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禁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24
颗粒名称: 第五节 禁毒
分类号: D035.3
页数: 2
页码: 402-403
摘要: 清末至解放前,县境烟毒为害,人民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经济逐年锐退,众多烟民由于常年吸毒,逼迫典卖田产、卖儿卖女,以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关键词: 公安工作 禁毒

内容

一、禁种、贩、吸毒
  清末至解放前,县境烟毒为害,人民健康受到严重摧残,社会经济逐年锐退,众多烟民由于常年吸毒,逼迫典卖田产、卖儿卖女,以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民国初年,西固始设禁烟局,后改禁烟善后局。民国24年,改设禁烟所。25年,西固县政府奉令查铲烟苗,惩办烟犯,举办总监所,成立禁烟协会。然而,由于当时国民党地方政府腐败无能,施政忽张忽弛,法政未臻完善,根本无法彻底禁绝烟毒。更有甚者,官员、绅士和缉私警长、警士亦多染毒,屡勾结贩毒者从中渔利,大发横财。人民讽刺说:“阎雄审案先吸烟,吸足大烟杀烟犯”。禁毒结果,越禁越滥。据统计:民国25年全县有烟民2508名(男2365名,女143名)。27年仍有2340名(男2157名,女183名)。1946年,西固对11名大烟犯判处极刑。关押烟犯1947年时增至400多人。此后一年多,连续枪毙大烟犯多批。每次1—2名或3—4名,皆是贫民百姓。
  1947年5月20日,岷县、西固交界处红砂溜(今新城子乡马圈沟)发生一起震动全省的种植罂粟100多亩的烟毒案。是日,岷县民政科长与警察局长在红砂溜检査烟毒发现此案后,为推脱罪责,便拔1捆罂粟,携带到西固县界辖地官亭镇赵家沟,将正在田间劳动的农民沈生燕等5人捆绑后于是夜押送岷县(途中逃跑1人)。西固县长马守礼悉知,即命警察局长率领警察、民兵50余人直奔红砂溜,捆绑马圈沟、秦家山保长和西津乡户籍干事等4人,解送西固县羁押,并电报甘肃省政府称:“岷县政府包庇西津、宕昌两乡镇历年在马圈沟一带大量种植大烟,请派员勘查”。7月下旬,两县政府官员集于官亭协商铲烟,因双方推赖,未果。9月上旬,甘肃省政府派保安司令部军法官于剑秋等4人,会同两县官员前往马圈沟查看处理。处理决定:种烟之地皆属岷县。两县各级有关官员越界捕人,应予究处(除岷县县长坠马身亡,西固县长调离免究外),余皆撤职。扣压人员由各县惩处。
  1950年9月,人民政府成立禁毒委员会。制定禁毒政策,动员全县职工群众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翌年春,各区、乡建立禁烟禁毒委员会,公安局和民政局合办戒烟所,强制烟民劳动改造,实行“自铲不问、抗拒铲禁者惩处”的政策,发动群众订立禁烟公约;至1953年底,全县铲除烟苗2055.25亩,145名吸毒者戒除烟瘾。对两名烟犯依法判处徒刑。是年,县、区缉私队在沙湾、南峪、沙川等关卡查缉没收烟毒1737.3两,烟具159付,控制境内大量种毒、贩毒、吸毒的情势。
  1954年5〜6月间,县内部分地区少数坏人趁西固县迁址之机,煽动群众种植烟苗,使当年粮食减产。村干部为制止种烟,屡遭烟民殴打。官亭区秦峪乡大村民兵x x义鼓动30多名卖掉国家供应的口粮,贩大烟。瓜子沟x x x煽动村民威胁村农会主任种烟。舟曲县工作委员会针对禁毒工作难的问题,采取教育与惩处结合、行政动员与群众结合、群众自铲与干部检查结合的果断措施,实行地区铲烟包干制度,抽调公安机关干部,组成60余人的两个工作队,分赴联合区和武坪自治区开展禁毒工作。至是年8月底,全县共铲烟苗2281.85亩,改造烟民179名。缴获大烟274.6两,逮捕贩毒犯13名(判处死刑1名,无期徒刑11名)。为根绝毒害,1955年4月2日组成禁烟复查工作组,按照“彻底根绝,坚决铲尽,不留一苗”的原则,在联合区进行重点复查时,对仍种烟的206人进行政策教育。铲除烟苗170.75亩。此后,连续复查,种、吸、贩毒的现象基本根绝。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跨国贩毒集团乘机将毒品走私输入我国。国内私种罂栗、走私毒品和吸毒开始蔓延,舟曲亦然。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及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查禁毒品的规定》和省人民政府《禁毒通令》,县公安局配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广泛宣传,开展提高全民禁毒意识的教育运动,查获贩毒犯4名,其中判处徒刑1名,治安处罚3名。1990年铲除罂粟3100株,米兰子3600株,打击贩毒犯2名,毒资1052元,治安处罚种烟者181名,吸毒恶习有收敛。
  二、清除“六害”
  根据中央关于扫除“六害”(卖淫嫖娼,制作贩卖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运毒品,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骗钱害人)的文件精神,县委于1989年6月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后,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广泛宣传,在公安机关密切协作下,全县开展了扫“六害”运动,排摸出属“六害”的57名,在案件查证过程,确立调查对象33名。翌年1月20日,召开全县公捕公判大会,依法打击处理 “六害”违法者12名,其中判处有期徒刑1名,治安处罚9名,收容审查2名。其中贩卖毒品1名,吸食贩毒3名,聚众赌博6名,拐卖妇女儿童2名,此项运动增强了人民群众抵制“六害”的自觉性。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