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工人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20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工人组织
分类号: D412.842
页数: 3
页码: 362-364
摘要: 民国34年12月,西固县各业工人联合会成立,会员217名,职员9名,归县政府领导,至解放。
关键词: 群众团体 工人组织

内容

一、西固县各业工人联合会
  民国34年12月,西固县各业工人联合会成立,会员217名,职员9名,归县政府领导,至解放。
  二、总工会
  解放初期,全县各区和县级机关陆续建立起基层工会组织。1956年10月2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成立由13人组成的舟曲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县委书记张晋旺兼主任,下设办公室。原计划于1957年10月下旬召开全县首届工人代表大会并成立总工会,后因故未能如期举行。1958年12月,筹委会办公室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撤销,县总工会筹委会名存实亡。但下属基层工会组织仍在开展互助金会、文娱、体育、读书等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工会组织处于瘫痪状态。1973年8月,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委员会。
  县工会历次代表大会1956年10月成立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至1990年底,共召开5次代表大会。由于将筹委会认作首届会议,故将1973年召开的代表会确定为第二届。(附表)下属工会组织50年代,本县有教育、邮电、商业、粮食、大川区、城关区等14个基层工会委员会和2个工会小组。至1990年,全县已建立基层工会组织76个,其中:工会委员会46个,工会小组25个,有会员2746名。邮电局、工商银行、民贸公司、食品公司、供销社等15个单位建立职代会。
  主要活动工会围绕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职工政治觉悟。60年代初,国民经济困难之际,大部基层工会关心职工生活,组织职工养猪种菜,发展副食品生产,补助生活困难职工。1957年始,县工会筹委会发动基层工会组织互助储金会。至1958年,全县设立12个互助储金会,会员323名,储金总额8798元,有34名困难职工得到补助,补助金额1390元。
  "文化大革命”前,各基层工会贯彻以生产为主的工运方针,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开展阅报读书活动。80年代,在开展劳动竞赛中,发动职工提合理化建议。1984年,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81条,采纳66条。1982年以来,各基层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开展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的“五讲四美”活动,表彰在此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先进集体12个,先进个人100多名。1984年,贯彻“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治穷致富,改造山河”的战略任务,县工会通过基层组织动员县直、企事业单位的1289名职工在县城附近的荒坡上植树造林5.18万株, 成活率达86.6%。
  县内部分乡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工会动员全县职工支援灾区人民,捐款2600多元,粮票6780.5公斤,衣物702件。
  1985年,组织职工学习《邓小平文选》,经测验,有1670人考试及格率达96%。是年,动员全县426名职工参加读书自学活动,出现26个文化技术小组和15个兴趣爱好小组,至1988年,参加自学读书活动的职工达973名。1990年底,基层工会组织达80个,共有会员2738名。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