教师2名,在校学生130名,占学龄儿童1460名的8.8%。1953年,武坪自治区八楞乡建立藏族小学,直属省教育厅。1958年,“大跃进”时期,民族教育亦“一步登天”,开办少数民族小学44所(公办18,民办26),入学儿童3254名;民族幼儿园70所,幼儿人园率达65%以上。由于不具备办学条件,群众基础簿弱,部分小学流于形式,幼儿园陆续解散。
  1956年8月舟曲成立初中时,藏族仅有1名中学生,至1963年,在校学生中藏族生只有8名。为加速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1980年将铁坝、武坪、三角坪、八楞4所八年制学校改为藏族学校,曲瓦等16乡的41所小学改为藏族小学(六年制)。是年,拱坝九年制学校改为“舟曲县藏族中学”(简称藏中,州、县双重领导),学制六年,加授藏语文。校舍占地面积1616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16平方米,体育场地500平方米,配备部分教学仪器和体育器材、乐器及福利汽车1辆。1982年10月,班禅副委员长视察舟曲时,莅临舟曲藏中,赠人民币3000元。
  1985年底,全县有藏族完全中学1所,藏族九年制学校2所(铁坝、八楞),藏族小学51所,中学班13个,藏文授课生512名,其中藏族399名;小学班88个, 藏文授课生553名,其中藏族543名。全县藏族适龄儿童总数4460名,已入学3166名,入学率为71%。1988年,藏族学龄儿童入学率为79.2%。一中、二中开设初中民族班,加授藏语文课。1990年底,全县藏族中小学51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72.8%。(表十二、十三)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