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四类分子摘帽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192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四类分子摘帽
分类号: D651.2
页数: 1
页码: 356
摘要: 舟曲县土地改革核定地主175户,半地主92户,富农108户。土改以后30多年,地主、富农中的绝大多数经过教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中共中央于1979年1月11日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的决定。
关键词: 右派摘帽 四类分子

内容

舟曲县土地改革核定地主175户,半地主92户,富农108户。土改以后30多年,地主、富农中的绝大多数经过教育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中共中央于1979年1月11日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的决定。是月28日,中央又作出关于地主、富农分子摘帽问题和地富子女改变成份的决定。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党中央决定和省委部署,成立“舟曲县地富分子摘帽办公室”,由公安局具体负责,依照中央5号文件精神,对全县四类分子一一排比摸底,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经社员会议民主评议,大队党支部和公社党委加注审查意见,上报县公安局审批。于1982年摘掉原有467名地富分子(包括以后反封建所定地富分子)中390人的帽子,不摘帽7名,继续查证28名,原先死亡14名。群众评议并查证落实已改正的28名。
  1983年中央决定对地富分子全部摘帽和改变子女成份。至此,舟曲县对待查的地富分子全部摘帽,个人成份一律定为公社社员,给予农村社员待遇。对死亡的地富分子亦宣布予以纠正。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