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统战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170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统战工作
分类号: D235.42
页数: 3
页码: 332-334
摘要: 1949年8月,中共甘南工委负责人王锐青寻找时机,争取西固地方国民党中上层人士,发展西固地下党组织,促成西固起义。配合武装游击队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迎来西固解放。
关键词: 地方组织 统战工作

内容

1949年8月,中共甘南工委负责人王锐青寻找时机,争取西固地方国民党中上层人士,发展西固地下党组织,促成西固起义。配合武装游击队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迎来西固解放。
  中共西固县委成立后,宣传部兼管统战工作,将爱国的旧知识分子和旧职人员集中训练教育,吸收到革命队伍中为人民服务。在巩固政权,粉碎暗藏敌人阴谋破坏活动中,县委采取“团结群众,争取多数,利用矛盾,各个击破”的方针和“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者受奖”的剿匪政策,前后剿灭和镇压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的反革命集团及匪特分子,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在减租反霸、土地改革中贯彻统战政策,团结开明绅士,打击了地主、恶霸势力。1950〜1953年西固县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吸收爱国的民族、宗教中上层人士和汉族民主人士参加,并在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选举爱国民主人士委员,让其参与县级人民政权建设。1953年2月,中共西固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简称统战部)成立,党的统战工作得到加强。1955年4月起召开的历次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和1981年1月后设立的常务委员会中,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均占有一定比例;在历届县人民政府领导成员和人民委员会组成中,选举有爱国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委员和副县长。
  195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舟曲县委员会(简称政协舟曲县委或县政协)成立时,民族、宗教、工商联组织,爱国民主人士及宗教人士占有一定比例。
  农业合作化时,县内部分宗教寺院拆毁,一些民族宗教人士被迫还俗。1958年在平息反革命叛乱和民主改革(反封建斗争)运动中,由于斗争形势紧迫严峻,造成打击面过宽,特别是下迭4公社没收667户(地主48户,富农198户),占总户的20.6%,并在具体处理中混淆敌我界限,伤害了部分藏族劳动人民和可以争取团结的爱国民主中上层人士的感情。是年,政协会议停止召开,工商联撤销,民族宗教寺院活动废除,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无法贯彻执行。
  1961年贯彻执行西北局首次民族工作会议纪要精神,纠正统战工作中“左”的思想倾向和违犯民族统战工作方针政策出现的偏差.是年,对全县24名民主宗教上层人士中的13人安排工作,发生活补助费1250元;退赔平调196人物品15.69万件 (台人民币213.79万元),房屋2.45万间,开放寺院2座。恢复工商联组织,发了利息和定息。翌年,对全县37名民主宗教上层人士(宗教人士18名、民主人士19名),通过座谈协商和安排政协委员,调整关系,尊重了职权;对5名平反释放的人士安排工作,列入统战对象,给予生活补助。
  1962年,国际国内阶级敌人掀起反华大合唱。县委根据中央指示,抓紧对民族宗教中上层人士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社会主义教育.1965年,在贯彻党的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及点、面“社教”中,大抓阶级斗争,把正常的宗教活动当作封建迷信活动进行打击,使许多宗教喇嘛还俗还乡。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统战部被迫撤销,正常的宗教活动被当作“最反动的东西去消灭”。一些爱国民主人士和民族宗教人士虽然再次受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但他们始终念念不忘共产党,坚信共产党的领导,接受劳动锻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默默工作,充分表现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主义觉悟。1975年县委统战部恢复,统战工作仍未正常进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恢复正常。根据上级党委指示,县委、县政府配合有关部门抽调干部,组成县委落实统战政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落实政协委员政策、非党知识分子政策、宗教和少数民族政策、台胞台属政策、以及起义投诚人员政策方面,实事求是地查证全部冤、假、错案,为他们进行平反,恢复名誉;同时,对党外爱国民主人士适当安置。1981年元月,政协舟曲县委员会议恢复后,广泛深入地宣传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县政协六届委员会中,有12个界别的委员。在2名副主席中,有1名爱国宗教人士;委员中,宗教人士15名,占委员总数的35.71%。是时,县委又设立对台办公室。党的统战工作从此得到加强。
  1985年党中央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被作为基本国策后,“三胞”(台胞、藏胞、侨胞)、非党知识分子干部、投诚起义人员等4个方面和原来6个方面的统战范围更加扩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到贯彻,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左”的作法,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民主人士和民族、宗教人士全力投入到四化建设上来,为舟曲的改革开发、繁荣昌盛献策出力。在县政协第七、八、九届委员会中,其界别分别增加到13、15、19个,其中宗教委员比例居高。
  1990年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见》,统战部协同县政协发挥统一战线人才的智力优势,帮助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突出舟曲县统战工作的特点。
  本县侨务工作,据1990年统计,全县有台属11户、41人,去台7人;原旅居国外华侨(藏胞)20人,其中分布在印度的12人,尼泊尔8人;国外亲属18人,国内亲属89人。以上是解放前因战争和生活原因而定居台湾和国外的。解放后,祖国日渐繁荣昌盛、蒸蒸日上的建设形势激励他们爱国热忱和思乡之情。旅居印度的谷桑木旦和马它木克.(现在夏河寺院)于1957年回国,受到县人民政府和统战部门的热情接待。为动员更多的侨胞(藏胞)和台胞回到祖国的怀抱,至1990年,县委对台办公室共组织宣传稿件86件。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