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右派摘帽及错划改正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191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右派摘帽及错划改正
分类号: D651.2
页数: 1
页码: 355
摘要: 1957年反右派斗争和1958年整风补课,舟曲县划定右派64名,其中藏族干部7名,回族1名。1962年根据中央指示,甄别摘帽4名。
关键词: 右派摘帽 错划改正

内容

1957年反右派斗争和1958年整风补课,舟曲县划定右派64名,其中藏族干部7名,回族1名。1962年根据中央指示,甄别摘帽4名。
  1978年4月,党中央决定对“右派分子”摘掉帽子。同年,县委又贯彻中央 (78)55号文件精神和1957年中共中央《关于划分右派分子的标准》的通知,于年底成立“摘掉右派分子帽子领导小组”,下设“摘帽办公室”。1979年初开始工作,要求各公社、部门做好右派摘帽后的安置。截止4月底,对原划右派全部复查,摘去帽子,重新作出结论。
  这次查证改正右派,应复查的60人中除2人符合划右派标准,维持原结论不变外,其余58人均予改正,恢复政治名誉。其中撤消6人原开除党籍的处分决定,恢复党籍;撤销2人原停止予备党员的处分决定,补办手续,按期转为正式党员。另有11人恢复团籍。改正后,收回工作的48人,按退休处理2人。对死亡的5人,补发忧恤、丧葬费3600元。受株连12户,43名家属恢复城镇粮户关系。另对生活确有困难的23人发补助款4190元,粮食245公斤。
  1984年4月,县委根据甘肃省委(84)1号文件精神,对原改正“右派”重新复查,将结论中留有疑案未决的1人重新作了结论。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