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0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青少年组织
分类号: D412.842
页数: 4
页码: 364-367
摘要: 组织沿革1950年1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固县工作委员会。
关键词: 地方组织 青少年组织

内容

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组织沿革1950年1月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西固县工作委员会。冯志贤任副书记。7月14日,在西街小学设立第一个团支部。1954年6月分县后,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舟曲县工作委员会,王培林任书记。7月后,各区陆续建立团工作委员会,全县有团员2022名。1956年6月召开首届团代会,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舟曲县委员会(简称团县委)。1957年,更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舟曲县委员会。是年,始建基层团总支。至1964年,全县26个人民公社均成立团委会,有团总支2个,团支部165个,团员1764名。”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不久,全县各级团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1年,经县革命委员会整党领导小组批准,各人民公社团委陆续恢复。1972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共青团省、地、县委的《通知》精神,中共舟曲县委成立共青团县委会筹备小组。1973年2月,召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舟曲县第六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团县委第六届委员会。是年底,全县恢复基层团委19个,建立团支部213个,占全县应建支部数的97%。1990年底,全县乡团委22个,团总支5个,团支部374个,团员2376名。
  共青团代表大会“文化大革命”前,团县委历次代表大会均正常按期召开。由于 “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第六次代表大会延至1973年2月召开,前后间隔10年。(附主要活动团组织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根据青年特点,开展各项活动。解放初期,团县委组织团结广大青年投入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5年,全县有129名团员参加互助组,担任组长的团员40名,占加入互助组团员的31%。1956年,全县加入农业社的农村青年8642人。团员全部带头入社,其中担任生产队长以上的干部457人,占入社团员的22.8%。全县组织起亩产千斤玉米、小麦,万斤马铃薯,50斤棉花的青年突击队48个,参加青年1127名,其中有200名团员担任突击队正、副队长、组长;创办业余学校及夜校识字班8所,学生472名;同时,开展青年植树造林活动,共植树1455万株,占全县植树任务的70%以上。
  60年代初,全县团组织先后办起青年俱乐部60多个,业余文艺演出队6个,建设篮、排球场地120多个,为解决开展活动所需经费,种植青年文化田100亩。
  1963年春,全县各级团组织响应中央号召,组织全县团员、青年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雷锋及其他英雄事迹的活动,争做好人好事。同时,引导团员和青年学习科学文化。
  1956〜1964年近10年中,有1名女青年被授予全国红旗标兵,另有2名青年被评为甘肃省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8名青年被授予全省红旗标兵,28个单位被甘南藏族自治州授予红旗单位,45个团组织授予全县红旗单位,116名青年团员授予红旗手,并授予474名团员为“五好青年”。
  1984〜1990年,本县团员和青年响应党的“种草种树,改造山河,治穷致富,绿化大西北”的指示,营造青年林9处。绿化面积5630平方米,采集树种5063.5公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开展争当“两户”(个体户、专业户)、“四能手”等活动,涌现青年团员个体户、专业户54户。在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中,全县建立以青年团员为活动骨干的文明村7个,“青年之家”10处,夜校1所,文化站6所,拥有各种书报1万余册(份)。54个帮工、助工小组和77个学雷锋、送温暖、为民服务队开展“为民服务”活动,共做好事10100余件。
  二、中国少年先锋队
  1950年6月1日,西固县第一个少年儿童队在西街小学(城关一小)建立,初设立一个中队,35名队员。1952年春,西街小学、城关女小两校联合建立一个大队部、5个中队。1953年6月按照团中央通知,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锋队 (简称少先队)。1954年,全县4所完小设立3个少年先锋队中队部,队员185名,大队辅导员2名,中队辅导员5名。1957年,全县有7个少年先锋大队,5个中队,少先队员1958名,辅导员51名。1964年全县少先队员发展到2900名,学区辅导员8名,大队辅导员10名,中队辅导员37名。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少先队停止活动,是年9月,在少年儿童中建立“红小兵” 组织。1978年10月,撤销“红小兵”组织,恢复了少先队。
  少先队组织对队员进行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教育。50年代初,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活动,少先队员纷纷给中国人民志愿军写慰问信,寄慰问品,踊跃参加捐献活动。西街小学(城关一小)学生通过劳动生产、种菜等活动,捐献人民币37.67元「文化大革命”前,广泛开展科学小实验,除四害、讲卫生,积肥、拣麦穗、讲普通话等活动。1978年10月,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创三好”(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活动。营造红领巾林6处。1990年,全县有少先大队25个、中队364个,全县少先队员6340名,占全县少年儿童数的51.6%。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