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宣传工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舟曲县志》 图书
唯一号: 290920020230002169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宣传工作
分类号: D235.42
页数: 3
页码: 330-332
摘要: 中共西固县委在西安组成之时,任命郭秉为宣传部长。西固解放,县委设立宣传部,作为县委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的领导机构。宣传工作,按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内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确定宣传内容,组织宣传队伍,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去进行。
关键词: 地方组织 宣传工作

内容

中共西固县委在西安组成之时,任命郭秉为宣传部长。西固解放,县委设立宣传部,作为县委宣传党的中心工作的领导机构。宣传工作,按照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内一个时期的中心工作来确定宣传内容,组织宣传队伍,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去进行。
  解放初至1954年建立农村宣传网,全县4个区委配有宣传干事,25个乡党支部配有宣传委员,每村有1〜3个宣传员。这时期根据毛泽东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和西固县解放后所面临的实际,县委宣传部广泛组织读报组、歌咏队、演唱队、小广播队、标语书写组,走街串巷,深入农村家庭院落,宣传“迅速动员起来,镇压反革命,巩固人民新生政权”的号召和政策。
  西固解放不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藏匿的土匪、反动会道门头子和恶霸地主勾结一起,妄图推翻新生的人民政权。迅速宣传和发动群众,剿灭匪特组织的“反共工作团”、“一贯道”、“十兄弟会”、“犯盟兄弟会”等反动武装势力和反革命组织,成为当时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县委宣传部调动全县宣传力量,宣传中央人民政府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动员全县人民群众,深入开展剿匪肃特和坚决镇压反革命运动。群众书写诉状和揭发反革命分子的材料170份,并查获不少枪支弹药、电话机、迫击炮引芯;逮捕拘留反革命分子200余人,不法地主70余人,镇压罪大恶极的土匪和反革命头目。之后,剿除马良反革命武装势力。
  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爱国主义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全县人民开展和平签名运动,谴责美国侵略罪行;号召全县人民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征集爱国青年人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全县人民开展支前运动,全县妇女做慰问袋1389个,写慰问信230份,并开展慰问军属烈属活动。此后,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在经济宣传工作中,教育农民提高阶级斗争觉悟,向地主、富农开展减租减息斗争,消灭农村土地剥削制度,于1952年完成土地改革;1953年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宣传农村互助合作,建立临时和常年性互助组,发展生产,抗灾救灾,并与1955年推动农村农业合作化;1956年宣传党对私营工商业和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粮、棉统购统销政策和使用新币的政策。
  1958〜1959年上半年,党的“八大”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县掀起宣传“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是年,全民动员,“以钢为纲”,大炼钢铁。县委先后发出《关于当前大办地方工业的紧急指示》、《大搞冶炼工业的指示》并转发省委关于《书记挂帅,全党全民动员,大战一百天保证完成全年钢铁和铜的生产任务》的动员令,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大办工厂、大搞钢铁“冶炼”运动。几天之内全县所有高级社实现“人民公社化”。农业上,大力宣传县委《关于认真做好1959年,卫星田,的通知》,鼓动农民千方百计地完成不可能实现的超客观实际的粮食特高产生产任务,全县以开展反右倾、大鸣大放和全民大辩论的斗争形式促进粮食产量和钢铁产量的增长,并浮夸地公开宣传报道:“舟曲也宣布实现了文化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农业教育网,学校教育网、卫生保健网、文化宣传网”(《甘肃日报》1958年7月17日)。由于提出不切实际的奋斗目标,导致以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简称“五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继续泛滥,持续更长时间,使国民经济遭受极大损失。
  1961年1月后,县委开始纠正“左”倾错误给经济工作带来的严重失误,抽调88名干部(包括州委工作组)分赴全县公社,宣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及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西北局会议的决定》的文件。彻底纠正“五风”,安排群众生活,抢救人命,整风整社、恢复生产,把农业正式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使各项生产建设在发展中得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3〜1965年,广泛宣传学习雷锋先进事迹,全县开展“学习雷锋同志好榜样” 和“学习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的活动,并掀起“学锁儿头,赶锁儿头”为中心的比、学、赶、帮群众运动。同时,全县农村社会主教育运动全面开展。1965年全县农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宣传学习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和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十六条”)以及《毛主席语录》。各中心小学师生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宣传毛泽东思想,各学校师生、机关职工纷纷成立“造反派”组织,到处横扫“牛鬼蛇神”,层层揪斗“走资派”,“怀疑一切,打倒一切”,提出全面夺权。1967年6月,县委宣传部撤消。翌年4月宣传工作由县革委会政治部代之。1974年,组织机关干部,学校师生撰写“批林批孔”文章,政治部宣传组下发“批孔”材料20000册。1975年1月恢复县委宣传部。1964年起,贯穿10年的“农业学大寨”一直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县委提出“远学大寨,近学锁儿头”;1975年提出“举旗抓纲学大寨,舟曲山河重安排,五年任务四年完,决心建成大寨县”的农业学大寨战斗口号。
  1976〜1978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全面揭批江青等人妄图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陷害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罪行和他们的极左路线在各方面造成的危害。期间,在干部中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和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思想
  1979年起,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拨乱反正,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总结舟曲解放后30年来的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纠正指导思想上长期存在的极“左”错误;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展多种经营。1980年底,全县包产到户达761个队,占总队数的97.19%。农业经济逐渐恢复发展。在贯彻宣传党中央“放宽政策,搞活经济”的富民政策中,县委宣传部人员深入农村广泛调査,大力宣传报道农村推行和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典型事例。
  1982年始,组织全县所有宣传力量,开展“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少生优育”的宣传活动,并以县委“种草种树,发展畜牧,改造山河,治穷致富”奋斗目标为宣传中心。1985年,在学习宣传《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同时,县委向全县人民提出坚持改革,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号召全县干部和人民群众开展“重新认识舟曲,开发舟曲,加快致富步伐”的大讨论。1986年,宣传贯彻甘南州委、州政府在舟曲召开的开发脱贫会议上制定的“以林为主,振兴农牧,多种经营,开发致富”的生产方针。1990年,重点宣传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以农为主"的“315”工程目标。
  1982年以来县委宣传部协同政法委员会、公安局、法院,宣传打击经济领域内的犯罪活动和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斗争,保证全县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1989年8月,根据甘肃省电话会议精神,县委决定成立由主管书记、县长及宣传、政法委、公安、工商、文教、广播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整顿文化市场领导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扫黄”(制贩黄色书刊、录相)专项斗争.近一月时间,对县内书店、图书馆、放像点、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清查。査收各类禁放、无出版单位, 私自翻录,没有准放卡的录像带186盘.其中,明文规定查禁的《死亡劫杀》、《人狼》2盘,有色情、凶杀内容的录像带4盘,非法录制录像带78盘,无出版单位的录像带65盘,查缴无证经营,私自复制录像带12盘;收缴查禁不健康的书籍48本;取缔无证经营舞厅1处。全县文化市场管理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控制。
  1989年12月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指示,县委宣传部配合政法委、公安、司法等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扫除“六害”(卖淫嫖娼,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拐卖妇女儿童,私种吸食贩卖毒品,聚众赌博,利用封建迷信骗财害人)的专项斗争,破获外省县拐卖舟曲妇女儿童案10件,岷县人戴金善贩毒案1件。
  1989年3〜6月与1990年3~5月,全县进行农村形势教育,前后抽调371名和355名县乡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各乡进行党的十三大路线及全县发展商品生产,脱贫致富等方针政策的宣传再教育.召开宣讲会2618场(次),听讲群众2.33万人 (次),党员受教育面88.9%。这次教育,各级干部纷纷为群众办实事,解决群众的部分生产生活难题。

知识出处

舟曲县志

《舟曲县志》

出版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舟曲县历史悠久,古文化遗存丰富多彩。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白龙江、拱坝河及博峪河沿岸三千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族的迁徙、融 和,居住在这里的各族人民形成勤劳、诚笃、勇敢、淳朴的品格。

阅读